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10.2滋养心灵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堂无忧】10.2滋养心灵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滋养心灵》
一、教材解析 本课隶属于七年级上册 “生命教育” 核心模块,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子课题。前承 “爱护身体”(强调生理健康),后启 “增强生命韧性”“承担责任”,处于 “生理健康 — 心理健康 — 精神成长” 的逻辑递进节点,是构建学生完整生命观的重要环节。教材以 “为何滋养心灵”“如何滋养心灵” 为双主线,通过案例与理论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心灵滋养对生命质量的意义,为后续形成健全人格、树立家国情怀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处于 “生理断乳期” 向 “心理断乳期” 过渡阶段: 优势:对航天热点(如神舟二十号)充满好奇,具象思维为主,易被故事性案例吸引,具备初步的小组合作与表达能力,为通过航天案例渗透政治认同、健全人格提供基础。 不足:对 “心灵滋养” 的概念模糊,将 “心理健康” 等同于 “不难过”,缺乏对 “精神世界丰富” 的主动意识;面对挫折(如竞选失败、考试失利)时,多采用 “回避” 或 “抱怨” 的应对方式,缺乏科学调节方法,需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健全人格中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借神舟二十号事迹,理解航天成就与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报国意识。 道德修养:学乘组磨炼意志,在协作、鼓励他人中践行友善,培养顽强品质。 法治观念:知乘组专业心理支持,明求助合法,会向专业人员寻心理帮助。 健全人格:懂乘组身心协同重要,会用方法调节情绪,提升抗挫折韧性。 责任意识:定 “精神充电计划”,将心灵滋养与个人成长、国家责任结合。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将 “滋养心灵的方法” 转化为日常行动。 教学难点:滋养心灵的原因;保持心理健康与丰富精神世界的具体方法。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神舟二十号发射短视频,2025 年 4 月 24 日 17 时 17 分,第十个 “中国航天日 ”当天,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托举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 10 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时刻恰逢 “东方红一号” 发射 55 周年,成为中国人探索太空 "接力赛" 中的重要节点。 2. 本次飞行乘组由 "三征星河" 的指令长陈冬,以及首次飞天的空军飞行员陈中瑞、航天工程师王杰组成,形成 "新老搭配" 的黄金组合。按计划,乘组将驻留约 6 个月,于 10 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提问引导:“航天员在失重、孤独的太空环境中,除了监测骨密度保障身体健康,还需要什么才能圆满完成任务?” 3.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心灵滋养’奥秘。让我们跟着神舟二十号乘组,探寻神舟二十号乘组太空日志里的 “活力密码。” 1. 观看视频,感受航天发射的震撼; 2. 思考并分享 “需要心理稳定”“精神力量” 等关键词; 3. 2-3 名学生举手发言,表达对 “心灵重要性” 的初步认知。 4.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准备。
第一站:困境解码 —— 为何要滋养心灵?
教学内容:滋养心灵的原因?
预设过程(2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展示 “太空困境卡”:呈现神舟二十号乘组三大挑战(“新老搭配” 协作适应、6 个月孤独感、两次高风险出舱),配图(乘组训练、出舱画面); 2. 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若心灵状态失衡(如焦虑、低落),航天员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3. 巡视指导:关注各小组讨论方向; 4. 总结点拨: - “航天员既保障身体(骨密度),又维持心理(情绪记录),说明良好的生命状态需要健康身体 + 健康心理 + 丰富精神”; 5.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点:①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②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1. 小组认真倾听教师讲述,并根据任务讨论:围绕 “心灵失衡的危害”(如操作失误、团队矛盾)展开,结合素材分析; 2. 小组代表发言(3-4 组),如 “心灵失衡会让航天员出舱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任务失败”; 3. 倾听教师总结,在教材 P77 标注原因①②。
第二站:方法解锁 ——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滋养心灵的做法?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播放乘组飞天前采访片段。 2. 展示 “神舟二十号心理调节清单”: - 主动调节:健身、写日记、视频连线家人; - 专业支持:生理监测设备、地面心理疏导; - 意志磨炼:陈冬 72 小时密闭训练、陈中瑞克服失重练习; 3.布置互动任务:“请模仿航天员的方法,为‘竞选失败后情绪低落的同学’设计 3 个调节方案”(独立思考 2 分钟,再小组交流 3 分钟); 4.出示三位航天员的简介,以及他们为飞天所做的准备。 5. 组织角色扮演:“如果你是陈冬 / 陈中瑞 / 王杰,你会如何鼓励这位同学?”(邀请 3 名学生分别扮演航天员,现场表达鼓励话语); 5. 总结知识点: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表现:心理健康是一种 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 人潜能。 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 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成长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路,也会有一些坎坷和泥泞。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勇往直前,战胜挫折和困难。 1. 观看采访,记录航天员的调节方法; 2. 独立设计方案(如 “陪同学跑步健身”“建议写情绪日记”“鼓励向心理老师求助”); 3. 小组交流完善方案,1-2 组分享; 4. 角色扮演:如 “我是陈冬,竞选失败就像太空出舱前的训练,多练几次就能成功,别放弃!”; 5. 在教材 P78 标注方法,理解基础知识点,内化于心。
第三站:精神升级 —— 如何丰富精神世界?
教学内容:滋养心灵的做法?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展示 “神舟二十号精神成长清单”: - 学知识:涡虫空间再生实验; - 长见识:太空观测地球生态; - 练胆识:6.5 小时出舱作业; - 扩阅历:航天科普活动; 2. 发放 “我的精神充电卡” 模板,布置任务:“以航天员为榜样,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填写本周计划(每栏至少 1 项具体内容,如‘学知识:读《太空实验科普》’‘练胆识:主动报名班级演讲’)”(5 分钟); 3. 组织分享:邀请 2-3 名学生展示 “充电卡”,点评其可行性(如 “读科普书能丰富知识,演讲能锻炼胆识,计划很具体!”); 4. 总结板书:“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5.教师寄语:“神舟二十号乘组用 6 个月任务证明:心灵滋养是成长的底气。作为新时代少年,你们的心灵成长,不仅关乎自己的幸福,更关乎中国梦的实现。愿你们像空间站一样,在‘身心和谐、精神丰富’中绽放光彩!” 1. 阅读清单,理解航天员 “丰富精神” 的具体做法; 2. 填写 “我的精神充电卡”,结合自身实际(如喜欢绘画的学生填 “长见识:参观美术馆”); 3. 学生分享,倾听他人计划,补充完善自己的卡片; 4. 在教材 P78 标注方法,可将 “充电卡” 贴在课本扉页,作为行动提醒。 5.聆听教师寄语,升华内心情感。
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八、作业设计 1.近年来全国各种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展开。对于该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①有利于养护精神,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 ②有利于增强体质,延续生命的长度 ③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④有利于学习民族文化,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某校在七年级开展了“汉字书法比赛”“民族乐器演奏会”等传统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A) ①让学生在活动中滋养自己的精神生命 ②使学生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③与考试成绩无关,不提倡 ④一定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各科学习成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学校开设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话剧表演课同学们有编剧本上台演出;手工课,他们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种小刻物;绘画课,他们在校园墙角处绘出自已喜欢的图案。社会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助于(C) ①他们养护精神,丰富精神世界 ②体验美好生活,感悟生命意义 ③充盈心灵,体味真善美的感受 ④提升审美情趣,放弃物质生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泳坛名将张雨霏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从她身上我们能学到的是(A) A.正确对待挫折,增强生命韧性 B.坚持努力奋斗,梦想必定实现 C.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负面情绪 D.挖掘自身潜能,追求十全十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