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上 第一章 课件(共10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经济法基础上 第一章 课件(共101张PPT)

资源简介

(共101张PPT)
“琴”——总论
第一技
经济法基础
2025年本章无重大调整。
考试变化
法的本质与特征

考验一
(一)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等于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意愿
01
法由统治阶级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反映社会客观需要
02
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非个人意志
03
特征 具体内容
国家意志性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提示】“制定、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国家强制性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获得普遍遵守
规范性(利益导向性) 法规范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可预测性) 法是明确公开的,且对全社会各阶层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法的特征
本质与特征,双位一体,无须区分。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D.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多选题· 2021年
ACD
法律渊源和法的分类
★★
考验二
法律渊源
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门
渊源 制定机关 名称规律
宪法 全国人大 —
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法
法 规 行政法规 国务院 ××条例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 ××地方××条例
规 章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办法
××条例实施细则
地方政府规章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 ××地方××办法
特别行政区法 — 国际条约 —
1.种类及制定机关
渊源 制定机关 名称规律
宪法 全国人大 —
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法
法 规 行政法规 国务院 ××条例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员会 ××地方××条例
规 章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办法
××条例实施细则
地方政府规章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 ××地方××办法
特别行政区法 — 国际条约 —
1.种类及制定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
2.特别规定
(1)宪法的地位。
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制定 修改 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 一般情况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闭会期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可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其他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2)法律的“制定与修改”
(3)对行政立法权的限制。
①部门规章: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②地方政府规章: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下列主体中,有权制定部门规章的是( )。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银行
C.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单选题· 2024年
B
(二)法的效力范围
时间
效力
空间
效力
对人的效力
1.时间效力
考点 具体内容
生效方式 明确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明确规定具体生效条件
终止方式 由新法明确规定旧法废止
在完成一定的历史任务后不再适用
由有权的国家机关发布专门的决议、决定,废除
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旧法自动终止
(1)法的效力的起始和终止的时限。
(2)对该法实施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从旧兼从轻原则
2.空间效力
(1)法适用于国家主权所及一切领域,包括领陆、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驻外使馆、境外飞行器、停泊在境外的船舶。
法生效的空间范围和地域范围
分类 考点 域内效力 全国范围适用 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
局部地区适用 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域外效力 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保护本国利益和公民权益
(2)域内效力与域外效力。
3.对人的效力
(1)属人原则——凡本国人,无论在国内、国外,均受本国法的约束。
凡是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中国公民在国外的,仍然受中国法律的保护,也有遵守中国法律的义务。
法的适用主体
(2)属地原则——凡属本国管辖范围内,无论本国人、外国人,均受本国法的约束。
凡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均应遵守中国法律。中国法律保护外国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1】某些权利(如选举权、担任公职)和义务(如服兵役)外国人不能享有。
【2】对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3)保护原则——凡损害本国利益,无论侵犯者地域、国籍,均受本国法的约束。
旧的法律一旦被新的法律废止,则废止前发生的行为一律适用新的法律。( )
判断题·2022年
×
下列权利中,不属于外国人在我国享有的是( )。
A.人身权
B.财产权
C.选举权
D.受教育权
单选题·2023年
C
(三)法律效力冲突及解决方式
普通法
根本法
ROUND
1
(三)法律效力冲突及解决方式
下位法
上位法
法律高于法规、法规高于规章、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
ROUND
2
(三)法律效力冲突及解决方式
旧法
新法
ROUND
3
(三)法律效力冲突及解决方式
一般法
特别法
 《民法典》 《保险法》
一般法
特别法
ROUND
4
(三)法律效力冲突及解决方式
新的一般规定
旧的特殊规定
法律
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ROUND
5-1
(三)法律效力冲突及解决方式
新的一般规定
旧的特殊规定
ROUND
5-2
行政
法规
行政
法规
国务院
(三)法律效力冲突及解决方式
新的一般规定
旧的特殊规定
授权制定
的法规
ROUND
5-3
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三)法律效力冲突及解决方式
新的一般规定
旧的特殊规定
ROUND
5-4
地方性法规
规章
地方性法规
规章
制定机关
同一机关制定
同一机关制定
(三)法律效力冲突及解决方式
新的一般规定
旧的特殊规定
ROUND
5-5
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
国务院
部门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
(三)法律效力冲突及解决方式
新的一般规定
旧的特殊规定
ROUND
5-6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副裁判:国务院
主裁判: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适用地方性法规
认为别人家孩子对
认为自己家孩子对
全国人大常委会
裁定
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等级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C.宪法的效力高于法律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单选题· 2024年
D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时,由特定机关裁决,该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务院
单选题·2023年
B
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财政部裁决。( )
判断题·2023年
×
划分标准 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 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据法的内容划分 实体法和程序法
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 一般法和特别法
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划分 国际法和国内法
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 公法和私法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划分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四)法的分类
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属于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是(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单选题·2021年
A
法律事实
★★
考验三
(一)法律事实概述
1.概念
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2.分类
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是否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
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
法律事件
行为
法律
事实
(二)法律事件
自然
现象
社会
现象
(二)法律事件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
自然灾害;生、老、病、死;意外事故等。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
社会革命、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三)法律行为
1.概念
法律关系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
分类标准 分类内容
行为是否合法 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行为的表现形式 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取得权利是否需要支付对价 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作出意思表示的主体数量 单方行为(遗嘱、行政命令等)与多方行为
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 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人的行为并非都是法律行为。
2.分类
(四)事实行为
1.概念
事实行为是与法律关系主体的意思表示无关,由法律直接规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2.种类
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
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有( )。
A.拾得遗失物
B.台风登陆
C.人的出生
D.缴纳税款
多选题·2024年
BC
张某从赵某开设的网店购买一件手工玩具,因对玩具质量不满意,委托朋友孙某处理退货或退款事宜。孙某以张某的名义与赵某协商达成协议,张某不退货,赵某退还货款100元。随后,赵某将100元退还张某,关于该事件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孙某受张某委托与赵某达成协议的行为是代理行为
B.张某委托朋友孙某处理该事件是积极行为
C.赵某退还给张某100元货款的行为是自主行为
D.张某购买赵某手工玩具的行为是单方行为
单选题·2022年
D
法律关系的主体
★★★
考验四
法律关系
内容
主体
客体
法律关系
内容
主体
客体
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三)法律主体的分类
1.自然人
中国
公民
外国

无国
籍人
2.法人
(1)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法人的分支机构。
①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支机构应当登记的,依照其规定。
②分支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由法人承担;也可以先以该分支机构管理的财产承担,不足以承担的,由法人承担。
分类 具体包括 营利 法人 公司制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非公司制 没有采取公司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等 非营利法人 事业单位法人 公办医院、学校等
社会团体法人 各类协会、学会等
捐助法人和宗教活动场所法人 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
特别法人 机关法人 各国家机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 生产队
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 农民合作社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居委会、村委会
(3)分类。
(4)法定代表人。
①法定代表人的概念。
依照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
②营利性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代表公司执行公司事务的董事或经理担任。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只能两者择其一,章程不能随意规定。
3.非法人组织
(1)概念。
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
(2)分类。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
(3)合伙企业的财产。
合伙人的出资、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
(4)(普通)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
合伙企业的债务,首先以合伙企业的财产承担责任,在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承担责任时,由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属于( )。
A.营利法人
B.非营利法人
C.非法人组织
D.特别法人
单选题·2024年
C
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法人组织的有( )。
A.乙合伙企业
B.甲个人独资企业
C.丙股份有限公司
D.丁有限责任公司
多选题·2024年
AB
法人的分支机构只能以法人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 )
判断题·2024年
×
营利法人的执行机构为董事会的,可以担任其法定代表人的有( )。
A.监事
B.财务负责人
C.董事长
D.经理
多选题·2023年
CD
(四)法律主体的资格
1.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权利能力:法律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资格。
(2)行为能力:法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法律活动,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2.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1)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1】胎儿利益保护: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8
18
不能
不能完全
16+自立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判定标准
行为能力 年龄 智力、精神健康状态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8周岁(<8)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8≤且<18)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年满18周岁(≥18) 智力健全、精神健康
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16≤且<18) (2)民事行为能力
《国民法典》规定:“以上、以下”包括本数,“超过、不满”不包括本数。
行为人 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效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有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纯获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法律行为 有效
其他法律行为 效力待定(应经其法定代理人即监护人追认)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效
(3)民事行为效力
年龄 犯罪
年满16周岁(≥16) 全部
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14≤且<16)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
年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12≤且<14)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
(4)刑事责任能力。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犯罪群体 是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已满12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12≤且<18)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75周岁的人(≥75) 故意犯罪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过失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精神病人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 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醉酒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5)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具体规定。
犯罪群体 是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已满12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12≤且<18)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75周岁的人(≥75) 故意犯罪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过失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精神病人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 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醉酒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5)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具体规定。
3.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始于成立、终于终止。
01
权利能力
同权利能力。
02
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 )。
判断题·2024年
×
下列自然人中,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
A.23周岁的吴某,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B.6周岁的李某,系某幼儿园小朋友
C.15周岁的王某,系某中学初三学生
D.17周岁的马某,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单选题·2024年
D
赵某、钱某、孙某、李某在实施下列犯罪行为时,均为15周岁,其中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
A.犯洗钱罪的孙某
B.犯过失杀人罪的钱某
C.犯故意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李某
D.犯放火罪的赵某
多选题·2022年
CD
下列犯罪主体中,刑事处罚可以从轻的有( )。
A.又聋又哑的人
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C.醉酒的人
D.故意犯罪的已满75周岁的人
多选题·2022年
ABD
法律关系的客体
★★
考验五
法律关系
内容
主体
客体
法律关系
内容
主体
客体
自然物
人造物
一般等价物
法律关系的客体
分类 具体内容 举例
物 自然物 土地、矿藏等
人造物 建筑、机器等
一般等价物 货币和有价证券
有体物 有固体形态 铁矿石、设备
无固体形态 天然气、电力等
无体物 (特定的)权利等
人身、人格
分类 具体内容 举例
物 自然物 土地、矿藏等
人造物 建筑、机器等
一般等价物 货币和有价证券
有体物 有固体形态 铁矿石、设备
无固体形态 天然气、电力等
无体物 (特定的)权利等
人身、人格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禁止非法拘禁、禁止刑讯逼供、禁止侮辱诽谤他人、禁止卖身为奴、禁止卖淫
【提示1】人的整体只能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提示2】人的部分(如脱离人体的头发、血液、骨髓、精子和其他器官)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视为法律上的物 法律关系的客体
智力成果
分类 具体内容 举例 物 自然物 土地、矿藏等 人造物 建筑、机器等 一般等价物 货币和有价证券 有体物 有固体形态 铁矿石、设备 无固体形态 天然气、电力等 无体物 (特定的)权利等 人身、人格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禁止非法拘禁、禁止刑讯逼供、禁止侮辱诽谤他人、禁止卖身为奴、禁止卖淫 【提示1】人的整体只能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提示2】人的部分(如脱离人体的头发、血液、骨髓、精子和其他器官)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视为法律上的物 智力成果 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等 行为 行为的结果 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法律关系的客体
分类 具体内容 举例
物 自然物 土地、矿藏等
人造物 建筑、机器等
一般等价物 货币和有价证券
有体物 有固体形态 铁矿石、设备
无固体形态 天然气、电力等
无体物 (特定的)权利等
人身、人格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禁止非法拘禁、禁止刑讯逼供、禁止侮辱诽谤他人、禁止卖身为奴、禁止卖淫
【提示1】人的整体只能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提示2】人的部分(如脱离人体的头发、血液、骨髓、精子和其他器官)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视为法律上的物 智力成果 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等 信息、数据、网络虚拟财产 矿产情报、产业情报、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 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为
积极
消极
分类 具体内容 举例
物 自然物 土地、矿藏等
人造物 建筑、机器等
一般等价物 货币和有价证券
有体物 有固体形态 铁矿石、设备
无固体形态 天然气、电力等
无体物 (特定的)权利等
人身、人格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禁止非法拘禁、禁止刑讯逼供、禁止侮辱诽谤他人、禁止卖身为奴、禁止卖淫
【提示1】人的整体只能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提示2】人的部分(如脱离人体的头发、血液、骨髓、精子和其他器官)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视为法律上的物 智力成果 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等 信息、数据、网络虚拟财产 矿产情报、产业情报、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 行为 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法律关系的客体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商标
B.人格
C.网络虚拟财产
D.行为
多选题·2024年
ABCD
法律责任
★★★
考验六
法律责任的类型
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
主刑
附加刑
民事
责任
行政
责任
刑事
责任
(一)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二)行政责任
1.行政处罚
(1)声誉罚:警告、通报批评。
(2)财产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3)行为罚: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4)人身罚:行政拘留。
2.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三)刑事责任 
刑罚 刑期 数罪并罚 管制 3个月以上2年以下 ≤3年 拘役 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1年 有期徒刑 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总和刑期<35年 ≤20年
总和刑期≥35年 ≤25年
无期徒刑 — 死刑 立即执行和缓期两年执行 1.主刑
只能独立适用
2.附加刑
可同主刑一起适用,也可单独适用
(1)内容。
①罚金。
②剥夺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③没收财产。
④驱逐出境。
“支付违约金、返还财产”属于民事责任;“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属于行政责任;“罚金、没收财产”属于刑事责任。
(2)数罪并罚。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附加刑种类相同,合并执行;种类不同,分别执行。
甲个体工商户因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被市场监督管理局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甲个体工商户承担的该项法律责任属于( )。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民事责任 D.刑事责任
单选题·2024年
B
被判处死刑的,死缓的考验期为(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单选题·2023年
B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