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联赛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联赛试卷

资源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联赛试卷
1.(2023九上·衡阳竞赛) 将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装满水,然后往杯中轻放入一小球,溢出的水共100g,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会增大 B.小球的质量不小于100g
C.小球的体积一定大于100cm3 D.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0.1N
2.(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这是一个自制的测定风速的装置,其中风速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T”型管道的竖起管内装有一个可上下自由移动的轻质活塞A,A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速变大,R1的阻值变大 B.风速变大,活塞向下运动
C.风速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所示,物体A、 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恒力F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共同速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A物体受力个数(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4.(2023九上·衡阳竞赛) 四个相同的灯泡如图连接在电路中,调节变阻器 R1 和 R2 ,使四个灯泡都正常发光,设此时 R1 和 R2消耗的功率分别为 P1 和 P2,则有(  )
A.P1>2P2 B.P1=2P2 C.P2<P1<2P2 D.P1<P2
5.(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是健身用的“跑步机”示意图。质量为m的健身者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静止皮带上,用力向后蹬皮带,可使皮带以速度v匀速向后运动。若皮带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脚的摩擦力为f,则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是皮带运动的阻力
B.人对皮带不做功
C.人对皮带要做功,其做功的功率为fv
D.人的重力与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所示弹簧固定于竖直墙壁,置于粗糙水平面上,P处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将弹簧压缩让物块自A处由静止释放,经过P点最终静止于B处,则关于物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至P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从P点到B点的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小
C.从A点到P点的过程中,动能增大
D.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7.(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平面镜 MN垂直于凸透镜的主光轴 CC',点光源 S位于主光轴上,光线 SA经平面镜反射和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已知 S到凸透镜和平面镜的距离分别是 15cm、5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20cm B.10cm C.25cm D.5 cm
8.(2023九上·衡阳竞赛)探空气球(包括其下方的吊篮)与其下方吊篮中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吊篮所受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气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所受浮力始终保持不变,此时气球以1米/秒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若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恰好以1米/秒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若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
A.2m/s B.3m/s C.4m/s D.5m/s
9.(2023九上·衡阳竞赛)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只有空气才能传声
B.乙图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钢尺振动发声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得越高,则音叉发声的响度越大
D.丁图中,拉二胡时,要使拉同一根弦的音调变低,按压琴弦的手指要往上移
10.(2023九上·衡阳竞赛)下列关于自然或生活中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天,天空中飘落的雪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
B.寒冷的北方,窗户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华形成的,附着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C.烧开水时,壶口上方冒出的“白气”是壶内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常将干冰(固态CO2)撒在舞台上制造出白雾,白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1.(2023九上·衡阳竞赛)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B.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所受的米对它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C.图(丙)中在力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D.图(丁)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该凸透镜焦距为20cm
12.(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的阻值是6Ω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18Ω
C.当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6A
D.整个电路的最小电功率为4.5W
13.(2023九上·衡阳竞赛)小莉同学用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 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实验中将凸透镜从图甲处逐渐远离蜡烛,物距 u随时间 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如图丙所示的图像中,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   .
(3)如图丁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16 cm 处,人眼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图戊中的    (选填 A、B、C 或 D)。
14.(2023九上·衡阳竞赛)用电子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下图为电子秤的原理图,托盘和弹簧的质量均不计,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通过一水平绝缘轻杆R与弹簧上端相连,当托盘中没有放物体时,电压表示数为零。设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20Ω,总长度为L=20cm,电源电压U=3V保持不变,保护电阻的阻值为R0=10Ω,弹簧被压缩时,产生的弹力F=kx(其中弹簧劲度系数为k=200N/m,x为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不计一切摩擦和其它阻力,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匀速向下滑动时,电压表的读数   (填“均匀减少”、“均匀增大”、“非均匀减小”、“非均匀增大”);当托盘上放上某物体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m=1V,求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m为   kg(g取10N/kg)。
15.(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所示为小刚设计的滑轮组装置,其中滑块A置于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水平面上,动滑轮重 G=10N, 重物B的重力 GB 可改变,下表是小刚在某次使用该装置时记录的一些数据,若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跨过滑轮的绳或竖直或水平,A 距水平面上的定滑轮、B 距水平面均足够远。求:
时间 t 0-3s 3-6s 6-9s
重物B 的重力 GB 20N 51N 27N
A 的运动情况 静止 速度由0 逐渐增大到2m/s 以 2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A 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S 0 3m 6m
(1)若A是质量为10kg 的长方体物块,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在 0-3s内,A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在6-9s内,水平绳对A的拉力做的功;
(3)在 3-6s 内,重力 GB 做功的平均功率;
(4)在0-3s和3-6s两段时间内,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是多少。
16.(2023九上·衡阳竞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更加美好。我国农村地区也产泛使用了多挡位电热水器,如图甲为某一款多挡位电热水器,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若U=220V、R1=48.4Ω,R2=60.5Ω、c水=4.2×103J/(kg ℃),ρ水=1.0×103kg/m3。
(1)当S1断开、S2闭合时,求电热水器此挡位的加热功率;
(2)当S1闭合、S2断开时,将50L水从20℃加热到40℃用时1.5h,求电热水器此挡位的加热效率;
(3)如图乙,调节S1、S2用不同挡位给水加热,使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求加热所用的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的比值。(设用不同挡位加热的效率相同)
(4)若在用电高峰期,电压不足220V时,第(2)问条件中,实际加热用时为6534s, 求电源实际工作电压。(假设加热效率不随电压变化)
17.(2023九上·衡阳竞赛)图甲为某自动注水装置的部分结构简图,杠杆AOB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O为杠杆的支点,OA=3OB,竖直细杆a的一端连接在杠杆的A点,另一端与高为0.2m的圆柱体物块C固定;竖直细杆b的下端通过力传感器固定,上端连接在杠杆的B点(不计杠杆、细杆及连接处的重力和细杆的体积)。圆柱形水箱中有质量为3kg的水,打开水龙头,将水箱中的水缓慢放出,通过力传感器能显示出细杆b对力传感器的压力或拉力的大小;图乙是力传感器示数F的大小随放出水质量m变化的图像。当放出水的质量达到2kg时,物体C刚好全部露出水面,此时装置由传感器控制开关开始注水。(g=10Nkg)求:
(1)物块C的重力;
(2)物块C受到的最大浮力;
(3)从开始放水至图中的D位置时,放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4)从开始放水到物块C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D、假设小球漂浮,溢出水的重力G=mg=0.1kg×10N/kg=1N,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可知,受到的浮力为1N,小球的质量为100g,溢出水的体积为100cm3,小球的体积大于100cm3,故D错误;
BC、假设小球沉底,则小球的质量大于100g,体积为100cm3,故B正确,C错误;
A、水的高度没有变化,根据P=ρgh计算可知,水对烧杯的压强不变,故A错误;
综上选B。
【分析】 本题需结合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来分析各选项。首先明确烧杯装满水时放入小球后水面高度不变,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结合浮沉条件判断小球质量、体积等情况。
2.【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解答】B、 当风速变大时,“T”型管道内空气流速增大,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活塞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大气压不变,在大气压作用下活塞向上运动,因此选项B错误。
A、 活塞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相连,活塞向上运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变短,所以 R 1 的阻值变小,因此选项A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变阻器电阻减小,根据串联分压可知,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C正确,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 解题需先明确风速变化时活塞的运动方向,再分析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的变化,接着研究电路中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从而判断各选项正误。
3.【答案】C
【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应用;隔离法分析受力情况
【解析】【解答】C做匀速直线运动,对C受力分析可知,C受到拉力和A对C的摩擦力,根据相互作用力可知,A受到C的摩擦力,A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B的压力,C的压力,地面对A的摩擦力,所以共有6隔离,故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 要确定物体A的受力个数,需以A为研究对象,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逐一分析其受到的力,结合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的特点判断各力是否存在。
4.【答案】A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解析】【解答】 设每个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 I ,额定电压为 U 。 上方两个灯泡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此通过 R 1的电流 I 1= I + I = 2 I 。下方两个灯泡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各处电流相等,因此通过 R 2 的电流 I2 = I 。 P1=2I(U源-U)=2IU源-2IU,P2=(U源-2U)I。2P2=2U源I-4UI,对比可知 P1>2P2,故A正确,BC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 先确定四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及电流关系,再根据功率公式 P = U I 分析变阻器 R 1 、 R 2 的功率大小。
5.【答案】C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A、f是皮带运动的动力,A错误;B、人对皮带的摩擦力对皮带做功,B错误;C、人对皮带要做功,其做功的功率为fv,C正确D、人的重力与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错误,应该是人对皮带的压力和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选C
【分析】f 是皮带运动的动力,人相对于“跑步机”是静止的,相对于皮带是运动的,α角增大,人跑得更省力,人的重力垂直于皮带的分力与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答案】D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机械能及其转化;惯性及其现象;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解答】A、运动到P,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
B、惯性和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
C、 A点到P点的过程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对物块产生向右的弹力。初始阶段,弹力大于摩擦力,物块做加速运动,动能增大;当弹力减小到与摩擦力相等时,物块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弹力小于摩擦力,物块做减速运动,动能减小。因此,物块的动能是先增大后减小,并非一直增大,C错误 。
D、 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A到P):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物块的动能和内能(因摩擦生热)。此过程中,物块的动能先增大(弹力大于摩擦力时)、后减小(弹力小于摩擦力时),但由于弹性势能持续减少,物块的机械能(动能 + 势能,此处势能可视为0)整体呈增大趋势(弹性势能转化为机械能);
- 第二阶段(P到B):物块离开弹簧后,仅受摩擦力作用,机械能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因此机械能逐渐减小。综上,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先增大(A到P阶段)后减小(P到B阶段),D正确。
综上选D。
【分析】 本题需结合受力分析、惯性的影响因素、动能变化规律及机械能的变化来逐一分析选项 。
7.【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已知S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cm,所以S在平面镜中的像S'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5cm。 所以S'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5cm+15cm=25cm,经过焦点 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射出,所以S'位于焦点处,焦距为25cm,故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 本题可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像的位置,再结合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规律确定焦点位置,进而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8.【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设探空气球(含吊篮)的质量为 m ,则吊篮中物体的质量为 2 m ;气球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 k ,即阻力 f = k v ;气球所受浮力为 F 浮 。 气球以1米/秒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 ,受到的重力为G=3mg,阻力向上为kv1,浮力向上,所以克列F浮+kv1=3mg; 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 , 气球恰好以1米/秒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 ,此时受到的重力G'=2mg,阻力为kv1,方向竖直向下,浮力向上为F浮,此时存在F浮=2mg+kv1; 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 则此时的重力G''=mg,浮力为F浮,阻力为kv2,此时有mg+kv2=F浮;连列解得v2=3m/s,故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 本题需分析气球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利用二力平衡条件结合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来求解。首先确定气球质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再分别对气球竖直向下、向上匀速运动时进行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最后求解去掉所有物体时的最大速度。
9.【答案】B,C,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 A、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但不是只有空气才能传声,固体、液体也能传声,所以A错误。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钢尺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声的音调越高,B正确。
C、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得越高,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声的响度越大,C正确。
D、拉二胡时,要使拉同一根弦的音调变低,应使弦振动部分变长,按压琴弦的手指要往上移,D正确。
综上选BC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音调、响度等相关知识,需要对每个选项所涉及的实验情景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A,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 A、冬天,天空中飘落的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此过程为凝华,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所以该选项叙述正确。
B、寒冷的北方,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附着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因此该选项叙述错误。
C、烧开水时,壶内的水先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从壶口冒出后,遇到周围较冷的空气,又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形成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气”,所以该选项叙述正确。
D、干冰撒在舞台上时,干冰会迅速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所以该选项叙述错误。
综上选AC。
【分析】 本题需根据各选项描述的现象,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凝华、液化、汽化、升华等)来判断叙述是否正确。
11.【答案】A,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
【解析】【解答】 A、 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方向向上,A正确。
B、 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对米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米对筷子的摩擦力方向向下,B错误。
C、 在力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A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于A、B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摩擦力不变,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C正确。
D、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 = v = 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丁可知,u = v = 20cm,即f = 10cm,D错误。
综上选A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分别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A,D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解答】A、据图乙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3V,电流为0.5A,所以R=,故A正确;
B、变阻器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为0.5A,此时U=0.5A×R变+3V,变阻器位于a,变阻器电阻为0,所以此时定值电阻的电压为电源电压,为9V,解得R变=12Ω,故B错误;
C、变阻器在中点的电阻为6Ω,此时总电阻为12Ω,所以电流,故C错误;
D、最小电功率P=UImin=9V×0.5A=4.5W,故D正确。
综上选AD。
【分析】 本题可先分析电路连接方式,再结合图象信息,利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进行求解。
13.【答案】(1)40
(2)C
(3)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光的可逆性可知,原来的物距为15cm,所以移动像距为15cm可以再次成像,即将透镜移动到40cm处。
(2)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距逐渐减小; 当 u > 2 f 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 f < v < 2 f ;随着 u 增大, v 减小。 当 f < u < 2 f 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 v > 2 f ;随着 u 增大, v 减小。
-当 u < f 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距 v > u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但此处分析像距随 u 的变化趋势)。综合来看,像距 v 随时间 t (物距 u 增大)的变化是:先快速减小( u 从 2 f 外到 f 内),后缓慢减小( u 接近 f 时),对应图丙中的C选项。
故选C;
(3) 由图丁可知,蜡烛在10cm刻度处,透镜移动至16cm刻度处,物距 u = 16 cm 10 cm = 6 cm 。 小于一倍焦距,像为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分析】(1)需利用光路可逆原理确定透镜移动后的刻度;
(2)要结合物距变化分析像距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需先计算物距,再根据成像规律判断像的性质。
14.【答案】均匀增大;2
【知识点】弹力;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电压表测量 滑动变阻器滑片下方电阻两端的电压。 滑片向下移动的距离为x,则电压表测量变阻器的电阻R=xΩ,电路的电流为定值,所以电压表测量的电压为U=0.1A×xΩ,所以U和x成正比,所以电压表示数均匀增大。电压比示数为1V,电阻为测量电阻为10Ω,即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10cm,弹力为F=200N/m×0.1m=20N,所以质量。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及弹簧弹力公式的运用。对于第一个空,需要分析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与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对于第二个空,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分配规律和弹簧弹力公式求解物体质量。
15.【答案】(1)解:0-3s内,A静止在水平地面,对地面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 。
(2)解:由表知:6-9s内,A为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路程 ,绳子的拉力: 拉力做功:。
(3)解:由表知:3-6s内,A运动路程, GB下降高度,重力GB做功: 重力GB做功平均功率:。
(4)解:由表知:0-3s内,, A静止,所受摩擦力与绳子拉力平衡 ,3-6s内,A滑动,所受摩擦力与6-9s内A做匀速直线时相同,故有: 。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A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根据G=mg计算A对地面的压力,结合压强公式计算对地面的压强;
(2)由表知:6-9s内,A为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路程 ,绳子的拉力: ,根据做功公式计算拉力做功。
(3)由表知:3-6s内,A运动路程, GB下降高度,重力GB做功: 、重力GB做功平均功率:;
(4)由表知:0-3s内,, A静止,所受摩擦力与绳子拉力平衡,根据动滑轮拉力的计算分析,3-6s内,A滑动,所受摩擦力与6-9s内A做匀速直线时相同,同理计算 。
16.【答案】(1)解:当S1断,S2闭合时,只有R2加热,此档的功率为:。
(2)解:当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R1加热,工作1.5小时消耗电能为: ;50L的质量为:; 水吸热为:,加热效率为:
(3)解:设加热效率为,在额定电压下,R1加热功率为:,当S1、S2都闭合时,R1、R2同时加热,所用时间最短,设为,消耗电能:,当只闭合S2都时,只有R2加热,所用时间最长,设为,消耗电能:,使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由题意得:; 即:,解之得:。
(4)解:设实际电压为,则实际加热功率为,已知实际用时 ,由题意得:=
解之得: 。
【知识点】电功率的计算;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分析】(1)当S1断,S2闭合时,只有R2加热,根据电功率公式计算此时功率;
(2)当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R1加热,根据做功公式计算工作1.5小时消耗电能;结合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密度计算公式计算水吸收的热量Q,结合效率公式计算加热效率;
(3)设加热效率为,在额定电压下,R1加热功率为:,当S1、S2都闭合时,R1、R2同时加热,所用时间最短,设为,消耗电能:,当只闭合S2都时,只有R2加热,所用时间最长,设为,消耗电能:,使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由题意得:; 即:,据此求解加热所用的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的比值。
(4)设实际电压为,则实际加热功率为,已知实际用时 ,由题意得:= ,据此求解实际电压。
17.【答案】(1)解:由题意,当放水量达到时,C刚好全部露出,杠杆A端受力 ,由图乙知,此时B端受到的是拉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解之得:
(2)解:由图乙知,当放水量≤1kg时,杠杆B端受到是压力,,此时物体C是浸没,浮力最大,杠杆A端受到向上的力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即:,解之得:。
(3)解:放水到位置D时,C受的浮力大于重力,由图乙知,此时B端受压力为,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解得:,这表明从放水1kg(C刚好露出上表面)到放水至位置D时,减小的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 ,故,此时放水总量为:。
(4)解:圆柱体C的体积为:,圆柱体C的底面为:,由题意及图乙知:放水量从1kg到2kg,圆柱体C从刚好露出到全部露出 故有,解得:+,由图乙知,从开始放水到物块C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放水量, 水面下降高度 =,压强变化量。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由题意,当放水量达到时,C刚好全部露出,杠杆A端受力 ,由图乙知,此时B端受到的是拉力,,根据 求解Gc;
(2)由图乙知,当放水量≤1kg时,杠杆B端压力,此时物体C是浸没,浮力最大,根据称重法计算杠杆A端受到向上的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求解F浮。
(3)放水到位置D时,C受的浮力大于重力,由图乙知,此时B端受压力为,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解得:,进而计算减小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排开水的量等于浮力的变化值,即 ,故,进而计算放水总量为:。
(4)根据浮力公式计算圆柱体C的体积,圆柱体C的底面为:,由题意及图乙知:放水量从1kg到2kg,圆柱体C从刚好露出到全部露出 故有,解得:,由图乙知,从开始放水到物块C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放水量, 水面下降高度 ,根据ΔP=ρgΔh计算压强变化量。
1 / 1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联赛试卷
1.(2023九上·衡阳竞赛) 将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装满水,然后往杯中轻放入一小球,溢出的水共100g,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会增大 B.小球的质量不小于100g
C.小球的体积一定大于100cm3 D.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0.1N
【答案】B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D、假设小球漂浮,溢出水的重力G=mg=0.1kg×10N/kg=1N,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可知,受到的浮力为1N,小球的质量为100g,溢出水的体积为100cm3,小球的体积大于100cm3,故D错误;
BC、假设小球沉底,则小球的质量大于100g,体积为100cm3,故B正确,C错误;
A、水的高度没有变化,根据P=ρgh计算可知,水对烧杯的压强不变,故A错误;
综上选B。
【分析】 本题需结合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来分析各选项。首先明确烧杯装满水时放入小球后水面高度不变,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结合浮沉条件判断小球质量、体积等情况。
2.(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这是一个自制的测定风速的装置,其中风速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T”型管道的竖起管内装有一个可上下自由移动的轻质活塞A,A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速变大,R1的阻值变大 B.风速变大,活塞向下运动
C.风速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解答】B、 当风速变大时,“T”型管道内空气流速增大,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活塞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大气压不变,在大气压作用下活塞向上运动,因此选项B错误。
A、 活塞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相连,活塞向上运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变短,所以 R 1 的阻值变小,因此选项A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变阻器电阻减小,根据串联分压可知,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C正确,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 解题需先明确风速变化时活塞的运动方向,再分析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的变化,接着研究电路中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从而判断各选项正误。
3.(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所示,物体A、 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恒力F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共同速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A物体受力个数(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答案】C
【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应用;隔离法分析受力情况
【解析】【解答】C做匀速直线运动,对C受力分析可知,C受到拉力和A对C的摩擦力,根据相互作用力可知,A受到C的摩擦力,A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B的压力,C的压力,地面对A的摩擦力,所以共有6隔离,故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 要确定物体A的受力个数,需以A为研究对象,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逐一分析其受到的力,结合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的特点判断各力是否存在。
4.(2023九上·衡阳竞赛) 四个相同的灯泡如图连接在电路中,调节变阻器 R1 和 R2 ,使四个灯泡都正常发光,设此时 R1 和 R2消耗的功率分别为 P1 和 P2,则有(  )
A.P1>2P2 B.P1=2P2 C.P2<P1<2P2 D.P1<P2
【答案】A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解析】【解答】 设每个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 I ,额定电压为 U 。 上方两个灯泡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此通过 R 1的电流 I 1= I + I = 2 I 。下方两个灯泡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各处电流相等,因此通过 R 2 的电流 I2 = I 。 P1=2I(U源-U)=2IU源-2IU,P2=(U源-2U)I。2P2=2U源I-4UI,对比可知 P1>2P2,故A正确,BC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 先确定四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及电流关系,再根据功率公式 P = U I 分析变阻器 R 1 、 R 2 的功率大小。
5.(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是健身用的“跑步机”示意图。质量为m的健身者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静止皮带上,用力向后蹬皮带,可使皮带以速度v匀速向后运动。若皮带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脚的摩擦力为f,则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是皮带运动的阻力
B.人对皮带不做功
C.人对皮带要做功,其做功的功率为fv
D.人的重力与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A、f是皮带运动的动力,A错误;B、人对皮带的摩擦力对皮带做功,B错误;C、人对皮带要做功,其做功的功率为fv,C正确D、人的重力与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错误,应该是人对皮带的压力和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选C
【分析】f 是皮带运动的动力,人相对于“跑步机”是静止的,相对于皮带是运动的,α角增大,人跑得更省力,人的重力垂直于皮带的分力与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所示弹簧固定于竖直墙壁,置于粗糙水平面上,P处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将弹簧压缩让物块自A处由静止释放,经过P点最终静止于B处,则关于物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至P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从P点到B点的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小
C.从A点到P点的过程中,动能增大
D.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D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机械能及其转化;惯性及其现象;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解答】A、运动到P,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
B、惯性和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
C、 A点到P点的过程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对物块产生向右的弹力。初始阶段,弹力大于摩擦力,物块做加速运动,动能增大;当弹力减小到与摩擦力相等时,物块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弹力小于摩擦力,物块做减速运动,动能减小。因此,物块的动能是先增大后减小,并非一直增大,C错误 。
D、 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A到P):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物块的动能和内能(因摩擦生热)。此过程中,物块的动能先增大(弹力大于摩擦力时)、后减小(弹力小于摩擦力时),但由于弹性势能持续减少,物块的机械能(动能 + 势能,此处势能可视为0)整体呈增大趋势(弹性势能转化为机械能);
- 第二阶段(P到B):物块离开弹簧后,仅受摩擦力作用,机械能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因此机械能逐渐减小。综上,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先增大(A到P阶段)后减小(P到B阶段),D正确。
综上选D。
【分析】 本题需结合受力分析、惯性的影响因素、动能变化规律及机械能的变化来逐一分析选项 。
7.(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平面镜 MN垂直于凸透镜的主光轴 CC',点光源 S位于主光轴上,光线 SA经平面镜反射和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已知 S到凸透镜和平面镜的距离分别是 15cm、5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20cm B.10cm C.25cm D.5 cm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已知S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cm,所以S在平面镜中的像S'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5cm。 所以S'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5cm+15cm=25cm,经过焦点 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射出,所以S'位于焦点处,焦距为25cm,故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 本题可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像的位置,再结合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规律确定焦点位置,进而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8.(2023九上·衡阳竞赛)探空气球(包括其下方的吊篮)与其下方吊篮中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吊篮所受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气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所受浮力始终保持不变,此时气球以1米/秒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若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恰好以1米/秒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若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
A.2m/s B.3m/s C.4m/s D.5m/s
【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设探空气球(含吊篮)的质量为 m ,则吊篮中物体的质量为 2 m ;气球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 k ,即阻力 f = k v ;气球所受浮力为 F 浮 。 气球以1米/秒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 ,受到的重力为G=3mg,阻力向上为kv1,浮力向上,所以克列F浮+kv1=3mg; 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 , 气球恰好以1米/秒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 ,此时受到的重力G'=2mg,阻力为kv1,方向竖直向下,浮力向上为F浮,此时存在F浮=2mg+kv1; 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 则此时的重力G''=mg,浮力为F浮,阻力为kv2,此时有mg+kv2=F浮;连列解得v2=3m/s,故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 本题需分析气球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利用二力平衡条件结合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来求解。首先确定气球质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再分别对气球竖直向下、向上匀速运动时进行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最后求解去掉所有物体时的最大速度。
9.(2023九上·衡阳竞赛)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只有空气才能传声
B.乙图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钢尺振动发声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得越高,则音叉发声的响度越大
D.丁图中,拉二胡时,要使拉同一根弦的音调变低,按压琴弦的手指要往上移
【答案】B,C,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 A、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但不是只有空气才能传声,固体、液体也能传声,所以A错误。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钢尺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声的音调越高,B正确。
C、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得越高,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声的响度越大,C正确。
D、拉二胡时,要使拉同一根弦的音调变低,应使弦振动部分变长,按压琴弦的手指要往上移,D正确。
综上选BC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音调、响度等相关知识,需要对每个选项所涉及的实验情景进行分析判断。
10.(2023九上·衡阳竞赛)下列关于自然或生活中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天,天空中飘落的雪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
B.寒冷的北方,窗户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华形成的,附着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C.烧开水时,壶口上方冒出的“白气”是壶内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常将干冰(固态CO2)撒在舞台上制造出白雾,白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A,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 A、冬天,天空中飘落的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此过程为凝华,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所以该选项叙述正确。
B、寒冷的北方,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附着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因此该选项叙述错误。
C、烧开水时,壶内的水先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从壶口冒出后,遇到周围较冷的空气,又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形成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气”,所以该选项叙述正确。
D、干冰撒在舞台上时,干冰会迅速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所以该选项叙述错误。
综上选AC。
【分析】 本题需根据各选项描述的现象,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凝华、液化、汽化、升华等)来判断叙述是否正确。
11.(2023九上·衡阳竞赛)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B.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所受的米对它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C.图(丙)中在力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D.图(丁)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该凸透镜焦距为20cm
【答案】A,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
【解析】【解答】 A、 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方向向上,A正确。
B、 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对米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米对筷子的摩擦力方向向下,B错误。
C、 在力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A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于A、B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摩擦力不变,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C正确。
D、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 = v = 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丁可知,u = v = 20cm,即f = 10cm,D错误。
综上选A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分别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2.(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的阻值是6Ω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18Ω
C.当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6A
D.整个电路的最小电功率为4.5W
【答案】A,D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解答】A、据图乙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3V,电流为0.5A,所以R=,故A正确;
B、变阻器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为0.5A,此时U=0.5A×R变+3V,变阻器位于a,变阻器电阻为0,所以此时定值电阻的电压为电源电压,为9V,解得R变=12Ω,故B错误;
C、变阻器在中点的电阻为6Ω,此时总电阻为12Ω,所以电流,故C错误;
D、最小电功率P=UImin=9V×0.5A=4.5W,故D正确。
综上选AD。
【分析】 本题可先分析电路连接方式,再结合图象信息,利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进行求解。
13.(2023九上·衡阳竞赛)小莉同学用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 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实验中将凸透镜从图甲处逐渐远离蜡烛,物距 u随时间 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如图丙所示的图像中,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   .
(3)如图丁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16 cm 处,人眼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图戊中的    (选填 A、B、C 或 D)。
【答案】(1)40
(2)C
(3)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光的可逆性可知,原来的物距为15cm,所以移动像距为15cm可以再次成像,即将透镜移动到40cm处。
(2)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距逐渐减小; 当 u > 2 f 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 f < v < 2 f ;随着 u 增大, v 减小。 当 f < u < 2 f 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 v > 2 f ;随着 u 增大, v 减小。
-当 u < f 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距 v > u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但此处分析像距随 u 的变化趋势)。综合来看,像距 v 随时间 t (物距 u 增大)的变化是:先快速减小( u 从 2 f 外到 f 内),后缓慢减小( u 接近 f 时),对应图丙中的C选项。
故选C;
(3) 由图丁可知,蜡烛在10cm刻度处,透镜移动至16cm刻度处,物距 u = 16 cm 10 cm = 6 cm 。 小于一倍焦距,像为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分析】(1)需利用光路可逆原理确定透镜移动后的刻度;
(2)要结合物距变化分析像距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需先计算物距,再根据成像规律判断像的性质。
14.(2023九上·衡阳竞赛)用电子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下图为电子秤的原理图,托盘和弹簧的质量均不计,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通过一水平绝缘轻杆R与弹簧上端相连,当托盘中没有放物体时,电压表示数为零。设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20Ω,总长度为L=20cm,电源电压U=3V保持不变,保护电阻的阻值为R0=10Ω,弹簧被压缩时,产生的弹力F=kx(其中弹簧劲度系数为k=200N/m,x为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不计一切摩擦和其它阻力,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匀速向下滑动时,电压表的读数   (填“均匀减少”、“均匀增大”、“非均匀减小”、“非均匀增大”);当托盘上放上某物体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m=1V,求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m为   kg(g取10N/kg)。
【答案】均匀增大;2
【知识点】弹力;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电压表测量 滑动变阻器滑片下方电阻两端的电压。 滑片向下移动的距离为x,则电压表测量变阻器的电阻R=xΩ,电路的电流为定值,所以电压表测量的电压为U=0.1A×xΩ,所以U和x成正比,所以电压表示数均匀增大。电压比示数为1V,电阻为测量电阻为10Ω,即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10cm,弹力为F=200N/m×0.1m=20N,所以质量。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及弹簧弹力公式的运用。对于第一个空,需要分析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与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对于第二个空,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分配规律和弹簧弹力公式求解物体质量。
15.(2023九上·衡阳竞赛)如图所示为小刚设计的滑轮组装置,其中滑块A置于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水平面上,动滑轮重 G=10N, 重物B的重力 GB 可改变,下表是小刚在某次使用该装置时记录的一些数据,若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跨过滑轮的绳或竖直或水平,A 距水平面上的定滑轮、B 距水平面均足够远。求:
时间 t 0-3s 3-6s 6-9s
重物B 的重力 GB 20N 51N 27N
A 的运动情况 静止 速度由0 逐渐增大到2m/s 以 2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A 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S 0 3m 6m
(1)若A是质量为10kg 的长方体物块,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在 0-3s内,A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在6-9s内,水平绳对A的拉力做的功;
(3)在 3-6s 内,重力 GB 做功的平均功率;
(4)在0-3s和3-6s两段时间内,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是多少。
【答案】(1)解:0-3s内,A静止在水平地面,对地面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 。
(2)解:由表知:6-9s内,A为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路程 ,绳子的拉力: 拉力做功:。
(3)解:由表知:3-6s内,A运动路程, GB下降高度,重力GB做功: 重力GB做功平均功率:。
(4)解:由表知:0-3s内,, A静止,所受摩擦力与绳子拉力平衡 ,3-6s内,A滑动,所受摩擦力与6-9s内A做匀速直线时相同,故有: 。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A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根据G=mg计算A对地面的压力,结合压强公式计算对地面的压强;
(2)由表知:6-9s内,A为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路程 ,绳子的拉力: ,根据做功公式计算拉力做功。
(3)由表知:3-6s内,A运动路程, GB下降高度,重力GB做功: 、重力GB做功平均功率:;
(4)由表知:0-3s内,, A静止,所受摩擦力与绳子拉力平衡,根据动滑轮拉力的计算分析,3-6s内,A滑动,所受摩擦力与6-9s内A做匀速直线时相同,同理计算 。
16.(2023九上·衡阳竞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更加美好。我国农村地区也产泛使用了多挡位电热水器,如图甲为某一款多挡位电热水器,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若U=220V、R1=48.4Ω,R2=60.5Ω、c水=4.2×103J/(kg ℃),ρ水=1.0×103kg/m3。
(1)当S1断开、S2闭合时,求电热水器此挡位的加热功率;
(2)当S1闭合、S2断开时,将50L水从20℃加热到40℃用时1.5h,求电热水器此挡位的加热效率;
(3)如图乙,调节S1、S2用不同挡位给水加热,使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求加热所用的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的比值。(设用不同挡位加热的效率相同)
(4)若在用电高峰期,电压不足220V时,第(2)问条件中,实际加热用时为6534s, 求电源实际工作电压。(假设加热效率不随电压变化)
【答案】(1)解:当S1断,S2闭合时,只有R2加热,此档的功率为:。
(2)解:当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R1加热,工作1.5小时消耗电能为: ;50L的质量为:; 水吸热为:,加热效率为:
(3)解:设加热效率为,在额定电压下,R1加热功率为:,当S1、S2都闭合时,R1、R2同时加热,所用时间最短,设为,消耗电能:,当只闭合S2都时,只有R2加热,所用时间最长,设为,消耗电能:,使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由题意得:; 即:,解之得:。
(4)解:设实际电压为,则实际加热功率为,已知实际用时 ,由题意得:=
解之得: 。
【知识点】电功率的计算;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分析】(1)当S1断,S2闭合时,只有R2加热,根据电功率公式计算此时功率;
(2)当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R1加热,根据做功公式计算工作1.5小时消耗电能;结合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密度计算公式计算水吸收的热量Q,结合效率公式计算加热效率;
(3)设加热效率为,在额定电压下,R1加热功率为:,当S1、S2都闭合时,R1、R2同时加热,所用时间最短,设为,消耗电能:,当只闭合S2都时,只有R2加热,所用时间最长,设为,消耗电能:,使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由题意得:; 即:,据此求解加热所用的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的比值。
(4)设实际电压为,则实际加热功率为,已知实际用时 ,由题意得:= ,据此求解实际电压。
17.(2023九上·衡阳竞赛)图甲为某自动注水装置的部分结构简图,杠杆AOB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O为杠杆的支点,OA=3OB,竖直细杆a的一端连接在杠杆的A点,另一端与高为0.2m的圆柱体物块C固定;竖直细杆b的下端通过力传感器固定,上端连接在杠杆的B点(不计杠杆、细杆及连接处的重力和细杆的体积)。圆柱形水箱中有质量为3kg的水,打开水龙头,将水箱中的水缓慢放出,通过力传感器能显示出细杆b对力传感器的压力或拉力的大小;图乙是力传感器示数F的大小随放出水质量m变化的图像。当放出水的质量达到2kg时,物体C刚好全部露出水面,此时装置由传感器控制开关开始注水。(g=10Nkg)求:
(1)物块C的重力;
(2)物块C受到的最大浮力;
(3)从开始放水至图中的D位置时,放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4)从开始放水到物块C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答案】(1)解:由题意,当放水量达到时,C刚好全部露出,杠杆A端受力 ,由图乙知,此时B端受到的是拉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解之得:
(2)解:由图乙知,当放水量≤1kg时,杠杆B端受到是压力,,此时物体C是浸没,浮力最大,杠杆A端受到向上的力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即:,解之得:。
(3)解:放水到位置D时,C受的浮力大于重力,由图乙知,此时B端受压力为,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解得:,这表明从放水1kg(C刚好露出上表面)到放水至位置D时,减小的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 ,故,此时放水总量为:。
(4)解:圆柱体C的体积为:,圆柱体C的底面为:,由题意及图乙知:放水量从1kg到2kg,圆柱体C从刚好露出到全部露出 故有,解得:+,由图乙知,从开始放水到物块C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放水量, 水面下降高度 =,压强变化量。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由题意,当放水量达到时,C刚好全部露出,杠杆A端受力 ,由图乙知,此时B端受到的是拉力,,根据 求解Gc;
(2)由图乙知,当放水量≤1kg时,杠杆B端压力,此时物体C是浸没,浮力最大,根据称重法计算杠杆A端受到向上的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求解F浮。
(3)放水到位置D时,C受的浮力大于重力,由图乙知,此时B端受压力为,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解得:,进而计算减小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排开水的量等于浮力的变化值,即 ,故,进而计算放水总量为:。
(4)根据浮力公式计算圆柱体C的体积,圆柱体C的底面为:,由题意及图乙知:放水量从1kg到2kg,圆柱体C从刚好露出到全部露出 故有,解得:,由图乙知,从开始放水到物块C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放水量, 水面下降高度 ,根据ΔP=ρgΔh计算压强变化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