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学情评估
活动课上,老师组织了一场以“于戏里观时代风云,在戏外思青年担当——戏剧中的社会映射与成长启示”为主题的圆桌分享会,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一、戏里乾坤,笔下真知(17分)
1.在剧本研读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剧本里有不少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需要大家准确甄别。请你从下列选项里选出加点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助力大家的剧本精读工作。(2分)(  )
A.拾掇(duo) 诡谲(jué)  鞠躬(jū) 雕梁画栋(liánɡ)
B.忌讳(huì) 伫立(chù) 收缆(lǎn) 哗众取宠(huá)
C.瘦削(xiāo) 国殇(shānɡ) 怯懦(qiè) 雷庭之怒(tínɡ)
D.侦缉(zhēn) 稽首(qǐ) 半晌(xiǎnɡ) 无可耐何(nài)
2.围绕戏剧主题的呈现方式,大家进行了讨论,下面是部分案例,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英雄是全人类叙事的共同母题。舞剧《咏春》用“戏中戏”的方式,让英雄主题更好地________现实。叶问、市民、电影人等不同身份、多重视角,在帮扶邻里、比武过招、电影拍摄等事件中都在追问、自问、反问“何为英雄”,这也使“英雄”不再专属于个别拥有超常技艺之人,更是每个人自我修行的________。主创________地使用电影片场的“光”,勾勒人物轮廓,在光影流动之间,________人物情感冷暖起伏的光谱,带给观众共鸣。
A.进入  目的  别出心裁  映射
B.融入  目的  自出心裁  映射
C.融入  目标  别出心裁  折射
D.进入  目标  自出心裁  折射
3.老师分享了评剧大师冯玉萍的艺术人生,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冯玉萍,一位与沈阳评剧院共同成长的评剧大师,用52年的坚守谱写了评剧艺术的壮丽篇章。②从台前到幕后,她一心传戏,导演多部作品,跨剧种收徒,推动评剧创新融合。③她走进高校,让评剧浸润年轻一代。④在她心中,评剧传承是使命,“戏比天大”。⑤她带着爱与温度,扛起了评剧发展的责任,为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不懈努力,堪称评剧界的楷模,激励着更多人投身评剧事业。
A.“年”是量词,“从”是介词,“与”是连词。
B.“共同成长”是主谓短语,“壮丽篇章”是偏正短语。
C.第②句标点使用有误,应将后三个逗号改为顿号。
D.第⑤句画线部分中,“带着爱与温度”是谓语,用来陈述主语“她”的行为。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1)会上,老师带领大家为即将开展的校园戏剧艺术节作了筹划准备,梳理了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名著内容,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B.“行头”“场面”是戏曲行业的名词。“行头”指戏曲演员演出时穿的服装,“场面”指戏曲演出时伴奏的乐器。
C.《简·爱》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简·爱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依次是舅妈家、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D.《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的,表现的是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2)经典名著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常常被搬上戏剧舞台。下图为《简·爱》舞台剧剧照,将舞美背景简化为“框”,“框”搭建了人物的生活、工作场所,暗示了人物的人生困境以及突破。
请结合名著内容,任选下面的一个人物,谈谈他(她)的人生之“框”及“破框”之举。(3分)
保尔·柯察金  简·爱  林冲
INCLUDEPICTURE"卷图P17.tif"
5.古装剧的许多台词都化用了经典古诗文,请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6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1)中庭生旅谷,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5)某位伟人曾经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句话的后半句与《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相近。
二、诗如戏境,文若戏台(17分)
(一)古代诗歌和戏剧犹如一对多棱镜,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6题。(3分)
INCLUDEPICTURE"辽宁卷-22.tif"
6.对两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甲曲“聚”“怒”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B.乙曲用“紫罗袍”“黄金带”代指功名富贵,“梦不到”三字表明作者对官场荣华的渴望。
C.乙曲化用《论语》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典故,凸显了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D.甲曲抒发了对百姓的悲悯,乙曲表明了作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二)戏剧通过舞台演绎生动呈现社会万象,文言文则用简洁的文字翔实记录历史风云。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有马,其圉人①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节选自《说苑》,有删改)
【注释】①圉(yǔ)人:养马的人。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由此观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B.门庭若市        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C.援戈将自击之      晓雾将歇(《答谢中书书》)
D.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   故虽有名马(《马说》)
8.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分)
(2)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3分)
9.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
10.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晏子都采用高超的劝谏艺术达到了劝谏目的。邹忌采用(1)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小事联想到齐威王治国,含蓄地指出齐威王受蒙蔽的情况很严重。晏子采用以退为进的方式,先(3)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借助陈述养马人的罪过来强调“因马杀人”会带来(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最终促使景公放弃杀人。(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三、戏中天地,笔底文章(36分)
(一)【“戏”观文化传承】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各有特色。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艺术媒介。对于中国人而言,戏曲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近几年,京剧、秦腔、越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凭借多种创新形式频频“破圈”。
材料二: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的非遗戏剧数据报告显示,“90后”“00后”已成非遗戏剧的主要观看人群,在观众总数中的占比超过50%。传统戏曲正与年轻观众“双向奔赴”。
传统戏曲日益“圈粉”年轻人,得益于它持续守正创新,找到了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近年来,多个剧种在戏曲现代化之路上作出创新探索。其中,既有探索京剧现代化表达的经典之作《曹操与杨修》、昆曲现象级作品青春版《牡丹亭》、沉浸式新国风越剧《新龙门客栈》,也有大胆跨界、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娱乐形态相结合的作品。例如,电影《满江红》中,铿锵有力的豫剧唱腔配上酣畅淋漓的电子音乐,与剧情完美融合,激发了人们了解原版传统唱段的兴趣。这些作品力求贴近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对传统戏曲舞台进行重构,以新的形式对接新一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数字技术+戏曲艺术”的创新方向
沉浸式舞台体验的革新
全息投影+动态捕捉 国家京剧院《龙凤呈祥》线上演播采用电影级动态捕捉技术,梅派青衣演员的“云手”动作通过数据建模转化为流动的粒子特效,形成虚实交融的视觉奇观。
XR扩展现实剧场 上海昆剧团《牡丹亭》数字版运用LED巨幕与实时渲染技术,杜丽娘“游园惊梦”场景实现四季更迭的瞬间切换,观众视角可随无人机镜头俯瞰园林全景。
教育传播的智能升级
AR教学眼镜 中国戏曲学院研发的智能眼镜,可实时捕捉学员身段动作,与梅兰芳1953年《贵妃醉酒》影像数据进行骨骼比对,姿势纠正响应时间仅0.2秒。
大数据观众画像 国家大剧院票务系统通过分析300万+观演记录,构建观众兴趣图谱,已经实现个性化剧目推荐,转化率较传统方式提升了240%。
  材料四:《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以多元跨界的模式,打造了多个极具青春样态的“戏曲+”节目,通过融合多种科技手段与艺术形式,激活了戏曲中的年轻、时尚元素。科技含量十足的节目《纵横天地》调动三千多架无人机,搭载戏曲武戏在太原夜空上演“七十二变”,与戏曲中的齐天大圣共演,用科技与戏曲之力呈现恢宏的神话故事;多媒体视觉节目《活色生香》运用MR+AI虚拟空间视效技术“唤醒”山西博物院的金代戏俑、晋侯鸟尊等文物,并邀约戏曲名家配音,生动上演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晋祠古戏台奇幻之旅。(摘编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1.对以上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起源于原始歌舞,宋、金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
B.传统戏曲持续守正创新,日益“圈粉”年轻人,“90后”“00后”即将成为非遗戏剧的主要观看人群。
C.中国戏曲学院研发的智能眼镜,可实时捕捉学员身段动作,实现了“数字技术+戏曲艺术”在教育传播方面的智能升级。
D.多元跨界模式的“戏曲+”节目通过融合多种科技手段与艺术形式,激活了戏曲中的年轻、时尚元素。
12.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学校开展“探寻戏曲艺术魅力”主题宣传活动,请你结合材料二、材料四,将下面宣传海报补充完整。(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辽宁卷-23.tif"
13.在“盛京曲韵,传承经典”特色班级文化主题活动中,一场围绕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辽宁卷-24.tif"
请结合以上情境和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以班级成员身份参与讨论,发表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能结合材料中具体的戏曲节目进行阐述,有理有据,不少于100字。
(二)【“戏”看小说故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
班级拟将下面的小说《手艺》改编成舞台剧,参加校园艺术节。请你一起参与完善编剧手册。
手 艺
孙如静
①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在城里安了家,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②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花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
③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④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了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盆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长河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再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⑤老罗头使劲儿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的、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他把金属球对准盆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验证,在补好的盆子里舀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⑥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小摊前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儿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唉,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⑦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老罗头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
⑧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儿。
⑨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一下子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补锅的小摊又开张了。
⑩原以为一切恢复了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的话又被老罗头听到了。于是急火攻心,老罗头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有删改)
14.【编写分幕剧情】这个故事可以改编成四幕剧,请仔细阅读文章,将下表补充完整。(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地点 道具 剧情(老罗头)
第一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漏水的盆子 举起漏水的盆子,透过盆子的小孔看
第二幕 老房子门口 火炉、风箱、盆子、水壶、铝锅、坩埚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幕 补锅小摊前 各种补锅用具 从清晨坐到傍晚,看来往行人飘过
第四幕 医院里 病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设计舞台说明】下面是剧组改编的剧本选段,请根据文章第⑤段内容,从人物表演的神态、语气、动作等角度对A处设计舞台说明,并阐述理由。(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只见老罗头抽了抽大风箱,熟练而连贯地完成抽、放、埋、舀、倒、晃、挤、压等一系列动作。)老罗头:(在补好的盆子里舀上半勺水并高高举起,表情得意)看,滴水不漏!长河老爷子:(竖起大拇指,发出啧啧的称赞声)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老罗头:(__A__)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1)舞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设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探讨剧情细节】有小组成员认为文中“儿子收购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非常重要,你同意吗?请你联系全文发表看法。(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17.【分析角色作用】经过围读剧本后,大家发现表演时间有点长,需要删减一些情节。小文和阳阳产生了分歧,请你结合文本内容,为阳阳阐述合理的理由。(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小文:我觉得文中的长河老爷子不需要出现了,老罗头才是这部剧要表现的主人公。
阳阳:我觉得长河老爷子还是需要在剧中出现,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设计海报主题】剧组把著名画家徐悲鸿的“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这句话作为话剧海报的主题词。请你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中老罗头的遗言,谈谈对主题词的理解。(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三)【“戏”说生活道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坐热“冷板凳”
李昌禹
①时而潇洒一笑,时而英气逼人,仿佛从书卷中走出的倜傥公子,某90后越剧演员,凭借纯熟的演技火出了圈。过去学戏的18年里,别人在休息时,她时常还在压腿、下腰、练台步,为台上呈现的那一刻做准备。面对突然的爆火,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剧的舞台不大,主要的人物就一两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得到自己。就为了热爱两个字,才愿意在这里坐冷板凳、坚持着。”可见,坐热“冷板凳”,才换得来“热沙发”。
②年轻人处于事业的成长期,难免会遭遇在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只想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拈轻怕重中蹉跎岁月。
③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执着的信念和超脱的心态。有这样的心境,方能将冷板凳坐得住、坐得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女儿”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敦煌文物。她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辈子,长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却能淡泊名利、潜心做事,这种可贵可敬的品质,堪称年轻人的标杆。
④不怕板凳坐不热,就怕板凳没人坐。那些心态浮躁,动辄为名所困、被利所惑,或受杂念所累、为外物所扰的人,是坐不了冷板凳的,更遑论把冷板凳坐热。
⑤冷板凳要坐热,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坐定了冷板凳,便没有捷径可走,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才是把板凳坐热的不二法门。有的人当初愿坐冷板凳,也能坐冷板凳,可时间一长,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日渐失去昔日奋进、拼搏的斗志,沦为熬资历、混日子的“老板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归无所成就。
⑥其实,坐热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最能练苦功,他8岁学戏,70多岁高龄时,仍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高空苍鹰的昂然英姿,风吹树动的优美姿态,都是他揣摩身段动作的灵感来源。这种用心揣摩、长期苦练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虽然是做学问,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大抵如此。能够把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久久为功,时间自然会让成功热情而至。(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请分析选文第①段的作用。(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20.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21.下面材料最适合放在选文中的哪一段?请说明理由。(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90后”青年杨长剑是一名钳工,他坚信天道酬勤,长期苦练技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在中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他获得装配钳工项目的冠军,成为一名金牌钳工。
22.你的好友莉莉最近很苦恼,因为这次校际足球比赛,她又没有被选为主力队员。她一向很努力地训练,可仍然是替补,所以心里很难受。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对莉莉进行劝导。(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四、笔墨铺陈,文韵成章(50分)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1)人生如戏台,总有一些时刻值得被掌声定格。掌声是认同的欢呼,是温暖的鼓励,更是生命的交响。可以写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也可以写悄然响起的真挚掌声,甚至可以写独自为自己鼓劲的掌声。让文字成为时光的留声机,珍藏生命里那些值得被铭记的共鸣时刻。
请以《掌声响起来》为题目,讲述你与掌声有关的故事,记录那一刻的心跳与温度。
(2)站在树下仰望,果实总在高处;弯下腰来耕耘,收获藏在泥土里。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
一、1. A 点拨:B.“伫”应读作zhù,“缆”应写作“揽”;C.“削”应读作xuē,“庭”应写作“霆”;D.“晌”应读作shǎnɡ,“耐”应写作“奈”。
2. C
3. A 点拨:B项,“共同成长”是偏正短语;C项,第②句标点使用没有问题;D项,“带着爱与温度”是状语,用来修饰“扛起”这个动作。
4. (1)B 点拨:“场面”指戏曲演出时伴奏的人员和乐器。
(2)示例一:少年时保尔的“框”是出身贫寒,过着最底层的苦难生活,受人欺凌;成年后保尔的“框”是满身伤病、全身瘫痪。为了突破“框”,他勇于反抗不公平的对待;他参加红军,积极投身革命;他从书本中汲取力量;他以顽强不屈的意志对抗病痛,立志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示例二:简·爱的“框”是以孤儿身份寄居在舅舅家,出身和相貌都不好,加之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轻视。为了突破“框”,她坚强、独立、积极进取。尽管出身卑微、相貌平平,但她并不因此而自卑。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她对自己的价值、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努力把握机会;她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
示例三:林冲的“框”是受性格中懦弱和忍耐的因素影响,被权贵陷害却选择默默忍受。为了突破“框”,摆脱被压迫的命运,他火烧草料场,并在柴进的推荐下,上梁山入了伙。
5. (1)井上生旅葵 (2)忽如一夜春风来
(3)生子当如孙仲谋 (4)不求闻达于诸侯
(5)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二、(一)6. B 点拨:“梦不到”三字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官场荣华的厌弃,而非“渴望”。
(二)7. C 点拨:A.动词,看/名词,景象;B.像/你;C.将要/将要;D.缘故/所以。
8. (1)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2)先生放了他,先生放了他,别败坏了我仁德的名声。
9.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
10. (1)类比推理
(2)自己与徐公比美
(3)假意同意养马人有罪的观点
(4)损害君主仁德、影响诸侯评价(每空1分)
【乙参考译文】齐景公有匹马,被为他养马的人杀死了。齐景公大怒,拿着戈要亲自杀死那个人。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我请求为你历数他的罪过,让他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再杀掉他。”齐景公说:“好的。”晏子举着戈站到那养马的人面前说:“你为我们国君养马却将马杀死,你犯的罪应当被处死;你让我们国君因为马的缘故而杀养马的人,你犯的罪又应当被处死;你让我们国君因马的缘故杀人,被四周的诸侯听说了,你犯的罪又应当被处死。”齐景公说:“先生放了他,先生放了他,别败坏了我仁德的名声。”
三、(一)11. B 点拨:“即将成为”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90后”“00后”已成非遗戏剧的主要观看人群。
12. ①跨界融合,碰撞艺术火花。
②创新表达,贴近青春审美。
③示例:跨界创新邂逅青春活力,科技光影交织戏曲新篇,传统与潮流激情碰撞,邀您共赴这场视听盛宴,打卡戏曲新风尚!(每空1分)
13. 观点: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守正创新。阐述:传统戏曲在保留经典的剧目、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需要进行适当的创新,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例如,电影《满江红》中将豫剧唱腔与电子音乐结合,激发了人们了解原版传统唱段的兴趣。这种创新形式既保留了戏曲的本质,又吸引了年轻观众。因此,我们应当在传承戏曲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途径,实现戏曲文化的持续发展。(开放式答案,观点1分,阐述2分)
(二)14. (1)县城儿子家中
(2)给长河老爷子补锅、盆、水壶等
(3)倒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每空1分)
15. (1)拍拍胸脯,语气激动又坚定(1分)
(2)通过拍胸脯的动作表现出老罗头对自身手艺的自信。通过激动又坚定的语气表现出老罗头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与传承的执着。(2分)
16. 同意。(1分)①表现了老罗头儿子的孝顺;②凸显了老罗头视手艺如生命的形象;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④为老罗头得知真相而倒下埋下伏笔,使情节更有波澜。(看法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7. ①长河老爷子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文中长河老爷子对老罗头手艺的称赞,从侧面表现出主人公老罗头手艺精湛;③长河老爷子的出现体现了长河老爷子和老罗头之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④文中长河老爷子的感慨也揭示了传统手艺的现状,深化了主题(3分,意思对即可)
18. 示例:老罗头的遗言体现了手艺人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与执着,这是对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的传承,所以手艺需要根植于传统;但如海报主题词中提到的,手艺也需要创新,构建起联系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传承传统,开拓创新,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碰撞出经久不衰的火花,绵延出历久弥新的光焰。(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19. 通过某位越剧演员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论题,即“坐热‘冷板凳’”。(1分)同时,将这位越剧演员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坐热‘冷板凳’,才换得来‘热沙发’”的观点,为下文论述年轻人应该具备的心态和品质作铺垫。(2分)
20. 运用了举例论证,(1分)通过列举“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樊锦诗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执着的信念和超脱的心态”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分)
21. 这段材料最适合放在选文第⑤段。(1分)因为第⑤段论证了“冷板凳要坐热,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这一观点,(1分)杨长剑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金牌钳工,他的事例有力地支持了第⑤段的观点。(1分)
22. 莉莉,你看前段时间爆火的那位越剧演员坐了18年“冷板凳”才迎来绽放。替补正是沉淀的好时机,你只要用心揣摩、坚持训练,一定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下次上场时你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开放式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四、23. 写作指导:(1)首先要确定本篇习作的核心——掌声及其背后的故事。开篇可以简要阐述掌声的多重意义,如认同、鼓励等,以此作为文章的引子。接着,详细叙述一个与掌声紧密相关的个人经历。描述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以及掌声响起的瞬间。可以是你在舞台上的一次成功表演,也可以是你在困难中坚持不放弃最终获得认可的瞬间。在叙述中,注重刻画自己的心理变化,如紧张、期待、激动等,以及掌声响起时的心跳加速和温暖感受。结尾部分,可以总结这次掌声对你成长的意义,或者它在你生命中的独特价值。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掌声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整篇习作要情感真挚、叙述流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值得铭记的时刻。
(2)解读材料:“站在树下仰望,果实总在高处”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目标的向往与憧憬,体现出追求卓越的精神;“弯下腰来耕耘,收获藏在泥土里”则强调脚踏实地、付诸行动的重要性,说明只有辛勤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这句话前后形成对比,核心在于阐述理想与现实、目标与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醒人们既要有高远的志向,又要保持务实的态度,务实的态度对于实现理想具有决定性意义。
立意角度:可以写自己树立远大目标后,通过不懈努力和踏实行动实现梦想的过程;也可以从哲理思辨出发,阐述仰望与耕耘的相互作用,如仰望给予方向,耕耘助力抵达。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都要突出行动对于实现目标的决定性意义。
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