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联盟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联盟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联盟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翰墨书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于帝王而言更是承载着“千古治乱之道,并在其中”的功能,其收藏和保存受到极大重视。
曝书,是对所藏书籍进行曝晒以达到杀虫、防霉变目的的书籍保护措施。古人通常会选择在仲夏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进行曝晒。曝晒书籍操作简单便捷,既可防潮去蠹,又能够在曝晒过程中仔细翻检浏览,欣赏翰墨笔迹。人们徜徉于书山墨海,别有一番情致。曝晒书籍也因此逐渐受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和广泛推崇。
定期曝晒也是宋代保护馆藏书籍的常见方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杂说》中强调,曝书最佳时节当为五月到七月中下旬,宋时朝廷所选曝书时间与贾思勰所倡大体相当。北宋时期,秘书省曝晒所藏翰墨书籍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罢。南宋时期,秘书省年例入夏曝晒书籍,自五月一日为始,至七月一日止。总体看来,两宋馆阁曝书活动持续时间都相对较长。
宋代馆阁曝书会,是国家藏书机构——馆阁在曝晒翰墨书籍之际举行的聚会活动,堪称当时一项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盛事。按照常例,这一时期“秘省所藏书画,岁一暴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众臣僚借晒书之机参观浏览翰墨书籍。朝廷通常会择日于馆阁所在地设宴,“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谏官、御史及待制以上官毕赴”(马端临《文献通考》),即反映了这种状况。通过设宴观书活动,“帝欲其知文儒之盛”,以彰显国家对文臣礼遇隆厚之甚及对文化事业的特别重视。
作为宋代历史上颇具特色的文化盛会,曝书会早在北宋初期就初具其形。宋太宗时后苑设有书库,“皆藏贮图书之府”,秘阁“每岁因暑伏曝慧”,曝晒之余,“近侍暨馆阁诸公张筵纵观”(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众人观赏品评翰墨书画、把酒畅谈,尽显文化盛会特色。此后,大致沿袭馆阁曝书设宴之做法,所谓“皇朝故事,以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缗钱开筵宴,为晒书会”(陈元靓《岁时广记》),即是如此。北宋后期,曝书会的举行愈显正式隆重。宋徽宗时,曝书会所见不仅包括图书、字画,尚有古玩、器皿等;宴席酒食之事则由有司全权负责……因此,人们认为这一时期曝书会“最为盛集,前此未有”(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
南宋初年,由于经历靖康战乱,加之朝廷迁驻临安,馆阁图书在战火和流徙过程中几乎损失殆尽,曝书会之设更是无从谈起。随着朝政建设的日渐稳定,南宋朝廷重新搜集、整理馆阁图书,重设曝书会也被提上日程。南宋中期(绍兴十三年),在临安府王唤之建议下,曝书会得以于七月恢复举行。曝书会上,众臣僚观赏品评内廷翰墨书籍、切磋文思、交流心得,渲染之下充分显耀宠遇文臣和重视文化事业之意。参与者浏览观赏之余尚有书籍、碑刻拓本可得,并有皇帝御笔作为石刻拓本赐赠。曝书会结束后一般会将他们的名衔刊刻于碑石上,与北宋时期曝书会后的做法如出一辙。对比之下,南宋时还会专门派遣押宴官主持曝书会,更加彰显郑重之意。
两宋馆阁曝书会之举行具有时代的延续性和文化的传承性。除去受天灾、战争等因素影响而废罢之外,都循行旧例如期举行。曝书会之长盛不衰,既是受宋代以文治国理念之影响,又是彰显其意的产物,二者相互影响,互为表里。
宋代“国家用武开基,右文致治”(马端临《文献通考》),践行以文治国理念。朝廷通过营造参会者身份之尊贵、赠予礼物之雅致、会后刊刻题名之郑重等,建构曝书会所呈文坛之佳话、士林之盛事印象,总体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传宣之间引领朝野上下形成重文习文的行为意识和社会风尚,熏陶浸染之下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繁盛起到了促进与推动作用,愈加凸显国家文治之繁盛景象。这也是宋代馆阁曝书会自创设以来,除去不可避免的天灾、国丧、战争等特殊因素外,能够得以持续举行且受到朝野上下一致推崇的重要原因。
宋代馆阁曝书会是以国家名义而开设的文人雅集,兼具图书博览会色彩,各方宣传打造之下俨然成为一场颇具声望的文化盛宴,也是宋代推行以文治国政策的组成部分。早在宋初,太宗就曾宣称“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显示出宋代以帝王为首的统治集团对以文治国理念的推崇与肯定。翰墨书籍的搜集、勘校整理到保管,曝书会的举办与宣传等,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宋代社会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象。
(摘编自纪昌兰《文化的传承与赓续:宋代馆阁藏书与曝书会》)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比较重视翰墨书籍的收藏和保存,他们通常会选择在仲夏时节对所藏书籍进行曝晒,避免书籍生虫、霉变。
B.馆阁是宋代国家藏书机构,会在曝晒翰墨书籍之际举办聚会活动,这为官员浏览书籍提供了便利。
C.宋徽宗时期,曝书会上展示的内容不仅包括图书、字画,还有古玩、器皿等,人们称赞这一时期的曝书会“最为盛集,前此未有”。
D.作为一场颇具声望的文化盛宴,宋代曝书会的举办与宣传使得宋代社会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象。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按照常例”“都循行旧例如期举行”等语句可以看出,两宋举办馆阁曝书会的流程是一模一样的。
B.宋代馆阁曝书会的参加人员多是“文人士大夫”“众臣僚”“近侍暨馆阁诸公”等,与普通百姓没有多大关系。
C.“有皇帝御笔作为石刻拓本赐赠”“以国家名义而开设”等语句,说明宋代朝廷对馆阁曝书会极为重视。
D.文章引用相关资料时注明了资料来源,这不仅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还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态度。
3.关于两宋时期举办的馆阁曝书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始的时间都是在五月。
B.结束后会将参与者的名字刻在碑石上。
C.具有时代的延续性和文化的传承性。
D.都体现了宋代统治者以文治国的政治理念。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梳理宋代馆阁曝书会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高的白杨树
茹志鹃
天没黑净,上弦月便已挂在东山顶上。我紧了紧肩上的医药包,更加紧了步子。红山人民公社的所在地张家冲,还有四五里路呢!
张家冲在我的感觉上十分熟悉。早在一九四七年,我们和国民党军队“耍龙灯”的时候,曾经在张家冲拉过锯。张家冲也曾经出现在我们的行军路线图上。那时候,敌人刚从张家冲退出不久,整个村,就像死了一样,没有人声,连狗叫的声音也没有。大姐和我靠着一棵树坐着休息,不远处好像有一条溪水在哗哗地响,头上的树枝发出“沙——沙——”的声音,我们谁也没有说话,只有骡子的嚼口偶尔弄出一声叮当。
休息完毕,大姐拉我走的时候,我听她长长地透了口气,轻轻地说了声:“毁了,全毁了!”……这事后,我才知道大姐原是张家冲人。大姐名字叫张爱珍。我参加部队,到医院来当小鬼护理员时,她就是院里一个普通的护理员。
她对我比妈妈还好。那时我年龄还小,只十六岁,爱唱爱跳,哪儿热闹就往哪儿跑的这么一个小鬼。而大姐却沉默寡言,三十四岁的人,看起来倒像有四五十岁了。背驼了,头发也有些花白。但她身体却很粗壮,一双手伸出来,比男子汉还粗大有力。大姐见人只会憨笑,很少说话,然而对我却常常谈谈,也比旁人了解我。我喜欢唱歌,大姐悄悄地帮我收集歌纸。值夜班的时候,我故意跑来跑去地来抵抗瞌睡,大姐就会轻声悄语地说:“我看着,你打个盹吧!”
其实,大姐和我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我怎么也忘不了她,特别是她最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
这是我来医院工作的第二年春天。有一次大姐带了几副担架,要把伤员送到后方去。不料中途情况发生变化,竟与敌人遭遇上了。后来据跑出来的民工和伤员说,发生情况时,大家正在一条田埂上走,四面不靠村子,庄稼也不是长得旺盛的时候,根本没地方隐蔽。大姐立即抽出两个手榴弹,掩护担架撤退。幸亏这天正好是个月黑夜,伸手不见五指,担架就横插到山沟里,爬上了山。当担架刚爬到半山上,就听见那里响起了手榴弹声音,接着,就是成串的枪声。一会儿,手榴弹声音没有了,枪声也沉寂了。
第二天,组织上派了武装到发生战事的地点去找大姐的尸体,竟没找到,只找到了两只手榴弹的线圈,和许多敌人的钢盔、水壶及子弹壳。大姐是牺牲了还是失踪了,这成了一个谜。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我来到了大姐的家乡。我不知道大姐的故乡从前是什么样的,我也不知大姐从前在这里怎么生活,但我却看到了大姐今天的故乡:白色的小气象台,电灯,还有未完工的大礼堂。
月亮很亮,把屋前两棵高高的白杨树,映照得越发巍峨挺拔。树底下,远处的山坡上,依然闪烁着工地上那片电灯光。我想,明天一定要打听到大姐的下落。
我回到屋里躺下不久,就听得砰的一声,有人撞开门跳进来,接着就有个人猛扑到我床前,拉着我的手说道:“你是城里来的医生吧!”我没来得及回答,对方又说道:“哎呀!医生,我盼了你整整两天了。”这个人说话的时候,我才算看清了她。这是一个年轻姑娘,顶多十七八岁,面色黝黑,两颊圆鼓鼓的。
“你生病了吗?”我急切地问道。她听我一说,长叹了一声说:“唉!我还不知道生病是个啥滋味呢!是兔子病了。”
“兔子病了?”我感到有些意外。
“是啊!我头天晚上去,还是好好的,第二天去,就看见原先孙家的两只毛兔打喷嚏,流鼻涕。到了中午,两只‘青紫蓝’也传染上了,也不想吃食了。这事给夏大伯知道,他准又不许我干了。”她脸带愁容地说着,和她刚才进门时的样子,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我只得把我不会给兔子看病的道理,向她说了一番。
她听了没做声,两颗黑豆似的眼睛盯着煤油灯。半天,突然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病一定会治好。”说着一把将我拖了起来,要我去看看。这里可真正是一个兔国家,屋里靠墙的地方,全是竹栅兔笼,兔笼上叠兔笼,像个楼房似的。
月光下,我看见一大片空场地,场地的那边是一个高坡,高坡边可能有一条溪水,风停歇的时候,听得见潺潺的流水声。白杨树在沙沙地响,猛然间,我记起了什么。
那小姑娘依旧热情奔放地在说话:“……兔毛比棉花好,那我们就多产些兔毛好了,又没人拦住我们,你说是吧?唉!医生大姐,你还没看见那些兔子呢!从前我上学的时候,每天走过这里,总要跑进来看看,回家迟了也不知给我妈骂了多少回。好不容易夏大伯批准我来养兔子。……唉!我工作还不到两个月呢!……”小姑娘在企图说服我,可我脑子里现在是另一回事……
……大姐拉我靠树坐下休息,有流水声,间或有马嚼叮当,我眼面前是黑糊糊的一片,难道我和大姐就在这里休息的?
“你知道这里有一个叫张爱珍的人吗?”大概我问得突然,小姑娘呆了呆说:“我,我就是张爱珍呀!”
“啊!”我望着她圆鼓鼓的面颊,一脸稚气,两颗黑豆似的眼睛正惊愕地盯着我。我摇了摇头,心里有些激动。
小姑娘见我摇头,眼珠一转,拍手说道:“哦!我知道了。你一定是找南窑头那个张爱珍吧!高个子,党员,小麦丰产模范,对不对?”
“她有多大年纪?”我心又乱跳起来了。
“她属兔的,比我大三岁。”
……那夜,我随口问道:“大姐,你有没有什么心愿?”
“我么?”她想了想说道,“有,我有一个很大的理想。我巴望革命早早成功,像你这样想做护士的就当护士,想唱歌的就痛痛快快唱歌。”
啊!不,我要找的张爱珍不是年轻的丰产模范,也不是向往一辈子养兔子的小姑娘。我找的是大姐,是那微微驼背、苍老而又粗壮的大姐。大姐和这些充满幻想、生气蓬勃的年轻姑娘有多么不同啊!然而,她们却又是这么奇怪地统一在一起。祝福你,年轻的张爱珍、幸福的姑娘。
一九五九年二月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写敌人离开后“没有人声,连狗叫的声音也没有”,真切呈现了张家冲被敌人掠夺后的情景。
B.文中“我”和大姐两人性格不同,大姐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我”却爱唱爱跳,喜欢凑热闹。
C.再次回到张家冲,“我”从年轻姑娘的口中得知大姐活着,并成了小麦丰产模范,内心充满了欣慰。
D.小说与《百合花》的叙述视角相同,都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既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6.关于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没黑净,上弦月便已挂在东山顶上”一句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战争形势。
B.“一条溪水在哗哗地响”“只有骡子的嚼口偶尔弄出一声叮当”等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C.“白色的小气象台”“电灯”“未完工的大礼堂”等描写,突出了时代的发展,与前文中张家冲的惨状形成对比。
D.“潺潺的流水声”和“白杨树在沙沙地响”,与第二段环境描写形成呼应,唤起了“我”对自己和“大姐”在树下休息的记忆。
7.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都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请简要分析。
8.茹志鹃在《风格应该多样化》中说:“短篇不可能完成长篇作品所能承担的任务,但可以以小见大。”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做到以小见大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事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材料二:
子曰:“好学近乎知。”
夫所谓智者,是其识之甚明而无所不知者也。夫其识之甚明而无所不知者,不可以多得也。然识之不明,岂无可以致明之道乎?有所不知,岂无可以致知之道乎?学也者,是所以致明致知之道也。向也不明,吾从而学之,学之不已,岂有不明者哉?向也不知,吾从而学之,学之不已,岂有不知者哉?学果可以致明而致知,则好学者可不谓之近智乎?
然古之所谓学者,后世莫之知矣。今自童子受一卷之书,亦可谓之学;虽学农圃技巧之业,亦不可不谓之学。人各随其所欲能者而学之,俗各随其所渐诱者而学之,均之为学也。虽其学之也,有好有不好。其好之也,有笃有不笃。而当其笃好之也,均之为好学也。而世盖有人焉,气庸质腐,溺于鄙陋之俗,习于庸猥之说,而乃勉勉而学,孜孜而问,闻见愈杂,智识愈迷。进退无守,彷徨失据,是其好之愈笃而自病愈深。若是而学,若是而好者,果可谓之近于智乎?
(节选自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切勿[A]以家中[B]有事[C]而间断[D]看书之事[E]兄日夜悬望[F]独此[G]有恒二字[H]告诸弟。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完全,与《送东阳马生序》“略无慕艳意”中的“略”意思相同。
B.过,超过,与《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中的“过”意思不同。
C.所以,用来……的,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相同。
D.而,表示修饰,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用法不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国藩认为自己的六弟和九弟有着上等的天资,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
B.在曾国藩看来,自己即使事务繁忙也会每天坚持学习,弟弟们“在家无法用功”的说法,是在推卸责任。
C.陆九渊认为,不管是主动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学习,还是在社会风气的引导下去学习,都可以称为“好学”。
D.对于那些沉迷于鄙陋的习俗、习惯于庸猥的言论的人,陆九渊认为他们越是热爱学习,就越会陷入困境。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
(4)然古之所谓学者,后世莫之知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西山勤道人
林逋①
天竺山深桂子丹,白猿啼在白云间。
死生不出千门②事,坐卧无如一室闲。
谁伴锡痕③过寂历,自凭茶色对孱颜④。
忘机亦有庞居士⑤,园井萧疏病掩关。
【注】①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以“梅妻鹤子”闻名。②千门:佛教用语,指各种人生道路的选择。③锡痕:锡杖留下的痕迹,这里借指僧人的行迹。④孱颜:山参差不齐貌。⑤庞居士:即庞蕴,以超脱世俗、忘却机巧的心态著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竺山深桂子丹”中“深”和“丹”二字,突出天竺山幽深寂静、桂花红艳的特点,富有画面感。
B.颔联中“千门事”与“一室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当时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讽刺。
C.“自凭茶色对孱颜”一句写诗人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山色,展现了诗人日常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D.“园井萧疏病掩关”一句写水井旁草木稀疏,诗人带着病体掩上门扉,写出了诗人寂寥的一面。
14.这首诗的“白猿啼在白云间”与杜甫《登高》的首联都写到猿啼,但所起的作用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通过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2)走在乡间小路上,小明听到村中传来的犬吠鸡鸣,想起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 , ”两句诗。
(3)暑假,小刚去海边游玩,看到海边岩石耸立,巨浪拍打海岸,浪花飞溅的壮观景象,不由得吟诵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 ”这几句词。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当地人民忘记了战败的耻辱,在侵略者的祠堂前祭祀赛社的场景的两句是“ , ”。
(5)韩愈《师说》中描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唯有伫立于汉阳峰顶,你方能明白庐山的伟大——它既承受着历史的重压,又拒绝被历史定义。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庐山云雾笼罩下的山脊始终如铁,坚守着某种永恒的精神品格。
鄱阳湖与庐山,是天造地设的文明佳偶。这片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滋养了庐山的草木,孕育了独特的江湖文化。当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上展开决战,当石达开的太平军在此与湘军对峙,当红军在湖滩上留下行军的足迹……庐山始终沉默地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硝烟四起。如今,站在含鄱口远眺,鄱阳湖如一块碧蓝的绸缎铺展在群山脚下,而湖滩上觅食的白鹤,正衔来远古的传说,将它与庐山的云雾编织成新的故事。
16.下列选项中的“方”与文中加点的“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7.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是天然存在的糖类,如新鲜水果中的果糖、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而游离糖有两种:一种是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糖浆等,另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
虽然糖是人体______的营养素之一,但过量摄入游离糖可能增加患龋风险。专家表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会看商品配料表,识别隐形糖:若商品配料表中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蜂蜜等成分排在前5位,( 甲 ),这类食品需谨慎选择。
除此之外,( 乙 )。pH值是反映酸碱度的指标,牙釉质脱矿的临界pH值为5.5.若摄入的酸性食物或饮料过多,会使口腔pH值降到5.5以下,从而对牙齿造成腐蚀、破坏,进而引发牙酸蚀症和龋病。
口腔专家指出,( 丙 ),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一般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口腔疾病进展快,建议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18.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可或缺 B.必不可少 C.至关重要 D.独一无二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之路,如同一条曲折蜿蜒的旅程,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境与难题,它们阻碍我们前行的步伐。遭遇困境时,有人选择沉溺于抱怨,有人选择绕道而行,还有人选择勇敢面对……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围绕“困境中的突围”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D 2.A 3.A 4.①北宋初期,馆阁曝书会初具其形,其后大致沿袭。②北宋后期,馆阁曝书会变得更加隆重,展览的内容更加丰富。③南宋初年,受战火和朝廷迁徙的影响,曝书会暂时中断。④南宋中期,曝书会恢复举办,并专门派遣押宴官主持。
5.C 6.A 7.①“长长地透了口气”“轻轻地说”,表现了大姐对张家冲遭到破坏的痛心和对敌人的痛恨之情。②“我的心又乱跳起来”,表现了“我”误以为那个丰产模范就是大姐时的激动心情。 8.①张家冲在敌人离开后满目疮痍,一个村庄的惨状,折射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文中的普通护理员大姐在战争中为了掩护伤员撤退,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失踪,个人牺牲的“小”事件,反映战争年代无数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③文中大姐“巴望革命早早成功”,年轻的姑娘对养兔事业的热情,体现了从战争年代渴望和平到和平年代渴望发展自我事业的时代跨越。
9.CEF 10.A 11.C 12.(1)借助舟楫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2)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3)即使再忙,也坚持完成当天的功课,不会因为昨天耽搁了就在今天补做。
(4)然而古人所说的学习,后世的人已经不太理解它了。
13.B 14.①“白猿啼在白云间”描写白猿的啼鸣在云间飘荡,营造了清幽、空灵的环境氛围,表达了诗人山居生活的清静与自得。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描写秋风急、猿哀鸣,营造了苍凉、萧瑟的环境氛围,为下文诗人抒发身世之悲、忧国之情蓄势。
15.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6.C 17.①排比:这句话通过列举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场景,凸显了历史的沧桑变化,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②拟人:“沉默地见证着”将庐山拟人化,生动表现了庐山与这片土地的紧密关系,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18.D 19.甲:说明游离糖的含量很高
乙:我们还应减少摄入酸性食物或饮料(我们还应关注口腔pH值)
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