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认识经济全球化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认识经济全球化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6.1《认识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结合2025年国际合作案例,认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认同我国参与全球化的开放战略。
科学精神:通过分析神舟二十一号产业链、APEC合作等素材,辩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因素与载体。
公共参与:针对全球化实践案例提出建议,提升参与国际经济议题的初步能力。
二、学情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高中生对“全球购”“跨国品牌”有生活感知,但对背后的经济逻辑缺乏系统认知;对2025年APEC峰会、神舟发射等热点熟悉,可作为探究切入点。
教材分析:选自选择性必修一第六课第一框,分“主要表现”“影响因素”“重要载体”三目,是理解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础,需结合时政素材突破抽象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三大表现(生产、贸易、金融);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跨国公司的载体作用。
难点:结合时政素材区分生产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理解技术进步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方法和准备
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含2025年时政素材的课件;学生预习教材,收集身边的全球化案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2025年APEC峰会《庆州宣言》片段,提问:“峰会强调‘市场化方式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这背后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为何各国重视这一现象?”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初步感知“经济全球化”概念。
教师小结:引出总议题——经济全球化:潮流背后的密码与载体。
(二)议题探究
总议题:经济全球化:潮流与载体
分议题一:潮涌全球——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表现?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①2025年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其核心组件由中国自主研发,而精密传感器来自德国,特种材料产自日本,组装过程有多国技术专家提供咨询。②2025年APEC峰会数据:亚太区域跨境贸易额同比增长3.2%,智能手机、电子元件等商品跨境流动占比超60%。③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达7.5万亿美元,亚太经济体间资本流动增速达4.1%。
问题设置:①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哪种表现?请说明判断依据。②生产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关键词梳理差异。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知识点讲解与归纳:
|表现类型|核心内涵|2025年时政例证|
|生产全球化|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协作|神舟二十一号多国组件供应与技术合作|
|贸易全球化|商品和服务跨越国界自由流动|APEC区域跨境贸易增长,商品跨境流动频繁|
|金融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全球外汇交易活跃,亚太资本流动增速显著|
分议题二:潮起之源——哪些因素推动经济全球化?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①技术层面:神舟二十一号的成功依赖航天通信技术突破,该技术同步推动了跨境数据传输效率,使多国企业实时协作成为可能。②制度层面:2025年APEC峰会达成共识,简化区域内通关流程,降低贸易壁垒,重申多边贸易机制重要性。③生产力层面: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国际分工从“产业间”转向“产业链内”,各国比较优势更易发挥。
问题设置:①结合材料,归纳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三大主要因素。②为何说技术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器”?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理论,解析“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动力”“技术进步是重要支撑”“制度保障是必要条件”。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案例(如跨境电商物流时效提升),举例说明技术对全球化的推动。
知识点讲解与归纳:
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深化,比较优势发挥)。
重要支撑: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交通技术缩短时空距离,如航天技术带动的协作效率提升)。
制度保障:多边贸易体制(如APEC推动的贸易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
分议题三:潮行之舟——谁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某跨国科技企业参与神舟二十一号配套设备生产,其在华研发中心负责适配技术,东南亚工厂生产零部件,欧洲分部负责市场推广,全球年销售额超3000亿美元,带动上下游10万家中小企业发展。2025年该企业表示,将依托APEC合作框架扩大亚太投资。
问题设置:①该跨国企业的经营活动体现了哪些特点?②结合材料,说明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生产、贸易、技术、资本”四个维度梳理跨国公司的作用。
学生活动:列举熟悉的跨国公司案例,分析其全球化布局。
知识点讲解与归纳:
跨国公司定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
核心作用:①促进生产全球化(全球分工布局);②推动贸易全球化(扩大商品流通);③加速资本全球化(全球投资融资);④传播先进技术(如参与航天项目技术共享)。
相关链接
历史视角:工业革命推动早期全球化,信息技术催生当代全球化深度发展。
中国实践:我国跨国企业依托技术创新,从“产品出海”向“技术出海”转型,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
(三)课后练习
1.假设美国2吨钢铁的平均生产时间与0.5吨羊毛的平均生产时间相等,而澳大利亚1吨钢铁的平均生产时间与2吨羊毛的平均生产时间相等。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国际市场上1吨钢铁与1吨羊毛等值的条件下,美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最佳贸易选择是()
A.美国既出口钢铁,也出口羊毛,发挥绝对优势
B.澳大利亚出口钢铁,进口羊毛,发挥比较优势
C.美国进口羊毛,澳大利亚进口钢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D.美国、澳大利亚两国尽可能减少进口,保护民族经济发展
2.假设甲、乙两国生产啤酒和面包的成本如下表所示(货币单位:元)
国别 甲国 乙国
商品 啤酒/升 面包/个 啤酒/升 面包/个
成本 2 4 4 3
假定两国的计价货币相同,商品质量无差异,两国间的商品可自由流动,但生产要素不可流动,忽略两国间的运输成本,且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判断合理的是()
A.乙国出口啤酒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面包
B.乙国出口面包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啤酒
C.两国不需要贸易,因为甲国生产成本都比乙国低
D.乙国从甲国进口啤酒和面包
3.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看,下列属于同一种表现的是()
①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交额又创新高
②美国莱曼汽车从设计到装配涉及多个国家
③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吸引外资9199.7亿元
④借助跨境电商,中国实现了“买卖全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其具有的开放、共享等特征,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③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④使世界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合作共赢始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始终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看,下列事件中属于同类的是()
①中国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来华观光
②全球市场上都可以买到“中国制造”的商品
③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导致国际资本大量流出
④美国莱曼汽车从设计到装配涉及多个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BBAA
(四)知识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核心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
听课状态:多数学生对APEC峰会、神舟二十一号等时政素材兴趣浓厚,分组讨论参与度高,但部分基础薄弱学生对“金融全球化”概念理解模糊,需增加生活化例证(如跨境支付)辅助。
知识点讲解:通过表格对比生产与贸易全球化的效果较好,但对“影响因素”的逻辑衔接不够自然,可增加“技术进步→分工深化→贸易扩大”的链条式解析。
作业练习:填空题、单选题的正确率达85%,但主观题中部分学生未能结合“比较优势”核心词,需在课堂探究中强化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