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滋养心灵 议题式教学课件(共25张PPT)+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滋养心灵 议题式教学课件(共25张PPT)+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10.2 滋养心灵
总议题:我们的心灵,何以丰盈?
核心素养目标
责任意识:通过探析“篮球社/田径队的勇气之盒”,理解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的价值,并能将其内化为战胜挫折、勇往直前的行动自觉。
道德修养:通过开启文学社/科创社的“智慧之盒”,认识到丰富精神世界对生命成长的重要性,乐于在实践中扩展阅历、提升境界,追求真善美。
健全人格:通过解析心理社的“能量之盒”,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与主动求助的方法,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P77-80,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2.怎样滋养心灵?
环节一
何以解“心”需?—— 探滋养之由
环节一:何以解“心”需?—— 探滋养之由
在开启盲盒之前,让我们先回想一下,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有哪些瞬间让你的内心感到特别满足、快乐或充实?
议学活动:“心灵滋养时刻”分享会
人工智能社团的学生在与智能机器人互动
武术社团的学生进行武术训练
青少年模拟法庭社会成员正进行开庭模拟演练
知识小结
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P77
(1)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2)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环节二
何以润“心田?—— 寻滋养之径
环节二:何以解“心”需?—— 探滋养之由
听了分享,我们感受到社团对心灵的滋养。现在,揭开三个“心灵盲盒”的秘密,看看带来了哪些滋养密码。
开启【能量之盒】→ 心理社
议一议:1.在“情绪课堂”上学到的深呼吸、正念等方法,如何帮助我们应对考试前的焦虑?
2.“心理树洞”的倾诉功能,除了宣泄情绪,还有什么更深层的价值?
1.平复紧张情绪,学会自我调节;2.还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情感支持,促进自我认知与心理成长。
环节二:何以解“心”需?—— 探滋养之由
议学活动:请分享你知道的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
知识小结
2.怎样滋养心灵?
(1)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P78
心理健康的表现: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①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
环节二:何以解“心”需?—— 探滋养之由
开启【勇气之盒】→ 篮球社/田径队
议一议:1.长跑遇“极限点”或比分落后时,支撑你坚持的力量是什么?
2.日复一日训练除了提升技能,还能滋养心灵吗?如何体现?
1.顽强的意志、明确的目标和团队的鼓励。2.能,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知识小结
②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成长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路,也会有一些坎坷和泥泞。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勇往直前,战胜挫折和困难。
2.怎样滋养心灵?
(1)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P78
环节二:何以解“心”需?—— 探滋养之由
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议 学 活 动
①说服自己接纳挫折
②培养幽默感
③积极寻求帮助
④培养兴趣爱好
⑤眼光放长远
⑥关心帮助他人
环节二:何以解“心”需?—— 探滋养之由
开启【智慧之盒】→ 文学社/科创社
议一议:1.当你沉浸读书与刷短视频时的内心收获有何本质不同?
2.参与科创/文学创作后,除了成就感,还带来哪些精神滋养?
1.读书主动思考,充盈精神、提升认知;刷短视频被动接收,收获碎片化。
2.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思维能力与人生境界。
知识小结
①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
②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2.怎样滋养心灵?
(2)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P78
环节三
何以践“心行?—— 绘滋养之图
创绘“我的滋养蓝图”
滋养行动:我当前/计划在 ______ (社团/活动) 中,通过 ______ (具体做什么) 来滋养心灵。
对应密码:这主要运用了今天学到的 【 】 密码(①积极调节 ②磨砺意志 ③丰富精神)。
期望收获:我希望能为自己带来 ______ 的改变或成长。
课堂小结
滋养心灵的原因
滋养心灵的方法
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需要保持
心理健康
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①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寻求专业帮助
②需要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①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底气与能力
②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
滋养心灵
随堂练习
1.(20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近年来全国各种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展开。对于该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养护精神,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
②有利于增强体质,延续生命的长度
③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④有利于学习民族文化,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活动开展与增强体质无关,我们无法延长生命长度,故②错误
题文未涉及民族文化,故④不符合题意
2.(20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岁月如歌,青春正好。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铺好青春底色,有利于( )
①培养高尚情操,坚定人生方向
②形成独特个性,追求与众不同
③引领价值判断,明辨是非善恶
④养护自身精神,体会成长快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并不能形成独特个性,追求与众不同,故排除②;
3.(20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代表建议开设挫折教育实践类课程,把挫折教育融入课堂。把挫折教育融入课堂是因为( )
A. 人们接受挫折教育就能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B. 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挫折教育
C. 课堂上经历了挫折就可以避免社会上的挫折
D. 挫折教育能增强生命的韧性,促进心理健康
D
A“就能”表述过于绝对。
B“最好方法”表述过于绝对。
C“就可以”表述过于绝对。
4.(20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生命是宝贵的。保持身心健康,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下面是几位同学在一起探讨保持身心健康的话题。  
◆小赵:我的爸爸是一名中医,他说应该养生,如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起床和睡眠时间。  
◆小孙:听说某地有初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而跳楼,可惜可叹!  
◆小李:“人不只是吃米长大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  
◆小周:每次看到影片中革命战士英勇就义的情节,我都很感动,总是想起一句话:“你能消灭我,却不能打败我!”
阅读上述文字,结合教材知识,请从爱护身体、滋养心灵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①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②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要保持心理健康,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④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⑤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等等。10.2 滋养心灵
1.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健全人格”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2.课时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的《珍爱我们的生命》,从生命的特点到敬畏生命、守护生命,再到爱护身体,保持身心健康,感受生命,提高生命价值。本节课《滋养心灵》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与精神丰富对于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滋养心灵的方法。滋养心灵,一方面要知道良好的生命状态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精神丰富;另一方面要学习和践行保持心理健康、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学生应当懂得涵养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可以促进幸福生活,培育美好健全的人格。
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停留于身体层面的浅层认识,虽然已经学习了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和技能,但还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在心理上,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情绪变化不稳定。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人的束缚,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些叛逆行为,容易用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因此对他们进行如何爱护身体、滋养心灵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滋养心灵
(2)难点: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5.核心素养目标
(1)健全人格:通过解析心理社的“能量之盒”,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与主动求助的方法,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2)道德修养:通过开启文学社/科创社的“智慧之盒”,认识到丰富精神世界对生命成长的重要性,乐于在实践中扩展阅历、提升境界,追求真善美。
(3)责任意识:通过探析篮球社/田径队的“勇气之盒”,理解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的价值,并能将其内化为战胜挫折、勇往直前的行动自觉。
6.设计意图
以“我们的心灵,何以丰盈?”为总议题,下设“探滋养之由”“寻滋养之径”“绘滋养之图”三个环环相扣的子议题。通过“心灵盲盒”的悬念设置与逐层揭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议学情境中,经历从“感知意义”到“探析路径”再到“实践创造”的完整思维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与能力的螺旋上升。
7.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教师在PPT上动态呈现三个精美的“心灵盲盒”图片,分别标注“能量之盒”“勇气之盒”“智慧之盒”。
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奇妙的‘开箱’现场!这里有三个来自不同社团的‘心灵盲盒’。不开封的情况下,请大家根据名字猜一猜:它们可能来自哪些社团?盒子里装的‘宝藏’,又能为我们的心灵补充什么营养呢?”
设计意图:利用“开盲盒”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快速聚焦学生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为整节课奠定趣味探索的基调。
(2)自主学习:3分钟
(3)新课讲授
环节一:何以解“心”需?—— 探滋养之由
教师: 在开启盲盒之前,让我们先回想一下,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有哪些瞬间让你的内心感到特别满足、快乐或充实?
议学活动:“心灵滋养时刻”分享会
学生:回答自己参与过的各个社团活动和精彩瞬间。
教师: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1)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2)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真实社团体验出发,通过分享“心灵滋养时刻”,引导他们感性认识到健康的生命离不开积极的心理与丰富的精神,为理性学习“为什么要滋养心灵”奠定坚实的认知与情感基础。
过渡语:“听了大家的分享,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社团活动如甘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内心。这让我们不禁要追问:何以解‘心’需? 我们的心灵,为什么如此需要这些滋养呢?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深意。”
环节二:何以润“心”田?—— 寻滋养之径
教师:开启【能量之盒】→ 心理社,出示相关图片。
议一议:1.在“情绪课堂”上学到的深呼吸、正念等方法,如何帮助我们应对考试前的焦虑?
2.“心理树洞”的倾诉功能,除了宣泄情绪,还有什么更深层的价值?
学生:1.①平复紧张情绪,实现自我调节;②理清思绪,主动求助。2.还帮助我们获得情感支持,促进自我认知与心理成长。
议学活动:请分享:你知道的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
学生:阅读、看电影、20分钟公园效应等。
教师:(1)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怎样保持心理健康:①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
教师:开启【勇气之盒】→ 篮球社/田径队,出示相关图片
议一议:1.长跑遇“极限点”或比分落后时,支撑你坚持的力量是什么?
日复一日训练除了提升技能,还能滋养心灵吗?如何体现?
学生:1.顽强的意志、明确的目标和团队的鼓励。
2.能,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教师小结:(1)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②怎样保持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成长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路,也会有一些坎坷和泥泞。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勇往直前,战胜挫折和困难。
知识拓展: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教师:开启【智慧之盒】→ 文学社/科创社,出示相关图片
议一议:1.当你沉浸读书与刷短视频时的内心收获有何本质不同?
2.参与科创/文学创作后,除了成就感,还带来哪些精神滋养?
学生:1.读书主动思考,充盈精神、提升认知;刷短视频被动接收,收获碎片化。
2.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思维能力与人生境界。
教师:(2)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①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②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课堂核心。通过逐一开启三个“心灵盲盒”,将“保持心理健康”“磨炼意志”“丰富精神世界”三大滋养路径具象化、情境化,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系统掌握滋养心灵的具体方法。
过渡语:(开启盲盒前):“找到了滋养心灵的必要性,那么,何以润‘心’田? 具体有哪些路径可以守护和丰盈我们的心灵呢?答案就藏在我们的‘心灵盲盒’之中。”
(开启【能量之盒】后)“我们找到了‘积极调节,守护心安’的密码。但心灵的强大,不仅需要守护,更需要锤炼。”
(开启【勇气之盒】后)“我们拥有了‘挑战自我,磨砺意志’的勇气。一个既健康又坚强的心灵,如何才能变得更加丰盈和广阔?
环节三:何以践“心”行?—— 绘滋养之图
议学延伸: 创绘“我的滋养蓝图”
滋养行动:我当前/计划在 ______ (社团/活动) 中,通过 ______ (具体做什么) 来滋养心灵。
对应密码:这主要运用了今天学到的 【 】 密码(①积极调节 ②磨砺意志 ③丰富精神)。
期望收获:我希望能为自己带来 ______ 的改变或成长。
设计意图: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化,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化为个人行动方案。通过绘制“我的滋养蓝图”,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指导性,落实核心素养,确保学习效果在课后得以延续。
8.板书设计
9.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完成了一次深刻而美好的心灵探索之旅。我们首先共同探寻了 “何以解‘心’需” ,明白了滋养心灵对于生命充盈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接着,我们通过开启三个“心灵盲盒”,系统地寻找到三条滋养心灵的路径,即 “何以润‘心’田”:从心理社我们学会了 积极调节,守护心安;从体育社我们获得了 挑战自我,磨砺意志的勇气;从文艺社我们感悟到 拓展阅历,丰富精神的智慧。最后,在 “何以践‘心’行” 的召唤下,我们每个人都绘制了属于自己的“心灵滋养蓝图”。愿大家能将今天的所学所悟,化为明日持续的行动,主动去关怀、培育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的心灵之树,在生命的四季中,始终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优点:情境设计新颖有效:“心灵盲盒”的创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议题式教学的过程如侦探破案般引人入胜。
知识建构水到渠成:环节逻辑清晰,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再到实践创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得出了知识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价值内化自然发生:将核心素养目标融入三个具体的社团情境中,避免了生硬灌输,价值观引领“润物细无声”。
待改进之处:时间分配的精准性:学生分享“心灵滋养时刻”环节容易意犹未尽,后续需进一步优化时间调控策略,确保核心环节有充分时间展开。
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引导更多不善言辞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及如何设计更具梯度和思辨性的问题以促进深度思考,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