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7.1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7.1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
一、教材解析 本课为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属于中华一家亲的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要爱护民族团结,共谋发展,共享繁荣,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基础。 本课主要由:民族大家庭、家和万事兴两部分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和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总体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同题认识不够。因此我在执教本课时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尽量多采用些图片、文字等通俗易懂的材料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授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地引导学生去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 2.道德修养:树立民族平等团结意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 3.法治观念:反对民族分裂,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4.责任意识: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议学活动:地理大发现 说出下列地理轮廓分别代表我国哪个省份?并想想下列省份具有什么共同点 2.议学材料: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抵达新疆时收到了石榴花束。 根据地理知识储备回答问题。 2.仔细阅读材料,观看视频,了解国家时政,为学习本课知识做好准备。
子议题一:从戈壁到热土—新疆70年巨变靠什么制度保障?
教学内容:民族关系;民族平等的表现;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议学材料:70年前的新疆 70年前的新疆,大地广袤却百废待兴:戈壁风沙掩埋着简陋的土路,农人弯腰镰刀、靠天吃饭,亩产仅百余斤;没有一寸铁路、没有一座现代化工厂,一根铁钉都要靠外地驮运。乌鲁木齐街头,土坯房与巴扎相伴,夜晚只有零星煤油灯闪烁;南疆绿洲里,兄弟三人轮流穿同一件羊皮袄,水磨与手摇纺车吱呀作响。 2.议学材料:70年后的新疆 2024年,全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粮食单产跃居全国第一、储气能力全国第一、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速全国第一……“进”的动能不断增强,“新”的质效大幅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 3.议学提问:①“新疆各族人民”主要包括哪些民族? ②除上述民族外,我国还包括哪些民族(议学活动:民族飞花令) ③回忆上期所学,你能想起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哪些知识点? 4.议学活动:知识大冲关 判断正误:少数民族自治是一种完全自治。 抢答:三级民族自治地方。 抢答:自治机关。 判断正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判断正误:有少数民族的地方就实行区域自治。 议学活动:自学提升 阅读教材91页,思考下列问题: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哪一方针?长期交往中,各族人民形成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 6.播放“我国少数民族第七次人口普查人数及分布情况”视频 7.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民族关系。 8.牛刀小试:分别展示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相关材料。 提问:下列材料体现哪一处理方针? 9.名词点击:分别从宪法内容、历史图片来介绍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10.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所学内容,认真思考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仔细阅读材料,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积极发言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点拨下,回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并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按要求阅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并积极思考问题回答老师的提问。 认真观看视频,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我国民族关系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仔细阅读材料,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 跟随教师引导,深入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我国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子议题二:从新疆到全国—各民族怎样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
教学内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青少年可以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做什么?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 2.议学活动:小组讨论 ①你如何理解“新疆是个好地方”? ②从新疆到全国,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可从经济、民生、文化三个角度思考)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1名发言人和1名记录员,小组代表交流成果。 3.议学展示:分别从经济、民生、文化三个角度,展示相关材料,详细介绍我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5.提问:青少年可以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做什么?(提示:从意识、行动、宣传角度思考) 6.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总结青少年可以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可采取的措施。 7.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仔细观看视频,跟随老师引导,了解新疆70年发生的沧桑变化。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根据老师提示和要求,思考问题并主动分享交流成果。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我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实际,跟随老师引导,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 在老师的点拨下,了解青少年可以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做什么。 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2025·福建漳州期中】2024年时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仅“十四五”期间,17个援藏省市就安排产业支援项目229个,安排援藏资金44.06亿元。援藏省市积极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 B ) A.推动了民族地区的民主与法治建设 B.促进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 C.彻底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 D.保障民族地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 2.【2025·山东临沂期中】在“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有四个小组进行展示。下列展示的内容符合主题的是( D ) ①文化组:贵州组建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专班,开设民族文化传承课程 ②政治组:广西着力“四个机关”建设,保障少数民族高度自治权 ③经济组:我国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④生态组:十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向内蒙古投入455亿元,保护10.2亩草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24·江苏镇江】某社区回、满、蒙等民族居民占了近一半,这里经常举办“百家宴”“社区邻居节”,各族群众像亲人一样聚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该社区的和谐稳定彰显了( C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B.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D.各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有很大差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