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北雅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北雅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资源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北雅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1.(2025八上·长沙月考)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植物开花结果 B.奔驰的骏马
C.长跑的运动员 D.地球绕太阳公转
2.(2025八上·长沙月考)下列估测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普通教室的宽度约为6.5dm
C.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mm
D.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5s
3.(2025八上·长沙月考)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的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25八上·长沙月考)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不会产生误差
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5.(2025八上·长沙月考)2024年4月25 日,长征二号 F遥十八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升空时,若说航天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地面 B.发射塔 C.太阳 D.飞船
6.(2025八上·长沙月考)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D.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7.(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C.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E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D.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8.(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所示,小莉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调越高
B.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C.通过放大的方法说明发声体在不停地振动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9.(2025八上·长沙月考)陶埙,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原始的吹奏乐器之一。最早文献记载始于《诗经》“如埙如篪”,还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诗句。如图所示是演奏者正在吹奏陶埙的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由于陶埙振动产生的
B.用力吹陶埙,改变陶埙声音的响度
C.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噪声
D.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10.(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是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B.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相同
C.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相同
D.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相同
11.(2025八上·长沙月考)甲、乙两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图像如图甲所示,乙车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对甲乙两车运动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0~2s,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2~4s,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
C.乙车在0~2s内的速度小于其在4~6s内的速度
D.第6s时,两车再次相遇
12.(2025八上·长沙月考)下列各选项依次与图顺序对应,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罩中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治噪声的
D.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13.(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甲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14.(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所示,2024年9月中国火箭军从海南岛成功发射一枚洲际导弹东风—31AG,导弹飞行12000公里命中太平洋海域的预设目标,用时20分钟,则该导弹的平均速度为   km/h。该洲际导弹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5.(2025八上·长沙月考)小凤和爸爸自驾游返程时,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40代表的意思是:   ,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此处至少需   h到达哈尔滨。
16.(2025八上·长沙月考)在2024年8月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孙颖莎与陈梦再度巅峰对决,看台上的观众为两人加油呐喊。呐喊声是由观众声带的   而产生的;观众听了比赛的广播播报,了解到了决赛的精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7.(2025八上·长沙月考)AI声音克隆技术日益成熟,利用该技术可以随时模仿任何人声音;AI声音克隆主要是克隆了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们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18.(2025八上·长沙月考)小晴同学早上以的速度匀速步行去北雅中学。走了时,爸爸立即以的平均速度从家开车追赶小晴,追上后小晴搭上爸爸的车继续前进。到达学校大门,她发现比平时走路早到。问小晴步行了   m,小晴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m。
19.(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所示,小欣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填“较大”或“较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   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填“大”或“小”)。
(5)根据实验,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0.(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   也越大(选填“音调”或“响度”)。
(2)如图乙所示,若把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   看到乒乓球被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3)如图丙所示,小翔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第一次钢尺伸出桌边短一些,第二次伸出桌边长一些,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拨动钢尺的力大小相等。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
(4)如图丁所示,小立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声音逐渐   ,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21.(2025八上·长沙月考)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 的速度行驶100s,紧接着又以20m/s 的速度继续行驶了1000m。求:
(1)该汽车在前100s 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汽车以20m/s 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2.(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所示,是贵州省安顺市境内连接东西两岸的高速通道——坝陵河大桥,大桥线路全长2237米,已知一大货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大货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
(1)这段时间内大货车行驶了多少米?
(2)此大货车过桥,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秒?
(3)若在河对面不远处有一座山崖,大货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当大货车驶上桥梁某处时,鸣笛一声继续行驶,后司机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山崖还有多少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A.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植物的开花结果是生命运动,不是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CD.奔驰的骏马、流星划破夜空、地球绕太阳公转,相对间有位置变化,是机械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物体间有位置变化,是机械运动,开花结果是生命体运动。
2.【答案】A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人正常步行时,1min通过的路程约为60~70m,速度约为1.1m/s,A符合题意;
B.普通教室的宽度约为6.5m,B不符合题意;
C.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0.07mm=70μm,C不符合题意;
D.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所用时间接近12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长度、速度、时间,结合数据解答。
3.【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因为 ,则,故A错误;
B.因为 ,则,故B错误;
C.因为 ,则,故C错误;
D.因为 ,则,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进行换算。
4.【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只测量一次,得出的结果具有偶然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C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测量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原因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测量方法或过程不正确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CD错误。
故选A。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5.【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航天员随飞船升空时,相对于地面、发射塔和太阳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航天员和飞船一起运动,相对飞船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6.【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图中,甲、乙的s-t图像都是倾斜的直线,则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则,即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图中,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甲、乙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乙前面:,故C不符合题意;
D.已知,甲、乙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乙前面向东运动,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且向东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计算速度;结合路程判断时间;物体相对位置有变化,是运动的。
7.【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图中,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小球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CE间运动的路程
CE间的时间:,计算CE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图中,从AD间和EF间距离都是4.50cm,AD用了0.6s的时间,EF间用了0.2s,则AD间平均速度小于EF间平均速度,故C正确;
D.图中,小球在AC间和DF间,所用时间都是0.4s,EF间路程明显大于AD,EF间平均速度大于AD间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同,可以判断速度不同;根据,可以计算速度的大小;根据相同路程时间不同,可以比较速度的大小。
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超声波与次声波;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A.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则音叉的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与物体的振动情况无关,故B错误;
C.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起,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反映发声体在振动,故C正确;
D.音叉发出的声音能够听到,是可听见的声音,次声和超声是听不见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反映音叉在振动;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不能听到。
9.【答案】B
【知识点】声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吹埙时,埙内空气振动,产生声音,故A错误;
B.吹埙时,越用力,空气振动幅度不同,声音响度不同,故B正确;
C.音乐老师吹奏陶埙,对他人没有影响,产生的声音不是噪声,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声音是噪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340m/s。
10.【答案】B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声波图中,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音调相同;图像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波形形状不同,则发声体的材料或结构,音色不同,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色不同,波形图不同。
11.【答案】C,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C.图甲中,0~6s甲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10m/s;图乙中,0~2s时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2s,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2~4s时乙行驶的路程不变,速度为0,4~6s时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4s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乙车在0~2s内的速度小于其在4~6s内的速度,故AB错误,C正确;
D.第6s时,甲行驶的路程为:s甲=v甲t甲=10m/s×6s=60m,图乙中,乙车在0~6s通过的路程是60m,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甲、乙同时、同地、同向做直线运动,两车再次相遇,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根据,可以计算速度,判断速度的大小关系。
12.【答案】B,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传递;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闹钟放入玻璃罩中,抽出的空气,声音减小,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吹笛子时,笛子中空气振动发声,按住不同气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C.禁止鸣笛,阻止了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故C正确;
D.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是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阻止声音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13.【答案】B;2.45;217.5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正对刻度线,故A错误,B的读数是正确的;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5.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7.45cm,物体的长度L=7.45cm-5.00cm=2.45cm
3、停表小盘的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向“4”一侧,则读为3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t=3min37.5s=217.5s
【分析】1、刻度尺读数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正对刻度线,确保读数的准确。
2、读数时不仅要准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机械停表通常由两个表圈组成,大表圈和小表圈。小表圈通常有30格,每格代表1秒;大表圈有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读数时,先看小表圈的分钟数(0-30分钟),再读大表圈的秒数(0-60秒)。如果小表圈的指针越过了中线,则大表圈读第二圈(31-60秒)。
14.【答案】3.6×104;运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已知导弹的路程s=12000km,飞行时间,
计算平均速度,
该洲际导弹与地面有位置的改变,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导弹是运动的。故第1空填:3.6×104;第2空填:运动。
【分析】根据,计算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5.【答案】这段路限速40km/h;0.4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圆中数字是限速标志,表示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限速为40km/h。
汽车以最快40km/h的速度行驶,到哈尔滨的路程为18km,则最短时间。故第1空填:这段路限速40km/h;第2空填:0.45。
【分析】根据交通标志牌数据解答;根据,计算时间。
16.【答案】振动;信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与信息传递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观众的呐喊声,是观众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观众听了比赛的广播,了解到决赛的精彩,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第1空填:振动;第2空填:信息。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声音得知某事,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7.【答案】音色;能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模仿他人的声音,是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即音色不同,则克隆了声音的音色。
根据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计算则;
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人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故第1空填:音色;第2空填:能。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单位时间振动的次数是频率,根据人耳听声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
18.【答案】2400;315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速度和时间,计算距离为:;
步行由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
汽车行驶s1所用时间:
根据题意可知:,解得s1=3000m。
小晴与爸爸相遇时在路上,步行的时间,
小晴搭上爸爸的车后到学校所用时间:
已知到达学校大门,比平时走路早到1min,则,即
解得s=3150m。故第1空填:2400;第2空填:3150。
【分析】根据s=vt,计算路程,根据不同时间段的路程,结合速度,计算时间。
19.【答案】;较小;0.25m/s;偏小;小于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测量小车的速度时,(1)实验时,需测量速度和时间,实验的原理是。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沿斜面向下,下滑的速度慢,测量时间时误差较小;为了计时准确,应使用较小的坡度。
(3)AB段的路程: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做加速运动,因此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计算汽车的速度;
(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越小,便于测量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根据,计算速度;
(4)若物体过了终点,才停止时,停止外,测量的时间偏大,则计算的电功率偏小;
(5)根据s=vt,计算路程。
20.【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响度
(2)不能
(3)一;高
(4)变小;介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探究声现象的实验中,
(1)图甲,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则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加大力度敲击音叉,音叉的振幅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声音越大,则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即响度与振幅有关。
(2)月球是真空的,真空不能传声,乙图中,在真空中,敲击右侧音叉不会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3)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第一次钢尺伸出桌边短,第二次钢尺伸出桌边长,第一次钢尺振动得快,音调高。
(4)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罩内传声介质减少,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全部被抽出,真空不能传声,就不能听到声音,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2)真空不能传声;
(3)发声体越长,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图甲用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加大力度敲击音叉,音叉的振幅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即响度与振幅有关。
(2)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乙图中在真空敲击右侧音叉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会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则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3)[1][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第一次钢尺伸出桌边短一些,第二次钢尺伸出桌边长一些,所以第一次钢尺振动得快,音调高。
(4)[1][2]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罩内传声介质减少,所以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全部被抽走时就接近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就不能听到声音,此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1.【答案】解:(1)由v=得,该汽车在前100s行驶的路程是
s1=v1t1=8m/s×100s=800m
(2)由v=得,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
t2===50s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行驶的路程是
s=s1+s2=800m+1000m=1800m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是
t=t1+t2=100s+50s=150s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v===12m/s
答:(1)该汽车在前100s行驶的路程是800m;
(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50s;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2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路程大小;
(2)根据,计算时间;
(3)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22.【答案】(1)解:大货车行驶的速度
这段时间内大货车行驶的路程s=vt=× 112.4 s = 2248 m
(2)解:车长
车全部在桥上的路程
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
(3)解:汽车行驶的路程
声音传播的路程
司机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山崖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路程;
(2)根据桥长和车长,计算在桥上的路程,根据,计算速度;
(3)根据s=vt,计算路程, 结合回声,计算两地距离。
(1)大货车行驶的速度
这段时间内大货车行驶的路程s=vt=× 112.4 s = 2248 m
(2)车长
车全部在桥上的路程
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
(3)汽车行驶的路程
声音传播的路程
司机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山崖
1 / 1湖南省长沙市北雅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1.(2025八上·长沙月考)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植物开花结果 B.奔驰的骏马
C.长跑的运动员 D.地球绕太阳公转
【答案】A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A.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植物的开花结果是生命运动,不是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CD.奔驰的骏马、流星划破夜空、地球绕太阳公转,相对间有位置变化,是机械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物体间有位置变化,是机械运动,开花结果是生命体运动。
2.(2025八上·长沙月考)下列估测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普通教室的宽度约为6.5dm
C.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mm
D.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5s
【答案】A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人正常步行时,1min通过的路程约为60~70m,速度约为1.1m/s,A符合题意;
B.普通教室的宽度约为6.5m,B不符合题意;
C.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0.07mm=70μm,C不符合题意;
D.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所用时间接近12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长度、速度、时间,结合数据解答。
3.(2025八上·长沙月考)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的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因为 ,则,故A错误;
B.因为 ,则,故B错误;
C.因为 ,则,故C错误;
D.因为 ,则,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进行换算。
4.(2025八上·长沙月考)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不会产生误差
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只测量一次,得出的结果具有偶然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C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测量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原因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测量方法或过程不正确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CD错误。
故选A。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5.(2025八上·长沙月考)2024年4月25 日,长征二号 F遥十八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升空时,若说航天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地面 B.发射塔 C.太阳 D.飞船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航天员随飞船升空时,相对于地面、发射塔和太阳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航天员和飞船一起运动,相对飞船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6.(2025八上·长沙月考)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D.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图中,甲、乙的s-t图像都是倾斜的直线,则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则,即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图中,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甲、乙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乙前面:,故C不符合题意;
D.已知,甲、乙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乙前面向东运动,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且向东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计算速度;结合路程判断时间;物体相对位置有变化,是运动的。
7.(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C.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E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D.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图中,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小球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CE间运动的路程
CE间的时间:,计算CE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图中,从AD间和EF间距离都是4.50cm,AD用了0.6s的时间,EF间用了0.2s,则AD间平均速度小于EF间平均速度,故C正确;
D.图中,小球在AC间和DF间,所用时间都是0.4s,EF间路程明显大于AD,EF间平均速度大于AD间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同,可以判断速度不同;根据,可以计算速度的大小;根据相同路程时间不同,可以比较速度的大小。
8.(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所示,小莉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调越高
B.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C.通过放大的方法说明发声体在不停地振动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超声波与次声波;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A.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则音叉的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与物体的振动情况无关,故B错误;
C.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起,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反映发声体在振动,故C正确;
D.音叉发出的声音能够听到,是可听见的声音,次声和超声是听不见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反映音叉在振动;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不能听到。
9.(2025八上·长沙月考)陶埙,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原始的吹奏乐器之一。最早文献记载始于《诗经》“如埙如篪”,还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诗句。如图所示是演奏者正在吹奏陶埙的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由于陶埙振动产生的
B.用力吹陶埙,改变陶埙声音的响度
C.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噪声
D.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答案】B
【知识点】声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吹埙时,埙内空气振动,产生声音,故A错误;
B.吹埙时,越用力,空气振动幅度不同,声音响度不同,故B正确;
C.音乐老师吹奏陶埙,对他人没有影响,产生的声音不是噪声,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声音是噪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340m/s。
10.(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是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B.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相同
C.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相同
D.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相同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声波图中,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音调相同;图像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波形形状不同,则发声体的材料或结构,音色不同,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色不同,波形图不同。
11.(2025八上·长沙月考)甲、乙两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图像如图甲所示,乙车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对甲乙两车运动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0~2s,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2~4s,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
C.乙车在0~2s内的速度小于其在4~6s内的速度
D.第6s时,两车再次相遇
【答案】C,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C.图甲中,0~6s甲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10m/s;图乙中,0~2s时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2s,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2~4s时乙行驶的路程不变,速度为0,4~6s时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4s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乙车在0~2s内的速度小于其在4~6s内的速度,故AB错误,C正确;
D.第6s时,甲行驶的路程为:s甲=v甲t甲=10m/s×6s=60m,图乙中,乙车在0~6s通过的路程是60m,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甲、乙同时、同地、同向做直线运动,两车再次相遇,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根据,可以计算速度,判断速度的大小关系。
12.(2025八上·长沙月考)下列各选项依次与图顺序对应,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罩中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治噪声的
D.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B,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传递;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闹钟放入玻璃罩中,抽出的空气,声音减小,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吹笛子时,笛子中空气振动发声,按住不同气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C.禁止鸣笛,阻止了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故C正确;
D.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是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阻止声音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13.(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甲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答案】B;2.45;217.5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正对刻度线,故A错误,B的读数是正确的;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5.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7.45cm,物体的长度L=7.45cm-5.00cm=2.45cm
3、停表小盘的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向“4”一侧,则读为3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t=3min37.5s=217.5s
【分析】1、刻度尺读数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正对刻度线,确保读数的准确。
2、读数时不仅要准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机械停表通常由两个表圈组成,大表圈和小表圈。小表圈通常有30格,每格代表1秒;大表圈有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读数时,先看小表圈的分钟数(0-30分钟),再读大表圈的秒数(0-60秒)。如果小表圈的指针越过了中线,则大表圈读第二圈(31-60秒)。
14.(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所示,2024年9月中国火箭军从海南岛成功发射一枚洲际导弹东风—31AG,导弹飞行12000公里命中太平洋海域的预设目标,用时20分钟,则该导弹的平均速度为   km/h。该洲际导弹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答案】3.6×104;运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已知导弹的路程s=12000km,飞行时间,
计算平均速度,
该洲际导弹与地面有位置的改变,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导弹是运动的。故第1空填:3.6×104;第2空填:运动。
【分析】根据,计算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5.(2025八上·长沙月考)小凤和爸爸自驾游返程时,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40代表的意思是:   ,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此处至少需   h到达哈尔滨。
【答案】这段路限速40km/h;0.4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圆中数字是限速标志,表示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限速为40km/h。
汽车以最快40km/h的速度行驶,到哈尔滨的路程为18km,则最短时间。故第1空填:这段路限速40km/h;第2空填:0.45。
【分析】根据交通标志牌数据解答;根据,计算时间。
16.(2025八上·长沙月考)在2024年8月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孙颖莎与陈梦再度巅峰对决,看台上的观众为两人加油呐喊。呐喊声是由观众声带的   而产生的;观众听了比赛的广播播报,了解到了决赛的精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振动;信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与信息传递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观众的呐喊声,是观众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观众听了比赛的广播,了解到决赛的精彩,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第1空填:振动;第2空填:信息。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声音得知某事,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7.(2025八上·长沙月考)AI声音克隆技术日益成熟,利用该技术可以随时模仿任何人声音;AI声音克隆主要是克隆了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们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答案】音色;能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模仿他人的声音,是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即音色不同,则克隆了声音的音色。
根据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计算则;
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人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故第1空填:音色;第2空填:能。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单位时间振动的次数是频率,根据人耳听声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
18.(2025八上·长沙月考)小晴同学早上以的速度匀速步行去北雅中学。走了时,爸爸立即以的平均速度从家开车追赶小晴,追上后小晴搭上爸爸的车继续前进。到达学校大门,她发现比平时走路早到。问小晴步行了   m,小晴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m。
【答案】2400;315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速度和时间,计算距离为:;
步行由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
汽车行驶s1所用时间:
根据题意可知:,解得s1=3000m。
小晴与爸爸相遇时在路上,步行的时间,
小晴搭上爸爸的车后到学校所用时间:
已知到达学校大门,比平时走路早到1min,则,即
解得s=3150m。故第1空填:2400;第2空填:3150。
【分析】根据s=vt,计算路程,根据不同时间段的路程,结合速度,计算时间。
19.(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所示,小欣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填“较大”或“较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   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填“大”或“小”)。
(5)根据实验,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较小;0.25m/s;偏小;小于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测量小车的速度时,(1)实验时,需测量速度和时间,实验的原理是。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沿斜面向下,下滑的速度慢,测量时间时误差较小;为了计时准确,应使用较小的坡度。
(3)AB段的路程: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做加速运动,因此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计算汽车的速度;
(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越小,便于测量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根据,计算速度;
(4)若物体过了终点,才停止时,停止外,测量的时间偏大,则计算的电功率偏小;
(5)根据s=vt,计算路程。
20.(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   也越大(选填“音调”或“响度”)。
(2)如图乙所示,若把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   看到乒乓球被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3)如图丙所示,小翔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第一次钢尺伸出桌边短一些,第二次伸出桌边长一些,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拨动钢尺的力大小相等。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
(4)如图丁所示,小立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声音逐渐   ,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响度
(2)不能
(3)一;高
(4)变小;介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探究声现象的实验中,
(1)图甲,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则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加大力度敲击音叉,音叉的振幅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声音越大,则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即响度与振幅有关。
(2)月球是真空的,真空不能传声,乙图中,在真空中,敲击右侧音叉不会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3)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第一次钢尺伸出桌边短,第二次钢尺伸出桌边长,第一次钢尺振动得快,音调高。
(4)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罩内传声介质减少,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全部被抽出,真空不能传声,就不能听到声音,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2)真空不能传声;
(3)发声体越长,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图甲用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加大力度敲击音叉,音叉的振幅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即响度与振幅有关。
(2)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乙图中在真空敲击右侧音叉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会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则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3)[1][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第一次钢尺伸出桌边短一些,第二次钢尺伸出桌边长一些,所以第一次钢尺振动得快,音调高。
(4)[1][2]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罩内传声介质减少,所以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全部被抽走时就接近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就不能听到声音,此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1.(2025八上·长沙月考)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 的速度行驶100s,紧接着又以20m/s 的速度继续行驶了1000m。求:
(1)该汽车在前100s 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汽车以20m/s 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解:(1)由v=得,该汽车在前100s行驶的路程是
s1=v1t1=8m/s×100s=800m
(2)由v=得,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
t2===50s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行驶的路程是
s=s1+s2=800m+1000m=1800m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是
t=t1+t2=100s+50s=150s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v===12m/s
答:(1)该汽车在前100s行驶的路程是800m;
(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50s;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2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路程大小;
(2)根据,计算时间;
(3)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22.(2025八上·长沙月考)如图所示,是贵州省安顺市境内连接东西两岸的高速通道——坝陵河大桥,大桥线路全长2237米,已知一大货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大货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
(1)这段时间内大货车行驶了多少米?
(2)此大货车过桥,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秒?
(3)若在河对面不远处有一座山崖,大货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当大货车驶上桥梁某处时,鸣笛一声继续行驶,后司机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山崖还有多少米?
【答案】(1)解:大货车行驶的速度
这段时间内大货车行驶的路程s=vt=× 112.4 s = 2248 m
(2)解:车长
车全部在桥上的路程
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
(3)解:汽车行驶的路程
声音传播的路程
司机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山崖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路程;
(2)根据桥长和车长,计算在桥上的路程,根据,计算速度;
(3)根据s=vt,计算路程, 结合回声,计算两地距离。
(1)大货车行驶的速度
这段时间内大货车行驶的路程s=vt=× 112.4 s = 2248 m
(2)车长
车全部在桥上的路程
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
(3)汽车行驶的路程
声音传播的路程
司机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山崖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