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年九年级上学期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第1~6题,共17分)
为庆祝伟大祖国成立76周年,学校开展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编辑发言稿】
为了让“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入人心,小语同学拟写了下面的文字,作为发言稿,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千年zhēn言,是照亮征途的永恒明灯。它不是虚妄的赞誉,而是需要躬身实践的生存智慧。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更应从先贤智慧中汲取力量,以奋斗灌溉理想。因此,君子当心无旁wù,拒绝亵渎时光,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涵养品格。
真正的自强,绝非墨守成规或矫揉造作,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它要求我们埋头苦干,在广袤天地间以实际行动实现价值。
让我们以“自强不息”为不二法门,拒绝自欺欺人。唯有前仆后继,方能超越平凡;唯有持之以恒,终将收获丰盈。
通过本次主题实践活动,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强不息的内涵。我们将以此共勉,以实际行动书写人生华章!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加点的“亵”字读作“xiè”,“袤”字读作“mào”。
B. “旁wù”中的“wù”的意思是“追求”,此处应写作“旁骛”;“zhēn言”中的“zhēn”的意思是“劝告、劝诫,此处应写作“真言”。
C. “不二法门”常用来指独一无二的门径。用在文中十分恰当。
D. 文中的加点词语“前仆后继”可以换成“前赴后继”,因为它们是近义词。
2. 画线句子因编辑失误出现语病,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强不息。
B. 通过本次主题实践活动,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强不息的内涵。
C. 通过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强不息的内涵。
D.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强不息。
3. 下列与“它不是虚妄的赞誉,而是需要躬身实践的生存智慧”复句类型一致的一项是( )
A.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B.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C.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D.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自强人物榜】
从古至今,中国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祖逖)与司空刘琨(kūn)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chóu móu),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晋书·祖逖传》
材料二:
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幼时家贫,买不起书,就向藏书的人家借书抄录,冬天冻得手指不能弯曲,仍不懈怠,最终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上,31岁老将徐梦桃带着钢钉出场,凭借完美一跳夺冠,成就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全满贯。此前,因伤病困扰的她曾萌生退意,但“狠心”的父亲告诉她“不差这一步”,一定要坚持下去。最终,她以女子决赛最高分108.61分夺冠!
4. 以上三则材料中的三位自强不息的人物,他们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将选项序号填在横线处。
A.克服困难 B.顽强坚持 C.珍惜时间
材料一:_____ 材料二:_____ 材料三:_____
5. 小龙在搜集和整理上面三则自强不息人物的材料时,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想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现在拟写出了上联,请你依据备选词语,帮助他完成下联。
备选词语:坚持不懈 吾辈楷模 奋发向上 战胜困难
上联:闻鸡起舞,借书抄录,一跳夺冠,人生榜样
下联:____________
6. 假如你在国庆节期间参加“2025·大美龙江行”研学活动时,在哈尔滨某大学偶遇徐梦桃。作为研学活动的学生代表,你有机会采访到了徐梦桃,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要含有“自强不息”一词)
二、古诗文阅读(第7~12题,共19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7. 表达政治理想、志趣抱负,抒发感情,描写景物,是古代诗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豪情壮志】“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李白《行路难(其一)》]
【美好祝愿】“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豁达的情怀。(苏轼《水调歌头》)
【写景抒情】“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诗人的思绪乘着月色飞翔,设想故乡的月亮应该更明亮。(杜甫《月夜忆舍弟》)
【四季乐趣】“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一景,精练贴切,形象地描绘出山中一年四季风景之美(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古诗赏析。(2分)
8. 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中,前一句以“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之情;后一句以“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三)古文阅读。(9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①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米一升,岁衣人一缣②。嫁女者五十千,娶妇者二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粳稻八百斛③,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仕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之官者罢其给④。此其大较也。
(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负郭常稔(rěn)之田:接近城市收成好的田地。负郭,靠近城郭。稔,庄稼成熟。②缣(jiān):细密的绢。③斛(hú):十斗为一斛。④仕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之官者罢其给;出仕而暂且退居在家、等待任职的人也在供给之列,出仕而在官位上的人停止供给。俟,等待。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___ (2)咸施之 咸:_____
10. 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11.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一处)
以 其 所 入 给 其 所 聚。
12. 【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范仲淹的政治情怀;【乙】文中“____________”则表明范仲淹购置“义田”的目的。
三、名著阅读(第13题,共4分)
13. 下面是《艾青诗选》中的部分内容,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篇目名称 主要内容
《大堰河——我的保姆》 全诗分为四部分。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①_____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②______ 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北方》 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③_____之情。
《镜子》 诗中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通过镜像来反观④_____,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四、现代文阅读(第14~25题,共30分)
(一)(共8分)
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6月25日“全国低碳日”这一天,《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中提到,2024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平均水平升高约155℃,首次超过1.5℃的温升红线。另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分析,随着气候变暖持续加剧,2025年极可能成为史上最热年份之一。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是导致气候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近代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甚至日常生活都会消耗大量煤炭、石油等碳资源,它们最终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上升。
【材料二】
其中,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所谓清洁能源,是指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碳排放量较低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它们具有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等特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低碳转型,最终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清洁能源的可再生性使其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
【材料三】
现如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一些地方的屋顶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其发电或用于房屋照明,或供给电网;太阳能路灯白天利用太阳能给蓄电池充电,到了夜晚,蓄电池再给路灯供电,照亮人们回家的路;我们看电视时需要由卫星进行信号传递,身处太空中的卫星所需能量大多来源于自身携带的太阳能电池板;有的地方还建有光伏停车棚,将光伏发电和车棚顶结合起来,为新能源车充电,减缓城市用电压力。
【材料四】
我国在海洋碳汇的监测与核算力方面仍有待加强。比如,海洋碳汇的监测与核算力还不够,数据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对碳汇过程的定量分析、系统研究和宏观评估。开发海洋碳汇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相对不足,需要加快顶层设计,完善海洋碳汇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14. 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随着气候变暖持续加剧,2025年已成为史上最热年份之一。
B. 清洁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等特点。
C. 一些地方的屋顶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之一。
D. 我国需要加快顶层设计,完善海洋碳汇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15. 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16. 材料四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7. 小宇同学下周将策划一期“倡导低碳生活”宣传板报,其中一个栏目是“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请你根据材料二,替他摘编相关文字。(写出两点即可)
(二)(共9分)
阅读《兴趣,成才的第一步》,完成下面小题。
兴趣,成才的第一步
①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凡是获得成就的人,在他们追求成功的经历中都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例如志向、毅力。不怕挫折,善于学习,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目标等,其中最根本的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浓厚的、强烈的、持久的兴趣。兴趣是成才的第一步。
②兴趣在人走向成才中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呢?
③第一,要培养高尚的兴趣。兴趣有高尚、低下之分。凡是与人类与社会进步发展、与个人健康成长相联系的兴趣,都是高尚的兴趣。与此相反的,便是低级庸俗的兴趣。例如,喜欢摄影、书法、篆刻等兴趣,虽然与伟人救国救民、为全人类造福的志趣不能相提并论,但也是高尚的兴趣。那些喜欢搬弄是非传听小道消息,热衷于不良书刊,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终日沉湎于各类游戏机中等,都是低级庸俗的兴趣。同样是喜欢说俏皮话,有人钻研幽默艺术,有人却用刻薄的话去挖苦残疾人,前者高尚,后者则低下。高尚的兴趣能给人以精神与力量,使你在事业上不断追求身心健康发展;低级的兴趣则会使人胸无大志,甚至滑入犯罪的泥坑。
④第二,要在_____中培养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产生的。有些人并不深切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究竟是什么,星期一还是集邮热,到星期六又迷上了其他。我们说他还处于等待发现自己兴趣的阶段。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根据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条件,尽量多地参加各种活动,通过活动来选择、培养自己的兴趣。培养兴趣还应该考虑自己的性格特征。性格外向的人可以从文艺、体育竞技、表演等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兴趣;性格内向的人可以从书法、篆刻、集邮等个人钻研方面的活动来培养兴趣。动手能力强的人不妨尝试小发明、工艺品小制作等;喜欢思考的人不妨多读些书籍和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等。培养兴趣不必急躁,从活动实践中积累,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所在。
⑤第三,要在广泛的兴趣中形成固定的专门兴趣。生活中,常常看到有的人对什么事物都有兴趣,可却是一事无成。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爱好过多,就只会像猴子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兴趣广泛不是坏事,它可以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关键是要从广泛的兴趣中,选择对你人生发展最重要的专门兴趣,把时间精力集中到这方面来,这样的兴趣才会助你成功。爱因斯坦是位兴趣广泛的人,他的小提琴拉得很好,但他最喜欢的是如何发现科学真理,小提琴仅是“业余”爱好。
⑥第四,要处理好兴趣与_____的关系。兴趣对未来成功那么重要,是不是就可以不顾学习了?不。学习基础知识是为未来一生打基础,即便是不喜欢的学科也必须学习,因为它们都是做一个当代的有教养的人所必须的知识,发展兴趣必须建立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
18.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9. 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 请结合文章内容,为第④段和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短语)。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
21. 现实生活中,你的高尚兴趣是什么?这一高尚兴趣带给你怎样的益处?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三)(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
①白荞躺在地上,看着旋涡一样翻滚的沙尘。天空之上,导弹疾驰而过。
②几小时前,通信营战士白荞捕捉到通信异常的警报。大风中,营长焦灼地望着发射地方向,询问面色凝重的一连长:“全线路检修一遍还来不来得及?”
③一连长回答:“来得及,不过这天气,又是开车,又是检修……男兵都散到各个点上去保障了……”
④营长命令道:“现在就出发,全面检修线路,确保发射前排除故障!我们虽然不是发射的主角,但也别成为耽误发射的主角!你说,你们连还有没有能顶上去的人?”
⑤白荞迎着风沙大吼道:“报告营长,有!”
⑥营长看着白荞,又望向一连长。一连长终于下定决心,朝营长点点头。
⑦一连长刚到连队任职不久,这是头回上高原。他前年硕士毕业才到的基地,任基地通信处参谋。一年多后,原一连长任职期满,他便成了新的一连长。他业务素质没的说,不过参加演训少,经验不足。
⑧白荞当兵5年,年年跟着演训部队上高原。此时,白荞和一连长乘车冲进迷障一样的黄沙里,边走边停,仔细排查通信线路。
⑨车子又一次停下不久,一连长听白荞喊道:“找到了,这里!”
⑩看着嘀嘀作响的检测设备,一连长紧绷的面部慢慢舒缓下来。可随着设备精准锁定故障点,他的脸再一次紧绷起来——检测设备明确无误地告诉他,故障点在壕沟最底部的一根线杆顶部。
他们走得急,没带攀登装备。一连长看表,想着现在回去取攀登装备,再找人上杆维修,就算过程顺利,也不一定能赶在导弹发射之前完成。想罢,他抱紧杆子,小腿交错一夹,双手用力上抓,努力向上爬去。
风越来越大,像一支鞭子,疯狂向他们抽来。
白荞望着一连长悬在她头顶的双脚,心提到了嗓子眼。突然,一连长滑落到沙地上。他迅速起身,又要重新往上爬。
白荞拦住一连长,双手抓住线杆请示道:“我来!”只见她双臂抱杆,双腿夹杆,双腿上移,双手上抓,一移一抓,干脆利落。不一会儿,一连长隐约听到了上方白荞的喊声。他低头看检测设备,嘀嘀声消失了,红灯变成了绿灯。他仰头朝白荞大喊:“修好了!”可白荞刚滑下来,警报又再次响起。
“不行,又出故障了,还得爬上去再看看。”白荞听清了一连长的喊声,便再次向杆顶爬去。“故障排除了,你就踢两脚线杆。故障排除完,我在上面多待一会儿,确保没有反复,我再下来。”听到白荞的声音,一连长喊了一声好。随即,白荞继续向上爬去。
狂风裹挟着黄沙,满天满地地咆哮着奔腾而来,白荞的头发也随风笔直地横飞,风沙焊压在脸上……不一会儿,红灯再次转绿,一连长重重蹬了两脚线杆。
风更紧,沙更密了。一连长紧盯检测设备上的绿灯,等了几分钟,绿灯没有转红。他环顾四起的狂沙,踢了几脚线杆,仰头冲白荞喊:“下来吧!没问题了!”黄沙中,他隐约看见一个吃力的身影。来回两次攀爬,白荞体力已经不支。落地后,她双腿一软,直接躺倒在黄沙里。
滚滚黄沙中,导弹成功发射的消息让白荞露出了笑容。
(选自《解放军报》2025年5月20日,有改动)
2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文章使用了倒叙的写法,增强了艺术效果。
B. 第④段中的画线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语言幽默中带着严肃。
C. 第 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白荞的形象,句式整齐。
D. 一连长参加演训少,经验不足,有损军人形象,作者对其持否定态度。
23. 文章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体现出白荞当时怎样的心理?
白荞迎着风沙大吼道:“报告营长,有!”
24. “意外”使故事情节更有波澜。本文“检修线路”从开始到完成就发生了好几次“意外”,请简要概括。
25. 本文缺少标题,请从以下备选标题中选出你认为合适的一个,并结合全文和你的阅读体验说说理由。
备选标题:女兵白荞 战风沙
我选: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第26题,共50分)
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寸光阴”到底有多久?是日晷影子移动的一寸,是许渊冲先生“夜里偷来的几个钟点”,是自己从懵懵懂懂到振翼欲飞的初中三年……时间不语,却回答了所有的问题;时间不停,却记录下过往的点点滴滴。
请以“光阴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2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一份付出都源于对初心的热爱,值得致敬。致敬以“禾下乘凉梦”守护万家粮仓的袁隆平;致敬用羸弱身躯托起数千名女孩求学希望的张桂梅;致敬风雨中保障人们出行安全的交警;致敬在厨房忙碌为家人精心准备早餐的妈妈……
请以“致敬”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2025—2026年九年级上学期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第1~6题,共17分)
为庆祝伟大祖国成立76周年,学校开展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编辑发言稿】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A
【自强人物榜】
【4~6题答案】
【答案】4. ①. C ②. A ③. B
5. 奋发向上,战胜困难,坚持不懈,吾辈楷模
6. 示例:梦桃姐姐,您好!我是“2025·大美龙江行”研学活动的学生代表。您自强不息为国争光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请问:您是怎样克服伤病,在北京冬奥会上凭借完美一跳夺冠的?
二、古诗文阅读(第7~12题,共19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7题答案】
【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但愿人长久 ④. 千里共婵娟 ⑤. 露从今夜白 ⑥. 月是故乡明 ⑦. 野芳发而幽香 ⑧. 佳木秀而繁阴
(二)古诗赏析。(2分)
【8题答案】
【答案】 ① 闻笛赋 ②. 烂柯人
(三)古文阅读。(9分)
【9~12题答案】
【答案】9. ①. 探求 ②. 皆,都
10. (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让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丧葬都予以资助。
11.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
12.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 以养济群族之人
三、名著阅读(第13题,共4分)
【13题答案】
【答案】 ①. 大堰河 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③. 爱国 ④. 人生
四、现代文阅读(第14~25题,共30分)
(一)(共8分)
【14~17题答案】
【答案】14. A 15. 不能删去。“主要”表限制,说明“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最重要的,但不排除其他能源,删去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6. 举例子。举“海洋碳汇的监测与核算力还不够,数据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对碳汇过程的定量分析、系统研究和宏观评估”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在海洋碳汇的监测与核算力方面仍有待加强”的情况,从而使说明更易懂、更有说服力。
17. 示例:①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低碳转型,最终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清洁能源的可再生性使其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共9分)
【18~21题答案】
【答案】18. 兴趣是成才的第一步。
19. 举例论证。举爱因斯坦虽兴趣广泛,但他最喜欢的是如何发现科学真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要在广泛的兴趣中形成固定的专门兴趣”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0. ①. 活动 ②. 日常学习
21. 示例:我的高尚兴趣是练书法。学习累了我就写几页字,能让烦躁的心马上静下来。以前写字潦草,现在字写工整了,还被老师表扬卷面整洁。更重要的是,班里的板报、活动的标语常让我来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书法既帮我减压,又让我更自信,还成了我的一个小特长。
(三)(共13分)
【22~25题答案】
【答案】22. A 23. 急切,自信(坚决、坚定)。
24. 捕捉到警报时,男兵都到各个点上去保障了(男兵都外出了);锁定故障点时,却发现没带攀登装备;一连长爬线杆,却从线杆上滑落下来(却未攀爬成功);以为修好了,警报却再次响起。
25. ①. 示例一:女兵白荞。 ②. 开门见山,直接明了点出小说主要人物(主人公)身份性别;全文主要刻画了女兵白荞挺身而出、勇攀线杆、排除线路故障的巾帼英雄形象;以点带面,热情讴歌了新时代军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担使命的革命精神。
示例二:战风沙。设置悬念,营造紧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暗示环境恶劣,风沙贯穿整个线路检修过程,表明执行任务之艰难;“战”字形象表现出以白荞和一连长为代表的战士们迎难而上、不怕牺牲、勇担使命的革命精神,传递出对新时代军人的赞美之情。
五、作文(第26题,共50分)
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6题答案】
【答案】例文:
光阴的故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光阴如白驹过隙,在我成长的轨迹里,镌刻着一段关于老槐树下的光阴故事。
儿时的我,总爱黏着爷爷。家门口那棵老槐树,是光阴的见证者,也是我童年欢乐的舞台。每到盛夏,槐树便撑开翠绿的巨伞,筛下斑驳的阳光。爷爷会搬来竹躺椅,我就抱着半个西瓜,听他讲过去的故事。他说,这棵树比他还老,当年他和奶奶定亲时,就在这树下交换了手帕。我似懂非懂,只觉得那树荫里的风,带着时光的温柔。
后来我上了小学,每天放学,总看见爷爷坐在槐树下等我。他的膝盖上放着一个铁皮盒,里面装着我爱吃的奶糖。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蹲在槐树下掉眼泪。爷爷没说什么,只是从盒里拿出颗奶糖,剥开糖纸塞进我嘴里。“甜吗?”他问。我点点头,甜味在舌尖化开,也慢慢抚平了心底的委屈。他摸着我的头,指着槐树的年轮:“你看这圈圈,哪一个不是慢慢长出来的?学习也一样,急不得。” 那时的我,只觉得爷爷的话像糖一样,能把苦涩的光阴变得甜丝丝的。
再后来,我升入初中,学业渐渐繁忙,和爷爷待在槐树下的时间越来越少。偶尔抬头望见那棵树,叶子似乎没以前绿了,爷爷的背也愈发佝偻。一个周末的午后,我难得空闲,又来到槐树下。爷爷正拿着把旧蒲扇,一下一下地扇着。他看见我,眼睛亮了起来,像个孩子似的从屋里捧出个新的铁皮盒,里面是我许久没吃的奶糖,还有几本他整理好的、我小时候看过的童话书。“快中考了吧?别太累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我拿起一颗糖,放进嘴里,却尝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咸涩,抬头看见他眼角的皱纹,像槐树的纹路一样深。
去年春天,老槐树在一场风雨后倒下了。我站在树桩旁,看着那些圈圈年轮,忽然明白了爷爷的话。光阴带走了老槐树,带走了爷爷的青春,也带走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它留下的故事,却像树桩上的纹路一样,清晰地印在我的心里。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光阴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关于老槐树、关于爷爷的片段,早已成了我生命里最温暖的底色。我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藏在光阴里的爱与牵挂,永远不会褪色。
【27题答案】
【答案】例文:
致敬那束不熄的光
晨光微亮时,小区门口的早餐车已飘出热气;深夜归家路,路口的红绿灯仍规律闪烁;三尺讲台上,沙哑的嗓音依旧传递着知识……生活里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点点微光,汇聚成照亮人间的星河,值得我们深深致敬。
我常想起楼下的李爷爷,他不是什么名人,只是小区里的保洁员。寒冬的清晨,我总在上学路上遇见他。北风卷着落叶在路面打转,他佝偻着背,握着冻得发红的扫帚,一下下把落叶归拢成堆。有次我看见他蹲在花坛边,小心翼翼地把被风吹落的月季花捡起来,轻轻插进土里。“说不定还能活呢。”他笑着说,眼角的皱纹挤成了沟壑。去年夏天暴雨,地下车库入口积了水,李爷爷找来几块木板,光着脚站在水里,把木板铺成临时通道,还扶着老人和孩子走过。他的裤脚全湿透了,却只摆摆手说“没事”。正是这样平凡的坚守,让我们的家园始终整洁温暖,这样的他,怎能不令人致敬?
课堂上的王老师,也让我心生敬意。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总放着润喉糖,因为常年讲课,她的嗓子常常沙哑。有次她发着高烧,却依旧准时出现在教室。“这节课很重要,不能耽误。”她声音微弱,却依然认真地在黑板上写字,每一笔都力透纸背。课后她还留在教室,耐心地给我们讲题,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她却顾不上擦。她总说:“你们的未来,比我的身体重要。”就是这样朴素的话语,藏着最真挚的责任,这样的她,值得我们深深鞠躬。
袁隆平爷爷为“禾下乘凉梦”一生躬耕田野,张桂梅校长用病躯为女孩们搭建求学桥梁,还有风雨里指挥交通的交警、医院里彻夜守护病人的护士……他们或许身份不同、岗位各异,却都在用行动诠释着热爱与责任。他们就像暗处的灯、寒冬的火,默默温暖着世界。
致敬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看见他们的付出,是记住他们的温暖,更是学着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敬意,把温暖传递下去,让这束不熄的光,照亮更多人的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