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教材解析 本框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一框题。本框包括“发展中的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面临危机”两目内容,主要讲述“是什么”的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介绍了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学生在直观感受我国资源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理解要坚持走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的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地理课以及其他的课程中多少都有一些了解,对此,初中生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解,并且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对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较小。但是,他们仍然面临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特点知之不多;二是对计划生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实施二孩政策就是废止了计划生育;三是如何增强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学习及时予以解决。因此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挑战的严峻性,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到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理解并认同我国为应对发展挑战制定的基本国策及走绿色文明发展的道路。 2.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热爱大自然,共建生态文明。 3.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关于应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各项政策,敢于同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4.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教学难点:认识人口问题的本质以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并做到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七、教学内容设计导入预设过程(约3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呈现材料:①2024年人民日报关于“延迟退休”的报道;②2025年人民日报关于“国家育儿补贴方案”的报道。 提问:国家此举背后有哪些深意? 1.认真阅读有关材料。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子议题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教学内容:我国的人口地位和特点;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预设过程(1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呈现9月12日人民日报的【财政部:#今年安排1000亿元发放育儿补贴#】#今年安排200亿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材料。 2.视频播放今年的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延迟退休的时代背景。 3.展示我国近年来人口普查情况的数据分析材料。 提问:我国人口还具备那些特点? 播放《我国人口普查结果》视频。 4.言语引导,总结知识点——人口问题的地位和我国当前人口状况的特点。 5.提问:当前的人口现状会给我国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为解决人口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一对策? 6.知识拓展: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 7.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人口问题的地位、我国人口状况的特点、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自身感受,认真思考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感受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P75 认真观看视频,具体了解我国人口状况。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 在老师的点拨下,了解人口问题的地位、我国人口状况的特点、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子议题二: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教学内容:资源形势及其成因、影响;环境形势及其成因、影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预设过程(1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播放《全球十大环境问题》的视频。 提问:我国的资源、环境国情现状如何? 从我国资源总体状况、资源人均情况以及资源开采和利用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展示相关材料,分析我国的资源国情现状。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我国产生资源问题的原因及影响。 从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方面介绍我国目前生态环境问题。 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境保护的讲话。 提问:怎样处理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 知识拓展:介绍转变发展方式和基本国策的具体内涵。 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认真观看视频,具体了解目前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在教师引导点拨下,了解我国的资源国情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变发展方式和基本国策的具体内涵。 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七、板书设计八、作业设计 1.【2024·宁夏】2024年3月20日,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该法规的实施有利于( B ) ①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②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③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风气 ④降低我国人均资源的占有比重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25·江西九江期中】某地淡水湖泊曾遭受严重污染。之后,该地利用5G、大数据等“黑科技”进行了大规模系统性生态治理,使得群众收入增长,“候鸟天堂”美景重现。不仅如此,该地淡水湖泊生态的治理成效还带动了周边旅游,使得该地的离不开( B ) ①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技术的应用 ②坚持发展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坚持保护优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④坚持以生态文明为中心的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福建泉州期中】下列对同学们开展社会调差活动的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实地考察水资源短缺现状 ②形成调查报告提交有关部门 ③讨论倡导节约用水的建议 ④制定社会调查详细活动方案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