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友善待人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友善待人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5.3友善待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友善的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友善对于社会、国家的重要性,从而践行友善。
道德修养:通过学习庞众望的故事,在社会生活中友善待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的好公民。
责任意识:通过倡议书倡议,树立主人翁意识,做友善的公民。
法治观念:通过情境学习,了解当友善与原则发生冲突时,不应迁就退让,做法治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友善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难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友善,尤其是在面对矛盾或错误时如何做到宽容但不失原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活观察
呈现教材中的两个情境:
1.小薇面试时主动换位
2.小辛与司机互相礼让
思考:这两个情境中体现了什么共同品质?你如何理解“友善”?
(二)知识提纲梳理:
1.友善是什么?
2.为什么要友善?
3.如何做到友善?
(三)案例分析:小徐的故事
呈现案例:15岁小徐冒用母亲身份玩游戏并充值,家长起诉平台未获全额退款。
15 岁中学生小徐痴迷网络游戏,为绕过未成年人防沉迷限制,先用父亲手机副卡号注册某短视频平台,再通过平台内小游戏链接,冒用偷偷掌握的母亲身份证信息完成实名认证。此后,他趁母亲不注意,多次用母亲微信购买游戏道具,单次充值 6 元、25 元、68 元、118 元不等,累计花费近 5000 元。
事实上,小徐 11 岁时就曾用母亲手机在多款游戏中充值 1 万余元,当时通过起诉获全额退款。此次母亲发现后,以 “平台存在技术漏洞、诱导充值构成欺诈” 为由,将短视频平台及游戏收款方诉至法院,要求退还全额充值款并三倍赔偿 1.4 万余元。
一审法院认定,平台已接入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无过错;家长对手机、支付密码监管不力且此前有类似事件仍怠于管理,存在主要过错。结合“8-16 周岁用户单次充值不超 50 元、月累计不超 200 元” 的规定,酌定平台退还 2000 元。小徐及母亲上诉后,北京四中院二审维持原判,判决已生效。
分组讨论:
1.小徐的行为是否友善?
答:不友善,核心原因是其行为违背“尊重他人、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的友善原则,
2.案例中如何体现的 “不友善” 的行为。
(1)小徐对母亲的不友善:两次冒用母亲身份、偷用微信充值,以欺骗方式损害母亲财产权益,违背 “尊重监护人、不隐瞒过错” 的亲子友善原则;
(2)小徐对平台的不友善:故意绕过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破坏平台合规运营秩序,违背 “诚信使用网络服务” 的用户义务。
笔记:1.友善的内涵是什么 (P42)(是什么)
友善,就是待人热情友好,与人为善。
3.家长、平台、小徐各自的责任是什么?
(1)家长(小徐母亲):承担主要监护与教育责任
小徐母亲没有尽责:未管好手机、支付密码,且小徐首次充值后仍怠于教育监管。
(2)平台合规接入防沉迷系统,无证据证明存在漏洞或欺诈,无过错。
(3)小徐承担自身行为约束与诚实责任。小徐冒用身份偷充且屡教不改,存在过错。
引导思考:友善不仅是对他人,也包括对家人、对自己行为的负责。
笔记:我们为什么要友善待人 (P42)(为什么)
①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在社会生活中,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彼此尊重、包容多样,能够传递温情与爱心,加深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营造互信互助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4.联系小徐案例,家长如何“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需求?
(1)理解社交需求:问小徐“是不是和同学一起玩游戏,能有共同话题、融入圈子?”,15岁孩子重同伴关系,游戏可能是他的社交方式。
(2)关注成就感:聊“游戏里升级、买道具,是不是让你觉得有能力、有成就感?”,或许他现实中未获足够认可,游戏成了慰藉。
(3)体察陪伴需求:反思“是不是最近少陪你,你才靠游戏打发时间?”,不只盯充值,看到他对情感互动的需求。
5.联系小徐案例,平台如何“助人为乐”完善防沉迷系统?
(1) 补身份核验漏洞:登录或充值时增人脸识别,避免仅靠身份证认证被冒用,防止小徐式绕开防沉迷的情况。
(2) 设充值预警机制:非常用设备登录、频繁小额充值时,短信提醒家长确认,及时拦截违规充值。
(3)开放家长管理后台:让家长可查账号登录、充值记录,辅助监管,切实帮家长守护孩子用网安全。
6.联系小徐案例,小徐如何学会“对自己负责”?
(1)先正视错误,明白冒用母亲身份、偷充游戏会让家里受经济损失、破坏亲子信任,从心底认可“自己的行为要担后果”;
(2)主动遵守和家长定的用网规则,不超时玩游戏、不违规登录;
(3) 有玩游戏或消费需求时,先和家长沟通,不偷偷行动;
(4)试着在学习、打球等事里找成就感,减少对游戏的依赖,慢慢学会对自己的行为、需求负责。
笔记:3.我们如何做到友善待人
(1)宽容他人。
①学会体谅和包容他人,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②宽容是有原则的,在涉及道德底线与法律等原则问题上,我们应不让步、不迁就。
(2)换位思考。
①我们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②善解人意,体会他人的感受。
(3)助人为乐。
①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尽己所能搭把手,出份力;
②当他人遇到困难时,要在道义上予以支持,在物质上予以帮助,在精神上予以关怀。
(四)知识小结
友善待人
├── 内涵:热情友好,与人为善
├── 意义:传递温暖,促进和谐
├── 如何做:
│ ├── 宽容他人(有原则)
│ ├──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 └── 助人为乐(尽己所能)
(五)练习测试
1.在 “因‘成’有你、山‘海’无恙” 社会实践活动中,素材包括:①市民对路口执勤交警致谢,交警挥手敬礼;②大叔每天给路边外地货车司机送热乎饭菜;③志愿者写下 “军令状” 各司其职守护城市。素材中人物的做法启示我们要( )
①以礼待人 ②与人为善 ③勇担责任 ④善用法律
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B
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些语句依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是( )
A. 爱国、敬业、自由、平等
B. 爱国、自由、诚信、和谐
C.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答案:D
3.下列行为中属于尊重他人的是( )
A. 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
B. 嘲笑考试成绩差的同学
C. 耐心倾听他人的发言
D.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