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讲 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1)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第四讲 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授课人 某某某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聚焦于“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要点。该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 (2)课程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意义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展开。通过具体案例和理论阐释,引导学生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一条红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涵盖了从国家战略决策到基层民生保障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脱贫攻坚、教育公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诸多具体事务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一思想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深入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学生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提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拥护,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分析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客观看待社会现象,不盲目、不迷信,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逐步提高公共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掌握以人民为中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和要求,学会运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在现实生活中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践行者。
教学资源 (1)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案例,为教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时事新闻报道、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报告,及时了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现实中的最新实践和发展动态,丰富教学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参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5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些基本内容。现在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呢?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 (等待1分钟,学生思考) 学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师:非常好!大家回答得很准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新时代,这一理念进一步升华,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第四讲——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及这一思想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环节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们的生活十分困苦。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积极争取资金,为村里修建了一条宽敞的公路。从此,村里的农产品能够顺利运出去,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幅增加,生活越来越好。大家想一想,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因为政府要为人民谋福利,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教师:非常正确!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一个具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还有哪些事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呢? 学生1:我们学校实行了免费的营养餐计划,让我们能吃得更健康,这就是为了我们学生的利益着想。 学生2:社区里新建了很多健身设施,方便居民锻炼身体,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 教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就是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体现在政治建设上,就是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体现在文化建设上,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环节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 教师: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以人民为中心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几十年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没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吗? 学生:不能。如果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就不会下这么大的力气去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教师:非常对!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能够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它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同时,以人民为中心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环节三: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中的体现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以人民为中心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大家都知道,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比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大家身边有没有感受到教育方面的这些变化呢? 学生1:我们学校新建了实验室和图书馆,让我们有更好的学习条件。 学生2:现在农村学校的老师也越来越多,教学质量提高了很多。 教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除了教育,在医疗卫生领域,国家也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措施,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大家还能想到其他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加强了对污染的治理,让我们的空气更清新,水更干净,这也是为了人民的健康着想。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几个小练习,检验一下大家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解。假如你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在制定一项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的政策时,你会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呢?给大家2分钟时间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2分钟) 小组代表1:我们小组认为,在制定交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需求。比如多建设一些公共交通设施,像地铁、公交车站等,方便市民出行。 小组代表2:还要合理规划停车位,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让市民开车出门更方便。 教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都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案例。某地区为了发展经济,打算开发一片生态保护区。但是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也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我会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同时要充分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保障他们的利益。 教师:非常棒!你的回答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也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大家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都要学会运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深入学习了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了解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意义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贯穿于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谁能简单总结一下? 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意义是凝聚人民力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还了解了它在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实践体现。 教师:总结得非常好!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业设计 (1)请学生回家后,和家人讨论身边还有哪些事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并记录下来。 (2)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运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写一篇小短文,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