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华的先祖既重视“记言”即记录人们的语言,也重视“记事”即记录人们的行为,而语言与行为正是人类故事的两大要素。汗牛充栋的中华典籍中记载着中华先祖的嘉言与懿行,它们构成了意义深远的中国故事。
试看“记言”:中华民族有无数的思想结晶载于典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学原理,“民贵君轻”的政治学原理,“和为贵”“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准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观念,“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自然观,乃至“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环境保护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的战争思想,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可贵思想资源,尤需深入研究,准确阐释,广泛宣扬。
再看“记事”:中华传统文化素有“信而好古”“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倾向,在讲故事的维度上同样如此。神话是早期人类最流行的故事,但中国神话的虚构程度远低于“两希”文化。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后羿、大禹等人物的英雄事迹都是除害安民,而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等人物分别发明了筑室居住、钻木取火及农业生产。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希腊神话的情节更加丰富生动,而中国神话则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前者的情节大多发生于虚拟的天庭,而后者的背景却是真实的人间。古希腊人说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的先民却认为这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自己发明的。尧、舜、禹是史家用“信史化”的方式记载的上古贤明君主,他们的英雄事迹皆有详细生动的记录,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诸如此类神话故事,对后代的志士仁人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堪称古代“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摘编自莫砺锋《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二:
2024年6月25日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轨道规避机动。
13时41分许,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10.9km/s的速度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再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之后在深入大气层60公里处开始反弹上升,爬升到100公里到140公里的高度后,重新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再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直至降落。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就如同在空中“打水漂”,这一返回过程也被人们称为“太空打水漂”。
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摘编自喻思南《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既是深刻的思想理念又是务实的工作方法,体现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把握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必要性:“第一,通过话语权的建构来把中国故事传播出去,把成功经验、故事中的道理传播出去。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背后深层次的价值观同西方有所区别,价值观的传播需要一套系统的话语体系。最后,话语权对凝聚人民共识、增强‘四个自信’是重要的力量和途径。”由此,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是顺应时势的科学战略谋划。
一个世界性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甚至不能没有引领时代和世界潮流的话语权,否则在世界政治中必然处于守势。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在把握话语体系一般共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话语体系的独有“个性”,通过不断增强和彰显中国特色,才能使话语体系保有源源不竭的活力。
(摘编自李文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11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胞物与”的自然观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思想也适合中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值得大力宣扬。
B.尧舜禹的英雄事迹能够对后代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因而史家选用“信史化”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的故事。
C.中国探月工程的名称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样命名契合国人对月球的美好想象,也彰显出中国特色。
D.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仅能传播成功经验,促进中西价值观的交流,还能凝聚人民共识,增强自信。
2.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将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进行对比,意在强调中国古代神话的真实可信,也表明古代神话故事可以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B.材料二中嫦娥六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方式,达到了充分利用大气层进行减速的目的,这直接反映出我国航天技术之高超。
C.材料三引用“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表明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国家话语权不足的体现。
D.从过去先人对“记言”与“记事”的重视,到今天中国探月工程的完美收官,这些都反映出中华民族有着丰富且值得传播的经验与智慧。
4.材料二的语言既有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又有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国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藏
朱强
山路像一枚弯钩,轻轻地甩进深山。我有意把车玻璃摇开,连绵的绿色连接了古老的岁月。群山荡漾的色彩在暮色中快速沉陷,山的起伏在车轮底下逐渐显现。偶尔一个急转弯,汽车喇叭在山道上发出一声吼,夜被撕开了,而多少峥嵘的岁月就隐藏在这起伏与转折里。
满目的丘陵,将大地团团围住。当年,为了配合主力红军长征,留守在苏区的战士们已毫无退路。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向导,将有多少突围的战士误入敌人的包围圈。千钧一发,有一个声音在战士们中间小声地传开了:翻过前面的山梁,就到了油山。那里有负责与大家接应的当地同志……
当夜,我们住在距离油山墟不远处的一家民宿。次日正逢油山墟日。墟,是赣南的乡村集市。相比起日子的藏,墟就是日子里的显,显山露水。大显于市。
城里人的早晨刚被一声哈欠撞醒,但墟已开张了好几个时辰。人们兴致勃勃,情绪高涨,街面上摊位随意布置,仿佛即兴之作。摊子普遍都小,小至一两个簸箕,里面盛着藕、山桃、荸荠、山芋、干笋或白条。客家人喜欢把各种食物晒干或腌制保存,这与他们勤俭持家的传统不无关系。历史上客家人饱尝过战乱与饥荒,居安思危、克己节欲的思想也就在潜意识里沉淀下来。
时间往前推,回到20世纪30年代。1935年4月,敌人清剿的重点已转向油山。粮、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都被严格控制,他们企图将山中红军游击队活活困死。①凝重的树影从空中落下,阴森森的。敌人派出了搜山队和探子潜伏于各处,游击队员一声咳嗽,立马就会有大量蛆虫般的敌军围上来。紧接着机枪在林中一阵乱扫,②子弹在叶片上发出嗖嗖狂叫,寒光凛凛的刺刀也向着草垛里一阵猛刺。敌人还想出了更阴毒的招数,让地主婆拎个饭菜篮子满山叫喊“同志哥,我是翠花,给大伙送饭来了。”但这种拙劣的伎俩,在游击队面前往往不攻自破。因为村民们送粮食向来都是悄无声息的,他们把行迹藏在大雾或者夜色中。
山里缺衣少粮,所幸资源丰富,春笋、菜、苎麻叶、鼠曲草……条件允许,野菜可以水煮;情况紧迫,直接干嚼。有经验的战士,一眼就能认出路边的鼠曲草。每至清明时节,女人们将篮子里的鼠曲草洗净晾干,然后剁碎蒸熟,和上米粉,揉成一颗颗翡翠般透亮的青团。单调的餐桌上,多了一抹亮色。不过,③战争把原本平静的生活都搅乱了。孤灯下,一个年迈的母亲在思念她久出未归的儿子,一个将要分娩的女人,正心心念念着她深爱的丈夫。可这个被情感牵系的人,却毅然地选择了扛起枪。
对于这些背井离乡的年轻战士来说,他们岂忍心与亲人割断联系?但如果不勇敢地奔向战场,他们又怎能够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日当正午,热闹云散,墟市只留下环卫工人在街心挥动扫帚。扫帚的沙沙声应和着田野里的鸟鸣与风声。楼上的窗户里传出小儿的啼哭,人们把买来的肉烹饪成一道道客家美食,远近已经听得到乡亲们在一张桌子前划拳行酒令了……
午饭时,当地人端来了一盘油炸马蜂。马蜂凶猛的性情早已经被沸油滤去,剩下的是金黄酥脆的外表,佐以用姜丝、蒜泥、腐乳调制的辣椒酱,味道特别爽口。后来,我从陈元帅当年的回忆录中,读到了这道别具一格的菜品,④惊喜莫名:“大树棵里,马蜂多得很,搞个竹篾背斗,护着头脸,把蜂窝一烧,马蜂飞去了,然后将幼虫搞下,把来一炒,跟蚕蛹一样香脆……”在前途未卜、生死攸关的时刻,没想到革命者的内心仍然这么从容,这需要多少勇气和定力!
断粮以后,游击队员们只能靠山吃山了。大山对人的恩情从来都是不分厚薄的。山把这些失散之人接纳下来,锤炼他们的筋骨和意志。苦难让人变得更加坚强,也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去迎接革命的波澜壮阔。
历史通常存在于书本或人的记忆里,油山把原本光滑平坦的土地变得皱褶纵横,像一部大书。
当年,红军依托油山周围的几个屋场,秘密地进行地下活动,谁也说不清山里到底潜伏了多少游击队员。有人说,凡有树木摇动之处,就有游击队。红色故事也就在当地百姓中口耳相传。
老朱的奶奶李桂花把红色往事作为遗产传给了老朱,老朱成了油山往事的一名精彩的讲述者。老朱说,他的奶奶李桂花救了一个人的命。当时那人脸色青紫,衣服上补丁摞补丁,但帽子上的红星却光彩熠熠。那人显然是被毒蛇咬伤了,也不知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到了村后面的这片竹林,他想再多走一步,但眼前的天地迅速地黑了下来。李桂花看在眼里,一切都看明白了,她的心怦怦直跳。难道村里正在搞连坐法,私藏游击队员要杀头她会不知道?然而,她没有迟疑,是客家人本性里的善良与仗义让她奋不顾身。
死生虽大,但如果丢了立身的“义”,活着的意义又在哪呢?这个陌生人最终被一间漆黑的阁楼接纳下来,草药与食物,让他的体力得以恢复。在最艰难的时刻,他被客家人持续的暖意包裹。这些热情洋溢的面孔也因此构成了深藏他身份的另一重深山。
山色在明艳的阳光中呈现出花岗岩的纹理,这是一张有故事的脸,脸上的皱褶里嵌满了远行者的苦难与坚毅。那些留守在大山里的红军战士,尽管没有随红军主力奔赴漫漫长征,但在精神的层面上却堪称另一种远行者。他们潜伏在敌人重兵围困的内部,高擎革命的烛火在人间赶路。
整整一天,我在油山漫游。墟镇后面流淌的绿色中蓄满了山的力量,无数劳作者在山里忙碌,绿色中,他们的背影摇曳出诗的浪漫。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对山中环境的描写,既呈现出了山区的自然风貌和地理特征,又营造了一种萧索苍凉的氛围。
B.文章对墟市上人物的情绪、摊位的布置、食物的种类进行描写,展现了油山人的愉悦、自由、淳朴。
C.文章既写了战争时期红军战士在山中的艰难困苦,又写了当今山民们的恬淡安宁,引发读者思考二者内在的关联。
D.本文和茹志鹃的《百合花》,都表现了战争年代老百姓善良、深明大义的品质以及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7.对文中画线部分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用凝重的树影写出了环境的阴森,将读者带入敌人即将清剿搜山的紧张氛围中。
B.句子②运用比拟的修辞,赋予子弹以人象或物象的情态,生动形象,增强了感染力。
C.句子③是行文思路的跳转,由原本平静的生活跳转到战争带来的亲人的别离与思念。
D.句子④中“我”的“惊喜莫名”,是因为“油炸马蜂”这道菜品,为革命者生活趣味而感到兴奋。
8.文章的标题“山藏”,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有作家评论说《山藏》打破常规,叙事时在历史与现实间自如穿梭。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叙事的艺术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节选自《荀子·致士》)
材料二:
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善。”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注]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注】中行氏:春秋时晋国掌权的六大家族之一。
材料三: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说,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口行A相反B而欲贤C者D之至E不肖者F之退G也H不亦I难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务在明其火”中的“明”与《〈老子〉四章》中的“自见者不明”的“明”含义不同。
B.“任而不信”的“而”与《〈论语〉十二章》中的“人而不仁”的“而”用法含义相同。
C.“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的“家”与《兼爱》中“大夫各爱其家”的“家”含义不同。
D.“帝大说”中的“说”和《五石之瓠》中的“客得之,以说吴王”的“说”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使用“耀蝉”打比方,形象地阐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的道理。
B.针对桓公的疑问,管仲认为故意让酒肉腐坏,这样做不好,但并不妨害君主成就霸业。
C.孔子认为假如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他们就不会产生仇恨,中行氏也就不会灭亡。
D.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得失,常何上奏了马周给他讲述的二十多件事情,都合太宗心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14.材料二中,管仲对重视贤人有明确的态度。你认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体现了管仲的哪些态度?
三、文言小题
15.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用法及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贼:名词作动词,伤害);
“其坚不能自举也”(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
B.“常于几成而败之”(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失败);
“自是者不彰”(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确)
C.“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形容词,安稳);
“妆成每被秋娘妒”(被:表被动)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向);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名词,根本、基础)
16.下列各项中内容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中“之”作助词,用于调整音节,无实义。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中“而”作连词,表因果,相当于“因而”。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于”作介词,相当于“从”。
“其‘恕’乎”中“其”作副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和“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皆为状语后置句。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和“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皆为定语后置句。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夏赠韦南陵冰(节选)①
李白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②生阳春。
山公③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④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⑤。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注】①韦南陵冰:李白的故人,时任南陵县令的韦冰。②寒灰重暖: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③山公:晋人山简。④头陀:僧寺名。⑤鹦鹉洲:因东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闷”“苦辛”二句以短促的五言入诗,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因际遇坎坷而产生的愁苦与酸辛。
B.诗中运用山简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打击通过饮酒来消解苦闷的乐观与豁达。
C.“槌碎黄鹤楼”与“倒却鹦鹉洲”是诗人因自己与被贬友人同受命运不公对待发出的激愤之语。
D.“且须歌舞宽离忧”与“呼儿将出换美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借歌舞,后者借美酒,都是为了一泄作者的愁怀。
18.有人评价本诗充满“豪俊之气”,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赏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的思想在《〈论语〉十二章》中表述为“ , ”。
(2)《大学之道》论述如何成就崇高的品德和人格,怎样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其中提出人人都要修养品性的句子是“ , ”。
(3)在《〈老子〉四章》中,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 , 。”
(4)在《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5)《将进酒》中的“ , ”两句,表现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六、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 A 的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最终赢得伟大胜利,为捍卫人类尊严、重建世界和平立下不朽功勋。
然而,总有一些杂音,企图歪曲、掩盖中国在二战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美英等国被过度神话,成为胜利的绝对主角(jiǎo),而中国的贡献却被刻意淡化,隐匿(mì)于历史的角落。中国人民那段充满苦难、刻骨铭心的历史,在他们口中,竟被 B 地一带而过。
①这种错误的历史观产生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②它极大地误导了西方民众。③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④在美欧主流青少年群体中,⑤对中国抗战的认知极为匮乏。美国青年能够准确描述中国抗战14年间全时段抵抗与牵制作用的,不足10%。在德国的一家网站上,甚至有网友发出“中国有参加二战吗”这样荒谬的质疑。这些现象深刻地暴露出西方历史教育在这一领域的严重缺失,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将中国在二战中的英勇身影从历史的记忆中抹(mǒ)去。
历史的真相显而易见,不容任何辨(biàn)驳与歪曲。从时间维度看,中国人民率先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从牺牲损失看,中国人民在二战中遭受的损失堪称惨烈。中国战场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支柱。
或许有人会问,都已经过去80年了,我们为何还要铭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为今天的沉默,就是明天的灾难。尽管二战已经过去80年,但围绕历史的争夺战从未停止。习近平主席在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署名文章中提出“坚持正确二战史观”。这告诉我们,以正确史观凝聚文明共识,方能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合作的阳光穿透零和博弈的阴霾,照亮人类文明新征程。
20.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主角(jiǎo)、隐匿(mì)、抹(mǒ)去、辨(biàn)驳的字音和字形不完全正确。
B.“中国有参加二战吗”和“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的引号用法不同,前者表示引用,后者表示强调。
C.“穿透零和博弈的阴霾”与古诗文中“卷起千堆雪”“误落尘网中”“渺沧海之一粟”运用的修辞方式相同。
D.从结构类型看,“不朽功勋”“严重缺失”“历史叙述”全部属于偏正结构短语。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5月13日公开发布纪念活动标识。请仔细观察该标识,说明其构图要素及主要寓意。
七、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当我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时,我就能做出改变了。”
《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作家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B 4.①客观真实。文章不仅运用专业术语,还列举了精确的时间和相关的具体数据,如“高精度导航参数”“2024年6月25日13时20分许”“10.9km/s的速度”等,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
②形象生动。如材料二在介绍嫦娥六号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时,用了“太空打水漂”这一比喻,让复杂的返回方式变得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体现出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 5.①学习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中华历史典籍中具有普适价值的思想资源,如先哲经典作品、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等,造福世界。
②开拓创新,提升综合国力。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大力发展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如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掌握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科技强国,展现中国力量。
③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只有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才能展现中国的文化魅力,传播中国成功经验,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
6.A 7.D 8.①“山藏”实写大山蕴藏的景象和资源,或者油山深藏于群山之中。
②“山藏”指隐藏在山间的峥嵘岁月,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③“山藏”指红军战士隐藏在山间坚持斗争,山所藏的是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④“山藏”指村民隐藏行迹为红军送粮、“私藏”游击队伤员,山所藏是军民鱼水般的深厚情感,是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9.①文章既有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描写,也有对战争年代艰苦生活的描述,引发人们思考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将众多人物置于时空转换中,更加全面地展现不同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拉开时间距离,叙事描写时而紧张激烈、惊心动魄,时而舒缓平和、细腻入微,使文章节奏张弛有度,令读者在战争的残酷与生活的坚韧之间不断转换情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0.BEH 11.B 12.C 13.(1)贤能的人知道他不能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能的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
(2)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逸舒适,做事勤勉和说话谨慎。靠近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喜好学习了。” 14.①太宗知道马周有才能,于是授予他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官职,这体现了“知而用之”。
②对马周推荐的人才,太宗都很满意,这体现出“任而信之”。
15.C
16.D
17.B 18.①“愁来饮酒二千石”虽言愁,但运用夸张手法写得十分有气势。
②“槌碎”“倒却”用词极有力度,写出了宏大的气魄。
③“寒灰重暖”用典,表明诗人拥有死灰复燃的自信,写出了其内心的强大,气概豪迈。
19.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20.B 21.A.艰苦卓绝
B.轻描淡写 22.③应改为“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或者“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④应改为“美欧主流青少年群体”。 23.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
寓意:
①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
②橄榄枝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③光辉围合而成的胜利之门,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
④数字和时间寓示世人要永远铭记历史。
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