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敬畏生命 教学课 件(共23张PPT) +教案 2025-2026学年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敬畏生命 教学课 件(共23张PPT) +教案 2025-2026学年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八课 生命可贵
8.2 敬畏生命
单元框架
生命可贵
保持身心健康
8.1认识生命
8.2敬畏生命
9.1增强安全意识
9.2提高防护能力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守护生命安全
10.1爱护身体
10.2滋养心灵
新课导入
敬 畏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
畏指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是对生命持有谨慎的态度,严肃地对待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
敬畏生命
本节课一起学习8.2《敬畏生命》
重点问题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2、如何敬畏生命?
探究一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讨论:当灾害发生时…..
建立错题本记录易错知识点很有帮助。培养法治思维是现代社会必需。将知识点编成口诀或歌曲帮助记忆,建立系统性思维有助于整体把握。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道德责任。法律意识的培养要从日常做起。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重点包括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反思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好方法。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实用法律知识。道德与法治课程对青少年的成长建立错题本记录易混淆知识点,特别是法律常识和社会公德部分需要重点掌握。
2025年我国洪涝灾害造成798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失踪51人,紧急转移安置38.1万人次。
2023年7月23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体育馆发生屋顶坍塌,造成11人遇难。
持续已达700天的巴以冲突,已造成64300名巴勒斯坦平民丧生,162005人不同程度受伤,伤亡数字仍在持续攀升。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人为灾难
不可预知的安全事故
探究一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思考:结合以上信息,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哪些特点?
提示: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于艰难。
探究一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思考:结合材料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什么特点?
提示: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人民子弟兵奋战在抗洪一线
消防战士搜救地震中的生还者
最高礼遇迎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讨论:当人们万众一心救灾时…..
笔记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探究二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提示:对人类而言,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材料:那天,小明偶然听到医生告诉爸爸,奶奶的病情严重,没法再治疗了。小明听后心里很难受。不久奶奶去世了,小明更加悲伤了。
思考:从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天地的最大恩德,是为宇宙和人类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环境,让各类生命各得其所,安身立命。
探究二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提示: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
思考:这启示我们敬畏生命需要如何做?
理解名言警句: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这是王道的开端。
探究二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探究与分享:
“让座”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给我们带来的是感动;
“我是你的拐杖”体现的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关爱,给我们带来的是和谐与互助;
“陪伴和分享”体现的是对长辈的孝敬,给我们带来的是亲情和温暖。
共同点:都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关切。
思考:你从上述情境中发现了哪些共同点?
探究二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思考: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不顾身地选择“逆行”?
2023年8月,吉林省舒兰市突降暴雨,引发特大山洪。百余名群众被转移后,通信中断,情况不明。危机形势下,防汛工作小组带领水利部门专家,通信保障人员、地质专家、志愿者等奔赴抗洪现场,经过近36个小时的努力,与失联群众取得联系,并通过卫星电话报告平安。
2022年8月,重庆市持续高温,缙云山发生火灾。蔓延的山火不断向山下拥有80万常住人口的居民区逼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无数救援人员迎着烈火“逆行”而上,仅用不到10天的时间,各处山火就被全部扑灭。
探究二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提示: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
探究二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思考:当人民的生命遇到威胁时,党和国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从生命的角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感悟: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党中央第一时间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争分夺秒抢救人民的生命安全。
提示: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笔记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①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②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我们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他人。
③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启思导行:
谈谈你对下列关于生命的观点的看法。
提示:(1)观点一“因为敬畏,所以无畏”的意思是,对生命心存敬畏,我们才能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观点二“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意思是,只有对生命心存敬畏,我们对待生命才会有更谨慎的态度有所为,有所不为。
因为敬畏,所以无畏。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本课小结
8.2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
如何敬畏生命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①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②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①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②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③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本课小测
1. 每当看到虬枝盘旋破石出的劲松、傲霜斗雪凌风立的寒梅、破地惊石吐新绿的韧草,我们就会不由得惊叹世间万物生命力的顽强。然而,无情的火灾、肆虐的洪水、频繁的车祸又使多少人丧失宝贵的生命。由此可见( )
生命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
B. 动植物的生命可以自己把握
C. 人的生命是自己不能把握的
D. 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生动和精彩
A
2. “天地之大德曰生”告诉我们( )
①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②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生命死亡
③我们要敬畏生命
④生命最宝贵,生命至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
本课小测
3. 一位生命哲学家说: “只有当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 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敬畏生命要求我们( )
①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②关爱他人的生命
③坚持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④丰富人类的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本课小测
4.小区内有电动自行车突然起火,危急时刻,四名中学生挺身而出,搬出灭火器,经过一通“教科书式”的灭火操作,及时将火扑灭。他们的行为被网友纷纷点赞。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危险时刻帮助他人,以获他人高度赞扬
②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不漠视他人的生命
③对生命应心怀敬畏,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④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本课小测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客运司机王师傅在驾车途中突感不适,身体不自主地开始倾斜。他强忍疼痛,握紧方向盘减速、靠边、停车、拉手刹……将载满乘客的客车安全停到路边。之后他一头倒在驾驶座椅上,脚仍踩着脚刹,手也死死拉住手刹。经医务人员诊断,王师傅突发心梗,虽经全力抢救仍不幸离世。
本课小测
材料二:作家毕淑敏在《敬畏生命》中写道:我是一个生命,生命的意愿是生 存,在生命的中途,她愿意活着。在我的生命意识中,带着对毁灭和痛苦的惧怕,渴望着更广阔的生存和快乐;我的周遭围绕着同样的生命意识,无论她在我面前表达自己还是保持沉默……
(2)①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②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我们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他人。③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本课小测
(1)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请你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1)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课题 《敬畏生命》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道德修养:通过解读面对灾难人们的不同选择,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体会对生命的尊重,感悟生命的宝贵。健全人格:通过“敬畏生命”的主题讨论,懂得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敬畏生命。
重点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难点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思考:你认为该列车临时停车的行为有必要吗?为什么?提示:临时停车是为了救人,因此很有必要。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本节课一起学习8.2《敬畏生命》重点问题: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2、如何敬畏生命?引出本课主题—敬畏生命 事件分析:G2985次列车,破例临停!思考:你认为该列车临时停车的行为有必要吗?为什么?学生阅读课堂三则材料,思考:结合以上信息,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哪些特点?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答案总结笔记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阅读材料,思考:从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观看课堂视频,思考:这启示我们敬畏生命需要如何做?通过课堂情景,思考:你从上述情境中发现了哪些共同点?学生阅读课堂素材,思考: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不顾身地选择“逆行”?思考:当人民的生命遇到威胁时,党和国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从生命的角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笔记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讲授新课 探究一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思考:结合以上信息,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哪些特点?提示: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于艰难。思考:结合材料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什么特点?提示: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笔记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探究二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思考:从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提示:对人类而言,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思考:这启示我们敬畏生命需要如何做?提示:①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思考:你从上述情境中发现了哪些共同点?提示:“让座”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给我们带来的是感动;“我是你的拐杖”体现的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关爱,给我们带来的是和谐与互助;“陪伴和分享”体现的是对长辈的孝敬,给我们带来的是亲情和温暖。思考:从敬畏生命的角度,谈谈带给你的启示。提示: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要求我们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思考: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不顾身地选择“逆行”?提示: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思考:当人民的生命遇到威胁时,党和国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从生命的角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笔记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①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②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要求我们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③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因此我们要敬畏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生命至上,珍视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