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简介

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和材料,我能梳理出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的相关史实。(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2.通过阅读课本、史料,我能介绍明清时期科技文化代表人物,总结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新旧联系学*
1.明清时期,促进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明清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成就?
3.该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给我们哪些启示?
任务一:我能梳理出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基本信息。
1.1根据表格梳理明清时期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
李时珍 (1518-1593) 徐光启 (1562-1633) 徐霞客 (1587-1641) 宋应星 (1587一约1666)
时期
著作
内容
地位
我发现以上科学成就都具有 的特点。
名称 5 男 改权体 长量:立东 金国 c δ L7.
明长城示意图 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规模
特点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明朝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 。明清北京城的规模宏大和中轴线设计,让我感受到了 。
思想 代表人物 主张
小说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戏曲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明清小说和戏曲的繁荣,主要是因为 具有 的特点。
任务二:我能介绍明清时期科技文化代表人物。
2.1活动:在“历史的天空”活动中,学校计划增设“明清杰出人物展览解说员大赛”环节。请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一领域杰出代表人物进行介绍。规则如下:
①参考本课所学知识及资料包信息,整理解说词。时长不超过1分钟。
②角度条理,语言精练,声音洪亮,情绪饱满,自信大方。可适当拓展相关史实,使讲解更丰富多彩。
③奖励:展示小组加3分;展示者个人加2分,能脱稿介绍的,个人加3分;其他小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补充拓展的,加1-2分。
开场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明清杰出人物展览馆”,我是讲解员 ,很荣幸担任此次的讲解工作。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人物是
材料一 李时珍搜集、整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实地调查,向人请教,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耗时27年,三易其稿,完成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自问世后,广为流传,还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达尔文誉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2011年,《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名录》。
材料二《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纺织、染色、机械、陶瓷、造纸、兵器、火药、制盐、采煤、榨油、酿酒等18篇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为后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许多重要论述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材料三《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总结了清代之前的农业科学技术。 材料四 农耕文化向长城以北的游牧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游牧文化也影响和充实着农耕文化,塑造了长城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丰富了中华文明。长城沿线各民族在经济互通的过程中,形成了文化上和谐共生的局面,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 材料五 故宫,被誉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一起被誉为“世界五大宫”。 材料六《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2.2以史为鉴: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阅读材料,思考原因,并谈谈启示。
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家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原因: 。
启示: 。
*评估反思学*
知识梳理 达标情况
1 我能说出明清时期科技代表作品、作者、内容及地位。
2 我能说出明长城、北京城的史实。
3 我能说出明清主要思想家及主张。
4 我能说出明清小说、戏曲代表作家及作品。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2024·河南中考·7)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他 ( )
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
2.(2024·山东淄博·7)1974年,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一件大型艺术挂毯--《长城》。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长城遏制和化解了无数次冲突和战争,其文化意蕴具有重要的外交价值。这使得“长城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王牌”。其“文化意蕴”指的是 ( )
A.无为而治 B.民主自由 C.以和为贵 D.重义轻利
3.(2024·广东广州·10)甘肃省甘谷县的元代壁画《唐僧取经归来图》中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的形象。据此推知,吴承恩的《西游记》( )
A.吸收了前代艺术成果 B.再现了元杂剧的兴盛
C.描写了社会现实生活 D.反映了封建社会衰亡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了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天工开物》序言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2分)材料一反映了《本草纲目》有何特点?(4分)
2.《天工开物》一书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念?(2分)这部书具有怎样的地位?(2分)
*拓展提升学*
长城,以其宏伟气势,浩大规模,一直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象征。但是,与长城的雄伟和潮涌的人群相呼应的是遍布于长城墙面上游客留下的伤痕,有刻字“留念”的,还有把城砖当作“纪念品”卖掉的,甚至附近的村民拆墙搬砖回家垒猪圈的也大有人在。请联系现实,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参考答案:
自主互助学
任务一:金句点拨:结合课本进行总结概括。在书上做好标注,条理清晰。
任务二:2.1 金句点拨:结合课本和材料包资源,通过模板格式对历史人物进行介绍。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2 原因:“八股文”之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毒、闭关锁国之策,禁锢了思想、遏制了创新思维,明朝科技文化逐渐停滞、落后于西方!
启示: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交流互鉴 对外开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评估反思学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答案 D C A
二、(1)李时珍 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考订详细、科学分类
注重农业 中国 17 世纪的百科全书
拓展提升学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保护机制, 科学规划与管理, 加大资金投入, 科技助力保护, 加强宣传教育,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