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名句名篇默写(原卷版)【1-2025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默写与运用。中国古代诗文中多有与长江相关的名篇名句,或写风景,或抒情怀。(1)江入三峡,奔腾激荡。郦道元《三峡》以“ , ”写江水湍急,超过马和风的速度;李白《早发白帝城》“ , ”两句,化用《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舟行之速,也抒写了喜悦畅快的心情。(2)出三峡后,长江与洞庭湖相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仅用六字就写出洞庭湖气势磅礴、广阔浩渺的景象。(3)过洞庭后,长江一路向东,奔流至北固山下。面对滚滚江流,辛弃疾感怀古今,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以“ ? ”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以“ , ”写视野开阔、波平浪静的江面风景,呈现出典型的盛唐气象。【2-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默写。(1)阅读中国古代诗文,常见“天下”二字。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中,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苍生的济世情怀;从《岳阳楼记》“ , ”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开阔胸襟和崇高境界;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2)中国古代诗歌常常追求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 ”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都写了友人离开后诗人的深情凝望,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3-2023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默写。(1)诗人笔下,神州锦绣。曹操的“ , ”(《观沧海》)描写了水波荡漾、海岛巍然的景象;王维的“ , ”(《使至塞上》)展现了沙漠浩瀚、天地苍茫的风光;李白的“ , ”(《望天门山》)写出了万里长江冲破山峦、汹涌回旋的奇观。(2)古人写水,常以游鱼人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描绘了水鸟时飞时停,鱼儿游来游去的景象。【4-2022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默写(1)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上,班长借用古诗词饱含深情地表达心声。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展望未来,我们既要有“ , ”(杜甫《望岳》)的豪情壮志,也要有“ , ”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进取精神;敬爱的老师,这些年,您“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无私奉献精神滋养了我们,求学路上,感恩有您!(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 , ”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5-2021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2)黄发垂髯, 。(陶渊明《桃花源记》)(3)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4)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中,“ , ”两句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6)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以设问手法写登楼远眺、北望中原的两句是:“ ? ”(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两句赋予山河以人格特征,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1.(2025·安徽安庆·三模)古诗文默写。(1)诗言志,文载道。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 , ”表达了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表达了洁身自好之志。(2)爱国是古诗文永恒的主题。杜牧在《泊秦淮》中,用“ , ”借古讽今,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高度颂扬了守边将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王翰在《凉州词》中,用“ , ”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报效国家的豪迈情怀。2.(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在古代诗文中,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见南山,陶渊明借“ , ”[《饮酒(其五)》]表现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望泰山,杜甫用“ , ”(《望岳》)表现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游三峡,郦道元用“ , ”(《三峡》)正面表现悬崖峭壁的高耸。(2)古人对学习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虽有嘉肴》中“ , ”两句说明通过学习和教学能发现不足,进而实现自我提升;朱熹认为“ ? ”(《观书有感》),重视知识的更新。3.(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是央视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让我们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我们跟着“书本放行团”一起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东临碣石,领略曹操《观沧海》中“ , ”这两句所描绘的生机盎然的草木秋景,我们西往渭城,感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 , ”这两句所营造的洁净清新的离别氛围,我们南极潇湘,探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这两句所呈现的水波壮阔的洞庭湖景。(2)“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借指战士,古诗文也常用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将士不畏严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的身影,如《木兰诗》中“ , ”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4.(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托物言志”是古诗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周敦颐在《爱莲说》里,用“ , ”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朴质端庄的高尚品格;郑燮在《竹石》里,用“ , ”表达了自己正直倔强、永不屈服的高傲风骨。(2)阅读古诗文,常能感悟到先贤的志趣与情思。我们可以从《黄鹤楼》“ ? ”中,感受到崔颢孤立楼头、远眺故土的思乡之情;我们可以从《望岳》“ , ”中,感悟到杜甫心怀理想、不惧困难的雄心壮志;我们可以从《岳阳楼记》“ , ”中,感悟到范仲淹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政治抱负。5.(2025·安徽滁州·三模)默写。(1)古代诗人十分讲究遣词造句的功夫。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使用叠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使人未见酿泉,先闻其声,如见泉水倾泻而出;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又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 ”,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秋风怒吼声势之盛,使诗人的焦急之情跃然纸上。(2)古代诗人善于用典故,诗句既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又显深刻厚重,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 ”,诗人自抒怀抱,和戍边将士一样渴望打胜仗,建立功业;王昌龄《出塞》中的“ , ”,则是广大将士抗击敌人、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爱国之情豪迈铿锵。6.(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1)亭台楼阁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文人雅士情怀与精神的寄托。醉翁亭前,欧阳修与客临溪宴饮,坦言“ , ”(《醉翁亭记》),点明其意不在饮酒,而在欣赏山光水色;旧亭台中,晏殊面对眼前春景,沉吟“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流露对时光易逝的叹惋与美好事物重现的欣慰;黄鹤楼头,崔颢远眺浩渺江天,低叹“ ? ”(《黄鹤楼》),抒发了游子羁旅的缠绵乡愁。每一座亭台楼阁,都镌刻着文人的情思,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化印记。(2)为增加韵律美,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叠字的诗句。曹操《观沧海》中“ , ”,以叠字摹写大海波翻浪涌的动景,与耸立的山岛相互映衬;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 , ”,则用叠字点染出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雨后春景。7.(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文化根脉承载着先民的精神密码。《论语》中“ , ”道出传承与创新的智慧;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 , ”暗喻文化精神的生生不息;而《礼记·大道之行也》中“ , ”则彰显了天下大同的理想。(2)古诗词常借景抒情,意蕴悠长。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 , ”的雨景衬托内心的无尽愁思;《木兰诗》里,“ , ”则描绘边塞夜景,尽显军营生活的艰苦。8.(2025·安徽宣城·三模)默写。(1)阅读古诗词,我们常常能收获有益的启示。“① ,②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教会我们,生命的消逝不一定是结束,还有可能成为孕育新生的力量;“③ ,④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诉我们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所以不要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⑤ ,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逆境,总会有新的希望在绽放。(2)古代诗文不乏借景抒情的佳句。杨万里用“⑦ ,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出了壮美阔大、色彩明艳的荷田盛景,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张岱用“⑨ ,⑩ ”(《湖心亭看雪》)写出了万物一体、洁白无瑕的美丽雪景,映射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9.(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2025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3周年。一百多年来,正是中国青年的觉醒,点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作为即将迈进人生下一段旅途的初三学子,理应抖擞精神,意气风发。我们应树立孔子“① ,② ”的学思结合的理念(《论语》),应保持刘禹锡“③ ,④ ”的积极心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应保有杜甫“⑤ ,⑥ ”的雄心壮志。(《望岳》)青年学子热爱学习,在古诗文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三峡》中领略“春冬之时,⑦ ,⑧ ”的流水之美,可以从王之涣《凉州词》中感受“⑨ ,⑩ ”的塞外风光,以此不断丰富文化认知,提升文化自信。10.(2025·安徽合肥·三模)阅读经典古诗文,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将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小安;古人的志向与人格令人敬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① , ”让我懂得了即便前路艰难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②“ , ”让我明白了将士们即使面对惨烈的战斗,仍有视死如归的报国决心;王冕《墨梅》中的③“ , ”让我领悟了诗人高洁的人生态度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小徽:是的,经典诗文中的对比写法对我们的语文学习也有启发。《论语》十二章中④“ , ”用对比手法强调志向不可轻易改变;晏殊《浣溪沙》中的⑤“ , ”通过新旧的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11.(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自古文人对“战争”的描写和感慨颇多,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相关内容。【备战】①李贺《雁门太守行》写备战前的紧张和敌军来时的紧迫感:“ , 。”【赴战】②《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神速的句子:“ , 。”【鏖战】③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绘战马神速,弓弦响如惊雷的句子:“ , 。”【战场之谋】④《左传 曹刿论战》中,曹刿下令追逐齐师的理由:“ , ,故逐之。”【战场之情】⑤ (作者)在《渔家傲》中表达了身在边塞思念家乡的句子:“ ”。12.(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1)“托物言志”是古诗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周敦颐在《爱莲说》里,用“ , ”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朴质端庄的高尚品格;郑燮在《竹石》里,用“ , ”表达了自己正直倔强、永不屈服的高傲风骨。(2)阅读古诗文,常能感悟到先贤的志趣与情思。我们可以从《黄鹤楼》“ ? ”中,感受到崔颢孤立楼头、远眺故土的思乡之情;我们可以从《望岳》“ , ”中,感悟到杜甫心怀理想、不惧困难的雄心壮志;我们可以从《岳阳楼记》“ , ”中,感悟到范仲淹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政治抱负。13.(2025·安徽·三模)默写。(1)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是古诗词中永恒的主题。“ , ”(《凉州词》),王翰以豪迈旷达之语,尽显战争残酷与战士视死如归的悲壮;“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用典故表明了自己渴望得到重新起用,以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直接表达了要完成恢复中原大业,渴望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2)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不乏勇于担当的人。诸葛亮临危受命,用“ , ”(《出师表》)写出了自己的赤胆忠心;范仲淹用“ , ”(《岳阳楼记》)言明心志,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14.(2025·安徽芜湖·三模)默写。(1)行走在古诗词中的“东风”,惊艳了时光,摇曳了心旌,李商隐叹“ , ”(《无题》),借“东风”诉尽情思缱绻;杜牧道“ , ”(《赤壁》),借“东风”抒发史事慨叹;朱熹言“ ,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借“东风”寄寓求道宏愿。(2)纵经千般磋磨,仁人志士仍信念如盘。辛弃疾赋闲迟暮,犹怀“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爱国壮志,一片丹心为家国;刘禹锡遭贬居陋室,却认为“ , ”(《陋室铭》),言室以人重,有德者居之,触目皆成佳趣。15.(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古诗文中的山水意境令人神往:《饮酒》(其五)中,陶渊明以“ , ”的闲适之句,体现悠游自在的隐逸之乐;《使至塞上》中,王维以“ , ”的开阔画面,尽显边塞之雄奇壮美;《忆江南》中,白居易以“ , ”的明媚之景,传达了江南春色的绚丽多彩。(2)古诗文中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论语》中“ , ”告诫我们只有学思结合,才能避免迷惑而无所得;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启发我们要高瞻远瞩,勇于面对挑战。16.(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1)诗文传情,明月有寄。王安石在“ , 。”(《泊船瓜洲》)的春意阑珊中,透露出思乡的深远与切近;苏轼在“ ? ?”(《记承天寺夜游》)的时空追问中,获得了生命的通透与坚定;范仲淹在“ , 。”(《岳阳楼记》)的动静相生中,传达了洞庭夜景的美妙与虚幻。(2)诗词用典,意味深远。李白于“ , 。”(《行路滩(其一)》)中借“乘长风破万里浪”,表明自己的高远之志:秋瑾于“ , 。”(《满江红》)中用“四面楚歌”,心念家国安危。17.(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景中寓理是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手法。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和王安石《元日》中的“ , ”都蕴含了新旧事物交替的哲理。(2)在我国古诗文中,“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美学符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 ”表现出作者追求老幼幸福的桃源梦;李白《行路难》中的“ , ”映照出诗人追慕贤君赏识的仕途梦;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 , ”折射出词人追寻理想境界的蓬莱梦。18.(2025·安徽·二模)请根据提示默写出古诗文原句(1)胸怀家国天下,肩扛使命担当。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两句高度颂扬了守边将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 , ”来形容自己在蜀汉面临困境时挺身而出,担当使命;陆游在《示儿》中用“ , ”两句表现出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期盼。(2)诗言志,诗抒情。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 , ”描绘了塞外大漠雄奇的异域之美;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 ”怀古伤今,表达对世事巨变的感慨。19.(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1)中华古诗文,佳作如林,其中有许多与“劳动”相关的。有的关注现实、体察百姓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 , ”,表现了卖炭翁卖炭时的天寒地冻、路途艰难;范仲淹《江上渔者》“ , ”,表现了渔民捕鱼时的风高浪急、环境凶险;有的则歌颂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如陆游《游山西村》“ , ”,表现了农家待客时的热情、淳朴。(2)侧面衬托有助于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曹刿论战》中,乡人不解反问“ , ”,突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超越常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舟子自言自语“ , ”,突出了看雪人的痴态雅趣不同流俗。20.(2025·安徽马鞍山·三模)默写。(1)“月”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古人擅长借月抒怀。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 , ”中,我们读出了李白对友人的牵挂和关心;从《泊船瓜洲》的“ , ”中,我们读出了王安石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 , ”中,我们读出了苏轼的洒脱和对生活的了悟。(2)我国古代诗文常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创造美妙神奇的境界。《北冥有鱼》中的“ , ”,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大鹏翅膀大、力量大的特点;李清照《渔家傲》中的“ ,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21.(2025·安徽滁州·二模)默写。(1)读经典诗文,赏自然美景。“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西湖早春莺歌燕舞,美不胜收;“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荷花娇艳盛开,蔚为壮观;“ , ”(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林中草茂花繁,令人陶醉。(2)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 ”,运用了文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典故;而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则运用了向秀作《思旧赋》和王质看棋烂柯的典故。22.(2025·安徽阜阳·二模)默写。阅读古诗文,我们要读懂其中的“酬唱送别”之意。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① , ② ”写山势回环,道路曲折,马蹄印迹成行,表现了诗人对武判官的依依不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③ , ④ ”明写春景,暗寓离别,表达了诗人对元二的惜别情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⑤ , ⑥ ”借一轮明月寄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关心和同情。阅读古诗文,我们要读懂其中的“亲近山水”之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⑦ , ⑧ ”描绘出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美景,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⑨ , ⑩ ”从嗅觉和视觉角度对山间春夏之景进行描绘,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意可见一斑。23.(2025·安徽·三模)默写。(1)山河入赋,赤子丹心。《木兰诗》中“ , 。”刻画出木兰奔赴战场马踏山河的英勇身姿;李贺(《雁门太守行》)持三尺青锋立下“ , ”的报国誓言;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 ”的誓死不屈,终为这份家国情怀写下最崇高的注脚。(2)文以表情,读文识人。在《马说》中,韩愈借“ ? !”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在《石灰吟》中,于谦以石灰自喻,“ , ”表达自己要做清白之人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24.(2025·安徽淮南·二模)默写(1)古人的乐观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热爱生活的智慧。李白才学难展,仍坚信“ , ”(《行路难》其一);陆游罢官宦游,却乐观写下“ , ”(《游山西村》);郑燮一生坎坷,仍借竹表达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 , ”(《竹石》)。(2)仁人志士常以诗词明心,彰显高尚情怀。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 , ”展现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用“ , ”表明自己虽辞官但仍心系国家的奉献精神。25.(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千百年来,“家园”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家园是什么?它是战乱中人们渴求得到亲人消息的急切心情:“ , ”(杜甫《春望》);它是秋瑾远在东南的牵挂:“ ,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它也是诗人甘愿奉献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豪情壮志:“ ? ”(文天祥《过零丁洋》)。(2)文言经典中的哲理句,常被世人引为座右铭,以激励自身。要表达学习与思考的密切关系,可引用《〈论语〉十二章》的“ , ”;若要劝诫自己心胸豁达、乐观超脱,可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26.(2025·安徽淮南·二模)默写。忆往昔,古人观景写诗言情。陆游游山西村,写下“ , ”(《游山西村》),道出出路难觅之际发现新天地时豁然开朗的欣喜之情:王维出使边塞,写下“ , ”(《使至塞上》),含蓄地表达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愤激不平之情:杜甫推窗远望,写下“ , ”(《绝句四首·其三》),描绘远眺所见的山峦披雪、江岸停舟之景,寄托着安定后的愉悦兼思乡之情。看今朝,我辈观景赏文尚贤。登上岳阳楼,我们会吟诵“ , ”(《岳阳楼记》),为范仲淹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抱负以及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而感佩:观池中清荷,我们会高唱“ , ”(《爱莲说》),赞莲花不受污浊环境影响的高洁品质,为君子的风范折腰。27.(2025·安徽黄山·三模)默写。(1)诗歌之美在意境,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定格了早春画卷鲜活热闹的景象;诗歌之美在音韵,如崔颢《黄鹤楼》中“ , ”,巧用叠词且对仗工整,节奏明快;诗歌之美在理趣,如汉乐府《长歌行》中“ , ”,蕴含着珍惜时光、努力上进的哲理。(2)品读文言文,我们得以感受古人的深厚情怀:在“ ,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将精神追求置于物质享受之上;在“ ,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君子取利必合道义,对不顾礼义而汲汲于富贵的行为予以否定。28.(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谈及人生志趣,常在景语中抒发。在雨中沙湖道上行走的苏轼触景生情:“ , 。”(《定风波》)李清照回味梦中的云涛晓雾,望风长嗟:“吾虽一介女流,但仍渴望如大鹏展翅。 , , !”(《渔家傲》)陶渊明伫立篱前,远望山野:“鄙人已远离官场,问吾每日何为? , 。”[《饮酒》(其五)](2)读优美诗文能“养气”。读《爱莲说》“ , ”,能养周敦颐的高洁、质朴、廉正之气;读《出师表》“ ”,能养诸葛亮的知恩图报、爱国忠贞之气。29.(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泼墨山水的卷轴,到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展现了经典诗文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借助这种创作手段,我们还可以展现“ , ”(韩愈《晚春》)的万紫千红,展现“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烟雨江南,展现“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边塞黄昏。(2)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礼记〉二则》中的“ ,天下为公”刻画和描绘了最远大而美好的社会愿景,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努力奋斗;《〈孟子〉三章》中的“ , , ”让人心潮澎湃,立志做中华大丈夫。30.(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借物抒情是古诗常见手法,诗人巧妙地把情感寄托在各种物象之上,别具匠心。“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寄情于路边的柳色;“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寄情于天上的月亮;“ ? ”(《次北固山下》),王湾寄情于北归的大雁。(2)江淮大地,处处留下文人墨客的足迹。刘禹锡到和县,身居陋室,却感受到环境的优雅: , (《陋室铭》);欧阳修被贬滁州,在《醉翁亭记》中写出了琅琊山的春夏之美: , 。31.(2025·安徽滁州·三模)默写。离别在即,班级要制作一本毕业纪念册,大家从学过的古诗文中给毕业册取名。有以下几个名称供选择,请你写出它们的出处。纪念册名称《温故》选自“ , ”(《〈论语〉十二章》);纪念册名称《落花集》选自“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纪念册名称《破浪集》选自“ , ”[李白《行路难》(其一)];纪念册名称《婵娟集》选自“ , ”(苏轼《水调歌头》);纪念册名称《活水》选自“ ?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32.(2025·安徽滁州·三模)默写。(1)在古诗文中徜徉,能领略到异彩纷呈的自然景物:“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写出了山高水清的景象;“ , ”(范仲淹《岳阳楼记》),描绘了动感十足的鱼鸟活动图“ , ”(李白《望天门山》),刻画了天门山被江水劈开的雄起阔远的景象。(2)总有一些牵挂让我们难以释怀。崔颢在“ ? ”(《黄鹤楼》)中表达了对家乡的牵挂;苏轼在“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33.(2025·安徽芜湖·三模)默写。同学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寻踪美丽中国”语文活动,云游祖国大地:来到北固山下,欣赏“ ,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景色,春潮涨平,一面白帆高悬,让人心胸开阔;又看到西湖两岸“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春来草长花开,让人欣喜;再跟随李白的脚步来到庐山,用“ , ”(《望庐山瀑布》)来赞叹气势磅礴、神奇瑰丽的瀑布;接着跟随王维的行踪来到边塞大漠,沉醉于“ , ”(《使至塞上》)的塞外奇特壮美的景象;最后来到三峡,从色彩、情态等方面欣赏“ , ”这春冬之时水的秀美。34.(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伟大的诗人都有一颗体恤苍生的心。白居易以“ , ”(《卖炭翁》)这一矛盾心理,真实反映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杜甫发出“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喊,这是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2)君子身上常有奋发向上的精神与风骨。李白自感前途渺茫,仍能执着乐观,奋起高呼“ , ”[《行路难(其一)》];面对离散,苏轼发出“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愿;面对贬谪,范仲淹表现出“ , ”(《岳阳楼记》)的豁达乐观的心态。35.(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古诗词中常常借物抒怀。杜甫《望岳》“ , ”中,借想象登顶泰山抒发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杜牧《赤壁》“ , ”中,借战争抒发怀才不遇之慨;于谦《石灰吟》“ , ”中,借石灰抒发坚守高洁情操之志。(2)抉择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如《鱼我所欲也》中的“ , ”表现了孟子坚守道义的勇气;《过零丁洋》中的“ , ”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气节。36.(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古诗文里的秋天总是那么耐人寻味。有“ , ”(曹操《观沧海》)的雄浑激荡,展现诗人登临沧海时秋风呼啸、波涛汹涌的壮阔气象;有“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苍凉奇崛,勾勒出西北边塞秋日荒寒、雁阵南飞的独特风光;有“ , ”(刘禹锡《望洞庭》)的空灵澄澈,描摹秋夜洞庭湖上月华似水、波平如镜的静谧交融。(2)探索安徽,品味美好。攀登琅琊之巅,领略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的山间朝暮风光;漫步和县古地,探寻刘禹锡《陋室铭》所言“ , ”的陋室不凡之韵。37.(2025·安徽滁州·二模)默写。(1)祖国的山山水水,总能给文人以无限灵感。李白遥望瀑布,以“ , ”(《望庐山瀑布》)表现了庐山瀑布高空直落、势不可挡的气势;柳宗元驻足潭边,以“ , ”(《小石潭记》)从侧面表现出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王湾行舟江上,用“ , ”(《次北固山下》)呈现出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象。(2)家国情怀是古代诗词中永恒的主题,无论是“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那种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还是“ , (李贺《雁门太守行》)那种以死报国的铮铮誓言,都是这种情怀的生动诠释。38.(2025·安徽芜湖·二模)默写。(1)学习小组开展“古诗中的山”项目化学习,发现“山”这个意象内涵丰富。“① , ”(《望岳》),巍巍泰山,激荡着杜甫勇攀高峰的热血激情;“② , ”(陶渊明《饮酒(其五)》),淡淡金菊,悠悠南山,萦绕着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闲适淡泊;“③ , ”,(苏轼《题西林壁》),千姿百态的庐山启迪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去观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2)一片丹心,炳耀千秋。“④ , ”(《出师表》),这是诸葛亮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赤胆忠心;“⑤ , ”,这是范仲淹心系天下、先忧后乐的济世之心。39.(2025·安徽淮南·一模)请根据提示默写出古诗文原句(1)踔厉奋发的青春路上,我们要有“ ,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那份豪迈;要有“ , ”于谦《石灰吟》的那份勇敢;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的那份乐观;要有“ ,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那份淡然。(2)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陶渊明的“ , ”【《饮酒》(其五)】渲染了山间之优美,归隐之悠然;欧阳修的“ , ”(《醉翁亭记》)写出了树林之茂密,禽鸟之欢乐。40.(2025·安徽马鞍山·二模)默写随着我国免签政策的逐步落实,一场前所未有的旅游热潮正在席卷全国。无数外国游客来到中国,真切地感受了中国山河的秀美壮阔。在这里,他们体会了曹操《观沧海》“ , ”中秋风惊涛的壮阔宏伟;也感受了王湾《次北固山下》“ , ”中冬春交替的自然理趣;他们欣赏了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 ”中江南春色的明艳动人;也领略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中边塞雪景的奇异浪漫……这里四季流转,拥有着无穷无尽的美好景致,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说的“ , ”。大美中国,期待更多国际友人的到来!41.(2025·安徽宣城·三模)默写。(1)“烟”,氤氲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美学密码,缭绕在诗人的笔尖,牵动着诗人的思绪。王勃的“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人在烟雾迷蒙中望见了巴山蜀水;李白的“ , ”(《望庐山瀑布》),在袅袅紫烟中描绘出自然之趣;杜牧的“ , ”(《泊秦淮》)在朦胧冷寂的夜色中引发诗人思古之幽情。(2)古人常以“鳞”代鱼。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写下“ , ”,描绘出夕阳下鱼儿欢腾的灵动生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 , ”,勾勒出沙鸥、游鱼各得其乐的和谐景致。42.(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古人常借助各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他们的志向和情感,这些事物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也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① ,② ”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对友人深挚的惜别之情;周敦颐《爱莲说》中,“③ ,④ ”以莲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仍保持清白的高贵信念;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⑤ ,⑥ ”借助“酒”“曲”写遭贬的辛酸,表达与友人共勉之意,从中流露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爱情闺怨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宛在水中央”“⑦ ”和“⑧ ”(《诗经·蒹葭》)表现主人公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⑨ ,⑩ ”(李商隐《无题》)将现实的无奈与美好的愿望相结合,使相思之情和渴望团聚的心情更加深沉动人。43.(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行走在古诗词中的“东风”,惊艳了时光,摇曳了心旌。李商隐叹“ , ”(《无题》),借“东风”诉尽情思缱绻;杜牧道“ , ”(《赤壁》),借“东风”抒发史事慨叹;朱熹言“ ,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借“东风”寄寓求道宏愿。(2)纵经千般磋磨,仁人志士仍信念如磐。辛弃疾赋闲迟暮,犹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爱国壮志,一片丹心为家国;刘禹锡遭贬居陋室,却认为“ , ”(《陋室铭》),言室以人重,有德者居之,触目皆成佳趣。44.(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江淮大地,人杰地灵,这里有刘禹锡《陋室铭》①“ , ”谈笑风生、畅叙幽怀的交往之趣;这里有欧阳修《醉翁亭记》②“ , ”生机盎然、草木幽香的春夏之景。(2)诗以言志,文以传情。从《望岳》③“ , ”中,我们读出了杜甫的壮志豪情;从《别董大》④“ , ?”中,我们读出了高适的旷达胸襟;从《天净沙·秋思》⑤“ , ”中,我们读出了马致远的羁旅之愁。45.(2025·安徽宣城·二模)默写。(1)古代文人似画师,于笔墨间晕染出绚丽画卷。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 ”描绘出一幅红旗与白雪相映衬的色彩鲜明的边塞图景;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 , ”勾勒出绿树与翠藤缠绕的清幽静谧的小石潭画面;杜牧在《江南春》中用“ , ”展现出绿树与红花相映的明朗繁丽的江南画卷。(2)中国古典诗词常借助典故表情达意。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 ”两句,借燕昭王筑台之典,彰显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秋瑾《满江红》里的“ , ”两句,借项羽四面楚歌之典,揭示中国遭列强环伺的困境,也感叹自己冲破家庭束缚的艰难和孤单。46.(2025·安徽芜湖·二模)诗文名句我来填。(1)古诗中的哲理,历经千年依旧闪闪发光。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陆游《游山西村》中“ , ”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四季之美,古来共谈。让我们随欧阳修一起感受《醉翁亭记》里“ , ”琅琊山春夏两季景色变幻无穷;欣赏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冬日浪漫的奇丽雪景。47.(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典故使诗词语言含蓄隽永,言近旨远。秋瑾《满江红》中,“① ,② ”化用历史典故写民族与国家的危难;杜牧《赤壁》中,“③ ,④ ”借史事吐胸中不平之气;李白《行路难》(其一)中,“⑤ ,⑥ ”化用宗悫年少立志的语典来表达自己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的坚定信念。(2)家国情怀是历代仁人志士心中不灭的火焰。“⑦ ,⑧ ”(陆游《示儿》),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平定中原、光复失地的渴望;“⑨ ,⑩ ”(范仲淹《岳阳楼记》),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居何处,都应该不改忧国忧民之心。48.(2025·安徽铜陵·三模)默写。(1)中国四大名亭,千古风流说到今。欧阳修的①“ , ,醉翁亭也”,将“醉翁亭”娓娓引出,也点明亭反宇飞檐的“俏”模样;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②“ , ,上下一白”渲染出雪后西湖之景;闻名遐迩的“陶然亭”,语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爱晚亭”取自杜牧《山行》中的③“ , ”,顶部琉璃碧瓦,攒尖宝顶,凌空欲飞,蔚为壮观。(2)诗以言志,句句蕴含心之所向。陶渊明《饮酒》(其五)中④“ ? ”,传递出诗人向往自然,希望远离官场的心志与追求;李清照《渔家傲》中⑤“ , ”倾诉了自己空有才华的苦闷和不甘。49.(2025·安徽阜阳·三模)默写。(1)古代文人常以独特笔触描绘自然之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①“ , ”展现山间朝暮明暗交替的奇妙;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②“ , ”勾勒塞外大漠雄浑壮阔的风光;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借③“ , ”描绘水天相接、红绿相映的美景。(2)古诗中蕴含着对历史的思考。杜牧在《赤壁》中以④“ , ”两句借历史事件抒发自己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⑤“ ; ”揭示了封建王朝兴衰的本质。50.(2025·安徽池州·三模)默写。(1)风骨是面对困境,铮铮挺立的脊梁。是刘禹锡《陋室铭》中①“ , ”的怡然自得,安贫乐道;也是宋濂劝诫马生时②“ , ”的一心向学,淡然自洽;更是龚自珍离京归乡却仍③“ , ”的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2)想象是古诗文常用手法。④“ , ”是庄子对大鹏展翅的瑰丽想象;⑤“ , ”是辛弃疾梦回沙场,驰骋征战的壮阔场景。51.(2025·安徽合肥·二模)小皖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制成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请你补充所缺的古诗文。穿梭于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之中,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下那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每一帧都是时间赋予大地的独特诗篇。春来时,白居易于《钱塘湖春行》中,以“(1) , ”描绘了一幅花儿渐放、草儿初生的早春花草图;夏日里,崔颢于《黄鹤楼》上吟咏的“(2) , ”描绘了草木葳蕤、绿意盎然的盛夏景象;秋风起,曹操在《观沧海》中以“(3) , ”展现出草木在秋日里依旧生机勃勃;冬日寒,岑参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下“(4) , ”展现了冬日雪景的奇丽与壮美。大雪过后,张岱笔下的西湖美景“(5) , ,上下一白”,犹如一幅肃静淡远的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52.(2025·安徽安庆·二模)默写(1)“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得名于唐诗《寒食》中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是古人的诗词之趣。安庆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1)班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以用于“诗词会”选手间的对抗赛。请你也当一名挑战者,根据提示,准确写出含有提示关键字的诗词句。“雁”: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马”: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冰”: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坚守”是一份柔软又强大的力量,杜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坚守让仁爱情怀与世相伴。刘禹锡“ , ”(《陋室铭》)的坚守让安贫乐道不再遥远。53.(2025·安徽宿州·三模)默写。(1)我们不仅要学好古诗文,更要用好古诗文。可用①“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离人的美好祝愿,用②“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慨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还可以用③“ , ”[李白《行路难》(其一)]来勉励自己,以坚定自己对理想的信念。(2)花开满园,情意款款。是叶绍翁《游园不值》中④“ , ”的争奇斗艳、春意盎然;是周敦颐《爱莲说》中⑤“ , ”的洁身自好、高洁傲岸。54.(2025·安徽池州·三模)默写。(1)中国古代诗文中有人生的志趣。王昌龄送友远行,临别叮嘱“ , ”(《芙蓉楼送辛渐》),以此来表明自己恪守的人生信念;诸葛亮追述身世,感慨回忆“ , ”(《出师表》),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名利的淡泊;文天祥兵败被俘,慷慨书写“ ? ”(《过零丁洋》),以此来彰显自己忠贞的人生操守。(2)中国古代诗词常常运用典故的手法,如李白《行路难(其一)》“ , ”二句委婉表达了渴望得到明主赏识和朝廷的重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二句细腻地刻画出将士思归但功业未就,难以返家的矛盾心理。55.(2025·安徽蚌埠·二模)默写。(1)古诗词中常运用典故来委婉表达作者的情感。王昌龄的“ , ”(《芙蓉楼送辛渐》)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刘禹锡的“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化用典故,表达了世事沧桑、物是人非之感;秋瑾的“ ? ”(《满江红》)运用典故,表达了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的孤寂与苦闷。(2)日月如梭,岁月不居,古人用诗文赋予“日”“月”独特的意蕴。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朝暮之景:“ , ”,尽显光影变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用两个比喻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月光照耀下的水面景象。56.(2025·安徽安庆·三模)默写。(1)古诗常体现古人的生活态度。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①“ , ”展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②“ , ”表达了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心境;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③“ , ”描写宁静雅致的环境,寄寓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2)古人借物抒情往往别具一格。贺知章在《咏柳》中以④“ , ”借柳树赞美春天的创造力;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⑤“ , ”通过落花表达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57.(2025·安徽六安·三模)默写。朋友,如果你没有闲暇时间外出游玩,就在古诗文中畅游吧!“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为我们勾勒了钱塘湖边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早春图景;“ , ”(杨万里《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我们展现了西湖莲叶接天,日光与荷花相映的盛夏之景;“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为我们描写了古代西北边地大雁过早地南飞的奇异秋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我们呈现了边疆冰天雪地、阴云密布的奇景。欣赏过这些四季美景,相信你会脱口而出:“ , (欧阳修《醉翁亭记》)。”58.(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万里河山见情怀。《春望》中,杜甫在国都陷落后的“ , ”衰败景象中寄寓感慨;《过零丁洋》中,文天祥借“ , ”抒写了国破家亡、飘零无依之哀;《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观山听水,绘“ , ”的潼关险要,为后文抒发兴亡之感蓄势。(2)典故使诗文表达含蓄典雅,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 ”两句借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宅第自勉;王昌龄《出塞》中的“ , ”两句借汉朝名将李广慨叹国无良将。59.(2025·安徽宿州·一模)默写。(1)阅读古诗文,倾听文人的心声。“ , ”(《春望》),这是杜甫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念;“ , ”(《水调歌头》),这是苏轼对世人的真诚祝福;“ , ”(《别董大》),这是高适对友人的深情劝慰。(2)古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论语〉十二章》中的“ , ”告诉我们,只有将学思结合才能有所得;《岳阳楼记》中的“ , ”,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不要因环境变化或个人得失而大喜大悲。60.(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诗人笔下,离愁别绪与家国情怀交织。王维的“ , ”(《送元二使安西》)以劝酒表达深切的离愁;李白的“ , ”(《渡荆门送别》)以江月之景衬托旅途的广阔与孤独;龚自珍的“ , ”(《己亥杂诗》)借落花自喻,抒发了无私奉献、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2)写景需巧用手法。郦道元《三峡》中“ , ”两句,以高处倾泻的流水动态,反衬山间的静谧;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通过鱼儿瞬间游弋与静止的对比,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透明。61.(2025·安徽黄山·三模)默写。(1)中国古代诗文中诸多名篇佳句歌颂了友谊的珍贵。读“ , ”(《论语·学而》),我们体会到志同道合朋友的到来,是我们生活中的幸事;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懂得真挚的友情可以打破空间的阻碍;读“ , ”(高适《别董大》),我们感受到,面对离别、面对未知的将来,我们要满怀希冀。(2)托物言志是古诗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周敦颐《爱莲说》借“ , ”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龚自珍《己亥杂诗》以“ , ”表达自己虽辞官归乡仍心系国家的情怀。62.(2025·安徽淮南·一模)默写沿历史的长河溯流而上。听,诗人的句句箴言在耳边回响。面对失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1) , ”表明一切要向前看,新事物会不断涌现的道理;面对离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2) , ”告诉我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看,古诗文为我们展开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杜牧《江南春》中的“(3) , ”用明丽的色彩描绘了绚烂的春天;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4) , ”用云的色彩烘托出秋天黄昏的凄凉;郦道元《三峡》中:“(5) , ”则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水的色彩与清澈。63.(2025·安徽淮南·三模)默写。(1)英雄气概流淌于千古诗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①“ , ”抒写报国壮志;李贺《雁门太守行》借②“ , ”展现将士誓死效忠的悲壮;于谦《石灰吟》中③“ , ”更以铮铮铁骨诠释信仰的力量。(2)借声音传情达意常见诸诗文。郦道元《三峡》中④“ , ”两句渔歌衬托出了三峡凄清寥落的氛围;李贺《雁门太守行》中⑤“ ,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描写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情景。64.(2025·安徽黄山·一模)默写。(1)诗文传情,家国情怀一直是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精神基因。“① , ”(《出师表》)是诸葛亮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的忠诚大义;“② ,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以及千万守边将士家国难两全的矛盾纠结;“③ ?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舍生取义,彪炳史册的民族气节。(2)诗文载道,经典在带给读者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思想的启迪。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④ , ”借用典故和比喻的手法告诉我们面对挫折时要乐观自信,展望美好的未来;又如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对比分析自己和同舍生的求学条件后,指出“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⑤ , ”,启迪我们精神上的富足可以战胜物质上的贫穷。65.(2025·安徽六安·一模)默写(1)古代文人常借诗词抒发报国之志。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用 “ , ” 表达了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 ” 直抒胸臆,尽显其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以 “ , ” 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意 。(2)中国古典诗词不乏描写自然美景的佳句,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 , ”,从动物的角度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活泼生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 , ”,展现了山间四季不同景色中的春夏之美。66.(2025·安徽阜阳·二模)默写。(1)古人常借诗文抒怀言志。我们能够从“① ,② ”中感受陈子昂俯仰古今的苍茫孤寂。(《登幽州台歌》);在“③ ,④ ”里体会杜甫心怀天下的济世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⑤ ,⑥ ”是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的铿锵誓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动静结合是古诗中极具艺术张力的经典手法。“⑦ ,⑧ ”中,陶渊明运用此法呈现出山间暮色静态之美和飞鸟归林的动态之景。[《饮酒(其五)》];“⑨ ,⑩ ”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王湾以动衬静,描绘长江开阔景象的妙笔。(《次北固山下》)。67.(2025·安徽安庆·二模)默写。(1)我们常在古诗文中读到“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柳宗元的“ , ”(《小石潭记》)因听到清脆水声而心生喜悦;李贺的“ , ”(《雁门太守行》)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渲染了敌军压境的紧张气氛;翁卷的“ , ”(《乡村四月》)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绿意盎然、杜鹃声声的初夏景色。(2)人生的高度往往决定于心态。面对离别,王勃抛开伤感,拥有乐观心态,于是唱出“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高亢之音;面对失意,刘禹锡咽下悲苦,拥有积极心态,于是有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超然哲思。68.(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江淮大地,钟灵毓秀,古往今来,英杰辈出,在历史的苍穹闪耀独特光芒。邓稼先怀揣着报国热忱,为国家铸就坚不可摧的安全盾牌,他的情怀与“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之心一脉相承;包拯为官,不追求虚名,只求造福一方,正是“ , ”(王冕《墨梅》)的生动写照;陶行知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真正做到了“ , ”(龚自珍《己亥杂诗》),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铺就了坚实道路。(2)诗文如画,工于设色。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的明暗色彩对比尽显战争的紧张与激烈;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以“ , ”的满眼葱郁、清新明快的色调,为岳阳楼畔增添了勃勃生机。69.(2025·安徽亳州·二模)默写。(1)家乡,永远是游子的心之所向。漫步古诗苑,你能感受到其中众多的思乡情结。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方的大雁,轻吟“ ? ”(《次北固山下》);杜甫借助明月,抒发了思乡怀人之情“ , ”(《月夜忆舍弟》);在春夜的洛城,李白听到《折杨柳》的曲调,不禁感叹:“ ? ”(《春夜洛城闻笛》)。(2)山水自然是人类的发源地,顺着文人的足迹,读到很多描绘自然景观的美文名句。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写出西湖雪光水气一片茫茫景象的句子:“雾凇沆砀, , ”。70.(2025·安徽·三模)默写。(1)“雁”是古诗词中一个重要意象,常作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作者用它来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 , ”(高适《别董大》)中作者又借助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积郁。(2)“战争”是古诗文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多用于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 ”李贺《雁门太守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争形势的危急;“ , ”(《木兰诗》)中写出了战争环境的恶劣;“ , ”(《曹刿论战》)中曹刿用它揭示了打败齐军的原因,表现了他对战争的精辟见解。71.(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古人的乐观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热爱生活的智慧。李白才学难展,仍坚信“ , ”(《行路难》其一);陆游罢官宦游,却乐观写下“ , ”(《游山西村》);郑燮一生坎坷,仍借竹表达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 , ”(《竹石》)。(2)古人笔下无“春”字,却春意四溢。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 ”写出花草荣茂的旺盛和花落如雨的灵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将洞庭湖春日里香草幽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盛景展现得淋漓尽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名句名篇默写(解析版)【1-2025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默写与运用。中国古代诗文中多有与长江相关的名篇名句,或写风景,或抒情怀。(1)江入三峡,奔腾激荡。郦道元《三峡》以“ , ”写江水湍急,超过马和风的速度;李白《早发白帝城》“ , ”两句,化用《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舟行之速,也抒写了喜悦畅快的心情。(2)出三峡后,长江与洞庭湖相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仅用六字就写出洞庭湖气势磅礴、广阔浩渺的景象。(3)过洞庭后,长江一路向东,奔流至北固山下。面对滚滚江流,辛弃疾感怀古今,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以“ ? ”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以“ , ”写视野开阔、波平浪静的江面风景,呈现出典型的盛唐气象。【答案】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衔远山 吞长江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御、辞、陵、衔、悬”等字词容易写错。【2-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默写。(1)阅读中国古代诗文,常见“天下”二字。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中,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苍生的济世情怀;从《岳阳楼记》“ , ”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开阔胸襟和崇高境界;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2)中国古代诗歌常常追求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 ”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都写了友人离开后诗人的深情凝望,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答案】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厦、庇、俱、赢、碧、唯”等字词容易写错。【3-2023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默写。(1)诗人笔下,神州锦绣。曹操的“ , ”(《观沧海》)描写了水波荡漾、海岛巍然的景象;王维的“ , ”(《使至塞上》)展现了沙漠浩瀚、天地苍茫的风光;李白的“ , ”(《望天门山》)写出了万里长江冲破山峦、汹涌回旋的奇观。(2)古人写水,常以游鱼人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描绘了水鸟时飞时停,鱼儿游来游去的景象。【答案】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详解】考查对诗文的理解与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澹、竦峙、孤烟、碧、游、翔集、鳞”等字词容易写错。【4-2022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默写(1)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上,班长借用古诗词饱含深情地表达心声。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展望未来,我们既要有“ , ”(杜甫《望岳》)的豪情壮志,也要有“ , ”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进取精神;敬爱的老师,这些年,您“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无私奉献精神滋养了我们,求学路上,感恩有您!(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 , ”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答案】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凌、丝、蜡炬。【5-2021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2)黄发垂髯, 。(陶渊明《桃花源记》)(3)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4)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中,“ , ”两句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6)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以设问手法写登楼远眺、北望中原的两句是:“ ? ”(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两句赋予山河以人格特征,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答案】 思而不学则殆 并怡然自乐 愿驰千里足 日暮乡关何处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殆、怡、夜郎、峦”等字词容易写错。1.(2025·安徽安庆·三模)古诗文默写。(1)诗言志,文载道。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 , ”表达了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表达了洁身自好之志。(2)爱国是古诗文永恒的主题。杜牧在《泊秦淮》中,用“ , ”借古讽今,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高度颂扬了守边将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王翰在《凉州词》中,用“ , ”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报效国家的豪迈情怀。2.(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在古代诗文中,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见南山,陶渊明借“ , ”[《饮酒(其五)》]表现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望泰山,杜甫用“ , ”(《望岳》)表现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游三峡,郦道元用“ , ”(《三峡》)正面表现悬崖峭壁的高耸。(2)古人对学习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虽有嘉肴》中“ , ”两句说明通过学习和教学能发现不足,进而实现自我提升;朱熹认为“ ? ”(《观书有感》),重视知识的更新。3.(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是央视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让我们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我们跟着“书本放行团”一起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东临碣石,领略曹操《观沧海》中“ , ”这两句所描绘的生机盎然的草木秋景,我们西往渭城,感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 , ”这两句所营造的洁净清新的离别氛围,我们南极潇湘,探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这两句所呈现的水波壮阔的洞庭湖景。(2)“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借指战士,古诗文也常用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将士不畏严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的身影,如《木兰诗》中“ , ”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4.(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托物言志”是古诗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周敦颐在《爱莲说》里,用“ , ”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朴质端庄的高尚品格;郑燮在《竹石》里,用“ , ”表达了自己正直倔强、永不屈服的高傲风骨。(2)阅读古诗文,常能感悟到先贤的志趣与情思。我们可以从《黄鹤楼》“ ? ”中,感受到崔颢孤立楼头、远眺故土的思乡之情;我们可以从《望岳》“ , ”中,感悟到杜甫心怀理想、不惧困难的雄心壮志;我们可以从《岳阳楼记》“ , ”中,感悟到范仲淹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政治抱负。5.(2025·安徽滁州·三模)默写。(1)古代诗人十分讲究遣词造句的功夫。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使用叠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使人未见酿泉,先闻其声,如见泉水倾泻而出;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又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 ”,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秋风怒吼声势之盛,使诗人的焦急之情跃然纸上。(2)古代诗人善于用典故,诗句既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又显深刻厚重,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 ”,诗人自抒怀抱,和戍边将士一样渴望打胜仗,建立功业;王昌龄《出塞》中的“ , ”,则是广大将士抗击敌人、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爱国之情豪迈铿锵。6.(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1)亭台楼阁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文人雅士情怀与精神的寄托。醉翁亭前,欧阳修与客临溪宴饮,坦言“ , ”(《醉翁亭记》),点明其意不在饮酒,而在欣赏山光水色;旧亭台中,晏殊面对眼前春景,沉吟“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流露对时光易逝的叹惋与美好事物重现的欣慰;黄鹤楼头,崔颢远眺浩渺江天,低叹“ ? ”(《黄鹤楼》),抒发了游子羁旅的缠绵乡愁。每一座亭台楼阁,都镌刻着文人的情思,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化印记。(2)为增加韵律美,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叠字的诗句。曹操《观沧海》中“ , ”,以叠字摹写大海波翻浪涌的动景,与耸立的山岛相互映衬;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 , ”,则用叠字点染出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雨后春景。7.(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文化根脉承载着先民的精神密码。《论语》中“ , ”道出传承与创新的智慧;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 , ”暗喻文化精神的生生不息;而《礼记·大道之行也》中“ , ”则彰显了天下大同的理想。(2)古诗词常借景抒情,意蕴悠长。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 , ”的雨景衬托内心的无尽愁思;《木兰诗》里,“ , ”则描绘边塞夜景,尽显军营生活的艰苦。8.(2025·安徽宣城·三模)默写。(1)阅读古诗词,我们常常能收获有益的启示。“① ,②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教会我们,生命的消逝不一定是结束,还有可能成为孕育新生的力量;“③ ,④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诉我们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所以不要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⑤ ,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逆境,总会有新的希望在绽放。(2)古代诗文不乏借景抒情的佳句。杨万里用“⑦ ,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出了壮美阔大、色彩明艳的荷田盛景,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张岱用“⑨ ,⑩ ”(《湖心亭看雪》)写出了万物一体、洁白无瑕的美丽雪景,映射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9.(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2025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3周年。一百多年来,正是中国青年的觉醒,点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作为即将迈进人生下一段旅途的初三学子,理应抖擞精神,意气风发。我们应树立孔子“① ,② ”的学思结合的理念(《论语》),应保持刘禹锡“③ ,④ ”的积极心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应保有杜甫“⑤ ,⑥ ”的雄心壮志。(《望岳》)青年学子热爱学习,在古诗文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三峡》中领略“春冬之时,⑦ ,⑧ ”的流水之美,可以从王之涣《凉州词》中感受“⑨ ,⑩ ”的塞外风光,以此不断丰富文化认知,提升文化自信。10.(2025·安徽合肥·三模)阅读经典古诗文,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将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小安;古人的志向与人格令人敬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① , ”让我懂得了即便前路艰难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②“ , ”让我明白了将士们即使面对惨烈的战斗,仍有视死如归的报国决心;王冕《墨梅》中的③“ , ”让我领悟了诗人高洁的人生态度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小徽:是的,经典诗文中的对比写法对我们的语文学习也有启发。《论语》十二章中④“ , ”用对比手法强调志向不可轻易改变;晏殊《浣溪沙》中的⑤“ , ”通过新旧的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11.(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自古文人对“战争”的描写和感慨颇多,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相关内容。【备战】①李贺《雁门太守行》写备战前的紧张和敌军来时的紧迫感:“ , 。”【赴战】②《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神速的句子:“ , 。”【鏖战】③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绘战马神速,弓弦响如惊雷的句子:“ , 。”【战场之谋】④《左传 曹刿论战》中,曹刿下令追逐齐师的理由:“ , ,故逐之。”【战场之情】⑤ (作者)在《渔家傲》中表达了身在边塞思念家乡的句子:“ ”。12.(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1)“托物言志”是古诗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周敦颐在《爱莲说》里,用“ , ”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朴质端庄的高尚品格;郑燮在《竹石》里,用“ , ”表达了自己正直倔强、永不屈服的高傲风骨。(2)阅读古诗文,常能感悟到先贤的志趣与情思。我们可以从《黄鹤楼》“ ? ”中,感受到崔颢孤立楼头、远眺故土的思乡之情;我们可以从《望岳》“ , ”中,感悟到杜甫心怀理想、不惧困难的雄心壮志;我们可以从《岳阳楼记》“ , ”中,感悟到范仲淹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政治抱负。13.(2025·安徽·三模)默写。(1)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是古诗词中永恒的主题。“ , ”(《凉州词》),王翰以豪迈旷达之语,尽显战争残酷与战士视死如归的悲壮;“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用典故表明了自己渴望得到重新起用,以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直接表达了要完成恢复中原大业,渴望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2)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不乏勇于担当的人。诸葛亮临危受命,用“ , ”(《出师表》)写出了自己的赤胆忠心;范仲淹用“ , ”(《岳阳楼记》)言明心志,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14.(2025·安徽芜湖·三模)默写。(1)行走在古诗词中的“东风”,惊艳了时光,摇曳了心旌,李商隐叹“ , ”(《无题》),借“东风”诉尽情思缱绻;杜牧道“ , ”(《赤壁》),借“东风”抒发史事慨叹;朱熹言“ ,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借“东风”寄寓求道宏愿。(2)纵经千般磋磨,仁人志士仍信念如盘。辛弃疾赋闲迟暮,犹怀“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爱国壮志,一片丹心为家国;刘禹锡遭贬居陋室,却认为“ , ”(《陋室铭》),言室以人重,有德者居之,触目皆成佳趣。15.(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古诗文中的山水意境令人神往:《饮酒》(其五)中,陶渊明以“ , ”的闲适之句,体现悠游自在的隐逸之乐;《使至塞上》中,王维以“ , ”的开阔画面,尽显边塞之雄奇壮美;《忆江南》中,白居易以“ , ”的明媚之景,传达了江南春色的绚丽多彩。(2)古诗文中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论语》中“ , ”告诫我们只有学思结合,才能避免迷惑而无所得;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启发我们要高瞻远瞩,勇于面对挑战。16.(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1)诗文传情,明月有寄。王安石在“ , 。”(《泊船瓜洲》)的春意阑珊中,透露出思乡的深远与切近;苏轼在“ ? ?”(《记承天寺夜游》)的时空追问中,获得了生命的通透与坚定;范仲淹在“ , 。”(《岳阳楼记》)的动静相生中,传达了洞庭夜景的美妙与虚幻。(2)诗词用典,意味深远。李白于“ , 。”(《行路滩(其一)》)中借“乘长风破万里浪”,表明自己的高远之志:秋瑾于“ , 。”(《满江红》)中用“四面楚歌”,心念家国安危。17.(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景中寓理是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手法。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和王安石《元日》中的“ , ”都蕴含了新旧事物交替的哲理。(2)在我国古诗文中,“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美学符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 ”表现出作者追求老幼幸福的桃源梦;李白《行路难》中的“ , ”映照出诗人追慕贤君赏识的仕途梦;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 , ”折射出词人追寻理想境界的蓬莱梦。18.(2025·安徽·二模)请根据提示默写出古诗文原句(1)胸怀家国天下,肩扛使命担当。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两句高度颂扬了守边将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 , ”来形容自己在蜀汉面临困境时挺身而出,担当使命;陆游在《示儿》中用“ , ”两句表现出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期盼。(2)诗言志,诗抒情。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 , ”描绘了塞外大漠雄奇的异域之美;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 ”怀古伤今,表达对世事巨变的感慨。19.(2025·安徽合肥·三模)默写。(1)中华古诗文,佳作如林,其中有许多与“劳动”相关的。有的关注现实、体察百姓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 , ”,表现了卖炭翁卖炭时的天寒地冻、路途艰难;范仲淹《江上渔者》“ , ”,表现了渔民捕鱼时的风高浪急、环境凶险;有的则歌颂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如陆游《游山西村》“ , ”,表现了农家待客时的热情、淳朴。(2)侧面衬托有助于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曹刿论战》中,乡人不解反问“ , ”,突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超越常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舟子自言自语“ , ”,突出了看雪人的痴态雅趣不同流俗。20.(2025·安徽马鞍山·三模)默写。(1)“月”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古人擅长借月抒怀。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 , ”中,我们读出了李白对友人的牵挂和关心;从《泊船瓜洲》的“ , ”中,我们读出了王安石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 , ”中,我们读出了苏轼的洒脱和对生活的了悟。(2)我国古代诗文常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创造美妙神奇的境界。《北冥有鱼》中的“ , ”,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大鹏翅膀大、力量大的特点;李清照《渔家傲》中的“ ,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21.(2025·安徽滁州·二模)默写。(1)读经典诗文,赏自然美景。“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西湖早春莺歌燕舞,美不胜收;“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荷花娇艳盛开,蔚为壮观;“ , ”(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林中草茂花繁,令人陶醉。(2)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 ”,运用了文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典故;而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则运用了向秀作《思旧赋》和王质看棋烂柯的典故。22.(2025·安徽阜阳·二模)默写。阅读古诗文,我们要读懂其中的“酬唱送别”之意。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① , ② ”写山势回环,道路曲折,马蹄印迹成行,表现了诗人对武判官的依依不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③ , ④ ”明写春景,暗寓离别,表达了诗人对元二的惜别情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⑤ , ⑥ ”借一轮明月寄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关心和同情。阅读古诗文,我们要读懂其中的“亲近山水”之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⑦ , ⑧ ”描绘出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美景,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⑨ , ⑩ ”从嗅觉和视觉角度对山间春夏之景进行描绘,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意可见一斑。23.(2025·安徽·三模)默写。(1)山河入赋,赤子丹心。《木兰诗》中“ , 。”刻画出木兰奔赴战场马踏山河的英勇身姿;李贺(《雁门太守行》)持三尺青锋立下“ , ”的报国誓言;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 ”的誓死不屈,终为这份家国情怀写下最崇高的注脚。(2)文以表情,读文识人。在《马说》中,韩愈借“ ? !”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在《石灰吟》中,于谦以石灰自喻,“ , ”表达自己要做清白之人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24.(2025·安徽淮南·二模)默写(1)古人的乐观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热爱生活的智慧。李白才学难展,仍坚信“ , ”(《行路难》其一);陆游罢官宦游,却乐观写下“ , ”(《游山西村》);郑燮一生坎坷,仍借竹表达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 , ”(《竹石》)。(2)仁人志士常以诗词明心,彰显高尚情怀。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 , ”展现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用“ , ”表明自己虽辞官但仍心系国家的奉献精神。25.(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千百年来,“家园”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家园是什么?它是战乱中人们渴求得到亲人消息的急切心情:“ , ”(杜甫《春望》);它是秋瑾远在东南的牵挂:“ ,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它也是诗人甘愿奉献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豪情壮志:“ ? ”(文天祥《过零丁洋》)。(2)文言经典中的哲理句,常被世人引为座右铭,以激励自身。要表达学习与思考的密切关系,可引用《〈论语〉十二章》的“ , ”;若要劝诫自己心胸豁达、乐观超脱,可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26.(2025·安徽淮南·二模)默写。忆往昔,古人观景写诗言情。陆游游山西村,写下“ , ”(《游山西村》),道出出路难觅之际发现新天地时豁然开朗的欣喜之情:王维出使边塞,写下“ , ”(《使至塞上》),含蓄地表达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愤激不平之情:杜甫推窗远望,写下“ , ”(《绝句四首·其三》),描绘远眺所见的山峦披雪、江岸停舟之景,寄托着安定后的愉悦兼思乡之情。看今朝,我辈观景赏文尚贤。登上岳阳楼,我们会吟诵“ , ”(《岳阳楼记》),为范仲淹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抱负以及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而感佩:观池中清荷,我们会高唱“ , ”(《爱莲说》),赞莲花不受污浊环境影响的高洁品质,为君子的风范折腰。27.(2025·安徽黄山·三模)默写。(1)诗歌之美在意境,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定格了早春画卷鲜活热闹的景象;诗歌之美在音韵,如崔颢《黄鹤楼》中“ , ”,巧用叠词且对仗工整,节奏明快;诗歌之美在理趣,如汉乐府《长歌行》中“ , ”,蕴含着珍惜时光、努力上进的哲理。(2)品读文言文,我们得以感受古人的深厚情怀:在“ ,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将精神追求置于物质享受之上;在“ ,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君子取利必合道义,对不顾礼义而汲汲于富贵的行为予以否定。28.(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谈及人生志趣,常在景语中抒发。在雨中沙湖道上行走的苏轼触景生情:“ , 。”(《定风波》)李清照回味梦中的云涛晓雾,望风长嗟:“吾虽一介女流,但仍渴望如大鹏展翅。 , , !”(《渔家傲》)陶渊明伫立篱前,远望山野:“鄙人已远离官场,问吾每日何为? , 。”[《饮酒》(其五)](2)读优美诗文能“养气”。读《爱莲说》“ , ”,能养周敦颐的高洁、质朴、廉正之气;读《出师表》“ ”,能养诸葛亮的知恩图报、爱国忠贞之气。29.(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泼墨山水的卷轴,到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展现了经典诗文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借助这种创作手段,我们还可以展现“ , ”(韩愈《晚春》)的万紫千红,展现“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烟雨江南,展现“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边塞黄昏。(2)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礼记〉二则》中的“ ,天下为公”刻画和描绘了最远大而美好的社会愿景,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努力奋斗;《〈孟子〉三章》中的“ , , ”让人心潮澎湃,立志做中华大丈夫。30.(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借物抒情是古诗常见手法,诗人巧妙地把情感寄托在各种物象之上,别具匠心。“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寄情于路边的柳色;“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寄情于天上的月亮;“ ? ”(《次北固山下》),王湾寄情于北归的大雁。(2)江淮大地,处处留下文人墨客的足迹。刘禹锡到和县,身居陋室,却感受到环境的优雅: , (《陋室铭》);欧阳修被贬滁州,在《醉翁亭记》中写出了琅琊山的春夏之美: , 。31.(2025·安徽滁州·三模)默写。离别在即,班级要制作一本毕业纪念册,大家从学过的古诗文中给毕业册取名。有以下几个名称供选择,请你写出它们的出处。纪念册名称《温故》选自“ , ”(《〈论语〉十二章》);纪念册名称《落花集》选自“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纪念册名称《破浪集》选自“ , ”[李白《行路难》(其一)];纪念册名称《婵娟集》选自“ , ”(苏轼《水调歌头》);纪念册名称《活水》选自“ ?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32.(2025·安徽滁州·三模)默写。(1)在古诗文中徜徉,能领略到异彩纷呈的自然景物:“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写出了山高水清的景象;“ , ”(范仲淹《岳阳楼记》),描绘了动感十足的鱼鸟活动图“ , ”(李白《望天门山》),刻画了天门山被江水劈开的雄起阔远的景象。(2)总有一些牵挂让我们难以释怀。崔颢在“ ? ”(《黄鹤楼》)中表达了对家乡的牵挂;苏轼在“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33.(2025·安徽芜湖·三模)默写。同学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寻踪美丽中国”语文活动,云游祖国大地:来到北固山下,欣赏“ ,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景色,春潮涨平,一面白帆高悬,让人心胸开阔;又看到西湖两岸“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春来草长花开,让人欣喜;再跟随李白的脚步来到庐山,用“ , ”(《望庐山瀑布》)来赞叹气势磅礴、神奇瑰丽的瀑布;接着跟随王维的行踪来到边塞大漠,沉醉于“ , ”(《使至塞上》)的塞外奇特壮美的景象;最后来到三峡,从色彩、情态等方面欣赏“ , ”这春冬之时水的秀美。34.(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伟大的诗人都有一颗体恤苍生的心。白居易以“ , ”(《卖炭翁》)这一矛盾心理,真实反映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杜甫发出“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喊,这是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2)君子身上常有奋发向上的精神与风骨。李白自感前途渺茫,仍能执着乐观,奋起高呼“ , ”[《行路难(其一)》];面对离散,苏轼发出“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愿;面对贬谪,范仲淹表现出“ , ”(《岳阳楼记》)的豁达乐观的心态。35.(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古诗词中常常借物抒怀。杜甫《望岳》“ , ”中,借想象登顶泰山抒发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杜牧《赤壁》“ , ”中,借战争抒发怀才不遇之慨;于谦《石灰吟》“ , ”中,借石灰抒发坚守高洁情操之志。(2)抉择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如《鱼我所欲也》中的“ , ”表现了孟子坚守道义的勇气;《过零丁洋》中的“ , ”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气节。36.(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古诗文里的秋天总是那么耐人寻味。有“ , ”(曹操《观沧海》)的雄浑激荡,展现诗人登临沧海时秋风呼啸、波涛汹涌的壮阔气象;有“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苍凉奇崛,勾勒出西北边塞秋日荒寒、雁阵南飞的独特风光;有“ , ”(刘禹锡《望洞庭》)的空灵澄澈,描摹秋夜洞庭湖上月华似水、波平如镜的静谧交融。(2)探索安徽,品味美好。攀登琅琊之巅,领略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的山间朝暮风光;漫步和县古地,探寻刘禹锡《陋室铭》所言“ , ”的陋室不凡之韵。37.(2025·安徽滁州·二模)默写。(1)祖国的山山水水,总能给文人以无限灵感。李白遥望瀑布,以“ , ”(《望庐山瀑布》)表现了庐山瀑布高空直落、势不可挡的气势;柳宗元驻足潭边,以“ , ”(《小石潭记》)从侧面表现出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王湾行舟江上,用“ , ”(《次北固山下》)呈现出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象。(2)家国情怀是古代诗词中永恒的主题,无论是“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那种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还是“ , (李贺《雁门太守行》)那种以死报国的铮铮誓言,都是这种情怀的生动诠释。38.(2025·安徽芜湖·二模)默写。(1)学习小组开展“古诗中的山”项目化学习,发现“山”这个意象内涵丰富。“① , ”(《望岳》),巍巍泰山,激荡着杜甫勇攀高峰的热血激情;“② , ”(陶渊明《饮酒(其五)》),淡淡金菊,悠悠南山,萦绕着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闲适淡泊;“③ , ”,(苏轼《题西林壁》),千姿百态的庐山启迪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去观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2)一片丹心,炳耀千秋。“④ , ”(《出师表》),这是诸葛亮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赤胆忠心;“⑤ , ”,这是范仲淹心系天下、先忧后乐的济世之心。39.(2025·安徽淮南·一模)请根据提示默写出古诗文原句(1)踔厉奋发的青春路上,我们要有“ ,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那份豪迈;要有“ , ”于谦《石灰吟》的那份勇敢;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的那份乐观;要有“ ,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那份淡然。(2)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陶渊明的“ , ”【《饮酒》(其五)】渲染了山间之优美,归隐之悠然;欧阳修的“ , ”(《醉翁亭记》)写出了树林之茂密,禽鸟之欢乐。40.(2025·安徽马鞍山·二模)默写随着我国免签政策的逐步落实,一场前所未有的旅游热潮正在席卷全国。无数外国游客来到中国,真切地感受了中国山河的秀美壮阔。在这里,他们体会了曹操《观沧海》“ , ”中秋风惊涛的壮阔宏伟;也感受了王湾《次北固山下》“ , ”中冬春交替的自然理趣;他们欣赏了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 ”中江南春色的明艳动人;也领略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中边塞雪景的奇异浪漫……这里四季流转,拥有着无穷无尽的美好景致,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说的“ , ”。大美中国,期待更多国际友人的到来!41.(2025·安徽宣城·三模)默写。(1)“烟”,氤氲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美学密码,缭绕在诗人的笔尖,牵动着诗人的思绪。王勃的“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人在烟雾迷蒙中望见了巴山蜀水;李白的“ , ”(《望庐山瀑布》),在袅袅紫烟中描绘出自然之趣;杜牧的“ , ”(《泊秦淮》)在朦胧冷寂的夜色中引发诗人思古之幽情。(2)古人常以“鳞”代鱼。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写下“ , ”,描绘出夕阳下鱼儿欢腾的灵动生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 , ”,勾勒出沙鸥、游鱼各得其乐的和谐景致。42.(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古人常借助各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他们的志向和情感,这些事物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也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① ,② ”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对友人深挚的惜别之情;周敦颐《爱莲说》中,“③ ,④ ”以莲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仍保持清白的高贵信念;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⑤ ,⑥ ”借助“酒”“曲”写遭贬的辛酸,表达与友人共勉之意,从中流露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爱情闺怨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宛在水中央”“⑦ ”和“⑧ ”(《诗经·蒹葭》)表现主人公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⑨ ,⑩ ”(李商隐《无题》)将现实的无奈与美好的愿望相结合,使相思之情和渴望团聚的心情更加深沉动人。43.(2025·安徽淮北·三模)默写。(1)行走在古诗词中的“东风”,惊艳了时光,摇曳了心旌。李商隐叹“ , ”(《无题》),借“东风”诉尽情思缱绻;杜牧道“ , ”(《赤壁》),借“东风”抒发史事慨叹;朱熹言“ ,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借“东风”寄寓求道宏愿。(2)纵经千般磋磨,仁人志士仍信念如磐。辛弃疾赋闲迟暮,犹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爱国壮志,一片丹心为家国;刘禹锡遭贬居陋室,却认为“ , ”(《陋室铭》),言室以人重,有德者居之,触目皆成佳趣。44.(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江淮大地,人杰地灵,这里有刘禹锡《陋室铭》①“ , ”谈笑风生、畅叙幽怀的交往之趣;这里有欧阳修《醉翁亭记》②“ , ”生机盎然、草木幽香的春夏之景。(2)诗以言志,文以传情。从《望岳》③“ , ”中,我们读出了杜甫的壮志豪情;从《别董大》④“ , ?”中,我们读出了高适的旷达胸襟;从《天净沙·秋思》⑤“ , ”中,我们读出了马致远的羁旅之愁。45.(2025·安徽宣城·二模)默写。(1)古代文人似画师,于笔墨间晕染出绚丽画卷。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 ”描绘出一幅红旗与白雪相映衬的色彩鲜明的边塞图景;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 , ”勾勒出绿树与翠藤缠绕的清幽静谧的小石潭画面;杜牧在《江南春》中用“ , ”展现出绿树与红花相映的明朗繁丽的江南画卷。(2)中国古典诗词常借助典故表情达意。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 ”两句,借燕昭王筑台之典,彰显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秋瑾《满江红》里的“ , ”两句,借项羽四面楚歌之典,揭示中国遭列强环伺的困境,也感叹自己冲破家庭束缚的艰难和孤单。46.(2025·安徽芜湖·二模)诗文名句我来填。(1)古诗中的哲理,历经千年依旧闪闪发光。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陆游《游山西村》中“ , ”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四季之美,古来共谈。让我们随欧阳修一起感受《醉翁亭记》里“ , ”琅琊山春夏两季景色变幻无穷;欣赏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冬日浪漫的奇丽雪景。47.(2025·安徽蚌埠·三模)默写。(1)典故使诗词语言含蓄隽永,言近旨远。秋瑾《满江红》中,“① ,② ”化用历史典故写民族与国家的危难;杜牧《赤壁》中,“③ ,④ ”借史事吐胸中不平之气;李白《行路难》(其一)中,“⑤ ,⑥ ”化用宗悫年少立志的语典来表达自己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的坚定信念。(2)家国情怀是历代仁人志士心中不灭的火焰。“⑦ ,⑧ ”(陆游《示儿》),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平定中原、光复失地的渴望;“⑨ ,⑩ ”(范仲淹《岳阳楼记》),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居何处,都应该不改忧国忧民之心。48.(2025·安徽铜陵·三模)默写。(1)中国四大名亭,千古风流说到今。欧阳修的①“ , ,醉翁亭也”,将“醉翁亭”娓娓引出,也点明亭反宇飞檐的“俏”模样;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②“ , ,上下一白”渲染出雪后西湖之景;闻名遐迩的“陶然亭”,语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爱晚亭”取自杜牧《山行》中的③“ , ”,顶部琉璃碧瓦,攒尖宝顶,凌空欲飞,蔚为壮观。(2)诗以言志,句句蕴含心之所向。陶渊明《饮酒》(其五)中④“ ? ”,传递出诗人向往自然,希望远离官场的心志与追求;李清照《渔家傲》中⑤“ , ”倾诉了自己空有才华的苦闷和不甘。49.(2025·安徽阜阳·三模)默写。(1)古代文人常以独特笔触描绘自然之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①“ , ”展现山间朝暮明暗交替的奇妙;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②“ , ”勾勒塞外大漠雄浑壮阔的风光;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借③“ , ”描绘水天相接、红绿相映的美景。(2)古诗中蕴含着对历史的思考。杜牧在《赤壁》中以④“ , ”两句借历史事件抒发自己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⑤“ ; ”揭示了封建王朝兴衰的本质。50.(2025·安徽池州·三模)默写。(1)风骨是面对困境,铮铮挺立的脊梁。是刘禹锡《陋室铭》中①“ , ”的怡然自得,安贫乐道;也是宋濂劝诫马生时②“ , ”的一心向学,淡然自洽;更是龚自珍离京归乡却仍③“ , ”的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2)想象是古诗文常用手法。④“ , ”是庄子对大鹏展翅的瑰丽想象;⑤“ , ”是辛弃疾梦回沙场,驰骋征战的壮阔场景。51.(2025·安徽合肥·二模)小皖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制成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请你补充所缺的古诗文。穿梭于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之中,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下那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每一帧都是时间赋予大地的独特诗篇。春来时,白居易于《钱塘湖春行》中,以“(1) , ”描绘了一幅花儿渐放、草儿初生的早春花草图;夏日里,崔颢于《黄鹤楼》上吟咏的“(2) , ”描绘了草木葳蕤、绿意盎然的盛夏景象;秋风起,曹操在《观沧海》中以“(3) , ”展现出草木在秋日里依旧生机勃勃;冬日寒,岑参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下“(4) , ”展现了冬日雪景的奇丽与壮美。大雪过后,张岱笔下的西湖美景“(5) , ,上下一白”,犹如一幅肃静淡远的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52.(2025·安徽安庆·二模)默写(1)“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得名于唐诗《寒食》中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是古人的诗词之趣。安庆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1)班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以用于“诗词会”选手间的对抗赛。请你也当一名挑战者,根据提示,准确写出含有提示关键字的诗词句。“雁”: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马”: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冰”: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坚守”是一份柔软又强大的力量,杜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坚守让仁爱情怀与世相伴。刘禹锡“ , ”(《陋室铭》)的坚守让安贫乐道不再遥远。53.(2025·安徽宿州·三模)默写。(1)我们不仅要学好古诗文,更要用好古诗文。可用①“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离人的美好祝愿,用②“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慨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还可以用③“ , ”[李白《行路难》(其一)]来勉励自己,以坚定自己对理想的信念。(2)花开满园,情意款款。是叶绍翁《游园不值》中④“ , ”的争奇斗艳、春意盎然;是周敦颐《爱莲说》中⑤“ , ”的洁身自好、高洁傲岸。54.(2025·安徽池州·三模)默写。(1)中国古代诗文中有人生的志趣。王昌龄送友远行,临别叮嘱“ , ”(《芙蓉楼送辛渐》),以此来表明自己恪守的人生信念;诸葛亮追述身世,感慨回忆“ , ”(《出师表》),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名利的淡泊;文天祥兵败被俘,慷慨书写“ ? ”(《过零丁洋》),以此来彰显自己忠贞的人生操守。(2)中国古代诗词常常运用典故的手法,如李白《行路难(其一)》“ , ”二句委婉表达了渴望得到明主赏识和朝廷的重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二句细腻地刻画出将士思归但功业未就,难以返家的矛盾心理。55.(2025·安徽蚌埠·二模)默写。(1)古诗词中常运用典故来委婉表达作者的情感。王昌龄的“ , ”(《芙蓉楼送辛渐》)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刘禹锡的“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化用典故,表达了世事沧桑、物是人非之感;秋瑾的“ ? ”(《满江红》)运用典故,表达了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的孤寂与苦闷。(2)日月如梭,岁月不居,古人用诗文赋予“日”“月”独特的意蕴。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朝暮之景:“ , ”,尽显光影变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用两个比喻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月光照耀下的水面景象。56.(2025·安徽安庆·三模)默写。(1)古诗常体现古人的生活态度。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①“ , ”展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②“ , ”表达了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心境;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③“ , ”描写宁静雅致的环境,寄寓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2)古人借物抒情往往别具一格。贺知章在《咏柳》中以④“ , ”借柳树赞美春天的创造力;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⑤“ , ”通过落花表达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57.(2025·安徽六安·三模)默写。朋友,如果你没有闲暇时间外出游玩,就在古诗文中畅游吧!“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为我们勾勒了钱塘湖边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早春图景;“ , ”(杨万里《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我们展现了西湖莲叶接天,日光与荷花相映的盛夏之景;“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为我们描写了古代西北边地大雁过早地南飞的奇异秋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我们呈现了边疆冰天雪地、阴云密布的奇景。欣赏过这些四季美景,相信你会脱口而出:“ , (欧阳修《醉翁亭记》)。”58.(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万里河山见情怀。《春望》中,杜甫在国都陷落后的“ , ”衰败景象中寄寓感慨;《过零丁洋》中,文天祥借“ , ”抒写了国破家亡、飘零无依之哀;《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观山听水,绘“ , ”的潼关险要,为后文抒发兴亡之感蓄势。(2)典故使诗文表达含蓄典雅,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 ”两句借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宅第自勉;王昌龄《出塞》中的“ , ”两句借汉朝名将李广慨叹国无良将。59.(2025·安徽宿州·一模)默写。(1)阅读古诗文,倾听文人的心声。“ , ”(《春望》),这是杜甫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念;“ , ”(《水调歌头》),这是苏轼对世人的真诚祝福;“ , ”(《别董大》),这是高适对友人的深情劝慰。(2)古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论语〉十二章》中的“ , ”告诉我们,只有将学思结合才能有所得;《岳阳楼记》中的“ , ”,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不要因环境变化或个人得失而大喜大悲。60.(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诗人笔下,离愁别绪与家国情怀交织。王维的“ , ”(《送元二使安西》)以劝酒表达深切的离愁;李白的“ , ”(《渡荆门送别》)以江月之景衬托旅途的广阔与孤独;龚自珍的“ , ”(《己亥杂诗》)借落花自喻,抒发了无私奉献、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2)写景需巧用手法。郦道元《三峡》中“ , ”两句,以高处倾泻的流水动态,反衬山间的静谧;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通过鱼儿瞬间游弋与静止的对比,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透明。61.(2025·安徽黄山·三模)默写。(1)中国古代诗文中诸多名篇佳句歌颂了友谊的珍贵。读“ , ”(《论语·学而》),我们体会到志同道合朋友的到来,是我们生活中的幸事;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懂得真挚的友情可以打破空间的阻碍;读“ , ”(高适《别董大》),我们感受到,面对离别、面对未知的将来,我们要满怀希冀。(2)托物言志是古诗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周敦颐《爱莲说》借“ , ”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龚自珍《己亥杂诗》以“ , ”表达自己虽辞官归乡仍心系国家的情怀。62.(2025·安徽淮南·一模)默写沿历史的长河溯流而上。听,诗人的句句箴言在耳边回响。面对失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1) , ”表明一切要向前看,新事物会不断涌现的道理;面对离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2) , ”告诉我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看,古诗文为我们展开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杜牧《江南春》中的“(3) , ”用明丽的色彩描绘了绚烂的春天;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4) , ”用云的色彩烘托出秋天黄昏的凄凉;郦道元《三峡》中:“(5) , ”则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水的色彩与清澈。63.(2025·安徽淮南·三模)默写。(1)英雄气概流淌于千古诗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①“ , ”抒写报国壮志;李贺《雁门太守行》借②“ , ”展现将士誓死效忠的悲壮;于谦《石灰吟》中③“ , ”更以铮铮铁骨诠释信仰的力量。(2)借声音传情达意常见诸诗文。郦道元《三峡》中④“ , ”两句渔歌衬托出了三峡凄清寥落的氛围;李贺《雁门太守行》中⑤“ ,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描写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情景。64.(2025·安徽黄山·一模)默写。(1)诗文传情,家国情怀一直是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精神基因。“① , ”(《出师表》)是诸葛亮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的忠诚大义;“② ,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以及千万守边将士家国难两全的矛盾纠结;“③ ?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舍生取义,彪炳史册的民族气节。(2)诗文载道,经典在带给读者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思想的启迪。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④ , ”借用典故和比喻的手法告诉我们面对挫折时要乐观自信,展望美好的未来;又如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对比分析自己和同舍生的求学条件后,指出“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⑤ , ”,启迪我们精神上的富足可以战胜物质上的贫穷。65.(2025·安徽六安·一模)默写(1)古代文人常借诗词抒发报国之志。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用 “ , ” 表达了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 ” 直抒胸臆,尽显其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以 “ , ” 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意 。(2)中国古典诗词不乏描写自然美景的佳句,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 , ”,从动物的角度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活泼生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 , ”,展现了山间四季不同景色中的春夏之美。66.(2025·安徽阜阳·二模)默写。(1)古人常借诗文抒怀言志。我们能够从“① ,② ”中感受陈子昂俯仰古今的苍茫孤寂。(《登幽州台歌》);在“③ ,④ ”里体会杜甫心怀天下的济世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⑤ ,⑥ ”是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的铿锵誓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动静结合是古诗中极具艺术张力的经典手法。“⑦ ,⑧ ”中,陶渊明运用此法呈现出山间暮色静态之美和飞鸟归林的动态之景。[《饮酒(其五)》];“⑨ ,⑩ ”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王湾以动衬静,描绘长江开阔景象的妙笔。(《次北固山下》)。67.(2025·安徽安庆·二模)默写。(1)我们常在古诗文中读到“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柳宗元的“ , ”(《小石潭记》)因听到清脆水声而心生喜悦;李贺的“ , ”(《雁门太守行》)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渲染了敌军压境的紧张气氛;翁卷的“ , ”(《乡村四月》)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绿意盎然、杜鹃声声的初夏景色。(2)人生的高度往往决定于心态。面对离别,王勃抛开伤感,拥有乐观心态,于是唱出“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高亢之音;面对失意,刘禹锡咽下悲苦,拥有积极心态,于是有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超然哲思。68.(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江淮大地,钟灵毓秀,古往今来,英杰辈出,在历史的苍穹闪耀独特光芒。邓稼先怀揣着报国热忱,为国家铸就坚不可摧的安全盾牌,他的情怀与“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之心一脉相承;包拯为官,不追求虚名,只求造福一方,正是“ , ”(王冕《墨梅》)的生动写照;陶行知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真正做到了“ , ”(龚自珍《己亥杂诗》),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铺就了坚实道路。(2)诗文如画,工于设色。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的明暗色彩对比尽显战争的紧张与激烈;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以“ , ”的满眼葱郁、清新明快的色调,为岳阳楼畔增添了勃勃生机。69.(2025·安徽亳州·二模)默写。(1)家乡,永远是游子的心之所向。漫步古诗苑,你能感受到其中众多的思乡情结。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方的大雁,轻吟“ ? ”(《次北固山下》);杜甫借助明月,抒发了思乡怀人之情“ , ”(《月夜忆舍弟》);在春夜的洛城,李白听到《折杨柳》的曲调,不禁感叹:“ ? ”(《春夜洛城闻笛》)。(2)山水自然是人类的发源地,顺着文人的足迹,读到很多描绘自然景观的美文名句。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写出西湖雪光水气一片茫茫景象的句子:“雾凇沆砀, , ”。70.(2025·安徽·三模)默写。(1)“雁”是古诗词中一个重要意象,常作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作者用它来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 , ”(高适《别董大》)中作者又借助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积郁。(2)“战争”是古诗文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多用于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 ”李贺《雁门太守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争形势的危急;“ , ”(《木兰诗》)中写出了战争环境的恶劣;“ , ”(《曹刿论战》)中曹刿用它揭示了打败齐军的原因,表现了他对战争的精辟见解。71.(2025·安徽合肥·二模)默写(1)古人的乐观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热爱生活的智慧。李白才学难展,仍坚信“ , ”(《行路难》其一);陆游罢官宦游,却乐观写下“ , ”(《游山西村》);郑燮一生坎坷,仍借竹表达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 , ”(《竹石》)。(2)古人笔下无“春”字,却春意四溢。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 ”写出花草荣茂的旺盛和花落如雨的灵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将洞庭湖春日里香草幽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盛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参考答案1.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遮、缘、淤、濯、涟、隔、携、醉卧”等字词容易写错。2.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篱、悠、凌、览、叠、嶂、蔽、渠、源。3.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茂、渭城、浥、柳、涯、朔、柝”等字词容易写错。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淤、染、濯、涟、磨、劲、暮、凌、览。5. 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潺潺、泻、峰、城、摧、金鳞、怒、号、卷、重、茅、浊酒、燕、勒、教、胡、度、阴”等字词容易写错。6.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醉、酒、燕、暮、澹、竦、峙、浥、柳色”等字词容易写错。7.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作、与、睦、朔、柝。8.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化作、离合、沉舟、侧畔、莲、碧、映”等字词容易写错。9.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罔、殆、沉、舟、畔、凌、绝、览、湍、孤、仞”等字的正确书写。10.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济、沧、提携、满、乾坤、酒”等字词容易写错。11.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范仲淹 浊酒一杯家万里【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摧、鳞、赴、戎、度、的卢、霹雳、辙、靡、浊酒”等字词容易写错。12.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淤、濯、磨、暮、凌、览”等字词容易写错。13.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醉卧、遣、冯唐、赢得、忧”等字词容易写错。14.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亦、铜、雀、锁、乔、紫、赢、斯、陋、惟、馨。15.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菊、篱、悠、孤、圆、蓝、罔、殆、畏、自、身”等字的正确书写。16.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跃、璧、长风破浪、沧、徒”等字词容易写错。17.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生、曈、垂、髫、乘、蓬”等字词容易写错。18.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提携、祭、乃、翁、宫阙”等字词容易写错。19.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详解】本题考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炭、辗、浑、豚、焉。20.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郎、还、离、缺、怒、翼、垂、涛、雾、舞”等字词容易写错。21.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莺、燕、缤纷、遣”等字词容易写错。22.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郞西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浥、随君、渐、繁阴”等字词容易写错。23.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戎、度、携、汗青、邪、浑”等字词容易写错。24.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破、直、帆、济、沧、磨、劲、汗、落、作”等字词容易写错。25.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烽、抵、徒思浙、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26.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疑、柳、蓬、雁、窗、淤、染、濯、涟。27.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莺、啄、萋、鹦鹉洲、辩”等字词容易写错。28.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莫、妨、吟啸、蓬、篱、悠然、淤泥、濯、清涟、陛”等字词容易写错。29.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大道之行也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归、菲、潋、滟、蒙、嶂、孤、淫、贱、屈”等字词容易写错。30.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渭、浥、寄、愁、郎、雁、洛、苔、痕、帘、幽、繁、阴。31.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温、落、作、破、沧、婵、娟、渠、源”等字词容易写错。32.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峰、鸥、翔、锦、鳞、碧、暮、婵、娟。33.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潮、阔、悬、蹄、疑、漠、湍、潭、影。34.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怜、贱、厦、俱、济、婵娟”等字容易写错。35.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凌、绝、览、郎、铜、雀、锁、乔、兼、青。36.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萧、瑟、雁、霏、暝、 斯、惟、馨”等字词容易写错。37.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疑、潭、潮、阔、悬、燕、勒、携。38.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凌、览、菊、篱、悠然、庐、缘、忧”等字词容易写错。39.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悬、阴翳”等字词容易写错。40.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萧瑟、涌、蓝、梨、亦”等字词容易写错。41.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阙、辅、津、紫、瀑、笼、淮、颓、鳞、竞、跃、鸥、翔、锦。42.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淤、濯、坻、沚、殷勤”等字词容易写错。43.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难、亦、铜、雀、锁、乔、紫、赢、陋、惟、德、馨。44.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鸿、儒、幽、繁、阴、凌、肠、涯。45.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暮、辕、掣、翠蔓、摇缀、莺啼、郭、提携、徒、浙”等字词容易写错。46.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畏、遮、自缘、疑、柳暗花明、沉舟、侧畔、帆、野芳、幽、佳木、繁、阴、忽、梨”等字词容易写错。47.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1 名句名篇默写(安徽专用)(原卷版).docx 专题01 名句名篇默写(安徽专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