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集中训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集中训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诗歌史上,盛唐是最令人神往的诗歌鼎盛时代。陈子昂、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相继高扬“风骨”传统,使“诗具风骨”成为盛唐诗歌的共同特征。那么,何谓“风骨”根据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阐释,“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的一种审美标准。在历史的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国风骨”应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新时代语境下每位诗人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具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躲避崇高”“崇俗”“崇私”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将诗本来应该拥有的典雅、崇高彻底解构,其恶俗轻艳让人不堪卒读。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等等,这些诗歌都具有深刻的教化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新时代的新诗需要延续中国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
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风骨”不仅属于内容层面的诉求,更是审美范畴的艺术标准。一些诗人提出“拒绝隐喻”“诗到语言为止”等口号,一些诗人便不再讲究文辞、技巧,虽然形式上采取了新诗的分行形式,却不过是将一句话分行排列,如梨花体的“一只蚂蚁又一只蚂蚁”、乌青体的“白云真白啊真白”等,用词直白随意,失去了汉语诗歌的美感,风骨显然早已荡然无存。当然,当代依然有很多诗人在努力铸造与锤炼诗歌语言,如潘维在其诗中试图构造的汉语帝国,实则是对汉语魅力的重新发现与塑造;胡弦、李轻松、路也等诗人都如火中淬石般用心打磨诗句。诗的语言如跳舞,是要讲究舞姿与步法的,新诗语言依然需要以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歌语言的特质,需要在不断锤炼、锻造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不会被质疑为“口水诗”“废话诗”,才能重新建构诗歌的语言风骨,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
总之,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所说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与发扬古典诗歌传统与中华传统精神延续下来的“中国风骨”,从而向新的诗歌高峰挺进。
(摘编自罗小凤《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材料二:现阶段有些诗歌充斥着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技术主义。除了能够看到一些诗歌技术上的明显进步外,在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上反而给人以萎缩和晦暗之感。有些诗歌竟然以规避崇高和抵制优美为傲。显然,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侏儒症和自闭症。在此,我们急切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的情感。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趣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和责任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有很多诗歌体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抒发了挚烈的家国情怀。如今许多诗歌作者淡忘人民,缩进自我的小天地,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不是诗,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表达崇高情感的卓越能力。长久以来,西方“纯诗神话”像宗教般控制了许多中国诗人。纯诗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纯诗成为一种看上去很美而实则平庸的文字游戏。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将其视为传达人类思想的武库,纯诗的合理性就极其脆弱。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换。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伟大的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他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力,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而时代的史诗,或者说,史诗性写作,需要与之匹配的堂皇卓越的恢宏结构以及使之最终得以呈现的华美壮丽的诗意辞藻。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勰把“风骨”解释为作品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并把诗歌是否具有风骨作为评价其优劣的标准之一。
B.有些作者以记流水账的方式创作诗歌,但也有一些作者如曾卓等继承了中国风骨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佳作。
C.一些诗人提出“拒绝隐喻”“诗到语言为止”等口号,这是和诗歌创作对语言的美感要求背道而驰的。
D.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恢宏的事物和伟大的英雄,会促使当代中国诗人创作出具有崇高情感的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陈子昂、李白、高适等诗人对“风骨”传统的继承与弘扬,那么唐代诗歌或许就会缺乏“风骨”。
B.新时代的诗歌创作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以牺牲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
C.杜甫的《登高》既写了身世之悲,也写了忧国之情,这说明“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是可以相互统一的。
D.两则材料都论及新时代诗歌创作,也都写了新时代诗歌创作存在的弊端,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下列各项中,和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相同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
A.宋人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道义,重德行,勇担当,尊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色,绵延至今仍熠熠生辉。
B.荣誉面前不争功,利益面前不计较,困难面前不躲闪。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推功揽过是可贵的修养境界。争功诿过者则不然,他们在荣誉面前热衷追逐,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困难面前绕道而行。前者为公,着眼的是大局;后者存私,打的是小九九。
C.人们读书应该有所选择。书籍犹如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道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D.事业因执著而成功,人生因坚韧而出彩。这样的执著和坚韧刻印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生命里。他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谋福祉,书写了精彩的人生篇章。
4.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无疑是具有中国风骨的诗歌,请以诗歌中的“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为例,结合材料一进行简要分析。
5.新时代诗歌为什么需要“中国风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驼峰那边的远方
黄丹丹
夕阳已完全被像驼峰的两座山的山凹掩盖,一缕余晖也没有留给驼峰上方的几片薄云。高的那座山的山腰不时地跑出一条绿龙,呜呜几声,隐匿踪迹,只剩村里流浪的那条黄狗狂吠不止。
蛋蛋注视着前方的驼峰,耳听火车的声音渐渐被山峰吞没,心也跟着那声音远去。电线杆高高耸立,几只鸟儿站立在电线上,歪头歪脑地在话着家常,显得热闹极了。
如果可以像火车一样驶向远方就好了,可是远方,远方有什么呢?远方也有叫“火车”的绿龙吗?远方是否也有驼峰?去了远方是不是就可以听到他们更多的消息了?……蛋蛋其实无法想象远方的模样,十几年了,她从未去过三里以外的地方,她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孩子。
蛋蛋沉思着,想象着,估测着。不知不觉间,一弯月亮已悄然爬上夜空。几只蚊子嗡嗡嗡地落在了蛋蛋的手臂上和小腿上,如同享受家宴,蛋蛋却全然不知。
“蛋蛋,天都黑了,你怎么还在这里坐着?”这声音来自农作归来的爷爷。
“爷爷,你可回来了,我等您可久了。”
“爷爷早上出去之前在锅里给你留了红薯,不是让你自个儿吃了以后去隔壁三婶家玩儿吗?”慈祥的爷爷拿着锄具和带回来的野菜,笑呵呵地问。
爷孙俩一路回了屋,蛋蛋也没有回答,只是像往常一样开心地笑着。
“蛋蛋,你怎么不回答爷爷的话啊?”爷爷察觉到了蛋蛋有心事,问道。
蛋蛋咬着嘴唇,低着头,脚尖在地上不停地圈画。过了一会儿,她才抬头看着胡子有些发白的爷爷,说:“爷爷,其实我去了。那个走了几年的三叔回来了……他……”蛋蛋不知该如何把隔壁三叔对她说的话告诉爷爷,于是又低下头看着脚尖在地上圈画。
爷爷的心里已经猜到发生了什么,他坐在竹凳上,拉着蛋蛋的手,声音有些哽咽:“蛋蛋,你想问什么……就……问吧。”
蛋蛋感受到了爷爷的害怕,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爷爷,三叔说我的父亲和母亲并没有早亡,而是跟着那些戴红星帽子的叔叔去延安了。”
“他们说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我只有你父亲一个儿子,断不愿他和你母亲去。所以当时才把你父亲和娘亲锁在了家里。可是你奶奶心软,听信你父亲说的,认为需要他们两个去,你才能有机会长大,她便把你父亲、母亲放出来了。”说话间,眼泪已经顺着爷爷的两颊无声地淌下,“他们离开几年,有回村的人带来消息说他们长途跋涉去一个不知道的地方。有的人累倒在半路,有的人饿死在半路,还有的人没有等到新的春天。你奶奶听说这个消息,总觉得是你父亲和母亲没了,流了几天泪,不吃不喝,便去了。”
屋外的蛙声此起彼伏,夏蝉也加入了合奏,热闹极了,盖过了爷孙俩的啜泣声。淡淡的月光透过竹编的窗,在地上投射出稀稀疏疏的田字格。
“爷爷,三叔说,父亲和母亲留在了驼峰那边的远方,再也不会回来了。”
爷爷抚摸着蛋蛋的头,用布满老茧的手抹去脸上的泪,托起蛋蛋的脸,语重心长道:“蛋蛋,你的父母亲其实早些年就回来了,你来,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爷爷从床底下拿出一个木匣子打开,从中拿出一封信交给蛋蛋。蛋蛋在曾是教书先生的爷爷的教导下识得许多字,她接过信便急切地打开了信。信中道:
“蛋蛋,吾女: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应是十二岁的年华。我们了解你的爷爷,他会教你识字,所以我和你母亲商议,决计要给你写这一封信。
蛋蛋,吾女。我与你的母亲并不想在你年幼时便离你而去,可是,我们的国家(我想爷爷已经告诉过你什么是国家)遭遇了苦难,我和你母亲是知识分子,我们必须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时代浪潮,只有我们献身,你和众多的孩子才有希望安然长大,望你懂事后勿怪我俩的自私。
你的爷爷是一名古老但不古板的先生,我和你的母亲曾受他的教诲,也望你听从爷爷的教诲,成为一个心怀国家的好女子。话及此,代我和你母亲向爷爷奶奶带去问候,告诉爷爷,不要后悔带我和你母亲了解中国的灯塔——马克思主义。我们知道,他定会责怪自己推动我和你母亲走上了挽救中国的道路。我想,他鉴于多年与儿子儿媳分开的痛,断不会给你讲马克思主义,他怕你也向往驼峰这边的远方。
蛋蛋,吾女。希望你向爷爷讨教马克思主义,愿你学有所悟,接续我们的路。几日后,我们将要转移阵地,万千话语,难呈纸上,唯愿能得相聚之日。
祝安,深爱吾女,挂念万分!”
阅罢信件,蛋蛋泪眼泛光地看向爷爷:“爷爷,您可以告诉我吗?父母和母亲所说的马克思主义。”
“爷爷就知道,总有一天你也会是个有方向的人,基因如此。”爷爷再次抹去脸上的泪,“从明天开始吧,我先给你弄吃的。”
“谢谢爷爷!我帮您生火。”蛋蛋欣喜万分,跑进了灶房。
从那以后,爷爷便每天利用闲暇为蛋蛋讲解马克思主义,虽然许多内容他也无法理解透彻,但是足以在蛋蛋的心中开辟一条方向明确的道路。
几年后,蛋蛋在邻居三叔、三婶的帮助下,埋葬了寿终正寝的爷爷,踏上了前往驼峰那边的远方的火车。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蛋蛋对“远方有什么”产生了一系列疑问,蛋蛋的这些疑问说明她未出过远门,对远方充满了好奇。
B.从隔壁三叔的口中,蛋蛋得知自己的父母并未早亡,而是跟着部队去了延安,她回到家后向爷爷确认了这一消息。
C.为了不让蛋蛋的父母去延安,爷爷将他们锁在家里,但在奶奶的帮助下,蛋蛋的父母最终还是奔向了延安。
D.在儿子、儿媳的影响下,爷爷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是他能为蛋蛋讲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跑出一条绿龙”“歪头歪脑地在话着家常”等,语言富有表现力。
B.小说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如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使得蛋蛋这一形象立体可感。
C.本文与《哦,香雪》中都出现了“火车”这一物象,蛋蛋、香雪二人对待火车的态度,都表现了她们在面对现代文明时的困惑。
D.小说结尾不仅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而且深化了主旨,让读者从中体悟到令人感奋的力量。
8.小说标题“驼峰那边的远方”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9.小说详细交代蛋蛋父母给蛋蛋的信的内容,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改差江阴佥判。孝乾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歹望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素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B.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C.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D.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拟字,女子不可拟字。名、字和号一般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
B.绍兴:南宋皇帝赵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提点刑狱:宋代特有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对本路的各级官员实施监察。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又被称为曲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12.以下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行事果断,深明大义。金主完颜亮死后,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辛弃劝告时任掌书记的耿京赶紧做决断归顺南宋。
B.辛弃疾心系百姓,治理有方。他担任滁州知州时,适逢滁州遭遇战火,民生凋敝。他先后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训练民兵等政策。
C.辛弃疾在福州处理政务时,面对福州依临大海、盗贼猖獗、府库空虚的现状,镇定自如,冷静应对,大胆构想了很多措施,并取得了实效。
D.辛弃疾爱才惜才,他奏请皇上赏赐银绢来厚葬吴交如,不顾流俗为朱熹写文痛悼等行为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
14.辛弃疾想如何解决福州盗贼之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首诗,完成各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难得的闲适之情。
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远宏大。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悒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16.杜诗和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都借用“同学少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两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 , ”。
(2)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表达了诗人礼贤下士,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3)《归园田居》中“ , ”两句描写了乡村中常见的声音,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邪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说起“碳水化合物”,许多人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不好的结果——容易胖、升血糖。为了保持身材、减肥、控制血糖,人们经常会选择少吃甚至不吃碳水。
近日,一篇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指出,与全谷物、豆类等高质量碳水化合物相比,那些经过加工,去掉了麸皮、胚芽和膳食纤维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会让人的血糖快速上升。研究人员分析了32年的追踪数据发现:人的血糖负荷和疾病风险是挂钩的,如果吃的东西血糖指数过高,那么患上疾病的风险就会随之上升。
另外,有些碳水吃得越多,效果可能会截然相反。《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甲 ),那些每天吃够了高质量碳水化合物的人,看起来比同龄人平均年轻1.2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应摄入约300克的谷类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约150克。因此,我们平时可以将精米替换为杂粮米,将白粥替换为八宝粥……①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豆,②含有50%~6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③及20%左右的蛋白质,④是均衡膳食营养的好帮手。⑤在日常生活中,⑥可以将它们与米、面搭配食用。
多吃蔬菜和水果,对我们的健康也非常有利。一般来说,叶菜类的叶子颜色越深,营养成分含量越高,因此我们在平常饮食中应多安排深色蔬菜。当然,( 乙 ),而要看可食用部分的颜色是不是深色的,像茄子、黄瓜、冬瓜……其实是披着深色外衣的浅色蔬菜。与深色的蔬菜一样,水果也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要注意的是,水果摄入要适量,尤其是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相对适合樱桃、李子、苹果、桃子等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中的冒号起到了提示下文的作用。
B.加点的“截然相反”和“严格控制”两个短语结构相同。
C.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深色的蔬菜和水果含有营养成分”。
D.第五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明披着深色外衣的浅色蔬菜还有很多。
19.下列选项中的“相对”,与文中加点的“相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相较南方,北方的冬天会相对冷一些。
B.无论什么事,她们的意见都是相对的。
C.长江两岸的山峰遥遥相对,仿佛在比试高低。
D.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章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邻居王奶奶患有糖尿病,医生嘱咐她要严格控制饮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在饮食方面给王奶奶提两点具体建议。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青年鲁迅的誓言;“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青年毛泽东的誓言;“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是青年周恩来的誓言;“让每一个中国人吃得饱饭”,是青年袁隆平的誓言……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誓言,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行动。
作为当代青少年,你的人生誓言是什么?请根据你的所思所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A 2.B 3.B 4.①诗歌在内涵方面具有中国风骨。诗歌以“蜘蛛”为意象赞美了生命的卑微与坚韧,能给读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②诗歌在语言文辞方面具有中国风骨。诗歌语言含蓄、凝练,富有表现力,如“小得可怜”暗含和内在精神的对比,“默享”写出了蜘蛛的坚毅。 5.①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存在内容琐碎等问题,中国风骨能给新时代的诗歌创作提供营养,使新时代诗歌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和深刻的教化作用。
②新时代的诗歌创作还存在语言缺乏诗意等问题,中国风骨使诗歌语言得到精心锤炼,重新发现与塑造汉语的魅力。
③新时代是个史诗般的时代,需要具有中国风骨的诗歌与之匹配。
6.D 7.C 8.①指被两座像驼峰一样的山遮住的地方。
②指蛋蛋父母所去的延安。
③指蛋蛋心中由模糊而逐渐变得清晰的人生道路。 9.①情节上:小说交代父母留给蛋蛋的信的内容,解释了蛋蛋父母去往延安的原因,也推动了蛋蛋也走上革命道路,加快了小说的叙事节奏。
②人物形象上:小说借助信件内容,丰富了蛋蛋父母为了救国救民不畏牺牲、 毅然投入革命浪潮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真实可信。
③主题上:讴歌了以蛋蛋父母为代表的进步青年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怀。
10.B 11.A 12.B 13.(1)留守叶衡向来非常器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雄才大略。
(2)于是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晋升枢密都承旨,未赴任就去世了。 14.①他致力于安抚百姓,积累大量钱财。②到广南买粮,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粮,以备有患。③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军队并严格训练。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金主完颜亮死后,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他担任掌书记,于是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绍兴三十二年,带奏表归顺南宋,授予承务郎之职,改任江阴佥判。乾道六年,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任滁州知州。滁州遭受战火毁坏,村落城池破败,辛弃疾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议定军队屯垦。受聘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非常器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雄才大略。绍熙二年,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曾经代任主帅,常常叹道:“福州前面临海,是盗贼藏身之所,上四郡的百姓顽劣粗野容易造反,而帅府空虚,一旦情况紧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他致力于安抚百姓,不到一年,积累钱财达到五十万缗,库房匾额写“备安库”三个字。他认为闽中地少人多,年岁歉收,就到广南买粮,现在幸好连年丰收,宗室及军人来粮仓买米,于是就拿出卖给他们,等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入二万石,这样就有备无患。又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强壮者补充军队,严格训练,那么盗贼就不再是忧患。此事未及施行,台臣王蔺弹劾他用钱像泥沙,杀人像草芥,早晚会端坐在闽王殿上称王。于是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晋升枢密都承旨,未赴任就去世。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在长沙为帅时,士人有投诉考试官胡乱录取了第十七名《春秋》答卷,辛弃疾调查此事,确实这样,索取第二榜的《春秋》答卷反复审阅,启封一看,名字是赵鼎。辛弃疾生气地说:“佐国元勋,只有忠简一个人,怎么又出了一个赵鼎!”他把考卷扔在地上。又看《礼记》答卷,辛弃疾说:“看他的议论,定是豪杰壮士,此人不可失去。” 启封一看,是赵方。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辛弃疾感叹:“身为列卿而如此贫困,真是廉洁耿介之士啊!”他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又对宰执说了此事,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死时,他的学说正遭禁止,门生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不朽的是名声流传万世。谁说您已去世,您令人敬畏,如同活在世间!”辛弃疾非常善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5.B 16.不同。
杜诗: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他们住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独享富贵。诗人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同时,一“多”、一“自”更表现了诗人的落魄和不得志。
毛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意气奔放。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青年时期潇洒倜傥的精神风貌,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达了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
17.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18.C 19.A 20.甲:多吃高质量碳水能延缓衰老 乙:挑选深色蔬菜不能只看表皮 21.②:删去“左右” ⑥:在“可以”前面补充“我们” 22.①多吃全谷物、豆类等高质量碳水化合物(或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将精米替换为杂粮米等)。②多吃深色蔬菜,适量摄入水果(或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樱桃、李子、苹果等)。
23.例文:
怀奋进之心,做国之栋梁
我们曾读到过无数宏伟誓言。“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铁人”王进喜的慷慨之誓,“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是焦裕禄书记整治“三害”的豪迈之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丹心之誓言……誓言是信仰的文字载体,彰示着我们的决心与毅力,是我们奋斗的动力和方向。
庄严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催生了誓言,誓言产生的强大的力量又作用于内心,驱使着我们不断超越、挑战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险峰绝顶。站在新时代的节点上,面朝着生机焕发的祖国,拥抱着蓬勃盛放的青春,我在心中再次重复我的誓言:“怀奋斗之心,做国之栋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建立功业、成就人生,必定奋斗不懈、永不止歇。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变的是内心的执着和坚定;旌旗猎猎、击鼓催征,需要的是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行动。长久以来,在人类追求社会主义的路途上,有鲜花芬芳,也有荆棘密布;在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能空谈“奋斗”,而更应以实际行动努力当下,勤耕学业,以求知者的积极姿态埋首书山,努力攀登。“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奋进之途起步于当下,亦起步于求知。
奋斗的目标,不仅仅在于体现个人价值、满足个人愿望,也不仅仅在于创造财富、拼打事业。青年学子当目光长远,怀抱宏阔,格局高远,立志成为国之栋梁,将自己所学所得奉献给祖国,用自己的才智生命服务于社会,真正成为独当一面、昂扬进取的槃槃大才。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苏翊鸣,一日复一日地重复枯燥单调的训练,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家门口夺冠”的誓言,实现自己为国争光的梦想。诺奖得主药学家屠呦呦担负民族重任,历尽艰辛研发出青蒿素,这是为国家为全世界而奋进终生的鲜活实例。回望中华民族的觉醒之初,陈延年、陈乔年以及与之站在同一战线的无数中国青年,抛却小我,舍身赴难,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奋进不息,献出生命。只有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高远的世界,将理想树立在为国为民的基石之上,将拼搏奋斗看作是致敬祖国的不二途径,我们才能真正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业,成为当之无愧的栋梁之材。
“怀奋进之心,做国之栋梁”,这不仅仅是属于我的誓言,而应该是属于全体青年的誓言。躬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我们的担与责。我们的生命因终身奋斗而鲜活,愿我们都能实现自己的誓言,都能成为国家之栋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