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7.2《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2025年时政素材分析,认同中国作为全球发展贡献者的责任担当,坚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自信。
科学精神:结合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实践,辩证分析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中国角色。
公共参与:针对全球发展挑战,提出青年践行“全球发展贡献者”角色的具体路径,增强国际视野与责任意识。
二、学情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高中生对“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有初步认知,关注时政热点(如国际会议、国家政策),但对“中国如何具体推动全球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缺乏系统理解,需通过时政案例搭建理论与现实的桥梁。
教材分析: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七课的核心内容,承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宏观背景,分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两目。教材以理论阐述为主,需融入2025年时政素材(如APEC会议、二十届四中全会)增强时效性与说服力,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推动者的实践表现;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包容方向发展的措施。
难点:理解“制度型开放”与全球发展的内在联系;辩证认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与责任。
四、教学方法和准备
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整合2025年APEC会议公报、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外开放部署等素材);学生预习教材,收集“中国近期对外经济合作”相关新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2025年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庆州宣言》节选视频,重点呈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个共同”倡议及中方接棒2026年深圳东道主的新闻片段,提问:“从APEC会议的中国声音中,你看到了中国在全球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直观感受。
教师小结: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发展贡献者”的承诺,本节课结合2025年时政热点,探究中国如何担当这一角色。
(二)议题探究
总议题:开放共赢路,中国如何担当全球发展贡献者?
分议题一:增长引擎——中国何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时政):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累计吸引外资逾7000亿美元,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超5%,已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问题设置:①材料反映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②结合教材,说明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推动者”的理论依据。
师生互动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5分钟,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讲解教材第一目核心知识点,归纳整理:
|贡献维度|教材理论支撑|2025时政例证|
|提供市场机遇|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单边免签扩容|
|推动国际合作|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绿色贸易合作|
|助力发展中国家|兼顾自身发展与他国共同发展|对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零关税待遇|
相关链接:展示202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协定实施成效:东盟对华出口同比增长8%,中国企业在东盟绿色能源项目投资超200亿美元,印证“中国发展惠及世界”。
分议题二:破局前行——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时政):当前单边主义抬头,亚太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链”风险。APEC会议上,中国提出“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并推动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绿色供应链网络扩容;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问题设置:①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具体举措有哪些?②结合材料,分析“制度型开放”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师生互动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梳理举措,绘制“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路径图”。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成果,讲解教材第二目核心知识点,强调:
方向引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包容、绿色低碳、数字赋能方向发展(结合APEC“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倡议)。
实践路径:①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支持WTO改革);②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接RCEP、CPTPP);③完善全球治理(参与供应链规则制定);④扩大制度型开放(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规则)。
相关链接:2025年深圳自贸试验区发布“制度型开放10条”,涵盖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服务贸易等领域,成为对接国际规则的“试验田”。
分议题三:责任在肩——青年如何践行“全球发展贡献者”使命?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时政):APEC会议提出“落实普惠共享,应对全球发展赤字”;中国青年团队参与亚太“数字支教”项目,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支持。
问题设置:结合自身生活,谈谈青年在推动全球发展中可扮演的角色。
师生互动
学生活动:自由分享,如“关注国际议题”“学习跨文化沟通”“参与志愿服务”等。
教师小结:青年可通过“认知—能力—行动”三维践行使命:认知上树立全球视野,能力上提升专业素养,行动上参与国际交流与公益合作。
(三)知识小结
(四)课后练习
1.“科技与浪漫”交融的乒乓球台,可“凝固”时间的“子弹时间”AI技术……在全球产供链深度重组的背景下,高端化、智能化的中国产品在巴黎奥运会上大放异彩。“中国制造”赋能巴黎奥运会()
①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和新挑战
②得益于中国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
③表明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提供更丰富的产品
④彰显了中国在全球产业供应链中的首要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据统计,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刷新历史峰值;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十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的交通、能源、电力、住房等领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可见,中非合作()
①体现了双方对现代化发展的共同关切
②是基于世界各方利益基础作出的选择
③表明求和平、促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
④彰显了中国真实亲诚的对非发展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在维持原有对华301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的关税。对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对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加征50%的关税……尽管大量意见反对加征关税或申请扩大关税豁免范围,但美政府最终拒绝倾听,一意孤行。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发展开始面临着不确定性的风险
②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挑战大于机遇
③经济全球化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挑战
④美国“脱钩断链”影响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年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从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升级打造创新孵化专区,到持续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展示45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再到举办“投资中国”自贸试验区专场推介、外资企业圆桌会等活动,中国继续与各方分享巨大市场潜力、蓬勃创新活力、强劲发展红利。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利于()
①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
②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③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推动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
④让世界均享经济全球化好处,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正确方向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814家,同比增长32.4%;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24.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2.8%。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惠全球”,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创新基地。这是因为()
①推进制度型开放能直接优化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结构
②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能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③我国成熟的市场体系降低了跨国公司的投资风险
④完整产业体系能为外商投资提供低成本配套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BDCD
六、教学反思
听课状态:多数学生对APEC会议、二十届四中全会等时政素材兴趣浓厚,小组讨论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对“制度型开放”等专业术语理解模糊,需在案例讲解中进一步通俗化。
知识点讲解:通过“时政素材+表格归纳”落实了教材两目知识点,但对“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关系”讲解不足,可增加“中国从全球化受益同时反哺全球化”的对比分析。
作业练习:单选题能有效检测基础认知,但主观题需细化评分标准,可增加“时政术语使用”“逻辑清晰度”等评分维度,提升练习反馈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