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政治导学案 主备人: 课题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型: 复习课 授课时间:2025年 月 日学习目标: 1.通过材料,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2.结合经济建设成就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就分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及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难点]一、课前三分钟 自主复习: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4.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导入 党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议学探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应如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新课讲授 任务一:社会历史的本质 读一遍下列问题: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学生通过背诵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总结: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①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②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要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方法论:要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方法论: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对应训练:(2024·湖南高考,7)大美潇湘,山水如画,“潇湘八景”最早由宋初山水画大师所作,作为一个超越地域和历史范畴的美学意象,成为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文化母题与图式,成就了中国山水画别开生面、自成—派的“潇湘山水”。亦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由此可知 ①潇湘的自然山水是能被艺术家的心灵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艺术家以手中画笔为潇湘自然山水描绘图景、设定法则 ③“潇湘八景“作为美学意象是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 ④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寓于中国山水画艺术共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任务二:社会历史的发展 复习下列问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学生通过复习,掌握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总结: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方法论】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方法论】 对应训练:(2025·江苏高考,9)恩格斯指出,“当某一个国家内部的国家权力同它的经济发展处于对立地位的时候——直到现在,几乎一切政治权力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都是这样——,斗争每次总是以政治权力被推翻而告终。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这一论述认为(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C.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四、知识总结 结合本课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本课知识点 五、课后训练 (2024·甘肃高考,19(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线”是中国画内在的灵魂,在闽画中有着充分表达。历观福建地域的中国画文脉,皆以线见长,演绎了“闽人尚线”的文脉传统,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福建画坛的发展方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艺术,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地域形态产生不同的文脉承传。福建作为“海滨邹鲁”之地,八山一水一分田,那山与水、山与山、山与树林田野的际遇,天地间直线与曲线的交织,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线,从而刻入闽人的审美基因里,形成了鲜明的闽画特性。 文学艺术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艺术是一种修行,我们的先贤在绘画品评中提出“人品即艺品”的观点,诚然,绘画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艺术的修行。绘画也是格物致知的一个重要渠道,格物而致知,在亲近世间百卉的过程中加以研究、感受和体悟,体悟花卉生命律动给予我们的生命感动,从而升华为对世界的认知,成就“人生的艺术,艺术的人生”。 答案: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分)。福建作为“海滨邹鲁”之地,在山与水、山与山、山与树林田野的际遇中,天地间直线与曲线的交织,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线”,从而刻入闽人的审美基因里,形成鲜明的闽画特性(2分)。 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2分)。 ⑶福建地域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一方人又造就了一方文化。当地的绘画艺术家们从地域形态实际出发,演绎了“闽人尚线”的文脉传统,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福建画坛的发展方向(2分)。作 业 布 置 一、书面作业 1.完善课本笔记,梳理本框知识框架; 2.完成备考卷三。 背诵任务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板 书 设 计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