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简介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1.时空观念
《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和《元朝交通路线图》展示了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发展变化。观察图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主要航线及到达的地区。
2.家国情怀
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密切。西方的科技文化传到中国;中国的创造发明和瓷器、丝绸等输往国外。我们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1.由于国家不统一,战乱频繁,北方陆路贸易受阻,宋代中外交通以海路为主;元朝陆路和海路并举,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往都是双向交流。
图片名称: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 图片信息:图片展示了宋代海外贸易的状况 相关知识:宋代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宋代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有广州、泉州等,政府在这些地方设立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易,征收商税。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时,海外贸易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图片考点:宋代海外贸易的路线;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图片名称:元朝交通路线图 相关知识: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比宋朝时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元朝以大都为核心,形成了陆、海并举的对外交通线。元朝的陆路交通线从大都出发往西延伸,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元朝的海路交通线从大都出发,向东到达今天的朝鲜、日本。向南出发经过今天越南南部,穿越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进入红海,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等地 图片考点:元朝发达的对外交通及其对中西交流的影响等
知识点1 发达的中外交通
1.据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记载:泉州港是世界大港之一,停泊大船百艘,小船无数。在这里装船的瓷器可以销售到印度,甚至远到西亚、北非等地。该记载反映出元朝时期(   )
A.统治疆域辽阔
B.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C.制瓷业的发展
D.陆路交通网的建立
2.(贵州安顺期末)随着对外开放持续深化,海洋运输平稳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航线不断发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元朝
知识点2 繁荣的海外贸易
3.(江苏宿迁中考)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4.(甘肃陇南期末)《马可·波罗行纪》中记录了中国古代杭州城面貌:城中有十所大型市场,而沿街的小型市场更是数不胜数……大道并行,有一条宽阔的运河,河岸边紧挨着市场的地方……是印度等国家的商人存放行李和货物的场所,这样做是为了方便他们靠近市场进行交易。由此可见(   )
A.唐朝中外交流频繁
B.宋朝商业繁荣
C.元朝疆域辽阔
D.元朝海外贸易发达
知识点3 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5.(贵州黔东南模拟)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密切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指南针传入朝鲜 ②罗马的玻璃器皿等传入中国 ③中国茶叶、瓷器等远销美洲 ④中国活字印刷等技术传入欧洲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元朝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回回药方》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这表明元朝时(   )
A.中外文化交往密切
B.中外交通发达
C.海外贸易兴盛
D.民族交融加强
元朝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回回药方》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这体现了元朝中外文化交往密切。
7.元代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国内以首都为中心、覆盖包括西藏等边疆在内的全国各地;向外能通往高丽、缅甸、地中海东岸、俄罗斯等地区。这一现象(   )
A.有利于加强国内外的交流
B.造成苛政激化了社会矛盾
C.便利了对西夏和金的进攻
D.受到海上交通衰退的影响
8.(贵州黔东南期中)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材料表明(   )
A.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闭关锁国的危害
D.统一铸造五铢钱
9.(河北石家庄期末)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编写的《诸蕃志》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言皆海国之事”,但作者并未到访过这些国家和地区,只是向来华的外国人多方询问。可见《诸蕃志》的编写得益于当时(   )
A.南宋经济繁荣
B.繁华的都市生活
C.繁荣的海外贸易
D.泉州市舶司的设立
10.(湖南娄底期末)据考证,元青花瓷世界上现存三百多件,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就有80件,伊朗国家博物馆陈列37件。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元朝(   )
A.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B.统治疆域较为辽阔
C.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D.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11.(安徽中考)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
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
1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政权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摘编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 
①《真腊风土记》书影 ②出使波斯国石刻 (拓片)
描述了元朝使者从温州港出发,前往真腊(今柬埔寨)出访的见闻 记载了泉州籍海外贸易商人受波斯国之托向元朝呈送贡品的情况,此人又被委派为中国使者出使波斯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3分)
(2)材料一说元代中外交通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请用史实予以证明。(2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2分)
(4)元代中外交通发达。运用材料三中的史料论证这一观点。(4分)
参考答案
知识点1 发达的中外交通
1.B
2 D 
知识点2 繁荣的海外贸易
3.A
4.D
知识点3 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5.C
6.A
7.A 
8.A
9.C
10.A 
11.A
12.
(1)变化:由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业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等等。(2)说明: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元朝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40个。
(3)新特点:海外贸易的国家数量多、规模大,超过前朝;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设立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4)史料①描述了元朝使者从海上出访真腊,佐证了元朝海上交通范围,说明元朝交通发达。史料②记载了泉州海外贸易商人往来于波斯与元朝,佐证了元朝海上交通范围,说明元朝交通发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