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25秋八上7.2践行平等 教学评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25秋八上7.2践行平等 教学评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践行平等》
教材分析 本课题位于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追求自由平等”的第二框,承接“珍视自由”,聚焦“践行平等”的价值和实践维度,是“个人—社会—国家”道德与法治认知链条的关键环节。 本课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变迁”为核心情境线索,通过“平等为何重要(价值维度)— 平等的内涵是什么(认知维度)— 如何践行平等(实践维度)”的逻辑展开,将历史案例、法律条文、现实情境有机融合。既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平等的核心知识,又引导学生从民族发展视角理解平等的中国实践,为后续“维护公平正义”的学习奠定认知基础与价值认同。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对“平等 的生活化初步认知(如“人人平等”的口头表达、对歧视行为的反感),但缺乏对平等内涵的系统性拆解,难以将“民族平等”“法律平等”“人格平等”等概念与现实案例深度关联。 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常识(如西藏和平解放)和思辨能力,但对“封建农奴制的极端不平等”缺乏具象感知,对“合理差别对待与平等的关系” 易产生认知误区,且在“面对不平等时的合法应对”上缺乏实践经验。本课需通过具象化案例、互动式探究、情境化演练,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践行”的提升。
教 学 目 标 1.健全人格:树立“人格无高低、权利无差别”的平等观念,摒弃歧视思维,养成尊重他人的行为特质。 2.责任意识:从西藏变迁中理解民族平等的中国实践,增强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责任感;树立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抵制特权的公民担当。 3.法治素养:认识法律对平等的保障作用,增强“用法律维护平等权利”的法治意识,认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等的重要性和做法。 教学难点:平等的内涵(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人格平等、权利义务平等)。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开展活动:猜一猜,打一个地名。提出猜谜问题:这里有世界最高的高原、宏伟的世界文化遗产宫殿、海拔最高的铁路,这是哪里? 播放视频: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沧桑巨变背后藏着‘平等’的力量。 教师语言过渡,导入课题。 结合常识积极参与活动。 认真观看视频,倾听教师补充。 跟随教师引导,进入学习主题。 1.能否准确结合线索猜对地名,体现对西藏标志性元素的认知。 2.能否跟随教师引导,明确本课“西藏变迁与平等”,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以具象化的地理文化元素为切入点,结合周年纪念热点,将抽象的“平等”与学生熟悉的“西藏”建立关联,降低认知门槛,激发学习兴趣。
议题一:平等为何重要?——从西藏变迁看平等的价值(约15分钟)
教学内容:平等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展示对比材料:旧西藏材料:呈现“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十三法典》三等九级”“下下等命价值草绳” 等文字与图片;新西藏材料:呈现 1951-1978 年发展历程时间轴、中央五年投资 3136 亿元、数据、今日西藏繁荣图景(经济、基建、文化)图片。 提问:①新旧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何不同?根源是什么? ②西藏的历史性跨越揭示了平等为什么如此重要?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平等的重要性(人类崇高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社会发展永恒主题)。 认真阅读材料,对比旧西藏的“压迫性”与新西藏的“发展性”。 结合材料,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梳理新旧西藏差异表,理解平等的重要性。 能否准确指向“封建农奴制的压迫” 与“平等制度的建立”,而非单一归因。 能否结合西藏案例,说出平等对“个人尊严”“社会进步” 的具体意义,而非仅背诵教材条文。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对比”,具象化的史料、数据、图景,将抽象的“平等价值”转化为可感知的“西藏变迁”,帮助学生从“事实差异”推导“价值本质”,突破“平等重要性”的理解重点。
议题二:平等的内涵是什么?——解读今日西藏的平等理念(约10分钟)
教学内容:平等的内涵(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人格平等、权利义务平等)。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呈现三组案例:案例 1(教育):西藏 3618 所学校、在校生 97 万人,藏族女性成专业人才;案例 2(民生):农奴格桑拉姆变护士,安享晚年;案例 3(政治):西藏少数民族代表占比超 80%,选民参选率 93.5%。 开展议学合作:结合教材 P62-P63,分组分析每个案例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人格平等’‘权利义务平等’中的哪一种?结合生活实例说明理由。 补充相关链接:展示 贫困生补助、无障碍花园、公交让座等 材料,提问:这些‘差别对待’违反平等吗?引导学生理解“合理差别对待是为了实现真正平等”。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平等的内涵(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人格平等、权利义务平等)。 小组合作,聚焦对应案例,提取关键信息,匹配教材中的平等内涵。 结合自身经历补充实例,小组代表阐述观点,其他组可补充。 结合教师引导,进行误区辨析,认识到“差别对待”的合理性,从而深刻理解平等的内涵。 能否将案例与内涵精准对应。 能否结合校园、社会生活举出符合内涵的实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能否准确区分 “不合理歧视”与“合理差别对待”。 能否在小组内互补观点,形成逻辑清晰的分析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以“案例拆解+分组探究”为路径,将平等内涵具象化到西藏的教育、民生、政治实践中;再通过“误区辨析”深化认知,避免学生对平等的“绝对化”理解,落实教学重点。
议题三:如何践行平等?——共筑民族平等团结大厦(约12分钟)
教学内容:如何践行平等?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呈现情境1:求职遇民族歧视,合理吗?阿力木求职因民族被拒。提问:HR 的做法合理吗?侵犯了什么权利? 呈现《劳动法》《就业促进法》条文。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践行平等:要平等对待他人”。 呈现情境2:求职遇民族歧视,怎么办?阿力木觉得委屈,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结合之前所学内容帮他想想办法吗? 展示“收集证据—投诉/起诉” 维权流程图,补充“防城港亮证事件”。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要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反对特权”。 呈现情境3:校园平等的践行:呈现三个校园情境(藏族同学被取外号、忽略后排同学、资源占用/ 特殊照顾),你会怎么做?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要增强平等意识,落实到日常。 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分析HR行为的违法性,说出 “侵犯平等就业权”,结合法律条文强化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阿力木的维权方法。 针对每个情境发言,感受生活中如何践行平等。 在笔教材上列出践行平等的三个要求及具体做法。 能否准确判断 HR 行为的不平等本质,关联“民族歧视” 与“平等就业权”,体现法律意识。 能否说出至少2 种合法维权途径(如投诉、起诉)。 能否结合防城港事件说明“特权破坏平等”,理解“法律面前无特权”。 能否针对校园情境提出具体、可行的践行做法,而非空泛表态,体现“知行统一”意识。
设计意图:以“从社会到校园”的情境递进为线索,从“批判不平等”到“应对不平等”到“践行平等”,层层深入,将抽象的“践行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指南,实现“认知 — 情感 — 行为” 的闭环。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小平对“法律意义上的平等”理解是:平等就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以下事例能支撑小平观点的是( C ) ①组织参观红色基地 ②保证男女同工同酬 ③专门设置盲人行走的道路 ④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古圣先贤的平等思想观念,无疑是我国平等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宝贵文化基因和思想来源。下列古语名言,体现平等思想的是( B ) ①有教无类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③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④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5岁限制入职现象成为影响青年人就业特别是高学历年轻人就业的严重障碍。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话题“建议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纳入法律”一度冲上热搜第一。建议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纳入法律启示我们( D ) ①要增强平等意识,反对特权 ②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遇 ③要敢于抵制生活中的不平等行为 ④要通过法治保障公民公平发展的机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