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伟大的改革开放更新版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
年级 高一 课时 1
教学理念 大单元教学需要紧紧围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以促进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设计思路,构建“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的教学模式。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适应新课改新高考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方式。为此,需要对整个议题教学的流程、步骤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和合理的设计,构建活动性学科课程,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核心主旨。同时,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注重议题式教学的过程性、真实性与综合性。由于内容量大,我们要及时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合作情况、讨论效果和行为表现。通过对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对学生的行为活动进行推断,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讲信仰是我们的使命,讲理论是我们的任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则是我们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本单元内容采用议题式的教学方法完成。
教材解析 首先,本课内容作为承接前两课的架构,延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框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构建和着眼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确立历史进程,系统性地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以及取得的成就,但并非需要强化记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进程的掌握、对历史必然性的理解,以及将客观实际与系统理论相联系,将身边社会的具体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必然的联系,从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教材内容4个单元之间逻辑清晰、内容结构化明显,高一学生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梳理出知识体系,但是我们如何摆脱说教式的方法,让学生内心自觉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才是要面临的现实问题。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对于改革开放的进程可以通过画时间轴进行自主梳理,对于改革开放的意义可以通过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行简单阐述。但是随着学习的进程,学生对改革的理论依据、改革的实质理解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把本地具体的改革开放实践与前面学过的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的理论相结合加以分析论证,提高学生论证分析的能力。这也正是本课学习的关键。
教学目标 在议题教学的基础上,本节课我设立了3个学科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让学生置身于西安本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增强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制度认同,以培育政治认同素养。2.科学精神:从对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解读出发,结合自身感悟改革开放精神,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的成就,知道改革开放是一个过程,是持久战,理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使学生用哲学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提高科学精神素养。3.公共参与:明确改革开放对我国的重大影响,理解改革永无止境,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的历程及阶段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议题式教学法】本课结合西安的改革开放史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议题引导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围绕主题,设置情境,通过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2.【小组合作式探究方法】创设具体的议学情境,让学生带着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参与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问题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自主分析西安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落实基础知识。
教学资源与工具 1.视频资源: 补充《航拍中国·陕西》片段(对比1978年与2025年西安城市格局)2. 实物教具:西引力磁贴板:学生将写有成就的磁贴分类贴至经济/文化/政治展区。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深情地介绍自己的家乡。本节课就以西安的改革开放为窗口,以小见大,凝视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总议题:立体丝路,增强“西”引力子议题一:探丝路起点变迁 ——循着西安足迹,梳理改革开放历程子议题二:话古城蝶变成果 ——感受身边变化,解码改革开放意义子议题三:绘丝路未来蓝图 ——立2035愿景,助力西安发展路径议题一 探丝路起点变迁——循着西安足迹,梳理改革开放历程议学情境一:首先请大家观看视频《今昔西安变化》,让我们跟着历史博物馆讲解员的脚步穿越历史。【议学活动一】:阅读课本32-33页,结合西安市的发展,以手绘“时间轴”的方式描绘中国改革开放重大历史事件,理解地方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提示:只标注关键时间和事件)。教师评价:根据小组发言人分享的结果,找到国家改革开放的共性和西安市改革开放个性呈现,把握两条主线包括改革线和开放线,从而得出改革开放的特点是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纵深发展。过渡语:通过穿越历史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在赶考的征程上镌刻着奋斗的印迹,不凡的业绩彰显坚定的决心。让我们回到现在,走进子议题二:话古城蝶变成果——感受身边变化,解码改革开放意义【议学活动二】 1.我的家庭改革档案分享会:从 “吃”“住”“行”“业”四个维度,结合西安本地案例,讲述家庭与城市共成长的故事。2.小组讨论:结合西安从内陆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升级,分析改革开放如何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影响力,进而提炼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的普遍意义。教师评价:采用数字记忆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过渡语:改革的意义不言自明,当我们拓宽时空的视野,就能看清抉择的关键。让我们走进议题三。子议题三:绘丝路未来蓝图——立2035愿景,思考西安发展的路径议学任务3.撰写《2035,我为西安“西”引力赋能》行动,以假如我是......结合西安发展需求为自己角色定位,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建议。升华: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中国未来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两千多年前的“凿空之旅”由张骞手执旌节,用脚步丈量而来;如今的丝绸之路上,一路向西的钢铁驼队疾驰而去。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西安正乘着改革开放这驾马车飞腾而去。开放不止步的大西安,正与世界同频共振。站在秦岭之巅,跳出城墙思维且随着“西引力”的持续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安的下一个“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导入】学生体会本土资源融入国家大局
总议题设计意图:结合西安的改革开放史设计了三个议题,以议题为引领,有明确的情境线,穿越历史-回到现在-畅想未来。一是探丝路起点变迁-- 循着西安足迹,梳理改革开放历程,穿越历史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从西安的发展历史体会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脉络,要坚定开放的信心;二是看话古城蝶变成果--从身边变化切入,解码改革开放的意义,让学生回到现在从自身成长认知和周围人回忆的角度感知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三是绘丝路未来蓝图--立2035愿景,思考助力西安发展的路径。通过畅想未来,引导学生感悟改革,自觉参与改革,热爱西安。【议学情境一】学生活动:小组通过草稿纸展示完成时间轴,并进行总结规范,落实基础知识。【议学情境二】:小组讨论,各学生从自己身边感知变化,分别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不同角度,给出具体的分析结果。 意义:(四个面貌)(三个飞跃)(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议学任务三】学生自主写在便利贴上,随着音乐贴到黑板大树上,要求部分人读出来。例如:设计非遗 + 跨境电商推广方案、研发适用于中亚班列的低碳运输技术。 【视频导入】设计意图:政治认同:以领袖关怀激发情感共鸣,同时用最新时政增强课堂时代感,呼应贴近生活原则。
【议学情境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具体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变化,我选择了西安改革开放史,结合本土资源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设置议题见证改革开放的进程,并以手绘时间轴的方式绘制出来,让学生跟着讲解员,结合改革开放中的具体举措,通过交流探讨,对改革开放的进程能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特点。【议学情境二】设计意图话成就—体会改革开放的意义为议题,设计讨论身边的变化活动,让学生从受益者角度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叹改革开放的伟大来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议学延伸】:设计意图:紧扣西安发展与自身发展需求,为西安“西”引力注入青春动能。
拓展延伸作业 作业内容 设计思路
议学延伸:举办青年助力西安改革模拟研讨会:围绕 如何让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具吸引力主题,从产业升级、文化输出、人才吸引分组辩论,提出政策建议,并将优秀建议整理成《致西安市政府的改革建议书》。 以角色代入推动责任认同,以创意碰撞激活公民意识。
评价手段 过程性评价工具1.历史准确性:重大事件时间、内容与教材一致2.创意呈现:用图标、色彩等突出西安特色逻辑性,能体现改革开放的渐进特征3.合作表现: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分享时有补充说明4.教师点评:聚焦用实例论证改革开放意义终结性评价设计《2035,假如我是……》创意方案评审合格级角色定位清晰(如文旅局局长)良好级提出具体措施优秀级体现国际视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