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5-2026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5-2026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六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
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
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题号
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
六年级开展课外阅读分享会,小贝把自己读到的这段话分享给了同学们,请你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肃穆的戈壁深处,山坳间潜伏着航天测控站。银白轨道延伸向天际,远处传来着陆
成功的欢呼一一方才人们还因信号中断而沮丧,此刻湛蓝晴空下,红色旗帜欢快漂提。
这于躁荒原与指挥室幽雅蓝光形成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回想昨夜,专家单薄的身
影颓然倚墙,险些因过度修改程序而弄巧成拙。此刻疾驰的探测车传回画面:混沌尘埃
中,风靡一时的火星地貌俨然古老文明遗迹。当探测器勾勒出冰层数据时,全场暴发掌
声,指挥室外发出鼓号震天,有将近2000余位群众呐城欢呼,场面蔚为壮观!
曾在苍弯中狩笑的风暴化作浑浊云团散去,人类对宇宙的探塞终如势不可当的洪流。
在这沧海,粟的星球上,那簇跃动的航天之火,正静静描摹着星空下的新传说。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肃穆(mù)
山坳(yu)
轨道(gui)
B.潜伏(qin)
着陆(zhu6)
湛蓝(zhdn)
C.迥然(jiǒng)
单薄(b6)
颓然(ti)
D.勾勒(1è)
狞笑(nfng)
浑浊(zhu6)
2.上面语段中划线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沮丧漂拂
B.干躁幽雅
C.疾驰俨然
D.暴发
探索
3.上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弄巧成拙
B.风靡一时
G.势不可当
D.沧海一粟
六年级语文试题
第1页共10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4.上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指挥室外发出鼓号震天,有2000余位群众呐喊欢呼,场面蔚为壮观!
B.指挥室外鼓号震天,有将近2000位群众呐喊欢呼,场面蔚为壮观!
C.指挥室外鼓号震天,有大约2000余位群众呐喊欢呼,场面蔚为壮观!
D.指挥室外发出鼓号震天,有大约2000位群众呐喊欢呼,场面蔚为壮观!
5.小诚在课外阅读时搜集到一些关于经典阅读的资料,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的小题。
(3分)
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②首先,经典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让我们体悟美好。仲望夜空,
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消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
知已,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
③其次,经典作品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思想精华,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时代的
文化和价值观。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已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经典,是继承传统的一
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
④再者,阅读经典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濡染我们的气质。
阅读经典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
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1)阅读以上材料,概括阅读经典作品的三种作用,完成填空。(不超过六个字)
(1分)
①体悟经典之美;②
;③经历文化儒养。
(2)现在你对阅读经典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请仿照前后句,在横线上补写内容,
抒发一下感受。(2分)
阅读经典作品,犹如品尝甘醇的美酒,使你回味无穷:犹如
使你
犹如聆听高人的谈话,使你茅塞顿开。
二、传统文化(41分)
(一)课内古诗文阅读(9分)
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完成6一8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这首诗所描写的季节地点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的济南大明湖B.夏天的杭州西湖C.秋天的洞庭湖
D.冬天的嘉兴南湖
7.对诗歌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苏轼游览西湖之时,写下的五首绝句中的第一首。他先在船上看到奇妙的
湖光山色,而后到望湖楼上喝酒。
B.诗的前两句中,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又将密集的雨点比作跳跃的
珍珠,展现了暴雨的迷乱与壮观。
C.诗的三四句先写风过、云散、雨停,后运用象征的手法,借天写水,抒发了对水天
相接,万物焕然一新的欣喜之情。
D.诗人善于捕捉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思巧妙而又不着
痕迹,令人身临其境,称奇不已。
六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