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兖矿一中高三期中考试模拟
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希望大家注重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
第二,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第三,希望大家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
(摘自习近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材料二:
家庭对个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家风是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的概括,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传承道德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渠道。挖掘家风中的优良因素,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人们在家庭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髓。作为传统道德教育最基本的方式,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修身,更通过包括家风在内的道德文化形式实现对人的熏陶感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家风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弘扬了悠久的民族文化。勤劳守信、俭朴持家、睦邻友善……这些优秀的品质,一直都是家风传承的核心。重视家风培育,就是重视社会风气建设,就是为社会风气向好向善打下坚实基础。树立端正家风,有利于道德回归,有利于弘扬正气,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家风的形成,建立在家训、家规和家教的基础之上。有的有明文规定,有的没有,但总会从父母长辈那里传承下来一些做人处世的品德要求。一方面,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我们熟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人生起点,也常常乘承着一些良好的传统家风。比如,毛泽东在1919年母亲去世的时候,写了一篇《祭母文》,里面说到母亲传承的家风是“首推博爱”,还有“不作诳言,不存欺心”“但呼儿辈,各务为良”。这大体属于毛泽东对他的父母所传承家风的理解和敬畏。这也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良好的家风中得到了延伸和传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家风自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会向国风延伸。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辐射的结果就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家风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是我们国家和社会能够形成核心价值观所依托的文化土壤,对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必须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家风在于用好的规范和思想观念熏陶感染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家庭所有成员。联系家庭教育的实际,我们在家风培育方面要走出的误区主要有:重视简单的品德说教忽视家风的培育;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孩子良好品行的养成;重视升学就业忽视培育儿童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等等。从一些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实践来看,家风建设被提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日程,家庭成了孩子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温床,在良好家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有持之以恒的良好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很好的自我约束力,在立人、处事、处世方面都显示出了家庭的教养。我们说一些家庭是“耕读世家”“书香门第”,实际上是赞扬某一种家风。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把家风的培育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和重要课题,家庭教育要有新思维、新视角、新举措。
(摘编自靳义亭《培育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分析了家国之间的关系,家庭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家庭幸福是国家富强的基础,而家庭梦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
B、材料一列举孟母三迁等故事分析家教的意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而品德教育是家教的核心,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尤其深远。
C、材料二概述了家风的内涵、作用等,家风是一种潜在的力量,以家风传承道德文化,可融入核心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D、材料二指出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家风会辐射整个中国社会风气,是价值观形成的文化土壤。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总一分”结构,先论述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再分“家庭、家教、家风”三点论述,以“第一”“第二”“第三”引入,层次清晰。
B、材料一善以排比增强气势,如文章开篇“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多个四字短语连用,内容丰富,语势渐增。
C、材料二以“一方面……另一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论述家风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良好家风”与“家风差”的后果做对比,突出家风的重要性。
D、材料二举出领袖事例,如毛泽东《祭母文》,增强权威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引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传统理念以强调家风的文化根基。
3、根据材料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3个字。(3分)
林觉民的《与妻书》不仅是一封家书, ① 。他“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大义,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生动诠释了家国同构中,唯有民族复兴,小家方能安康幸福的意义。此外,《与妻书》还展现了古人说的“ ② ”的崇高境界,即如何做人的教育。信中,“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宣言体现牺牲小我成就大爱的伟大格局;“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的嘱托,展现“勤俭简朴”的优良家风;“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的无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无数以林觉民为代表的革命战士以生命书写的家国大义,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这些家风虽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 ③ 。
4、如果要在两则材料后增设材料三,请概述材料三的内容并列举两点理由。(4分)
5、下图为某研究团队对“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情况,请结合文章内容及图表内容谈谈你对家庭教育的思考。(6分)
说明:1.过度保护;2.过度严厉;3.家庭教育以辅导课程为主;4.重智轻德;5.家长与孩子沟通少;6.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培养;7.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8.重视营养忽视保健;9.忽视家风建设;10.家长忽视自身学习与发展;11.重视言教忽视身教。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东方①(节选)
魏巍
在对面无名山的两侧,各有一道较宽的山沟。右侧那条沟,沟口外有一块小小的高地,上面有三五株挺拔的白杨。这里经常隐伏着小股的敌人,准备打我们的伏击。郭祥计划以反伏击的方式,来歼灭这股敌人。为了提前到达,让调皮骡子这个班认真做好伪装,天色刚交黄昏就提前出发。
可是,事与愿违,这支七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在草丛里忍受着密密的蚊蚋的侵袭,直到凌晨三点多钟,还不见敌人的影子。
夏日昼长夜短,按实际情况,已经该回去了。但是由于调皮骡子长久没有摊上任务,求战心切,仍然纹丝不动地聚精会神地伏在草丛里。
终于,副班长李茂从草丛里爬过来,悄声地说:
“班长,敌人恐怕不来了吧 ”
“你是不是想回去呀 ”调皮骡子瞪着眼说。
“不,我是说可不可以摸敌人一下子,抓一两个回去也是好的。”
“这行!”
调皮骡子本来也有这个想法,就欣然同意。他决定自己带一个组打正面,让李茂带一个组从侧翼绕上去。动作要求“隐蔽迅速”,“抓一把就走”。
可是李茂的那个小组刚下了小高地,还没有走出多远,轰隆一声巨响,就像落到他们身边一个大炮弹似的,眼瞅着三个人在火光里倒了下去。调皮骡子心想,说是炮弹吧,又没听见炮弹出口声,想必是中了地雷。接着,敌人的照明弹打了起来。调皮骡子见情况不妙,就三脚两步地跑过去,看见李茂和另外两个战士都负了重伤,倒在草丛里。他当机立断,马上命令其余三个战士把伤员的手榴弹解下来,然后背着他们迅速撤退;自己在后面担任掩护。这时山头上敌人的轻重机枪已经像雨点般地扫射过来。
天色已经微明。调皮骡子重新回到小高地上,蹲在一个炸弹坑里。监视着山上的敌人,准备着将要来临的一场恶斗。
果然,时间不大,从山坡上下来三十几个敌人,大呼小叫地去追那几个背伤员的战士。调皮骡子是闻名全团的射手之一。他瞄准敌人,立时就打倒了几个。敌人不敢追赶,就调转头把小高地包围起来,想来抓他活的。
“好狗日的!你的野心倒不小哇!”
他狠狠地骂了一句,接着把一颗颗手榴弹,都趁空隙咬开盖子,把弹弦舐出来,在面前摆了一溜。这一切都做得从容而又迅速。因为他已经清醒地估计了眼前的形势:此刻突围不仅不可能,而且还会使他的伙伴不能脱险。如果能多拖一些时间,同志们的安全也就愈有保证了。
在他这样想着的时候,东面的坡坎下钻出来五六个敌人,一面打冲锋枪,一面冲上来。
调皮骡子不动声色,等敌人冲到三十米处,接连投过去三颗手榴弹,打得敌人滚的滚,爬的爬,只剩下一两个蹿回到坡坎下面去了。
调皮骡子的嘴角,轻蔑地笑了一笑。一回头,后面有两个敌人,正从草丛里悄悄地爬过来。调皮骡子装作没有看见,也不惊动他,只等这两个家伙爬到七八步远,才突然转身,举起冲锋枪,给他俩点了名。
调皮骡子觉得很过瘾,正自高兴,忽然听见背后“哒哒哒”一串冲锋枪声,背上一麻,就昏倒在弹坑里了。等他清醒过来,觉得浑身无力,肚子里热乎乎的;低头一看,腰里的皮带钻了好几个洞。他把怀解开,肠子已经流出来,像小茶碗那么一坨,垂在裤腰上。鲜血顺着两条裤腿流个不住。
这时,调皮骡子心中想道:“今天我已经打死了快二十个,早够本了。我要能坚持一下,再打死几个,就纯粹都是赚的。”
这样一想,精神又振奋起来。他一看左臂上还缠着的毛巾,那是昨天晚上夜间战斗的联络记号,就想把它解下来,垫着它把肠子塞进去。可是刚刚解下毛巾,猛一抬头,四五个黄毛脸的敌人已经冲到面前五六步远,正要来抓他活的。他登时怒火冲天,霍地立起身来,一只手用毛巾捂住肚子,一条臂夹着冲锋枪,一阵猛扫,把四五个敌人都打倒了。
天色不知什么时候,阴沉起来,一阵狂风过后,跟着来了一阵暴雨。调皮骡子忽然灵机一动,自己叫着自己的名字道:“王大发呀王大发!你不趁机突围,还在这里傻等什么 ”这么一想,就用那条毛巾垫着,想把肠子塞进去;结果竟塞进了一多半,剩下一坨实在塞不进去,只好忍着疼痛把腰带往紧里扎了扎。接着,一手提着枪,一手拿着手榴弹,走出弹坑。避开北面的敌人,从西面绕了出去。
过了河,两条腿就像绑了两块大石头似的,每过一步都像有千百斤重。他只好走几步,歇上一歇,又接着走。他觉得走了很长很长时间,回头看看,并没有走出多远。由于草深路滑,一脚蹬空,跌倒在坡坎下面,顿时又昏迷过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苏醒过来。看看天色像快要黑了的样子,雨还没停。他挣扎了好几次,都没有站起来,心里不由生气地骂道:“王大发呀王大发!你也是一个老战士了。大江大河过了多少,今天就这几步路,你怎么就走不了啦 你还争取入党呢,你还埋怨支部没有讨论你的入党请求呢!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是钢铁战士,你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谈什么入党呵!”他对自己的责备果然有效,抓着灌木丛,拄着枪把硬是站了起来,又开始了比平常几千里路还要遥远的征程……
(有删改)
文本二:
战士和祖国②(节选) 魏巍
会后,我把战士热爱祖国的感情告诉了团政治委员。他点了点头,并且给我说了这么一段故事
某团有一个班长,名叫姜世福,他又是党的支部委员。处处坚持真理,刚强得很……这次在汉江南岸景安里战斗中间,他打死了许多敌人,自己也负了重伤。眼看这个刚强可敬的战士就要与世长辞了 他的脸色和平时一样,不过当他看同志们的时候,眼睛里含有更加深厚的感情。卫生员赶过来给他包扎伤口,他摇摇头,声音很低地说:
“同志们,我不能和你们就伴了。”
同志们凑近他的脸,说:
“老姜,你还要留下什么话吧?”
他摇摇头,握住离他最近的一只手,说:
“只要祖国的人们知道我是怎样牺牲的,我就……”
说着,他的脸上流出一丝恬然的微笑,眼睛从容地慢慢地合上了。
当政治委员说完这段故事之后,他严肃而沉思地说:
“当然,在我们出国之前,谁也知道是为了祖国,可是当出国之后,看到种种情形,好像才更加知道什么是祖国,更知道她的可爱!”
(有删改)
【注】①魏巍于1950-1958年,三次赴朝鲜实地采访,后来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结合战地记者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东方》,作品于1978年完稿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②本文是魏巍在朝鲜随军采访后,于1951年3月21日写成的通讯。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写小分队准备反伏击事与愿违,既出乎读者的预料,又符合军情多变的战场态势,增添了小说情节的曲折变化。
B、文本一中副班长李茂虽然是个次要人物,但是在小说中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调皮骡子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C、文本一运用全知视角讲述故事,塑造钢铁战士形象;文本二注重写实,通过采访对象讲述事件,真实地表现战士形象。
D、文本一和《荷花淀》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前者详细描写了战斗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而后者没有写这样的内容。
7、关于文本一中调皮骡子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皮骡子听了李茂的话,瞪着眼问他“你是不是想回去呀”,极简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出调皮骡子求战心切、矢志歼敌的心态。
B、调皮骡子依据没听见炮弹出口声判断三个战友中的不是炮弹而是地雷,表明他有宝贵的作战经验,这类经验是他接连消灭敌人的重要保证。
C、调皮骡子消灭敌人很过瘾,正高兴的时候被冲锋枪打中,流出肠子,导致他撤离战场极为困难,这可以警示人们不能因形势顺利而大意。
D、结尾处调皮骡子对自己的责备其实是对自己的鞭策,他与《党费》中的黄新一样,都凭着坚定的意志,把对党的忠诚化为具体的行动。
8、文本一为什么多次写小分队战士和敌人的数量 (4分)
9、魏巍在谈到“写战士怎样才写得生动”时说:“我感觉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战士英雄行为中的英雄的思想感情。”请谈谈这两个文本的创作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认知的。(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也。初以文行知名,举进士及第。唐昭宗时,为翰林学士承旨。是时,天子微弱,制度已隳,文蔚居翰林,制诏四方,独守大体。昭宗迁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柳璨杀裴枢等七人,蔓引朝士,辄加诛杀,缙绅相视以目,皆不自保,文蔚力讲解之,朝士多赖以全活。梁太祖立,仍以文蔚为相,梁初制度皆文蔚所裁定。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唐六臣传》)
材料二: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
(节选自《韩非子·有度》)
材料三: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
材料四:
朕以为君子无朋,惟小人则有之。且如修之论,将始终其党者则为君子,解散而不终于党者反为小人。设修在今日而为此论,朕必诛之以正其惑世之罪。大抵文人掉弄笔舌,但求骋其才辩,每至害理伤道而不恤。然则君子之必无朋党,而朋党之必贵解散,以求元吉。圣人之垂训,亦既明且切矣。
(节选自雍正《御制朋党论》)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则好赏A恶B罚之C人D释公E行F行私术G比周H以相为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趋向,靠近,和《劝学》“金就砺则利”的“就”意义不同。
B.务,致力于。和《过秦论》“务耕织”的“务”意义相同。
C.好,音hào,喜好,和杜甫诗句“好雨知时节”的“好”读音和意义都不同。
D.既,与“且”搭配,表并列,和《过秦论》“始皇既没”的“既”意义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文蔚文章和德行优异,他坚守正义,和柳璨势同水火,因之备受梁太祖信任。
B.由材料一和材料三看,欧阳修心目中张文蔚应是基于“道义”“事国”的君子“真朋”。
C.依照材料二韩非的观点来看,柳璨和张文蔚之行都不符“公法”,都可视作朋党“私行”。
D.依照材料四雍正的观点来看,柳璨和张文蔚都有可能发展为“朋党”威胁皇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时,天子微弱,制度已隳,文蔚居翰林,制诏四方,独守大体。
(2)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14.材料二、四在论述“朋党”时各有其局限性,请对此加以分析。(5分)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听筝①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②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②鸟指杜鹃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听”点明后文内容均由此而来。
B. 颔联以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地展现了筝声中的悲怨之情。
C. 颈联用“谁家”“何处”连续发问,句式与《春江花月夜》中相关诗句相似。
D. 本诗情感非常丰富,借筝声传达心声,着眼点在于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
16. 本诗的颔联与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均以通感手法描写音乐。请结合诗句,简析两者意象运用与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尽心下》说:“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2) 《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苏轼以月为喻,阐释了宇宙无穷的哲理。
(3) 小徐同学想在课前演讲想讲一下借代手法,一时未能想出恰当的例句,同桌小王提醒她说,在唐宋诗文中有许多使用了借代手法的句子,像“_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在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赛场上,13支以城市命名的球队展开激烈角逐,赛场内外口号横飞,趣味互动不断,为球迷献上了一场场充满烟火气的足球盛宴,也将江苏“十三太保”的竞争基因与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精准戳中江苏“十三太保”的竞争基因,南京与无锡的比赛海报上演“全糖冲鸭”(南京盐水鸭与无锡水蜜桃的“甜蜜对决”)的互怼,无锡球迷调侃“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徐州(刘邦故里)与宿迁(项羽故里)的“楚汉之争”补时追平,淮安网友神补刀:“没有韩信帮忙,刘邦能赢?”南通与南京的相互比试被冠以“南哥之战”,泰州则与南通约战“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网友戏言“苏超是唯一不可能有默契球的联赛”。
各城市也趁着这场吸人眼球的赛事,积极推广城市的文化旅游名片。盐城将黄海湿地观鸟与赛事观赛打包“推销”,2万份“观鸟+观赛”套餐瞬间售罄,将自然生态与赛事热潮融为一体;在无锡队赛后直播带观众云游宜兴紫砂艺术博物馆的同时,扬州队则把中场休息变成扬州漆艺的“非遗展”,将传统文化与绿茵赛场巧妙结合。
①这一场场戏称为“没有假球,全是世仇”的足球比赛,②点燃的不仅是江苏球迷的足球热情,③更以地域文化为纽带,④将13座城市紧密联结,⑤让“苏超”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18、文中画波浪线的“楚汉之争”指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4分)
19、文中第二段运用了大量网络词汇,比如“互怼”“神补刀”等,请简要分析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6分)
20、“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这句调侃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赏析。(2分)
21、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给这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余华说:“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漓江文学奖获得者刘楚昕在获奖感言中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痛苦,回头想想,都是传奇。”
有网友评论,现在很多人沉迷游戏,热衷于《传奇》,回头想想,都是痛苦。
达·芬奇说:“差距是一切变化的动力。”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兖矿一中高三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 “而家庭梦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错误,由原文“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可知,中国梦为家庭梦实现的前提。)
2.C(“进行对比论证”错误。此处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属于互补关系,“一方面”强调家风对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即家风是核心价值观的缩影,“另一方面”强调核心价值观对家风的促进作用,即核心价值观通过家风传播。两者从不同角度阐释家风与核心价值观的互补关系,共同构成完整论证。)
3.①更是一部家风教育的典范 ②教之以义方 ③却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起点(第①处,由两则材料家风主题及原文“教之以义方”等细节可知,此处应强调《与妻书》家风教育的重要意义,联系前句“不仅是…”,此处可填“更是一部家风教育的典范”;第②处,由材料一“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及横线后面的一句的解说可知,此处应填写“教之以义方”;第③处,由原文“家风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可知,此处作为总结句,强调家风作为人生价值观起点的意义,因此可填“却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起点”。)
4.示例:可增设社会中开展家风教育的创新模式与事例。
理由:①前后呼应:与材料二“误区与对策”相呼应,进一步分析如何解决“重学业轻品行”等问题,使内容更丰富。②相互补充:前两则材料侧重理念及理论阐述,新增案例可从理论到实践,三则材料互相补充,联系更紧密。
5.①从图表中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家教与家风建设的诸多误区,如家长与孩子沟通少、缺少言传身教的渠道、重智轻德、重成才轻成人等;②家长应增强家庭教育的意识,牢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落实“爱子,教之以义方”的古训,才能避免“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的危害;③家长应重思家庭教育的本质与基础,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重成才轻成人”的教育过于功利,家风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起点,须以“爱国、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家教目标;④家长应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方法:将家风的培育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和重要课题,以新思维、新视角、新举措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多些用心的陪伴与沟通,言传身教、培育真正的人才;⑤相关部门应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打造家风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家庭走出误区。(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6.D( “后者没有写这样的内容”有误)
7.C( “这可以警示人们不能因形势顺利而大意”有误)
8.①使小说内容具体,清晰地呈现战斗场面;②形成对比,突出敌众我寡的战场情形,引发读者的紧张感,吸引读者阅读;③显示我军战士以少战多、杀多,突出其英勇善战。
9.文本一:①写了战士王大发战场上的英雄行为:敢战善战,消灭敌人,坚毅前行;②还写了他英雄的思想感情:仇恨敌人,爱护战友,激励自己。
文本二:①写了战士姜世福的英雄事迹:英勇杀敌,为国捐躯;②还写了他崇高的精神品质:他对战友们饱含深情;他深爱着祖国,牺牲前希望祖国人民知道他是为保家卫国牺牲的。
10.DFG(那么喜好赏赐、厌恶惩罚的人就会放弃公法,施行私术,互相勾结来做(徇私的事))
11.A(A项意义相同,C项“好雨知时节”中的“好”读音是hǎo,译为“美好”。D项文中的“既”是连词,和“且”搭配译为“又……又……”,“始皇既没”中的“既”是副词,意思是“已经”。
12.A【解析】“和柳璨势同水火”表述有误,材料提到张文蔚“力讲解之”并未明显表明二人“势同水火”;“因之备受梁太祖信任”因果无据,前面表述的都是张文蔚在唐昭宗时的作为,不能得出梁太祖是因此信任张文蔚。C项,张文蔚之行不符“公法”,因“朝士多赖以全活”,他施恩太众,有“交众”“与多”的嫌疑。还因为他“制诏四方,独守大体”,个人地位在公法之上了。
13.(8分)【答案】(1)天子势弱无力,制度已经崩坏,张文蔚身居翰林,起草诏书下发全国各地,独自坚守国家的核心原则。(2)或者利益耗尽而交情疏远时,就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他们的兄弟和内外亲属,也不能互相保全。
【解析】(1)微弱,势弱无力;隳,崩坏,毁坏;制诏,起草诏书;四方,全国,各地。每点1分。(2)得分点:交疏,交情疏远;贼,残害;虽,即使;亲戚,内外亲属。每点1分。
14.(5分)【答案】①韩非子只重法治,认为按声誉选拔人才就会联结“私曲”,观点绝对化。②雍正曲解欧阳修观点,为维护专制皇权彻底否定君子有朋,压制臣子的正当协作,观点偏狭。(每点3分,两点满分)【解析】材料二中韩非子过于注重法治,反对“以誉进能”,观点绝对化。材料四中雍正以维护皇权的角度,否定臣子的正当协作,观点偏狭。
附:翻译
材料一:张文蔚传(节选自《新五代史 唐六臣传》)
张文蔚,字右华,是河间人。起初他凭借文章才华和品行闻名,考中进士。唐昭宗时期,他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当时,皇帝权势薄弱,国家制度已经遭到毁坏,张文蔚在翰林院任职,起草发给各地的诏令,独自坚守治国的根本准则。昭宗迁都洛阳后,(朝廷)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宰相职位)。柳璨杀害裴枢等七人后,又像藤蔓蔓延一样牵连朝中官员,动不动就加以诛杀,官员们只能用眼神互相示意,都无法保全自身,张文蔚竭力斡旋解救他们,不少官员依靠他得以存活。梁太祖登基后,仍然任命张文蔚为宰相,后梁初期的制度都是由张文蔚制定裁定的。
材料二:有度(节选自《韩非子》)
国家没有固定不变的强盛,也没有固定不变的衰弱。奉行法律的人强势,国家就强盛;奉行法律的人软弱,国家就衰弱。所以在当今时代,能去除偏私而遵循公法的人,百姓就安定且国家就太平;能去除自私行为而遵循公法的人,军队就强大且敌人就弱小。因此,能审察得失、掌握法度制度的人,把(这种制度)凌驾于群臣之上,君主就不会被欺诈虚伪的手段蒙蔽;能审察得失、掌握权衡标准的人,用(这种标准)处理远方的事务,君主就不会被天下的轻重倒置所欺骗。如今如果依据声誉提拔有才能的人,臣子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结党营私;如果依据朋党举荐官员,百姓就会致力于结交权贵而不追求依据法律(获得任用)。所以,官员不称职的国家就会混乱。把声誉当作赏赐的依据,把诋毁当作惩罚的标准,那么喜好赏赐、厌恶惩罚的人就会放弃公法,施行私术,互相勾结来做(徇私的事)。(臣子)忘记君主而结交外人,来提拔自己的党羽,那么他们对君主尽忠的态度就会淡薄。结交的人多、党羽多,朝廷内外形成朋党,即使(他们)有大的过错,对他们的蒙蔽也会很多。
材料三:朋党论(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
大体上,君子和君子因志向道义相同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因利益相同而结为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但我认为小人没有真正的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喜好的是俸禄利益,所贪图的是财物。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引为朋党的行为,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就争先抢夺,或者利益耗尽后交情疏远,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他们的兄弟亲戚,也不能互相保全。所以我认为小人没有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是虚假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坚守的是道义,践行的是忠诚守信,珍惜的是名声气节。用这些来修养自身,就会因志向道义相同而互相帮助;用这些来为国家效力,就会因心思一致而共同成事;(他们的情谊)自始至终都不变,这才是君子的朋党。所以作为君主,只应当斥退小人的虚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正朋党,那么天下就能治理好。
材料四:御制朋党论(节选自雍正《御制朋党论》)
我认为君子没有朋党,只有小人才有。况且像欧阳修的论述,把自始至终坚守朋党立场的人当作君子,把解散朋党却不能坚守到最后的人反而当作小人。假设欧阳修在如今发表这样的论述,我必定诛杀他来治他迷惑世人的罪行。大概文人摆弄笔墨口舌,只追求施展自己的才智辩才,常常到了损害道理、违背圣道的地步也不顾及。既然这样,那么君子必定没有朋党,而对于朋党,必定要以解散为贵,来追求大吉大利。圣人留下的教诲,也已经既明确又恳切了。
15.D.“着眼点在于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错误。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人世悲欢。
16 .①意象运用不同:柳诗颔联选择的意象(春风、柳态、啼鸟、花情)明媚流动,以乐衬哀,(1分),更凸显筝声所传达的哀怨之深(1分)。白诗两句则选取了对比性意象“间关莺语花底滑”与“幽咽泉流冰下难”(1分),对比转换既表现出由流畅到滞涩的乐声变化,也暗示着人物内心渐入悲凉的情感。(1分)
②情感指向不同:柳诗意象反衬的是亲人离散的感伤(1分)。而白诗则通过意象的对比和转换,更聚焦于个体漂泊流离和人生无常的悲伤。(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共6分。依据所示细则定分,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相应给分。
[译文]
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3)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8.第一问:“楚汉之争”指徐州和宿迁两地之间的一场足球联赛。
第二问: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是为了表明此处“楚汉之争”不是指历史上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而是现代的徐州和宿迁的足球比赛。
19.①增强画面感:“互怼”体现了言语交锋的激烈,“神补刀”突出了补充话语的关键性和冲击力,形象地描绘出相关场景,增强了语言的画面感;②增添幽默感:“互怼”“神补刀”等词汇活泼、俏皮,打破常规表达,使表达更幽默;③贴近读者:使用流行的网络热词,拉近与当下读者的距离,使表达更具时代感。
20.示例一:①运用了借代的手法;②无锡特产水蜜桃与南京特产盐水鸭分别指代两个城市使口号具有强烈的地域标识性,鲜活生动。
示例二: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②将“输了水蜜桃加盐”和“赢了盐水鸭加糖”进行对比,用轻松的方式消解了输赢的功利性,表达出对待输与赢的不同情绪。
21.语句① 修改为:这场被戏称为“没有假球,全是世仇”的足球赛事。(成分残缺)
语句② 修改为:不仅点燃了江苏球迷的足球热情。(语序不当)
22.苏超绽放江苏文化魅力 (苏超联赛:一场足球与文化的盛宴)
23.作文
材料特点:这是一道典型的多则名言组合型+对话冲突式作文材料题,通过四位人物(作家、获奖者、网友、艺术家、)的言论,构成了一个关于差距、痛苦、传奇与人生价值的思辨场域。
1.材料类型:名言组合+情感对立+价值冲突
2.考查特点:
思辨性强 “差距”、“痛苦”、“传奇”三者关系需深度辨析
哲理深度 设计价值观、人生观存在意义等根本问题
现实关怀 关联社会阶层、青年沉迷游戏、文学创作等现实议题
开放性强 可写议论文、记叙文、抒情散文,文体自由
情感张力 痛苦与传奇的反转极具感染力
不是简单复述“人生充满痛苦”,而是引导学生思考:
“差距”是诅咒还是动力?“痛苦”能否转化为“传奇”?“传奇”是真实的成长,还是虚拟的逃避?这是一次对人生意义的叩问,也是一次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审视。
【优秀范文】
正视差距,向阳而生
余华有言:“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诚哉斯言。差距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角落落都有。我辈青年要做的不是躲避差距,不敢正视差距。而是要正视差距。面对差距,请不要形成心理落差。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必苛责别人一定要与自己相同。你自己才是传奇。正视差距者,向阳而生。
当代青年被很多人认为是“离经叛道”,其实他们是在找寻他们生活的方式。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困惑,当我们在感叹“90”后或“00”后是“毁掉的一代”时,其实发现他们已经成长了。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说过“所有挫折都是生活买下的影藏款,坚持拆盒的人才能遇见惊喜。”它将濒临倒闭的玩具店成功在香港上市,这本身就是个传奇。有些事情不是有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有希望。当代青年的生长充满韧性。这种韧性正是差距造就的。
原中国青年不必听自认“牛马”者的悲观论调,也不必躺平。在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够找到自己的节奏,山有山的平仄,我有我的节律。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差距。地球是多姿多彩,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颜色,岂不显得单调。正视差距,不要以分别心看待。孔子说“知耻而后勇”,知不足然后才能改进。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台阶旁的青苔不会因为人们忽视,不会因为时间还有雍容华贵的牡丹而自惭形秽,反而也旺盛的开着。我们需要的正是苔花的这种精神。鲜衣怒马少年时,穿着朴素的少年走在满身着名牌的人群中,依然昂首挺胸,这就是苔花的精神。
正视差距,当我们察觉到与别人有差距时,正好激发出了我们内心的斗志。“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一个人如果丧失斗志,那就变成了一句行尸走肉。新中国成立之初,接手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但是全国人民并没有气馁。而是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踔厉奋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共和国正在迈着矫健的步伐,昂首大步向前走。
正视差距,做到正确认识自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差距给我们指引了改进的方向。知不足而后能改进。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勤加改进,那些身上不如人的地方最终将成长成为我们身上最坚硬的铠甲。衡量一个人的成功,看的不是他取得了多高的成绩,而是看他跌入谷底后还能爬多高。沉沦在过去的功劳簿,而不敢正视差距的人是不值得敬佩的。人生之路,是一条曲折上升的曲线。不存在直线上升的路子。所以,请正视差距,时刻准备着走曲折的路吧。
于差距中破茧,让痛苦生长传奇
余华笔下“巨大的差距”横亘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刘楚昕眼中“痛苦淬炼的传奇”闪耀在生命回溯的尽头,而网友对“沉迷《传奇》终是痛苦”的慨叹,恰与达芬奇“差距是变化动力”的哲思形成尖锐对话。这四方言说交织成一张网,网住了每个在现实中跋涉的人——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差距催生的痛苦,又该如何让痛苦真正生长出传奇,而非坠入虚拟的幻梦?
差距本是世间常态,它是山脚与山顶的海拔,是溪流与江海的疆域,也是此刻的自己与理想的距离。达芬奇将其视为“一切变化的动力”,恰是洞悉了差距背后蕴藏的势能:它可能是寒门学子与优渥家境的落差,却能催生出“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坚韧;它可能是平凡人与卓越者的分野,却能点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斗志。正如谷爱凌在滑雪赛道上与顶尖选手的差距,没有成为她退缩的理由,反而化作每日清晨五点的训练日程,最终让她在冬奥会的雪坡上绽放光芒。差距从不是诅咒,它只是在叩问我们:是选择在落差中沉沦,还是借势向上攀登?
而攀登之路,注定与痛苦相伴。刘楚昕说“回头想想都是传奇”,并非否定痛苦的真切,而是道出了一种生命的转化力——痛苦本身不是传奇,但对痛苦的超越,能让平凡的人生长出棱角分明的传奇轮廓。苏轼一生颠沛流离,黄州贬谪的痛苦、“乌台诗案”的惊魂,没有将他碾碎成世俗的尘埃,反而让他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中,把苦难酿成了词坛的琼浆;樊锦诗扎根敦煌五十余载,风沙的侵蚀、离乡的孤寂,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让她在戈壁滩上筑起了守护文明的长城。这些传奇从不是无痛的童话,而是痛苦在时光的窖藏中,发酵出的生命醇香。
可如今,许多人却在虚拟世界中逃避这份“转化的功课”。当网友感叹“沉迷《传奇》回头都是痛苦”,揭露的正是一种价值错位:游戏里的“传奇”无需历经真实的摔打,只需指尖的操作便能获得虚拟的荣耀,这种廉价的满足感,恰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看似绚烂,实则会耗尽人面对现实差距的勇气。真正的传奇,从不是键盘敲击出的虚拟战绩,而是在现实的泥沼中依然选择前行的脚步;不是游戏里的升级打怪,而是在差距的重压下依然不肯认输的倔强。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痛苦的跋涉,都在为传奇铺路;每一次直面差距的勇气,都在为成长蓄力。不必畏惧差距带来的落差,那是命运赋予我们的向上的阶梯;不必逃避攀登中的痛苦,那是生命馈赠我们的锻造的火焰。愿我们以差距为帆,以痛苦为桨,在人生的海洋中劈波斩浪,让每一次逆风的航行,都成为书写传奇的篇章。
【点评】:豆包的范文无论从标题还是首段,尾段的描述都接近完美。可以直接仿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