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新教材2.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新教材2.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新教材2.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2.1《认识自己》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的第 1 课时,聚焦“认识自己”这一核心主题。教材以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为切入点,通过“自画像”“他人评价”“社会实践”等生活化场景,引导学生理解认识自己的意义、掌握认识自己的途径,并学会正确对 待他人评价。课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从个人体验延伸到社会互动,帮助学生构建对自我的全面认知,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开始关注“我是谁”“别人如何看待我”等问题,但往往存在认知片面性:或过度关注外貌等生理特征,或对他人评价敏感盲从,或难以整合多维度的自我认知。他们乐于参与互动活动,但对“自我认知的复杂性”理解不足,需要通过实践体验和案例分析引导其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认识自我与社会的联系(如社会关系中的角色),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依存性,初步树立“在社会中认识自我”的意识。 2.道德修养:在对待他人评价时,培养尊重他人、理性沟通的品质,学会感恩他人的真诚反馈。 3.法治观念:通过理性对待他人评价(如拒绝人格贬损),渗透“尊重自身与他人人格尊严”的意识,为理解法治精神铺垫。 4.健全人格:通过全面认识自我(生理、心理、社会层面),接纳自我的多样性,培养自信、客观的自我认知,避免自卑或自负。 5.责任意识:认识到“正确认识自己”是对自身成长负责的表现,增强主动探索自我、完善自我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不同评价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
导入新课: 师:在新课开始之前,老师想邀请两位同学上台为我们表演这两个成语,一个叫做侃侃而谈,一个叫做沉默寡言。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生:上台 师:两个同学先商量你们分别要表演哪一个成语,选择好后开始表演。 生: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谁表演的是侃侃而谈,谁表演的是沉默寡言?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两位同学栩栩如生、形象生动的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你认为这两个成语分别代表的是哪两类人? 生:沉默寡言的人可能比较内向,侃侃而谈的人可能比较外向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用“i 人” 和 “e 人” 来概括这两类人。i 人指的是内向型人格,他们更喜欢独处,在内部世界中获取能量,倾向于深思熟虑,独立工作时效率更高,社交会让他们觉得消耗能量;e 人则是外向型人格,他们倾向于外部世界,从与人互动中获取能量,喜欢参加团体活动,善于交际,在社交中感到振奋。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i人还是e人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锁i/e属性,遇见更清晰的自己,学会认识自己!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的主题第二课的第一框《认识自己》,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九页。 讲授新课: 问题一: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师:要认识自己,不得不搬出当今国际上非常火爆的MBTI 测试,现在请大家准备好笔和纸,记录自己的选择,测试开始。 师:第一个问题,你的关注力是向内还是向外?如果你是健谈的、开朗的,喜欢身处节奏快的环境,倾向与他人集思广益、说话心直口快,享受成为众人的焦点,那么倾向E(外向型);如果你是含蓄的、不愿吐露心思的,喜欢较慢的生活节奏以便沉思,倾向在脑海中思虑周全,比起成为焦点更爱观察,那么倾向 I(内向型)。总的来说E 型的同学更倾向于从外部互动获取能量,I 型的同学则在独处中恢复精力。 第二个问题,你倾向用什么方式获取信息?如果关注事物的现实情况,注意具体事实和细节,更喜欢能实际应用的想法,用确切表述和字面意思描述事物,倾向S(实感型);如果想象事物未来可能的样子,察觉事物大方向和关联性,喜欢想法和概念本身,用比喻和诗意的方式描述事物,倾向 N(直觉型)。总的来说S 型的同学更注重实际和细节,N 型的同学则更关注未来和整体。 第三个问题,你倾向用什么方式做决定?如果你是使用逻辑推理,以客观方式做决定,重视公正公平,喜欢寻找论点中的谬误,被形容为讲道理、头脑冷静,倾向T(思考型);如果基于个人价值观做决定并考虑对他人的影响,重视和谐宽恕,喜欢取悦他人并指出优点,被形容为温暖、善解人意,倾向 F(情感型)。总的来说T 型的同学做决定更理性客观,F 型的同学则更感性。 第四个问题,你倾向怎样过外在生活?如果更喜欢把事情安排好,认为应遵守规则和最后期限,喜欢详细逐步的指示,会制定计划,倾向J(判断型);如果更喜欢保持开放选择,认为规则和期限灵活,喜欢即兴随意做事,享受意想不到的事,倾向 P(感知型)。总的来说J 型的同学生活更有规划,P 型的同学则更灵活随性。 选择结束之后,大家可以对应到不同的性格类型,比如ISFP、ESFP 等,不同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合的职业方向。那同学们你属于哪种类型呢? 生:........ 师:做完测试之后,你对自己有什么新认识? 生:原来我的性格是这样的,原来我适合干这个.....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新发现,发现原来自己是这样的、原来我擅长的是这个,这就有利于准确的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征,从而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正如同: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所以,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这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请大家做好笔记。 师(提醒):当然同学们,不论我们测出来是哪种类型,都要清楚:人是多面的,不是绝对的,每个人都是灵活的存在,简简单单四个字母概括不了我们。我就是我,丰富多彩的我。 问题二: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问题三: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师:既然认识自己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个“自画像盲盒” 活动。请大家拿一张白纸,用图画或文字描述自己,然后折起来交给组长,再由组长交到讲台。之后老师会随机邀请同学抽取一张,猜出自画像的主人,并谈谈对 TA 的印象,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最后主人要回答是否认可他人的看法及原因。 生:进行活动(10min),抽3-4位同学。 师:我们的自画像活动就此告一段落,现在依托这一活动,请同学们两两为一组讨论PPT上的三个问题,时间为三分钟。 生:讨论 师:问题一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 生:(教师引导回顾自己的自画像得出答案)从外貌、性格、能力、在班级里的角色来认识自己 师:大家说得很全面,我们可以从生理状况,比如身材、相貌;心理特征,比如性格、气质、能力;还有社会关系,比如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师:那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呢? 生:(教师引导画自画像是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其它同学对我的评价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师:没错,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都是认识自我重要的途径。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是否完全一致呢?如果不一致,你是接受还是拒绝呢,理由是什么? 生: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有的接受,因为能让自己更了解自己;有的不接受,因为觉得对方不够了解自己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能帮助我们形成更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正确对待他人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既不盲从也不轻视,要用心聆听、注重沟通,对于不合理的评价也要理性应对。在面对他人评价时,我们还可以用心聆听,注重沟通,勇于面对,理性应对。以上就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方法以及如何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 问题二(继续完善):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 师:认识自己除了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外还有其它方式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理论,叫做乔哈里视窗,(播放视频)。 生:看视频 师:同学们了解了“乔哈里视窗”理论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生: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盲区,从而更全面的认识自己。 师:同学们,这个视频其实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方面,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盲区,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我们也在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中、实践中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师:所以,认识自己的方式还有两种。学习、劳动、人际交往等生活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证明自己、检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准确,自我形象也更加清晰。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逐步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请大家做好笔记。 课后升华 师:最后,老师想告诉大家,你自己就是座金矿,关键是看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希望大家都能正确认识自己,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