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25秋八上9.1社会责任我担当 教学评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25秋八上9.1社会责任我担当 教学评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社会责任我担当》
教材分析 本课题位于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以“志愿者行动”为核心载体,围绕“责任”展开教学。通过“解码责任内涵—探寻承担责任价值— 践行志愿精神”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从理解责任的含义、表现,到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再到明确负责任的意义及实践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个人 —社会—国家”相联系的责任认知,为后续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参与社会服务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责任”有初步生活感知,如完成作业、做家务等,但缺乏对责任内涵的系统理解,难以将个人行为与社会、国家发展关联。他们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和思辨能力,但在复杂情境中权衡责任、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本课需通过志愿者案例、情境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被动认知”转向“主动践行”。
教 学 目 标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及青年志愿者的担当,感受党和国家对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认同,树立“个人-社会-国家”相联系的责任认知。 道德修养:结合志愿者案例和情境体验,理解责任与奉献的内涵,提升自身道德判断力和实践力。 健全人格:通过探讨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学会理性看待责任中的困难与委屈,培养面对责任时的勇气、坚韧和同理心,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明确个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中的责任角色,主动将责任认知转化为行动,愿意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争做负责任的时代青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责任的含义及表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教学过程
导入(约2分钟)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1.展示“志愿者马甲”“志愿者图标”图片,提问:这些图片让你联想到什么 2.播放《“志愿者”微光力量》视频; 3.教师语言过渡,导入课题。 1.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发言; 2.观看短视频,专注观察志愿者行为,初步感知志愿者的责任与奉献精神; 3.跟随教师引导,进入学习主题。 1.能否准确描述生活中的志愿者服务场景,初步感知“责任”与“奉献”的关联;2.能否明确本课学习主题,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图片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责任”与“志愿者”的核心话题,为后续议题展开做好铺垫。
议题一:走进志愿者——解码责任内涵(约8分钟)
教学内容:责任的含义及表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1.呈现志愿者定义及志愿工作内容; 2.提问:(1)你参加过哪些志愿服务活动?简要谈谈动机和感受?(2)志愿者在社会中还会有哪些身份?承担了哪些责任?责任来源于哪里? 3.对学生分享进行点评,呈现表格答案;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责任的含义及表现。 1.认真阅读志愿者定义及特征; 2.积极分享个人志愿经历或想法,认真倾听他人分享; 3.梳理不同身份的责任及来源; 4.结合教师总结,理解责任的含义及表现,记录核心知识点。 1.能否主动分享个人经历或想法,清晰表达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与感受,体现对“责任”的初步认知。; 2.能否通过梳理不同身份的责任及来源,准确理解责任的含义与表现,达成知识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志愿者定义、经验分享、小组讨论,从“理论认知”到“生活体验”,帮助学生逐步解码责任内涵,明确责任的含义、表现及来源,突破教学重点。
议题二:倾听志愿心声——探寻承担责任价值(约20分钟)
教学内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承担责任的意义。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播放视频:呈现纪施雨(中学生志愿者)和胡学谦(支教教师志愿者)的案例材料; 提问:(1)两位志愿者在承担责任时,分别付出了哪些代价?又获得了哪些回报?(2)关于承担责任,班上有同学这样说:“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因为督促大家交作业被少数同学误解责备,承担责任反而还要受委屈,不承担责任就不会有这种烦恼了”,你如何看待他的观点?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呈现两位志愿者采访材料和发言; 组织学生开展议学合作:(1)两位志愿者的志愿经历对他们自身成长有什么意义?对他人、社会和国家又有什么意义?(2)“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承担责任”,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人在为你付出?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为什么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承担责任的意义) 阅读案例材料,独立思考两位志愿者的代价与回报,积极发言; 阅读观点,结合思考分享发言; 结合教师总结,思考并回答 深化对责任价值的认知;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结合案例填写表格,小组代表分享结果,认真倾听他人补充,理解承担责任的多维意义。 能否准确分析案例中志愿者的代价与回报,达成知识目标;2.能否在辩论中清晰表达观点,结合生活实例支撑论证,认同“承担责任有价值” 的核心观点; 能否通过小组合作,完整梳理承担责任对个人、他人、社会国家的意义,准确理解责任的重要性,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思辨、小组讨论,从“代价与回报”到“多维意义”,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寻承担责任的价值,既培养思辨能力,又深化对责任意义的理解,为后续践行责任奠定认知基础。
议题三:践行志愿精神——争做负责任的时代青年(约10分钟)
教学内容: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呈现三个真实情境:情境一:小辰报名社区图书整理服务后,遇作业未完成、身体不适;情境二:小悦助老时,遇老人误解、额外需求;情境三:小谦乡村反诈宣传时,遇老人不配合、志愿者敷衍; 组织开展议学合作:各小组上台抽取情境,根据情境提要和要求进行准备。组长组织、人人参加,2分钟内完成讨论。讨论时1人书面记录结论要点,1-2人准备代表小组发言,可演绎过程。4.小组代表发言完毕后,其他组员或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言语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亿万青年志愿者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青年特质得到了充分彰显。(播放视频) 明确活动要求,小组抽取情境,快速展开讨论,分工合作; 小组代表通过演示或发言,展示讨论结果,认真倾听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结合教师总结,记录“做负责任的人”的具体方法,理解各要点的实践意义。 观看视频,激发责任意识和情感。 1.能否针对抽取的情境,提出具体、合理的解决方案; 2.能否在小组展示和评价中,积极参与互动,补充完善解决方案,体现协作能力;3.能否明确实践方向,体现主动践行责任的意愿,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讨论,将“如何负责任”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方法,培养在复杂情境中负责任的能力,实现“知行统一”。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1.中学生小宇利用周末时间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虽然牺牲了部分休息时间,却收获了居民的认可和环保知识的提升。这体现了承担责任的 ( C ) A.代价只有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B.回报只有他人的赞赏和认可 C.代价与回报是相互伴随的 D.回报必然大于付出的代价 2.下列对“个人责任与社会、国家发展”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B ) ①个人不承担责任,社会和国家就会停滞不前 ②个人主动承担责任,能为社会发展注入动力 ③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公民在各自岗位上的尽责 ④社会的进步仅依赖志愿者等特殊群体的责任担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某班班干部竞选时,小林想竞选学习委员,但又担心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影响自己的成绩。面对这一矛盾,下列做法最能体现“负责任”的是( C ) A.直接放弃竞选,优先保证个人学习 B.盲目竞选,承诺多却难以兑现 C.权衡利弊,制定合理时间规划后参与竞选 D.竞选成功后,因压力大而敷衍履职 4.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材料分析。 材料一:在杭州亚运会期间,超过2.7万名赛会志愿者、50余万名城市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内外,他们负责引导观众、维护秩序、提供翻译服务等工作,用专业和热情成为赛事中“最温暖的光”。不少志愿者表示,这段经历让自己学会了沟通协作,更深刻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材料二:初中生小航看到社区志愿者招募公告后,报名参与独居老人帮扶活动。但活动当天,他因沉迷游戏忘记赴约,导致老人空等半天。事后小航虽有愧疚,却未主动向老人和社区道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志愿者参与亚运会服务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2)材料二中小航的行为存在哪些问题?请为他提出改进建议。 (3)综合两则材料,谈谈青少年应如何践行“负责任”的要求。 参考答案:(1)对个人成长:①通过引导观众、提供翻译等服务,锻炼沟通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②在服务中体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获得内心的充实与价值认同,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 对社会发展:①为亚运会有序开展提供保障,维护赛场秩序、提升赛事服务质量,助力社会公共活动顺利进行;②以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营造“人人尽责、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存在问题:①报名参与独居老人帮扶活动却因沉迷游戏失约,未兑现责任承诺,未做到对他人负责;②事后虽有愧疚,但未主动向老人和社区道歉,未正视自身失误带来的影响,缺乏承担责任后果的意识。 改进建议:①主动向独居老人和社区说明情况并道歉,弥补自身失约带来的负面影响;②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平衡个人娱乐与责任履行,避免因私事耽误已承诺的责任;③若预判无法按时履行责任,提前与社区沟通调整,避免他人空等。 (3)①明确自身在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场景中的角色,理解个人行为与社会、国家发展的关联,建立清晰的责任认知;②面对责任选择时,理性权衡可能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回报,结合自身能力决定是否承担,不盲目逃避也不冲动承诺;③一旦承诺承担责任,就积极采取行动落实,若出现失误,主动承担后果并及时弥补,不推诿、不敷衍;④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将对责任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积累担责经验,培养奉献精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