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1.(1)①qiáo ②qiǎo (2)③屏息敛声 ④震耳欲聋
(3)B (4)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2 C.有误,句意为:即使乘着风,驾着飞奔的马,也不如它快。“不以”是“不如”的意思,“不以疾也”应划分节奏为“不以/疾也”.
3. D( A.有误,“每”时副词;“胸怀”是动词;B.有误,“脚踏实地”“敢想敢为”“激扬青春”分别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C.有误,“一切”是定语,“在平凡之中”是补语,“伟大”是主语,“孕育”是谓语;)
4. D.有误,“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表述错误。根据颈联“须知搒辱神无变,旋与衣冠语益庄”和尾联“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分析,诗句的意思是“我任凭敌人的拷打侮辱,神色始终不变,回到牢房与有正义感有道德之士谈论复国。不要笑话老夫把生死看得很淡,愿意牺牲自己在青史中留下姓名”。此处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舍身报国的态度。
5. ①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6. (1)出 渡 (2)“催”字赋予春日阳气以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再现早春生机;这与“偏惊物候新”呼应,凸显宦游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暗含思归之愁
7. (1)山谷所资/於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2)①向东或向西 ②徘徊 ③远 ④向来,一向。
(3)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幽深的山谷也会留恋忘返。 ②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建了房子。
(4)D
(5)同:三篇诗文的作者都有避世隐退的愿望。异:甲文作者还有怅惘孤寂的心情,乙丙两文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6)[乙]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
8. (1)①主动申请来到红其拉甫守护官兵健康;②父亲去世后,他处理好后事又急匆匆往帕米尔高原赶;③杨善文坚持带车护送突发高烧、呼吸困难的战士下山;④杨善文蹚过河水,救治牧民生病的孩子;⑤杨善文担任制氧员,保证连队24小时供氧不间断;⑥杨善文自学萨克斯管和架子鼓,为连队节假日文艺活动伴奏。
(2)示例一:运用环境描写,“冰冷刺骨”“20多米宽、齐腰深”等词语,写出了河水的寒冷和水势的凶猛,突出了杨善文救治牧民孩子时的急切和勇敢。示例二:运用动作描写,“蹚过”“赶到”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善文不顾河水冰冷,一心救治牧民孩子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他的善良和责任感。
(3)示例一:第⑥段“大四那年暑假,他去部队实习,第一次看到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军医刘忠银常年驻守帕米尔高原的故事,默默地在心里许下到高原边防守护官兵健康的心愿”与第⑦段“因为他有心理准备,艰苦的自然环境,并未给他带来太多不适”相照应,前文写他许下心愿,后文写他有心理准备,不感到不适,表现了他坚守高原的决心。
示例二:第 段“夏季巡逻执勤任务重,连队官兵在海拔5000多米的冰雪达坂巡逻,自然环境艰险、复杂,我必须跟着”与第 段“去年,连队新建了制氧室,杨善文又开始担任制氧员。遇到设备出现故障时,他一边自己钻研,一边向厂家请教,保证连队24小时供氧不间断”相照应,前文写他坚持巡逻,后文写他担任制氧员,保证连队供氧,表现了他对官兵健康的守护。
(4)两文都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但选文中的杨善文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高原,守护官兵健康,材料中的物理学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研究,都表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坚守岗位的精神。
9.略(按中考评分标准评分)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① 首而望,bǐnɡ xī liǎn shēnɡ③ 的一刹那。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______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______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②______ 然不惊。
这时,整个游泳场沸腾了,______的观众用zhèn r yù lónɡ④ ______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游泳场的气氛将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1)(2分)给加点的字注音。
(2)(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3)(2分)依次选用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容不迫 反映 恍然大悟
B.从容不迫 反应 如梦初醒
C.慢条斯理 反应 如梦初醒
D.慢条斯理 反映 恍然大悟
(4)(2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一切伟大都孕育在平凡之中,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深刻认清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胸怀理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埋头苦干,踔厉奋发,以理想者、担当者、吃苦者、奋斗者的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奋力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A.“每”是代词,“平凡”是形容词,“胸怀”是名词。
B.“脚踏实地”“敢想敢为”“激扬青春”都是动宾短语。
C.“一切伟大都孕育在平凡之中”这句话中“伟大”是主语,“孕育”是谓语,“在平凡之中”是宾语。
D.“我们要深刻认清自身所肩负的时代”是病句,应该在“时代”后面加上“使命”。
4.(2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浩气吟(其三)
(明)瞿式耜①
正襟危坐待天光,两鬓依然劲似霜。
愿仰须臾阶下鬼,何愁慷慨殿中狂。
须知搒辱②神无变,旋③与衣冠④语益庄。
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
注释:①瞿式耜(sì):明末反清将领,被清军俘虏,最终被害。②搒(péng)辱:拷打侮辱。③旋:指回到牢房。④衣冠:指有正义感有道德人。
A.“两鬓”“似霜”状诗人年老之貌,一个“劲”字却表现其誓把牢底坐穿的决心。
B.“神无变”与“语益庄”相对,写出诗人就算拷打、侮辱,也要与义士共谋,不改精神与气节。
C.化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诗人要垂名史册之愿望。
D.全诗内蕴丰富,感情真挚,深切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5.(7分)学校举办“读诗文,赏美景”主题活动,请补全本次活动开场白。
经典诗文中,美景如画。王维《使至塞上》“① , ”描绘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 , ”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崔颢《黄鹤楼》“③ , ”为我们展现了眼前所见色彩明丽之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④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则描绘了月光澄澈,月下庭院的宁静之美。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6.( 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①,梅柳渡江春。
淑气②催黄鸟,晴光转绿费。
忽闻歌古调③,归思欲沾巾。
(选自《唐诗三百首》)
注释:①(海曙)海边曙色。②(淑气)春日和暖之气。③(古调)谓陆丞的《早春游望》典雅有古风。
这首诗是诗人应和陆丞所作。
(1)(2分)批注一:化静为动。颔联借“ ”“ ”两字,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变化,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2)(3分)批注二:炼字传情。“催”字富有神韵,请结合全诗主题简要赏析。
7.(18分 )【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丙】
仆①去月谢病,还觅②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含云,深溪蓄④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⑥,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释】①去月:上月。②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代指隐居的地方。③幽岫:幽深的山穴。④翠;绿水。⑤英英:同“嘤嘤”象声词。⑥幽居:隐居。
(1)(3分)划分下列句子的结构,划分3处。
山 谷 所 资 于 斯 已 办 仁 智 所 乐 岂 徒 语 哉
(2)(2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任意东西 东西:
②徙倚欲何依 徙倚:
③互相轩邈 邈:
④既素重幽居 素:
(3)(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4)(2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两句写人,写静景、近景,表现了农家人归家的喜悦之情。
B.乙文篇幅虽短,却很讲究章法。先写山,后写水,由远及近,层层推进,描绘出富春江的山水美景。
C.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傅雷家书》并称“吴均三书”。
D.丙文中的“蝉吟鹤唳,水响猿啼”与乙文中的“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声衬景,衬托山林的幽静。
(5)(3分)甲、乙、丙三文在情感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请写出作者在三篇文章中情感的异同。
(6)(4分)乙、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8.(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高原军医
王雁翔
①即使在夏天,平均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依旧白雪皑皑,山脚峡谷的雪边下边化,雾气缭绕,寒气袭人。
②我来到红其拉甫边防连不到20分钟,雪霁,太阳露出了笑脸。指导员冯康佶笑着说:“这些天一直在下雪,我们已经20多天没见太阳了,你把好天气带来了。”正跟指导员聊天,一阵充满感情与力量的萨克斯乐曲,忽然春风般从窗外飘进来。音色柔和、旋律优美,是我爱听的《北国之春》。
③“谁萨克斯吹得这么好?”
④“军医杨善文,他最喜欢吹这首曲子。”冯康佶说。
⑤32岁的杨善文,老家在辽宁省丹东市。他家与连队相距近6000公里,探亲一次,不算中转耽误时间,最快也要3天。
⑥大四那年暑假,他去部队实习,第一次看到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军医刘忠银常年驻守帕米尔高原的故事,默默地在心里许下到高原边防守护官兵健康的心愿。毕业分配时,他主动申请来到红其拉甫。
⑦因为他有心理准备,艰苦的自然环境,并未给他带来太多不适。每次巡逻,他都会紧紧地跟在官兵身后。
⑧2015年7月27日,杨善文接到家里电话,父亲突发心脏病住院了。
⑨那时,从连队所在地到喀什,许多路段正在改造。杨善文赶了一天的路,从喀什坐上最后一班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落地时已是次日凌晨。
⑩一路辗转回到家,母亲一把抱住他放声痛哭:“儿子,你爸爸走了!”处理好父亲的后事,他又急匆匆往帕米尔高原赶。
“夏季巡逻执勤任务重,连队官兵在海拔5000多米的冰雪达坂巡逻,自然环境艰险、复杂,我必须跟着。”杨善文对我说。
我来到连队第二天,一名战士突发高烧,呼吸困难。已是夜里11点,山高路险、风紧夜黑,有战友担心安全,提议等天亮再送医治疗,杨善文坚持带车护送这名战士下山。
山下医院的检查让他惊出一头冷汗。急性肺水肿,别说一晚上,再晚两三个小时,这名战士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第二天,我来到医院,看见杨善文守在病床边,那名战士正在输液,他在床边认真地削着苹果。我心里倏然一热,他平时对患者都是这般细心吧?
营区四周群山环绕,终年白雪皑皑。即便是炎炎夏日,迷彩服里面也要穿保暖内衣或毛衣毛裤。
夏天,牧民会转场来寂寥的雪山峡谷放牧。一次,杨善文和战友们巡逻返回途中,看见一个牧民骑马追到河对岸,连喊带比画,表示自己的孩子生病了。
河水冰冷刺骨,杨善文蹚过20多米宽、齐腰深的河水,赶到牧民家。经检查,他诊断孩子患的是急性喉炎。开药、输液,临走时他又留下了自己的电话。3天后,牧民告诉他,孩子康复了。后来的每年夏季,只要看到附近峡谷有牧民,他就会去巡诊送药。
今年是我第8次来红其拉甫边防连采访。曾经的旧营院已被新的综合楼取代,无论是生活保障,还是配套设施建设,这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没有改变。去年,连队新建了制氧室,杨善文又开始担任制氧员。遇到设备出现故障时,他一边自己钻研,一边向厂家请教,保证连队24小时供氧不间断。官兵巡逻、训练、执勤回来,他会提醒、督促战友们及时吸氧。上级为连队配发了生化、血液和尿液分析仪,还有便携式X光机。有了这些医疗设备,官兵在连队就能做许多基础检查。
不管工作多忙,杨善文对音乐的热爱是不变的。除了二胡是少年时的特长,萨克斯管和架子鼓都是他在连队自学的。连队节假日搞文艺活动,总离不开他的伴奏。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官兵寂寞的生活多一分青春色彩。
他笑着说:“在高原,身体健康与心灵愉悦一样都不能少。”
(选自《解放军报》2024年7月26日,有删改)
(1)(6分)本文写了关于杨善文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2分)请任选一个角度,为第 段画线句做批注。
(3)(4分)作者在选文中多处安排前后照应,请答出一点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4分)关联选文第①段和下面材料的环境描写,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探究发现。
材料一: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
——《美丽的颜色
三.作文(共40分)
9.阅读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明亮,更是心灵深处的感动。它可能是璀璨星辰,也可能是意外的柳暗花明,也可能是内敛而非凡的才华,也可能是对万物生灵的深厚情感……山水间、古迹旁、故乡的风土人情中,美无处不在,触动心灵,成为记忆中的珍宝。
请以“_________最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