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十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汉中市十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检测卷·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2
3
6
7
10
11
12
15
18
20
21
答案
D
D
B
CEG
9
C
C
D
C
A
1.C【解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难以做到的”错误。结合“有一种说法,认为文化是有机
整体,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难以做到的。这种说法过于悲观”可知。
2.C【解析】“诸如‘二十四孝’等封建糟粕”错误。原文“例如‘二十四孝',在今天绝对
不可以不加区别地宣扬…”并没有完全否定“二十四孝”;“都要摈弃”表述绝对化。
3.D【解析】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是“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有效性”。D项“不能让他们知道
为什么这样做”说明不能让百姓明晰内容,不能体现文化价值的有效性。
4.①增强说服力:通过具体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中华文化的风度之美。②增强论述的生动
性和趣味性: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能引发读者的认同,使
得严肃的话题有了趣味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循环认同的特点,使中华文化能够自洽自足;②不断的反思和调试能力,使得中华文化
活力不息;③包容性与开放性,使得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④探索创新的意识,使得
中华文化得以向前发展。(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6.D【解析】“也反映了他们下定决心赖债的心理”错误。从文中看“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
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这是实际情况,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
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是说他们夫妇生活极
端穷困,并非反映赖账心理。
7.B【解析】“有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错误,关于债权人讨债言行的描写,没有“推动
故事情节发展”这一作用,而是表现米考伯一家艰难生活的处境。
8.①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现在贫困生活的不满、无奈;②过去的生活成为她炫耀的资本,
也体现出她的虚荣。(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9.①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心存敬意;②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深切同情:
③对米考伯夫妇的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CEG【解析】“夫子”作主语,“积德累仁”为动宾结构,句子结构完整,因此在C后断开;
“矣”为句末语气词,且句子结构完整,因此在E后断开;“乎”为句末语气词,“奚”为句
首疑问词,因此在G处断开。
11.A【解析】两者意义不同,前者为动词,跟从:后者为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12.C【解析】“否认其治理成果”错误。从原文“子贡执辔而问曰:‘夫子未见由之政,而三
称其善,其善可得闻乎?’”可知,自贡只是好奇在还没有看到子路的政策的前提下,孔子却
三次称赞他做得好。因此向孔子询问原因,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成果的意思。
13.(1)穿着破旧的丝绵袍,和穿着狐皮、貉皮袍子的人站在一起,而不以为耻辱的,恐怕只
有仲由吧!(“衣”“敝”“耻”“其…与”各1分)
(2)你以为智慧的人是一定被任用的,那么王子比干就不会被剖心了。(“以”“用”“见”各
1分,句意1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6040B2025-2026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检测卷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
p
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紫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宇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城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何谓文化?广义地说,文化就是人化,是人类的创造、经验、成果积累的总和,而非自然
原生态。人类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成果,都是文化。中国传统强调“以文化人”,强调圣人以其
先知先觉所言所行教化百姓,为民立极。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日益成为现实,迫
切需要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有效性,即一种文化能够吸引凝聚人民,被长期广泛接受,并为接

受此种文化的群体与个体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提供人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提供人类和平与
进步的前景,提供发展的成果与动力:同时又能提供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应变、纠错与自
我更新能力。
中华文化为政以德、修齐治平思想,性善论、天良论、良知良能论思想,形成了一种循
环认同,具有从一而定、定之于一、一以贯之的特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不若“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的思想与“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思想,使天命、人性、民心、
道德、礼义、王道、仁政、世道串联合一,乃是文化立国同时并不否定权与法、兵与政作用
的纲领性宣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互为因果的说法,说明中华文化把政治、哲学、道德
伦理、终极信仰、唯物与唯心全部打通。个人与群体、家与国、天与人、慎终追远与薪尽火
传、自强不息与无可无不可、变与不变、混沌与清明…所有这些“浑一”,精神自足,颠扑

不破。
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风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使命担当,塑造了一代代中华民族脊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代代相传,共同延续着中
华价值观和中华智美。它们是中国人赖以安身立命的氛围与自珍自赏的美好心愿的对象化、
具体化,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对话的特有媒介。有一年笔者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的晚会上,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6040B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罐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