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平凉七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考试七年级语文科目(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任务一:分享成长感悟1.班级正在开展“欣赏自然之美,体悟成长之味”语文实践活动,下面是小南同学写下的一些感悟,请你阅读并完成小题。(10分)学习语文,欣赏自然之美,体悟成长之味。朱自清的春风里酝( )酿着土香草香和花香,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莫怀戚一家在田野里散步时产生了分 qí( ),体会到中年人责任的重大。冰心在雨夜徘徊( ),以荷叶喻母亲,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于漪在欣赏山水插图时,仿佛徜徉于浩miǎo( )的梁山水泊间,懂得了形象思维的作用。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汉字。(3分)分 qí 浩miǎo选择正确的拼音,将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酝(①yùn ②yún)酿徘徊(①huí ② huái ) ;仿照小南的任意一句感悟,在下列三个选项中任选二个,各仿写一句话。(4分)A.老舍《济南的冬天》 B.泰戈尔《金色花》 C.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任务二:探究交友之道进入初中,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也一定结交了新的朋友。现在学校要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以下要求完成任务。2.随着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筑牢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屏障刻不容缓。你的新朋友小明沉迷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飞车”等游戏无心学习,你该如何劝说他?(4分)我会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如何与朋友相处”这个环节小明展示了下面这幅图。(8分)(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联系上图,谈谈你心目中的“友谊”。(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积累经典诗文4.人们喜欢探究诗词中“自然景物”和“诗人情感”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古诗世界吧。(8分)诗人用景物佳句,传递悠悠诗情。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以“① ,② ”既写出了个人身世之悲,又写出了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王湾船行江中,面对“潮平”“风正”之景,不免发出“③ ,④ ”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由衷的劝勉与宽慰之情的句子是:“⑤ ,⑥ 。”;在《观沧海》中,诗人借“⑦ ,⑧ 。”欣欣向荣的景色描写,来抒发自己渴望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二、阅读(共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6分)掉落林间的美好 ①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②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有着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一种犹豫之感,瑟瑟缩缩的。 ③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概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晚的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④看过了这样的月亮,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⑤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盛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⑥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个月亮,才美得夺目。(作者:迟子建 有删改)5.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请以“月光”为线索,梳理本文描写了哪些景色?(4分)6. 第②段中作者说“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季月光的特点。(4分)7.文章结尾说“在黎明与黑暗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个月亮,才美得夺目”,作者是如何描写月亮之美的?请结合第③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8.沈从文先生曾对误读其作品的读者说:“你们能欣赏我的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你从这一篇作品背后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5分)偷书记何君华①我实在太喜欢那本书了,那本精装的带插图的《西游记》,每次去新华书店,我都要“狼吞虎咽”地读上几页。②我在苏木(注: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乡级行政区)念寄宿初中,我们每天下午5点放学,6点上晚自习,这一个小时我们用来吃晚饭和自由活动。我没时间吃晚饭,也没时间自由活动,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头一个冲出教室,跑到位于苏木街道中央的新华书店去读《西游记》。新华书店五点半关门,如果不跑快点的话,看不上几页我就得“打道回府”了。③我在我们家的黑白电视上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可是电视剧拍得有点不过瘾,而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插图精美,简直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精气神都画出来了。④新华书店的售货员跟我已经很熟悉了。每天等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店门口时,他总是要微微地冲我点点头,或是笑一笑,或是跟我打趣:“哟,再不来我可要关门啦!”⑤我不好意思地冲他笑笑,然后便冲进最里面的那排书架前,熟练地在第三层书架上找出那本《西游记》,争分夺秒地读起来。⑥苏木初中跟新华书店有一里多路程,留给我读书的时间只有不到20分钟。你不知道,20分钟时间对于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简直太短暂了。很快,读得入神的我便会被那句熟悉的提示语打断。彼时不知道售货员已经呼喊几次了,可我此时此刻方才听到。我依依不舍地将书放回书架上,又马不停蹄地跑回学校食堂去打晚饭。⑦是的,我总是最后一个赶去食堂打饭,这时往往已经没什么可吃的了,可我并不觉得后悔。⑧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我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可怕的念头————我要把那本《西游记》偷回来!⑨我是偶然发现新华书店后面连接库房门的门闩没有真正上锁的。售货员每次去库房里取书都是轻轻地将它掩上,并没有锁上,而库房的后门则是从里面通过门闩闩住的。也就是说,我只要趁售货员不注意,将库房后门的门闩偷偷抽开,再将库房前门的门锁虚挂在门闩上就可以了。⑩晚上8点,晚自习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迫不及待地像哈萨尔的神箭一样射向新华书店。跟以往不同的是,这回我走的是新华书店的后门,而不是正门。我用手一推,库房的后门果然开着!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我摸进库房,再摸开库房前门,在熟悉的位置上“拿”到《西游记》,然后将两道门轻轻掩好,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我将《西游记》藏在宿舍床铺的枕头底下,不敢拿出来示人。这一天,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一放学就跑去新华书店,可我又不敢当着同学的面将《西游记》拿出来读。这种感觉太熬人了,我盼望着周末快点到来,我好拿着书回家去读。 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额吉(蒙古语,母亲的意思)赶着羊群出去了,我便迫不及待地将《西游记》从书包里掏出来,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你手里拿的什么书?哪里来的?”我读得太入迷,不知什么时候额吉已经站在了我的身后。我吓了一跳,额吉见我惊吓过度的样子,心中似乎已经明白了一切,我便不打算隐瞒,将去新华书店偷书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额吉。说完,我等着额吉将原本用来赶羊的皮鞭抽打在我身上。 可是过了许久,额吉手中的鞭子也没有扬起来。额吉忽地瘫坐在地,放声大哭起来:“我到底做了什么,竟生了个窃贼!”我跪倒在额吉身前,不停地向额吉认错,祈求额吉的原谅。 额吉抹干眼泪,带着我和那本《西游记》来到了新华书店。面对那么信任我的售货员,我早已经羞愧得抬不起头,而售货员其实早已经知晓一切:“你每次来都读那本《西游记》,现在这本书不见了,我当然猜到了是谁拿走了它,但我相信,你一定会将这本书还回来……”售货员没有用“偷”字,而是用了“拿”字。 我的眼泪再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 额吉将兜里拉拉杂杂的零钱全部掏出来,摆放在柜台上,买下了那本我心爱的《西游记》。我知道,那些钱的数额远远超出了书的定价…… 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如今仍摆放在我的书架上,尽管已经读过多遍,它的书页也已经泛黄,但我确信,我将一辈子珍藏它。(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5月6日,有删改)9.根据下面的提示,梳理故事情节。(3分)去书店看书——(1) 把书藏起来——(2) ——(3)1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晚上8点,晚自习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迫不及待地像哈萨尔的神箭一样射向新华书店。(修辞手法)(2)每天等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店门口时,他总是要微微地冲我点点头,或是笑一笑,或是跟我打趣:“哟,再不来我可要关门啦!”(人物描写方法)11.如果给文章增加几句环境描写,用来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你认为加在哪里好?请你写几句,不少于50字。(4分)1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我将一辈子珍藏它”这句话的理解。(4分)(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题目。(15分)【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③户启箧④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⑤,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阖(hé):关。④箧(qiè):小箱子。⑤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13.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加点词语 方法 释义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成语推断法:叶公好龙 (1)及次日临政 查阅词典法:①站在高处向下看;②统治,治理;③到,到达;④面对,碰上 (2) (填序号)处决如流 课内迁移法:逝者如斯夫 (3)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既薨⑤,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仿照示例,给下面句子进行批注。(4分)【示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修身做人)(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赵普晚年对《论语》“手不释卷”,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已流行多年。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6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乐游原①李商隐向晚②意不适③,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注】①乐游原:长安(今西安)城南的游览胜地。地势高而宏敞,西汉曾在这里建有宫苑。②向晚:将近傍晚。③不适:不愉快。17.《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列举了九个意象,渲染了① 的气氛,其中②“ ”一句给人温暖闲适的感觉,反衬作者内心的惆怅。(2分)18.李商隐的《乐游原》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夕阳”,但所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两位作者分别借“夕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名著阅读(8分)19.《朝花夕拾》中,一个人物形象——“我”贯穿全书。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甲同学的发言,请你参照他的发言,补全其他两位同学的发言内容。(4分)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的“我”。乙:《五猖会》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丙:《二十四孝图》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20.你班发起了“影响鲁迅成长的老师”候选人网络票选。大众评委将从选段【A】和选段【B】两位候选人中选出魅力老师,请你结合名著内容选择一位并阐明理由。(4分)【A】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B】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三、作文(共60分)21.片段作文。(10分)请你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100字左右)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50分)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享受温暖;风雨交加的日子,我们需要坚强;与你同行的日子,我们相互搀扶;孤单的日子,也自有别样的风景……走过无数个这样的日子,我们慢慢地长大了。回头望望,哪段日子最让你难忘?哪一段日子最让你感怀?请以“__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叙述清楚,要有真实情感;(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