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十月份月考卷
(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基础积累 。 (18 分)
1 . 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各题 。(4 分)
人生路上 ,我们会遇见许多人 ,他们陪我们走过一段或长或短的路 ,我们或许开心或
(

)许忧伤 , 而那些温暖的陪伴会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 时时给我们力量 。有一种陪伴是抛开
(
偏见
,
比如藤野先生细心为鲁迅添改讲义、处理匿名信事件
;有一种陪伴是携梦同行
,
比如
在夏天躁热、冬天严寒的旧棚屋里
,居里夫妇一同废 qǐn
忘食地提炼镭
而不知疲倦
;有一种
陪伴是默默支持和鼓励
,
比如朱德的母亲节衣缩食供儿子读书
,晚年仍不缀劳作支持儿子参
加革命。
)
(


线
)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 (2 分)
(

)镌刻( ) 废 qǐn( )忘食
(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2 分)
)
“ ”改为“ ” “ ”改为“ ”
2.小状写了一段有关苏轼的语段 ,其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
苏轼才高八斗
,在宋代文人中鹤立鸡群
。他抑扬顿挫的一生并没有影响
他创作的热情
,
) (
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
。他主张文道并重
,其诗词随性自然
,浑然天成
;其政论文章针
) (




)● ● ● ● ● ● ● ●
(




) (
砭时弊
,入木三分
。他是文学家
,更是一位哲人
,在人事变换中
,淡看风雨、笑迎
坎坷。
)
(
A.鹤立鸡群 B
.抑扬顿挫 C
.浑然天成
D.入木三分
)
3 .学习小组拟写了关于“ 中华经典古诗文背诵活动”的通知 , 其中有两处内容不妥 ,请你按照提示帮助他们进行修改 。 (4 分)
通 知 各位小组成员 :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家的文化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引领读书风尚 , 学习小组特组织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背诵活动 ,具体事项如下 : 1 . 背诵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决定讨论。 2. 时间安排:由小组值日人员每天下午在学习群内发送次日背诵篇 目。 3 . 学习形式:可适当开展古诗文改编、古诗文绘画、古诗文接龙等活动。 为鼓励大家积极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 , 学习小组将于期末评选出优秀成员并给予打赏。 八年级学习小组 2023 年 11 月 2 日
(



)(1)通知中有一处语病 ,请你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 (2 分)
(2)通知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 ,将“ ”改为“ ”,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 (2 分)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消息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 ,重在描写精彩瞬间 ,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 。 B .我国古代将春天分为初春、仲春和暮春 。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描绘的是初春景象 。
C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的高度评价 ,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
的两座高峰 ,被后人合称为“李杜”。
D. 藤野先生 一文赞颂了藤野严九郎先生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的精神以及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
5 .请根据批注内容完成古诗文积累小卡片 。 (6 分)
写作手法 诗文举例 批注
正面描写 至于夏水襄陵 , ① 。 ( 郦 道 元《 三峡》) 正面 描 写 三 峡 夏 季 汛 期 水 势 之 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动态描写 ② ,③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写仰视所见禽鸟活动 , 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化静为动 ④ , 江入大荒流 。 ( 李白《 渡荆 门送别》) 将静止的山岭摹写 出活动的趋向 ,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运用叠词 ⑤ ,⑥ 。 ( 崔颢《 黄鹤楼》) 对仗工整 , 各 用一 个 叠 词 , 声 调 铿锵 ,音韵清朗 , 富于音乐美。
二、阅读理解 。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 6、7 题 。 (6 分)
(


)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望 绩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6.学完 野望 ,小羽、小欣就诗歌的背诵和默写问题进行交流 ,请你参与其中 。 (3 分)小羽:《 野望》的颔联和颈联写得真好 ,可是背诵时 ,我总是背了上句忘了下句。
你 :我有一个好办法 ,可以根据律诗的颔联、颈联① 的特点来记忆 ,用一个半句推导另一个半句。
小欣:我默写时总把“ 晖”写成“辉”,你们有什么区分的好办法吗
你 :“辉”是“ 光辉”的意思 , 曹操《 长歌行》中“ 阳春布德泽 ,② ”用的就是这个字 。而本诗中“ 晖”是“ 阳光”的意思 ,又与首联中的“③ ”呼应。
7 .本诗的颈联“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与 天净沙 ●秋思 中“ 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一样 ,
(

.下列句子中

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
都是以乐景衬悲情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3 分)
(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8—11 题 。 (11 分)
【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 月 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
(
②鲁迅的宠物是壁虎
。确切记述鲁迅养壁虎之事的是章衣萍
,他在其《
枕上随笔》中写

:“
壁虎有毒
,俗称五毒之一
。但
,我们的鲁迅先生
,却说壁虎无毒
。有一天
,他对我说
:‘

虎确无毒
,有毒是人们冤枉它的。9后来
,我把这话告诉孙伏园
,伏园说
:‘
鲁迅岂但为壁虎辩护
而已
,他住在绍兴会馆的时候
,并且养过壁虎的
。据说
,将壁虎养在一个小盒里
,
天天拿
东西
去喂。9

③关于鲁迅把壁虎当宠物的事
,沈尹默《

鲁迅》一文中有亲证的记忆
:“他住在会馆一个
小偏院里
,有两三间小屋
,书案向着一扇方格糊纸的窗子
。有一次
,我发现窗纸上
,有一只胖
而且大的壁虎
,很驯熟的样子
,见人来了也不逃走
,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喂养着的
,每天都要给
它稀饭吃。”
④把壁虎作为宠物的鲁迅
,在绍兴会馆中是孤独、苦闷、彷徨的
,壁
虎是他生活情趣的一
部分
。绍兴会馆时期
,是这位清醒的智者一生中蓄积能量的蛰伏期
。这一时期的鲁迅
,真正
理解了黑暗中人性的挣扎
,理解了他此后专题演说的阮籍、嵇康之流的魏晋风度
,他的个性也
逐渐露出端倪
。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
,马上要告别他的宠物壁虎
,融入伟大的“
五四时代”,成
)【 乙】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 , 而未尝往也;盈虚① 者如彼 , 而卒莫消② 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 苟非吾之所有 , 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 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③ 之无尽藏也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节选自苏轼 前赤壁赋 )
【 注释】①盈虚:月圆月缺 。 盈 ,指月圆 , 虚 ,指月缺 。 ②消:消失 。 ③造物者 : 自然界 。
8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
A.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

想到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共同

一起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但是 D.而卒莫消
长也 长
:增长
) (


)● ● ●
(
例句:惟江上之清风
) (
A.何陋之有(

陋室铭
) B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
) (


)●
(

.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
)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


)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1)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1 . 甲、乙两文都写于贬官黄州时期 ,都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3 分)
( 三) 班级开展“鲁迅的世界”主题阅读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 12—14 题 。 (8 分)
【 材料一】传记有很多种类型 。“ 定案本”( definitive) 的传记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 ,这个人重要到够得上写这种完结篇的传记 。定案本的传记绝不能用来写活
着的人 。在写作这样的传记时 ,作者要阅读所有的资料及信件 ,还要查证大批当代的历史。因为这种收集资料的能力 ,与用来写成一本好书的能力不同 , 因此“ 定案本”的传记通常是不太容易阅读的 。这是最可惜的一点 。一本定案本的传记是历史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人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 ,就像从他本人的眼中所看到的一样 。应该用读历史的方法来读这种传记 。 ( 选自莫提默 .J. 艾德勒、查尔斯 . 范多伦 如何阅读一本书 , 有删节)
【 材料二】 窗余壁虎干饭香
— 鲁迅的另类宠物
①1912 至 1919 年 ,生活在绍兴会馆中的周树人不名一文 ,他就像一柄未出鞘的钝剑 ,显得极其脆弱、孤独和另类 。这一时期的鲁迅 , 日常生活近于隐居修行 ,他读佛经 ,抄古碑 ,抄嵇
(




)康 ,除此之外 ,还煞有介事地养着宠物!
为新文化运动最坚定的旗手和最优秀的男高音 。 ( 选自薛林荣 鲁迅的饭局 , 有删改)
【 材料三】自 1912 年来到北京 ,至 1936 年在上海去世 ,鲁迅 24 年间的饮食地图和人生轨迹被作者薛林荣一一写下 。一场场“饭局”背后的鲁迅 ,是一个微观、立体的鲁迅……伫立于民国历史现场 , 串联起一张繁复的知识分子之网 。他们通过饭局相识、相交、相离 ,从亲密无间到冷嘲热讽 ,甚至大打出手 ,背后涌动着错综复杂的政见、思想与人情世故 ,却往往被斩钉截铁般的宏大叙事轻易掩盖 。 ( 摘自许晓迪 鲁迅的壁虎与猴头菇 , 有删节)
12.根据材料一 ,概括“定案本”传记的特点 ,完成填空 。 (2 分)
写作对象:(1) 。
写作前提 :广泛搜集并查证资料 。
阅读体验 :通常不太容易阅读 。
阅读方法:(2) 。 13.通读材料二 ,说说作者写鲁迅在绍兴会馆养壁虎这件事的用意是什么 。 (3 分)
14.小欣和小羽看到 鲁迅的饭局 这本书里用 “ 鲁迅致姚克的请柬 ” 代替书的序言(见下图) ,不明白编者的用意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帮他们解惑 。 (3 分)
这是 1933 年 4 月 19 日鲁迅发给姚克的请柬样式 , 原件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 鲁迅在 4 月 22 日 的 日记中记载 : “ 晚在知味观招诸友人夜饭 , 座中为达夫等共十二人 。 ” 此饭局是鲁迅帮助姚克和上海文化界的一些名人见面所设 。
( 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 15—18 题 。 (15 分)
冬藏的日子
①母亲做冬藏的准备从秋天开始 。 她把土豆蒸熟 , 切成薄片 , 在阳光下晾晒 。 只需晒上一天 , 土豆片就变成半透明的土豆干 ,待冬季蔬菜稀少之时 , 用土豆干炖鸡、炖鸭、炖鹅 。 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 ,这种粗犷的饮食趣味对于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
②冬藏的不仅有土豆干 , 还有萝 卜干、茄子干、豆角干等 。 原以为这种把新鲜蔬菜制成“ 木乃伊 ” 的做法是物资匮乏时代的产物 , 然而在丰衣足食的时期 , 有些人还是保持着冬藏的习惯 。 母亲把大白菜制成酸菜放在一口褐色的小缸里 , 冬天用酸菜炒粉、炖五花肉、涮火锅 。我用现代科学饮食理论劝说母亲少吃这类腌制食品 , 母亲并不理会 , 说她吃了一辈子也没啥事 ,说食物之间是相生相克的 , 这一种食物的害处可能被另一种食物的好处给化解了 。 母亲的话也许是有道理的 , 那些能化解的食物可能是埋在园子里的萝 卜 , 可能是挂在屋檐下的辣椒 , 可能是伏在仓房墙根下的大葱……母亲一边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晒得干巴巴的 , 一边憧憬着那些冬日味道 ,饱含向往 ,吃山珍海味都不会有那种神情 。
③一个秋日 ,我在我家的小区里散步 ,发现花坛的水泥沿上铺展着一片又一片的萝 卜条 ,白色的 ,绿色的 。 萝 卜条大小均匀 ,横看成行竖看成列 ,在阳光下无所顾忌地晒着 。 我享受着秋意阑珊的静谧、晴空朗日的舒爽 , 突然看见那一片片萝 卜条 , 竟觉得亲切可爱 , 仿佛他乡遇故知 。
④年少时不谙世情 , 脑子里充满着生活在别处的幻想 , 希望未来的日子鲜花点缀、华美优雅 。 然而年龄大了 , 阅历多了 , 生活态度渐趋于纯朴 。 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 ,该储备什么就储备什么 。 每到母亲晒菜的日子 ,我总要打电话叮嘱 , 多晒点 , 多晒点 , 我也喜欢吃呢 。 估计母亲听了心里会很高兴 ,做这些事情会更有劲头 。 对于母亲来说 ,住在哪儿不重要 , 享受什么也不重要 ,让她感觉自己还有价值是顶重要的 。 而且 ,普通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愉快就在于把日常琐事做得干净利落 , 井井有条 ,使平平常常的日子产生许多兴味 。 每年入冬前 ,母亲做好了冬藏的各种事宜 ,心就踏实了 , 只等着安安稳稳地过冬 。
⑤我也自觉地重复着母亲的生活方式 ,冬藏的日子不断出入于早市 , 寻找当地农民种植的各类蔬菜 ,腌制一番后装满坛坛罐罐 , 获得了一种朴素的生活乐趣 。 这种乐趣是母亲给的 。 想起小时候 ,母亲在阳光下切土豆片 ,把薄厚均匀的土豆片排列在一个个椭圆形的秸秆盖帘上 ,我小心翼翼地端着摆放在墙头上 , 晒着好壮观 。 母亲穿针引线串辣椒 ,一串串辣椒堆积在她的脚下 ,我常拎起其中的一串 ,拖曳着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 母亲在园子里挖坑埋萝 卜 , 我争着去培土 ,土是潮湿松软的 , 气味清冽 ,和我挖土豆时闻到的气味一样 。 萝 卜掩埋好了 , 土也抹平了 ,我在上面插一根小棍表明此地是埋萝 卜处 ,方便我日后偷偷来挖 。 而母亲在仓房里储藏秋果是真的“ 藏 ” ,我找起来很费劲 ,找到了就左兜放几个 ,右兜放几个 ,偷偷运出去和小伙伴一起吃 。 母亲储藏的秋果很难成为冻果 , 因为还未等到过年便所剩无几 。
⑥冬藏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 从 诗经 中能看到那时的生活图景和农事活动 :“ 八月断壶 , 九月叔苴 。 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 。 ” “ 九月肃霜 ,十月涤场 。 朋酒斯飨 , 曰杀羔羊 。 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 , 万寿无疆!” “ 我有旨蓄 , 亦以御冬 。 ” 先民春耕、秋收、冬藏 , 遵循着自然之道 ,到哪个时节就做哪个时节该做的事 ,也遵循着生活之道 , 有日常劳作的辛劳 ,也有齐聚一堂相互邀饮的欢畅 。 彼时和此时的生活图景是时间轨迹上相距遥远的两个点 , 但仍有相通之处—人类心中的许多情感是永恒不变的 。 比如冬藏 , 都源于艰辛世事激发出的韧性、耐力和热情 ,是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 。
⑦前些日子蔬菜价格上涨 ,母亲打来电话说 ,我储藏的各种蔬菜特别多 ,吃不完呢 。
(选自 光明 日报 ,作者李秀萍 , 有删改)
15.根据自己对选文与朱德 回忆我的母亲 的理解 ,从塑造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两个角度进行比较 ,完成下表 。 (4 分)
角 度 母亲形象 写作手法
朱德 回忆 我的母亲 勤劳一生 , 宽厚仁慈 , 反抗压迫 , 坚强不屈 , 深明大义 , 支持革命 ,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 ①
李秀萍 冬 藏的日子 ② 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经历来写母亲
16.联系上下文 ,按括号里的要求答题 。 (4 分)
(1) 萝 卜条大小均匀 ,横看成行竖看成列 ,在阳光下无所顾忌地晒着 。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 而母亲在仓房里储藏秋果是真的“藏”,我找起来很费劲 ,找到了就左兜放几个 , 右兜放几个 ,偷偷运出去和小伙伴一起吃 。 ( 这里说“母亲在仓房里储藏秋果是真的‘ 藏 ’”,你读了选文后觉得母亲是真的藏吗 请说明理由)
17 .小明读了选文后 ,认为第⑥段似乎与文章中心无关 , 可以删去 。 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 请阐明理由 。 (3 分)
18 .选文主要是回忆母亲 ,却为什么以 冬藏的日子 为题 请结合选文进行分析 。 (4 分)
三、名著阅读 。 (6 分)
19 .跨越时空 ,与斯诺相遇 。 读完 红星照耀中国 后 , 你作为学校的特派记者 , 向斯诺先生请教一些问题 。 请你依据这本书的内容 ,推测斯诺先生会怎样回答 。
特派记者 斯诺先生
★问题一:在“ 序言”中 , 您说“ 从字面上讲起来 , 这一本书是我写的 ,这是真的”,您为什么强调“ 这是真的” 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 , 是我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 。
★问题二:您为什么对“ 红小鬼”这么感兴趣呢 (1)
★问题三:您那时曾说过“ 这本书值得介绍给一切中国读者”, 那么现在呢 (2)
四、综合性学习 。 (6 分)
20.近日 ,八年级(1) 班开展了以“关注科技 ,感受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 。
(1) 根据活动主题 ,需要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 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崇尚科学 ,探索发展 B .植科技之心 ,展青春之翼 ,燃发展之魂
C .科技—雏鹰飞翔的翅膀 , 民族发展的动力 D.今天奇思妙想 , 明天硕果累累
(2) 活动中 , 同学们围绕如何对待科技产品展开了激烈讨论 。 请你根据情境 , 补充小文的发言 。 注意语言流畅通顺 。 (2 分)
小语:科技发展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我们应该多使用科技产品来提高学习效率 。
小文 :
。小状:我赞同小文的观点 。 外在的助力只是学习进步的外因 ,根本还在于我们自 身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
(3) 下面是小科在活动结束后写的一段文字 ,其中有两处标点错误 ,请你找出并帮他改正 。 (2 分)
①在夜空中 ,人们有时会看到一颗亮度变化无常的小红点缓慢移动,有时候它甚至还会逆行 ,这就是火星 。 ②中国人觉得它荧荧如火 , 让人困惑 ,把它叫作“ 荧惑”。 ③“ 史记 ”中记载着“ 荧惑守心”的天象 , 认为火星行至心宿二附近时 , 意味着灾难 。 ④在西方 , 不管是北欧神话、罗马神话还是古希腊神话 , 火星都代表着战争和灾难 ,被称为战神 。 ⑤对这颗红色的星球 ,地球人普遍感到恐惧不安 。
五、写作 。 (50 分)
21 .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
鲁迅经历留学时的种种 ,从仙台出发 ,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红军从被围剿的困境中出发 ,二万五千里长征 ,拯救了自身 ,也拯救了中国革命,托尔斯泰从不被理解的寂寞中出发 ,冲破了贵族身份的囚笼 , 留下不朽巨著 ,也留下十九世纪的良心……人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只有出发 ,才能成功到达。
请以 从 出发 为题 , 写一篇文章 , 可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见闻 , 可发表见解 ,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 ②自定立意 ,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③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④不少于 600 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通知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将”
”改为“
”,就能解决这个问题。(2分)
十月份月考卷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A.消息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重在描写精彩瞬间,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
一、基础积累。(18分)
B我国古代将春天分为初春、仲春和暮春。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描绘的是初春景象。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4分)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的高度评价,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
人生路上,我们会遇见许多人,他们陪我们走过一段或长或短的路,我们或许开心或
的两座高峰,被后人合称为“李杜”。
M
许忧伤,而那些温暖的陪伴会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时时给我们力量。有一种陪伴是抛开
D.《藤野先生》一文赞颂了藤野严九郎先生治学严谨、海人不倦的精神以及他没有狭隘的民

偏见,比如藤野先生细心为鲁迅添改讲义、处理匿名信事件;有一种陪伴是携梦同行,比如
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在夏天躁热、冬天严寒的旧棚屋里,居里夫妇一同废q忘食地提炼镭而不知疲倦;有一种
5.请根据批注内容完成古诗文积累小卡片。(6分)
陪伴是默默支持和鼓励,比如朱德的母亲节衣缩食供儿子读书,晚年仍不缀劳作支持儿子参
写作手法
诗文举例
批注
加革命。
至于夏水襄陵,①
(郦道元《三正面描写三峡夏季汛期水势之险
正面描写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峡》)
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镌刻(
废qin()忘食

,③
写仰视所见禽鸟活动,显示出春天
动态描写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的勃勃生机。
”改为“

”改为“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将静止的山岭摹写出活动的趋向
化静为动
.小状写了一段有关苏轼的语段,其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送别》)
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苏轼才高八斗,在宋代文人中鹤立鸡群。他抑扬顿挫的一生并没有影响他创作的热情,

,⑥
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经

运用叠词
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他主张文道并重,其诗词随性自然,浑然天成;其政论文章针
(崔颢《黄鹤楼》)
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砭时弊,入木三分。他是文学家,更是一位哲人,在人事变换中,淡看风雨、笑迎坎坷。
二、阅读理解。(40分)
A.鹤立鸡群
B.抑扬顿挫
C.浑然天成
D.入木三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6分)
3学习小组拟写了关于“中华经典古诗文背诵活动”的通知,其中有两处内容不妥,请你按照
野望
提示帮助他们进行修改。(4分)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通知
各位小组成员: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家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读书风尚,学习小组特组织开
6.学完《野望》,小羽、小欣就诗歌的背诵和默写问题进行交流,请你参与其中。(3分)
展中华经典古诗文背诵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1.背诵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决定讨论。
小羽:《野望》的领联和颈联写得真好,可是背诵时,我总是背了上句忘了下句。
2.时间安排:由小组值日人员每天下午在学习群内发送次日背诵篇目。
你: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根据律诗的领联、颈联①
的特点来记忆,用一个半
3.学习形式:可适当开展古诗文改编、古诗文绘画、古诗文接龙等活动。
为鼓励大家积极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学习小组将于期末评选出优秀成员并给予打赏。
句推导另一个半句。
八年级学习小组
小欣:我默写时总把“晖”写成“辉”,你们有什么区分的好办法吗?
2023年11月2日
你:“辉”是“光辉”的意思,曹操《长歌行》中“阳春布德泽,②
”用的就是这
(1)通知中有一处语病,请你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个字。而本诗中“晖”是“阳光”的意思,又与首联中的“③
”呼应
7本诗的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与《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一样,八年级上语文
十月份月考卷答案
1.(1)juān寝(2)躁 燥 缀 辍
2.B【解析】B项“抑扬顿挫”意思是(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用在此处形容人生,使用对象有误
3.(1)“由小组成员共同决定讨论”语序不当,应改为“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决定”。
(2)打赏 奖励(或:表彰、表扬)
4.A【解析】A项,表述的是新闻特写而非消息。
5.①沿溯阻绝②几处早莺争暖树③谁家新燕啄春泥④山随平野尽⑤晴川历历汉阳树⑥芳草萋萋鹦鹉洲
6.①对仗工整②万物生光辉③薄暮
7.本诗颈联描写了牧人、猎人归家的温馨场景,与上下文中“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形成对比,用乐景衬托出诗人无所归依的孤寂。
8.C【解析】C.但:只是。
9.B【解析】例句和B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A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代词,代指元方;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0.(1)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这就是自然界留给我们的源源不竭的宝藏,我和您都可以尽情地共同享受。
11.两文都表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启示:【示例】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乙文参考译文】我对客人说:“您也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 江水是这样昼夜不停地东
流不返,但又可以说它不曾流去。月亮是那样时圆时缺变化不定,但也可以说它并无增减。大概说来,如果从变化的一面来观察,整个天地就没有任何一刻保持原样;如果从不变的一面来观察,万物和我们人类都是永恒不变的。您又为什么羡慕它们呢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都各自有其主人,假如不是我们所有的东西,哪怕是一丝一毫(,我们)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我们耳朵听来就是美妙的音乐,眼睛看去就是悦目的图画。我们取用多少从来没有人来禁止干涉,我们享用多少也从来不曾用光用尽,这就是自然界留给我们的源源不竭的宝藏,我和您都可以尽情地共同享受。”
12.(1)重要且已不在人世的人(2)用读历史的方法来读
13.①体现鲁迅独特的性格;②了解鲁迅鲜为人知的一面;③体现鲁迅生活的情趣,反衬他当时精神的苦闷和内心的彷徨。(意近即可)
14.①代序中的鲁迅请柬属于实证资料,与书名“鲁迅的饭局”相互印证;②通过这张请柬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个微观、立体的鲁迅;③请柬旁的解说文字中所述的请客目的能够体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们通过饭局相知相识的人情世故。(意近即可)
15.①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②勤劳能干,有干劲,能把日常琐事做得干净利落、井井有条,有朴素的生活智慧,疼爱孩子
16.(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萝卜条晒在阳光下的情状,让人觉得亲切可喜,表达了作者看到萝卜条后的喜悦之情。(2)母亲不是真的藏。文中说“母亲储藏的秋果很难成为冻果,因为还未等到过年便所剩无几”,说明虽然找得费劲,但“我”还是都找到了,可见母亲并不是真的藏,她只是在仓房里储藏好秋果为过年做准备。但从“我”的视角看,就有一种寻找秋果并偷运分享的乐趣。
17.【示例】不同意。第⑥段追溯了冬藏的悠久历史并深入挖掘了冬藏的意义,以小见大,深化了文章中心——冬藏,遵循着自然之道、生活之道,源于艰辛世事激发出的韧性、耐力和热情,体现了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含蓄隽永,引人深思。(意思相近即可)
18.【示例】选文回忆母亲,截取的是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片段。作者以“冬藏”为线索,挖掘记忆中母亲的故事,突出母亲的勤劳能干、朴素的生活智慧、对孩子的疼爱等,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文章结尾对母亲的冬藏进行了升华,将母亲的生活智慧放在了更悠久深远的背景中,冬藏中有自然之道、生活之道,有像母亲一样的广大劳动人民的韧性、耐力与热情,以《冬藏的日子》为题更能让人体会到冬藏的意味深长。
19.(1)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看到他们就仿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2)【示例】这本书现在仍然值得介绍给每一位中国读者,因为“长征精神”是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永远不会过时。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每一位中国人都应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20.(1)C(2)【示例】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使用科技产品要有度,不能盲目。诚然,科技产品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但若一味地依赖科技产品,而不去动脑思考,我们的思维就会僵化,思考和领悟能力就会下降,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学习的进步(意思对即可)
(3)第①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第③句中前面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21.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