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问题导入: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英国
法国
美国
俄国
日本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改革
九上第六单元(17-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九下第一单元(19世纪中)
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1861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4世纪
16世纪初
东斯拉夫人
建立基辅罗斯
莫斯科公国崛起
莫斯科公国统一
俄罗斯国家
基辅罗斯被
蒙古人征服
运用年代尺梳理俄国兴起的历程。
一、彼得一世改革(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
1.俄国发展历程
伊凡四世
知识拓展:“沙皇”一词来自拉丁语中“凯撒”的译音,就是“皇帝”的意思,指最高统治者。
沙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材料一:地主有权无限期地追捕逃亡农民。地主有权在领地内对农民进行判决、鞭打、拷问和给他们带上镣铐、锁链。地主有权交换、赠送和买卖农民。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和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1649年《法律大全》
根据材料一,和西欧发达国家相比,俄国社会经济发展如何
原因②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1.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实行什么制度?
一、彼得一世改革(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
2.改革的原因
材料二 :(彼得一世改革前)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占有广阔的市场,正在孕育工业革命;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记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原因①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普希金曾评价彼得大帝:“他(彼得大帝)让俄国腾空而起,又用铁笼头把它拽住”。他是怎么让俄国“腾空而起”的呢?
一、彼得一世改革(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
改革者 目 的 内 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3.基本概况
彼得一世
富国强兵,维护封建沙皇专制统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增强了军事实力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性质:自上而下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改革
4.影响:
积极: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一、彼得一世改革(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
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扩张图
结合材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一分为二)。
材料一: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材料三: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材料二:彼得一世在学习先进的西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改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军事建设、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使俄国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告别中古,走向近代;告别愚昧与落后,迈进现代化的门槛。 ——白建才《俄罗斯帝国》
积极: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通过分析沙俄彼得一世的改革,你认为它与我国近代的哪场改革相似?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农奴制改革)
1.原因: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一则关于俄国的历史信息?
2.根据P8相关史实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俄、英、法三国经济对比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钢产量(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俄国 71 26 1606
英国 323 385 14603
法国 150 108 9160
P8相关史事: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1853-1856年,俄国同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奥斯曼帝国,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俄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落后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俄国的社会矛盾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农民暴动
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我们都一一地做到了。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沙皇统治。
前提: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农奴制改革)
2.目的: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农奴取得的份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总值6.5亿卢布,但到1905年他们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赎金。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为了购买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内容和性质: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
材料一: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越来越快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 ——《世界历史词典》
分析改革对俄国的影响(一分为二)?
进步性:①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P9
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P9
材料二: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价格高于土地实际价格的二三倍。农民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更少了,质量也更差了。约80%的耕地仍属于地主,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局限性:③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P9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农奴制改革)
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二世遭民意党成员刺杀身亡。改革随着他的被刺而戛然而止。之后的亚历山大三世、尼古拉二世并未能进行深入改革。
1917年,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推翻了尼古拉二世的沙皇专制统治,终结了俄罗斯帝国。
亚历山大二世在1858-1864年间,与清朝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及《勘分西北界约记》等,夺取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点 不 同 点 原因
内容
作用
局限
性质
启示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向西方学习,强化农奴制
废除农奴制
开启了俄国 的进程
走上了发展 道路
地主阶级封建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农奴制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经济发展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近代化
资本主义
俄国的改革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农奴制
克里米亚战争战败
1861年农奴制改革
进行
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获得人身自由
出钱赎买土地
1861年农奴制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
落后于西欧国家
彼得一世改革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政治
军事
经济
课堂小结-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但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课后活动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面画
向西方学习( ) 加强中央集权( ) 创建新式常备军 ( )
废除农奴制( ) 推行文化教育( ) 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





课堂检测
1.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史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那么,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 )
A.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努力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D.大量学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
D
2. 学会抓住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关键词“俄国”“开启近代化进程”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宁   D.斯大林
A
1861农奴制改革
1861农奴制改革
不符合现代色彩
课堂检测
3.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导致俄国内外交困
C.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D.缓解俄国社会矛盾
C
4.下面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表中数字增长主要因为俄国( )
A.解放农奴增加了资金和劳动力
B.结束内战完成了国内市场统一
C.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D.学习西方科技实现了富国强兵
A
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