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资源简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2.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学设计
所属章节:第2讲 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课例题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从知识基础看,初中阶段,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对中国梦有着初步认知,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2.从认知能力看,青少年阶段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铸魂育人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他们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较为关注社会生活,了解中国发展的进步与成就,但面对深刻变化的社会、 复杂多元的思潮,需要培育政治认同,增强责任意识。 鉴于学生已有的能力素养和教学目标预期之间有差距,因此,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对理论的理解程度,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
二、教材解析
从教材的地位看,本课为《读本》第二讲,探究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本课内容在整个读本教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围绕着目标任务才能进而展开后面几讲的阐述。 2.从教材内容结构看,本框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设计理念
1.以大历史为线索深刻领悟中国梦提出的背景 通过回顾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深刻领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以大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中国梦的内涵,自觉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梦想相结合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在思想领域,要坚持这一大思想不断与时俱进,引导学生要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自觉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宏大的中国梦中去。 3.以大思政为载体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育人价值 通过读本与中职思想政治教材使用的统筹,运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特色教学资源,综合用好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悟中国梦的内涵,用信念、情感、事实、去感染和打动学生,引导学生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
四、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认同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同时还是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的梦。 科学精神:以奥运会为情境,去探究学习中国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公共参与:借体育梦的事例,明确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力量的追求。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明确目标,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用行动去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梦的内涵。 难点:理解为实现伟大梦想,要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中,承担起新时代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六、方法与策略
“任务·问题”驱动下的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在任务解决与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关键能力,促进思想政治课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对话·讲述”语境下的互动式教学:思想政治课的理论传递性主要通过教师主讲和学生表达来实现,而其理论穿透力来源于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课堂互动中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 “正向·逆向”思维下的辨析式教学:在案例呈现上,以宏大叙事展示国家体育发展的成绩,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论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了解历史、预习教材】
【学生活动】 1.学生提前复习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了解中国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衰微。 2.预习教材,初步理解中国梦的背景、内涵。
【视频导入:巴黎奥运会的高燃时刻】
【教师导入】 通过巴黎奥运会的高燃时刻,引出体育强国梦照见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巴黎奥运会的精彩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寻梦—中国梦从哪来】
【情境创设】通过对比1900年的巴黎和中国,两组图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中国近代的苦难,并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历史知识,将中国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苦难做对比,让学生了解复兴的背景。 【任务驱动】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复兴”吗?我们曾经辉煌,后来被中断了,要重新走向世界巅峰。引导学生调动历史知识,回顾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文化交流、四大发明等。到了近代,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之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总结: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渴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此中国梦有了论断。 【设计意图】自1840年鸦片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对于此时国家面临的危难,并没有深刻的认识,通过设计1900年的中国正在被列强侵略而法国巴黎在举行奥运会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近代中国的苦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而理解复兴的背景。 【★习语】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释梦—中国梦的内涵】
【情境创设】学生模拟播报一则“奥运金牌背后崛起的体育强国”的新闻。(学生活动) 【任务驱动】通过新闻内容,学生思考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体育强国建设和中国梦之间的关系?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模拟新闻播报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活动也可以直观感受到我国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的成就,与百年前的巴黎奥运会时期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演绎后引导学生回答议学问题。体育发展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体育强国建设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任务驱动】请联系实际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具体表现进行分组讨论(从衣食住行方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推选出发言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具体表现,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畅谈,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中国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梦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每个人都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后通过习语来总结中国梦的特点。 【★习语】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发展必将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
【 逐梦—青年如何逐梦】
【情境创设】奥运会上的青春力量 【任务驱动】①他们身上的什么精神最打动你?你有什么样的梦想?你要怎样去实现你的梦想? 【学生活动】交流与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奥运冠军的事例中,找出优秀品质,让他们对未来进行畅想,让学生找到目标与方向,并引导学生为了目标坚持不懈的奋斗。 【图片展示】图片展示——他们的梦想 【设计意图】你们的梦想和四川另一个城市的他们的梦想,还有千千万万个你们和他们汇聚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我们要自觉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梦想之中去,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也是在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 【★习语】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知识总结】 学生自行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让学生真正有所学有所悟,真正理解何为中国梦,以及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可以怎么做。。
八、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 请你以“不负青春,不负韶华,拒绝躺平”为主题写一份200字左右演讲稿。(要求:主旨明确、术语规范)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总书记说,要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本课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努力让课堂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认同中国梦、认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是紧紧融在一起的,从而让学生明确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教师应该注重更多的情感升华,带动学生的情绪,在语言上更有感染力,这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该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