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信息技术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信息技术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信息技术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市为了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引入了无人驾驶出租车。该出租车配备自动驾驶系统,搭载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设备,行驶中实时采集车距、车速和路面图像等路况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精准识别交通标识、路障、行人车辆等,以应对复杂的交通状况。乘客通过手机APP进行预约乘车,体验全程无人驾驶服务。关于无人驾驶出租车行驶中实时采集的路况数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路况数据只有图像这一种表现形式 B.未经处理的路况数据是没有价值的
C.高清摄像头采集的车辆行驶视频是结构化数据 D.路况数据需要经过数字化才能被处理
2.某市为了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引入了无人驾驶出租车。该出租车配备自动驾驶系统,搭载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设备,行驶中实时采集车距、车速和路面图像等路况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精准识别交通标识、路障、行人车辆等,以应对复杂的交通状况。乘客通过手机APP进行预约乘车,体验全程无人驾驶服务。下列有关信息安全与保护的做法,合理的是( )
A.定期备份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行驶数据 B.以明文的方式存储用户的相关信息
C.将乘车记录发布至社交平台 D.乘客将APP账号分享给他人使用
3.某市为了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引入了无人驾驶出租车。该出租车配备自动驾驶系统,搭载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设备,行驶中实时采集车距、车速和路面图像等路况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精准识别交通标识、路障、行人车辆等,以应对复杂的交通状况。乘客通过手机APP进行预约乘车,体验全程无人驾驶服务。关于自动驾驶系统中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系统根据路况规划路线,需要手工构造的知识库和推理引擎
B.系统通过学习海量数据实现交通标识的精准识别
C.激光雷达自动采集车距、车速,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D.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运营,造成部分出租车司机失业,应限制其发展
4.某学校食堂引入一款智能结算系统。师生将选好的菜品餐盘放入该系统结算台的识别区,摄像头识别出菜品名称,服务器根据所选的菜品计算价格;师生将校园卡放置在结算台的刷卡机上,即可完成支付;师生在校内外均可通过手机APP预订菜品、查看用餐记录和消费明细。下列关于该智能结算系统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系统中的用户只有师生 B.手机APP属于该系统的应用软件
C.识别菜品名称的摄像头是输出设备 D.该系统中的数据仅包含菜品的名称和单价
5.某学校食堂引入一款智能结算系统。师生将选好的菜品餐盘放入该系统结算台的识别区,摄像头识别出菜品名称,服务器根据所选的菜品计算价格;师生将校园卡放置在结算台的刷卡机上,即可完成支付;师生在校内外均可通过手机APP预订菜品、查看用餐记录和消费明细。关于该智能结算系统功能与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校园卡的刷卡支付功能可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 B.菜品名称、单价等信息无需事先存储于该系统数据库
C.可通过分析食堂点餐记录得出各菜品的受欢迎程度 D.通过手机APP查看消费明细属于数据查询功能
6.某学校食堂引入一款智能结算系统。师生将选好的菜品餐盘放入该系统结算台的识别区,摄像头识别出菜品名称,服务器根据所选的菜品计算价格;师生将校园卡放置在结算台的刷卡机上,即可完成支付;师生在校内外均可通过手机APP预订菜品、查看用餐记录和消费明细。下列关于该智能结算系统中网络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手机APP查询消费明细需要遵循网络协议 B.移动终端必须连接学校局域网才能访问该系统
C.摄像头通过Wi-Fi传输菜品信息时不需要传输介质 D.若该系统的服务器未连接网络,师生也能通过APP预订菜品
7.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若输出k的值为3,则输入s的值可能是( )
A."13267459" B."31762594" C."26374859" D."62738495"
8.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相同,下列各项中符合该二叉树结构的是( )
A. B. C. D.
9.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from random import randint
s="abcde"
key="123"
res=""
for i in range(len(s)):
k=int(key[i%len(key)])
if randint(0.1)= =0: #随机生成整数0或1
res+=chr((ord(s[i])-ord("a")+k)%26+ord("a"))
else:
res+=chr((ord(s[i])-ord("a")-k)%26+ord("a"))
执行该程序段后,变量res的值不可能是( )
A."bdzec" B."bzfzz" C."zzfcg" D."zdzeg"
10.小杨编写了一个Python程序,部分代码如下:
#输入数据,存储到列表d中,代码略
n=len(d)
for i in range(1,n):
for j in range(i,n):
if d[j] < d[j-1]:
d[j],d[j-1]=d[j-1],d[j]
执行该程序段,输入下列数据,列表d中元素未按升序排列的是( )
A.1,2,4,3,5 B.4,1,2,3,5 C.5,2,1,4,3 D.5,1,2,3,4
11.某括号序列中,若左括号出现的顺序及个数与右括号保持一致,则称该序列中的括号是匹配的。例如序列“())(”中的括号是不匹配的,可将其中第3、第4个括号修改为“()”使其重新匹配。现给出一个长度为偶数的不匹配序列,为使其重新匹配,统计最少需要修改的括号数。实现上述功能的Python程序段如下:
s=input() #输入括号序列,序列中仅包含“(”和")”两种字符
top=-1;ans=0
for i in range(len(s)):
if s[i]=="(":
top+=1
else:
if : top+=1
ans+=1
else:

ans+=
上述程序段中方框处可选代码为:
①top!=-1 ②top==-1 ③top+=1 ④top-=1 ⑤top//2 ⑥(top+1)//2
则(1)(2)(3)处代码依次为( )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12.某二分查找算法的Python程序段如下:
n=len(a)
L=0
R=(n-1)//2 #语句①
while L<=R:
m=(L+R)//2 #语句②
if key==a[m]:break
if key < a[m]:
R=m-1
else:
L=m+1
if L<=R or R>=0 and a[n-R-1]==key:
print("YES")
else:
print("NO")
执行该程序段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列表a有8个元素,则语句②最多被执行4次 B.若a为[1,5,8,7,3],key为7.输出结果为“NO”
C.若要实现key的查找,a中元素应按升序排列 D.将语句①修改为“R=n-1”,可能会影响程序输出的结果
二、操作题
13.某路边有一排照明装饰灯,编号依次为1~n。现发现有多个装饰灯不亮,受维修成本的限制,只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维修,维修后保证有k个编号连续的装饰灯能够正常照明。编写程序,根据已损坏的装饰灯编号,输出最少需要维修的装饰灯数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路边有10个照明装饰灯(编号1~10),其中编号为1、4、8、10的装饰灯不亮,维修后需保证有6个编号连续的装饰灯能正常照明,则最少需要维修的装饰灯数量是 。
(2)实现上述功能的部分Python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输入照明装饰灯的总数n、编号连续的正常照明装饰灯数量k,代码略
#读取不亮的装饰灯编号,存入d,代码略
v=[0]*(n+1)
c=[0]*(n+1)
ans=n
for i in ① :
v[d[i]]=1
for i in range(1,n+1):
c[i]=c[i-1]+v[i]
i=1
while i<=n-k+1:
last=②
num=c[last]-c[i-1]
if ③ :
ans=num
i=i+1
print(ans)
14.小杨搭建了一个模拟药品仓储环境监测系统的实验,用于监测药品储存区域的温度和湿度。该系统的智能终端获取传感器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到Web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采集的温湿度数据与设定的相应阈值进行判断,出现异常时,通过智能终端控制执行器发出预警信号。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查询历史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户通过浏览器查询的历史数据存储在 (单选,填字母:A.传感器/B.数据库/C.智能终端)
(2)下列功能需要在服务器端程序实现的是 (多选,填字母)。
A.打开或关闭执行器 B.处理浏览器访问请求
C.获取温湿度传感器上的数据 D.根据采集的数据和阈值判断异常情况
(3)系统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通过浏览器查看历史数据,发现有多次温湿度数据超过阈值时,执行器均未发出预警信号。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的是 (单选,填字母:A.更换服务器/B.重新设定阈值/C.更换执行器)。
(4)不同类别的药品在储存时对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现要将药品进行分区域储存。为了对不同区域温湿度实现有效监测,从硬件的角度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从软件的角度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
(5)小杨将系统中过去一年的湿度数据导出,部分数据如图a所示(日期格式为“年/月/日”)。若设定的湿度阈值为70.当采集的湿度值超过阈值时,执行器会发出预警信号。现要统计每月执行器发出预警信号的次数,并绘制如图b所示的柱形图。
图a 图b
实现上述功能的部分Python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f=pd.read_excel("data.xlsx")
df.insert(1,"月份","") #插入列
for i in df.index:
m=df.at[i,"日期"]
df.at[i,"月份"]=m[5:7]
plt.bar(df1.月份,df1.监测值)
#设置绘图参数,显示如图b所示的柱形图,代码略
方框中应填入的语句依次为 (选填2项,填数字序列,少选、多选、错选或次序错均不得分)
①df1=df1[df1["监测值"]>70]
②df1=df[df["监测值"]>70]
③df1=df1.groupby("月份",as_index=False).count()
④df1=df1.groupby("月份",as_index=False).sum()
15.某计算机中,CPU通过与Cache(高速缓存)交换数据,减少直接访问主存的次数,从而提升数据的读取速度,CPU通过主存单元编号来实现数据的访问。当CPU访问的主存单元数据在Cache中时,访问结果为命中,无需从主存调入数据;当CPU访问的主存单元数据不在Cache中时,访问结果为缺失,需要从主存中将被访问的主存单元数据调入Cache,若Cache容量已满,则需要进行替换操作。
替换操作如下:根据CPU依次访问主存单元数据的编号,优先替换Cache中后续不再据被访问的数据;若Cache中的数据在后续均会被访问,则选择最晚被访问到的数据进行替换。
例如,某Cache的容量为3,且其中已有编号为10和20的主存单元数据,CPU依次访问的主存单元编号为“10、30、40、50、10、30、40”,其过程如下表所示:
步骤 Cache状态 访问主存单元编号 缺失访问 Cache调度操作
① 10,20 10 结果 无
② 10,20 30 命中 将编号为30的主存单元数据调入
③ 10,20,30 40 缺失 替换编号为20的主存单元数据
④ 10,40,30 50 缺失 替换编号为40的主存单元数据
…… …… …… …… ……
编写程序,根据CPU依次访问主存单元数据的编号(编号范围为0~1023),计算访问结果为缺失的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ache容量为2,且初始状态为空,CPU对编号为“1,2,3,2,3,1”的主存单元数据依次进行访问,此过程中访问结果为缺失的次数为 。
(2)定义getpos(info)函数,参数info列表元素表示CPU依次访问主存单元数据的编号。
def getpos(info):
n=len(info)
last=[-1]*1024
next=[n]*1024
for i in range(n):
k=info[i]
if last[k]!=-1:
next[last[k]]=i
last[k]=i
return next
若info为[1,2,3,2,3,1],执行语句nxt=getpos(info)后,next[0]的值为 。
(3)定义update(head,data,val,num)函数,函数功能是在链表data中插入一个新的节点,并保持链表节点按照val的值降序排列。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ef update(head,data,val,num):
pre=-1;p=head
while p!=-1 and :
pre=p
p=data[p][2]
data.append([val,num,p]) #为data追加一个元素[val,num,p]
if pre==-1:
head=len(data)-1
else:
data[pre][2]=len(data)-1
return head,data
(4)实现上述功能的部分Python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读取Cache的容量存入变量m,代码略
读取CPU依次访问主存单元数据的编号存入info列表,代码略`
data=[]
vis=[False]*1024
ans,cnt,head=0,0,-1
next=getpos(info)
for i in range(len(info)):
if ① :
ans+=1
vis[info[i]]=True
if cnt < m:
cnt+=1
else:
vis[data[head][1]]=False

head,data=update(head,data,next[i],info[i])
print(ans)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B
6.A
7.C
8.C
9.B
10.C
11.D
12.D
13. 1 range(len(d)) i+k-1 num14. B BD C 硬件:设置多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配备智能终端和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 (或其他等价答案) 软件:每个监测点设置不同的阈值;为每个智能终端设置不同的编号,以便在数据发送时能够区分;(或其他等价答案) ②③
15. 4 5 data[p][0]>val not vis[info[i]]或者vis[info[i]]==False head=data[head][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