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思 考这是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吃的食物。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思考:在你看来,眼前这碗普通的米饭,它能回答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性问题?袁隆平爷爷,用他的一生,让这碗饭回答了世界性的 “饥饿” 难题。而杨华德老师,正在遥远的非洲,让这碗饭回答着 “希望” 的难题。这碗饭,给出了一个无比重要的世界答案。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探问人生目标——将个人梦想,汇入人类未来的星河人与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何区别01探问人生目标的原因和重要性?02人生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03学习目标第一站种下梦想的种子马克思:“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议一议蜜蜂筑巢和人类建造房屋有什么本质区别?马克思的这句话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指导意义?袁隆平:种下一颗“禾下乘凉”的梦青年时期的袁隆平,曾亲眼目睹过因饥荒而倒下的同胞,这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说:“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正是这份让中国人“吃饱饭”的朴素且强烈的愿望,成为了他梦想的起点。他将这个宏大的梦想,具象化为一个浪漫而美好的画面——“禾下乘凉梦”。他梦想着水稻能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自己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这颗梦想的种子,从他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中破土而出,最终支撑他开启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伟大的“远征”。我的心中,是否也有一颗这样的“种子”?思考笔记1:人与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何区别?(P85)①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不同。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第二站开启梦想的远征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在研究初期,条件非常艰苦,他像追赶太阳的候鸟,不辞辛劳地在湖南、云南、海南等地辗转育种。面对无数的实验失败和外界质疑,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 ,几乎每天都出现在试验田里,他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有两个浪漫的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梦见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希望杂交水稻能造福全世界。通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他和他的团队将杂交水稻推广到全球多地,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曾说:“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当我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他23岁立下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志向,60年如一日扎根田间,最终使水稻产量翻倍,养活了亿万人民。01袁隆平的梦想在他的科研生涯中起了什么作用?02是什么力量支撑袁隆平60年如一日地坚持研究?03我们的人生需要什么样的“梦想导航”?小组讨论笔记2:探问人生目标的原因和重要性?(P85)①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②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让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少走弯路,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第三站接续奋斗的足迹长期目标(一生)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期目标(10年)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近期目标(1年)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日常行动每天到田里观察水稻,记录数据,不断实验袁隆平“禾下乘凉梦”的目标分解杨华德:在非洲播种希望在遥远的非洲国家布隆迪,有一位中国农业专家杨华德,他接过了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并把它带到了这片土地上。初到布隆迪,他面临的是当地农民的不信任和落后的种植技术。他没有气馁,而是将长远目标“让布隆迪不再饥饿” 分解为一个个近期目标:首先,开辟示范田,亲手展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和精细化管理;然后,培训第一批当地学员,让他们成为技术骨干;接着,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推广。通过整整十年的努力,他指导的稻田产量从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实现了成倍增长。因为他,布隆迪创造了水稻种植史上的奇迹,成千上万的当地农民摆脱了饥饿。他被布隆迪人民亲切地称为“代表着希望的人”。他说,他的目标就是 “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的田野上开花结果”。杨华德是如何实现“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的田野上开花结果”的人生目标的?在奋斗过程中,他设定了哪些近期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笔记3:人生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P86)①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②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③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鼓舞我们继续奋发向上,朝着实现长远目标迈进。绘制我的目标树树根我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树干我的长远目标(未来10年)树枝我的近期目标(1年内)树叶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每天/每周)教师寄语袁隆平院士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只要找到适合的土壤,确立正确的生长目标,就能茁壮成长,开出最美的花朵,结出最甜的果实。随堂小练探问人生目标1.人与动物的活动方式: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生活2.人生目标的内涵和重要性3.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①体现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②内在激励、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①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②所有近期目标围绕长远目标展开实现近期目标,朝长远目标奋进随堂小练1.以下关于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人生目标只包括长远目标 ②人生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③近期目标比长远目标更重要 ④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D随堂小练2.面对困难时,有正确人生目标的人会()①轻易放弃 ②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③被困难吓倒 ④把困难视为挑战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c随堂小练3.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无数科研人员为了探索宇宙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他们的活动是无意识的 B. 他们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C. 他们明确的目标推动了航天事业发展 D. 动物也能像他们一样有目的的活动c随堂小练4.小明一直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确立人生目标,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实现它。在一次与老师的交流中,老师给小明讲了很多关于人生目标的知识和案例,让小明有了一些思考。关于人生目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人生目标完全由个人喜好决定,与社会无关 ②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③正确的人生目标会使人进步 ④人生目标一旦确立就不能再改变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B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一框《探问人生目标》一、教材解析 本课选自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 “人生规划” 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在学生理解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基础上的延伸,也是后续 “实现人生目标” 内容的前置铺垫,起到 “承上启下” 的关键作用。 从教材逻辑来看,本课通过 “探问人生目标”,引导学生从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切入,逐步深入理解 “为何要确立人生目标”“如何处理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最终指向 “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人类未来的结合”。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处于 “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 的关键期(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已开始主动思考 “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但对 “人生目标的内涵、确立方法、与社会的关系” 认识模糊: 优势: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对 “榜样故事”(如袁隆平)有基本了解,容易被情感共鸣的案例打动; 不足:易将 “人生目标” 等同于 “职业选择”,忽略目标的长远性与社会价值;对 “如何将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 缺乏方法,存在 “目标太大不敢想、目标太小没意义” 的困惑。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能通过袁隆平、杨华德的案例,提炼 “人生目标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 责任意识:认同 “正确人生目标的价值”,树立 “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人类需求结合” 的人生态度;以袁隆平、杨华德为榜样,培养 “坚持不懈、服务社会” 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全球意识。 健全人格:能结合自身兴趣、特长,绘制 “目标树”,将长远目标拆解为近期行动,提升目标规划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问人生目标的原因与重要性,人生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 “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人类未来结合”。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七、教学内容设计导入预设过程(约3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展示 “晶莹剔透、热气腾腾的白米饭特写图片”,提问:“这是我们每天都吃的食物,大家想一想:这碗普通的米饭,能回答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性问题?” 2.给予 1 分钟同桌交流时间,随后邀请 2-3 名学生分享,教师点评(如 “你关注到了全球饥饿问题,很有责任感”“你想到了‘希望’,角度很温暖”); 3.过渡引导:“这碗饭确实有重要的世界答案 —— 左边这位袁隆平爷爷,用一生让它回答‘饥饿’难题;右边这位杨华德老师,在非洲让它回答‘希望’难题。他们的成就,都源于清晰的人生目标。今天我们就一起‘探问人生目标’,学习如何将个人梦想汇入人类未来的星河。” 1.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思考 “米饭的世界答案”; 2.同桌交流观点,主动举手分享(预设回答:“解决全球饥饿问题”“给贫困地区人带来希望”“体现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3.倾听教师过渡,明确本课主题,初步感知 “人生目标与世界问题的关联”。第一站:种下梦想的种子教学内容:人与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何区别?预设过程(10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呈现 “蜜蜂筑巢 vs 建筑师工作” 对比图(含设计图纸、施工过程、建成作品),引用马克思名言:“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2.思考:“①蜜蜂筑巢和人类建造房屋有什么本质区别?②马克思的话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指导意义?”,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聚焦 “本能 vs 有意识、有目标”; 3.邀请 1-2 组代表分享,教师点评总结:“蜜蜂筑巢是先天本能,无目标;建筑师建房先有设计(目标),是有意识的活动 —— 这就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4.过渡:“这种‘有意识、有目标’的特质,在袁隆平爷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梦想种子’是如何萌芽的?”,呈现袁隆平青年时期目睹饥荒的案例,引用其名言:“一粒粮食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并介绍 “禾下乘凉梦”; 5.提问:“听完袁爷爷的故事,大家思考:我的心中,是否也有一颗这样的‘梦想种子’?”,给予 30 秒思考时间,邀请 1 名学生简要分享。 6.板书并讲解 “笔记 1:人与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何区别?”:①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不同。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 1.观察对比图,朗读马克思名言,明确讨论问题; 2.独立思考,记录核心观点(如 “蜜蜂是本能,建筑师有目标”“人做事要先有规划”);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倾听教师总结,理解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4.倾听袁隆平案例,感受 “梦想种子” 的萌发过程,思考并分享自己的 “梦想种子”(预设回答:“我想成为医生,治好奶奶的病”“我想研发环保材料,减少污染”); 5.记录笔记 1,圈画 “积极主动规划”“有意识、有目的” 等关键词。第二站:开启梦想的远征教学内容:探问人生目标的原因和重要性?预设过程(1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过渡:“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不是空想,而是支撑他走过 60 年科研路的动力。他是如何在困难中坚持的?” 2.播放袁隆平科研经历视频,同步呈现文字材料:“辗转湖南、云南、海南育种”“面对失败与质疑不放弃”“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两个梦想:禾下乘凉、覆盖全球”“为中国人争荣誉尊严”; 4.布置小组讨论任务(4 分钟):“①袁隆平的梦想在他的科研生涯中起了什么作用?②是什么力量支撑他 60 年如一日坚持研究?③我们的人生需要什么样的‘梦想导航’?”,教师巡视时引导学生结合 “目标的方向作用、激励作用” 思考; 5.邀请 2 组代表分享,教师点评总结(如 “梦想是指南针,指引方向;是加油站,提供动力”“支撑他的是对国家的责任、对人民的热爱”); 6.板书并讲解 “笔记 2:探问人生目标的原因和重要性?(P85)”:①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②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让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少走弯路,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1.观看视频,结合文字材料,感受袁隆平科研的艰辛与坚持; 2.小组讨论,围绕 3 个问题展开,记录关键观点(如 “梦想让他不放弃”“支撑力量是责任感”“需要能指引方向、给动力的梦想”); 3.小组代表分享,倾听教师总结,理解 “梦想的作用与支撑力量”; 4.记录笔记 2,结合袁隆平案例标注 “方向”“激励” 等关键词,举例说明(如 “袁爷爷的目标指引他扎根田间”)。第三站:接续奋斗的足迹预设时间(10分钟)教学内容:人生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呈现 “袁隆平‘禾下乘凉梦’目标分解表”:提问:“从表格中,大家发现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近期目标是为了实现长远目标”)。 2.过渡:袁爷爷的目标由无数小目标组成,杨华德老师也用同样的方法,在非洲实现了杂交水稻开花结果的目标。 播放杨华德援非视频呈现文字材料:初到布隆迪遇不信任、技术落后拆解目标:开辟示范田→培训学员→村庄推广,10 年亩产从 3 吨到 10 吨,被称为希望的人; 3.布置小组讨论任务(3 分钟):①杨华德是如何实现让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开花结果的?②他设定了哪些近期目标?③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 “分解目标、逐步落实” 思考; 4.邀请 1-2 组代表分享,教师点评总结:杨华德将长远目标拆分为可落地的近期目标,用小步子实现大梦想—— 这就是长短期目标的核心关系。 5.板书并讲解 笔记 3:人生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P86):①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②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③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鼓舞我们继续奋发向上,朝着实现长远目标迈进。 6.开展 ”绘制我的目标树” 活动(4 分钟): 教师讲解目标树结构:“树根 = 兴趣、特长、价值观(如喜欢生物、重视健康);树干 = 长远目标(未来 10 年,如成为兽医);树枝 = 近期目标(1 年内,如生物进前 10、参加动物保护社团);树叶 = 日常行动(每天背 1 个生物知识点、每周做 1 次志愿者)”; 7.发放 “目标树绘制模板”,学生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目标模糊的学生梳理兴趣与目标); 8.邀请 2 名学生展示目标树,教师点评(如 “你的目标树结合了兴趣和社会需求,很有意义”“日常行动具体,容易落实”)。 1.观察袁隆平目标分解表,思考并回答长短期目标的初步关系; 2.观看杨华德视频,感受 “拆解目标” 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并分享问题答案(预设回答:“杨华德拆成小目标做”“近期目标有开辟示范田、培训学员”“近期目标帮长远目标落地”); 3.记录笔记 3,结合袁隆平、杨华德案例标注 “分阶段实现”“围绕长远目标” 等关键词; 4.结合自身情况,绘制目标树,明确兴趣、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与日常行动,主动展示并倾听点评。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八、作业设计 1.以下关于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D) ①人生目标只包括长远目标 ②人生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③近期目标比长远目标更重要 ④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面对困难时,有正确人生目标的人会(C) ①轻易放弃 ②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③被困难吓倒 ④把困难视为挑战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无数科研人员为了探索宇宙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 他们的活动是无意识的 B. 他们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C. 他们明确的目标推动了航天事业发展 D. 动物也能像他们一样有目的的活动 4.小明一直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确立人生目标,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实现它。在一次与老师的交流中,老师给小明讲了很多关于人生目标的知识和案例,让小明有了一些思考。关于人生目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①人生目标完全由个人喜好决定,与社会无关 ②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正确的人生目标会使人进步 ④人生目标一旦确立就不能再改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 探问人生目标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docx 11.1 探问人生目标 课件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