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学情诊断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一部分(1~3题 14 分)(共5分)(2分)①折腰 ② 漫游(2)(1分)C(3)(2分)“江山如此多娇”(“大好河山”)2. (5分)(1)(2分) ① yù ② shāng(2)(1分)D(3)(2分) ①处应填写的标点是分号。选择理由:分号用于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的两句分句,此处“明清时期……”与“民国时……”之间存在并列关系。3.(4分)(1)(2分)不仅博物馆里珍藏的文物值得欣赏,整个三星堆博物馆区也值得细细品味。(2)(2分)示例:我推荐呼伦贝尔大草原。之所以推荐它,天地大自然是“无字之书”这部书蕴含着无穷的自然奥秘和人生哲理,行走天地间、草原上,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领悟生命的真谛。(选一处景观,用上“之所以……是因为”言之成理即可)第二部分(4~19题 4 6 分)一、(23分)(一)(6分)4.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5分)5.(2分)D6.(3分)示例:《峨眉山月歌》作于青年时期,他辞亲远游”出蜀,流露出对家乡的依恋与不舍。《行路难》写于他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时,抒发仕途受阻的境遇,但对未来仍充满信心,情感起伏中透着坚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于天宝末年,此时李白已被“赐金放还”近十年,仕途之梦彻底破灭,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三)(12分)7.(2分)(1)迫近 (2)在朝廷做官(居庙堂之高)8.(3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9.(4分)(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人们的表现。(2)国君在位时不侍奉太子,国家危难时不结交诸侯。10.(3分)三篇文章中都展现出以天下和百姓为核心的忧乐观,三者均不局限于个人的得失、境遇,而是将“忧”与“乐”绑定在天下苍生的福祉、国家的兴衰上,蕴含着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二、(19分)(一)(7分)11.(2分)对“凡尔赛文学”我们应该保持警惕。12. (3分)(1)首先阐释了人的自我价值感的来源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种;(2)接着指出“凡学”的实质是为了从外界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3)最后引用《红星新闻》的评论加以证明。(3分)13(2分)小爱,我建议你不要再用“凡学”的这种说话方式了。这不仅会让你在虚无的世界里迷失自我,而且会影响到周围同学,如果大家争相模仿,容易导致不良的班风、校风,你还是改改这种说话方式吧。(二)(12分)14.(3分)①不慎摔落,撞瞎左眼 ②村里修路,断了生意 ③他人讲述,感动村人15.(3分)①突出关刀田的地形复杂偏僻险峻,交通不便,②为后文村里修路/交代肖八爷摔落受伤作铺垫;③凸显肖八爷作为沟通乡村与城市角色的重要性,也突出其挣钱不易却不畏艰难、心怀村人、大公无私的人物形象。16.(2分)“细”是说肖八爷心细,他对周围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特别熟悉,了如指掌。“远”是说肖八爷为了帮助各村人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会到县里甚至更远的城市走动。(用自己的话概述得满分,摘抄原文得1分)17.(4分)“行者”一词的意蕴:字面意义:指行走的人,肖八爷作为货郎,常年在山间行走,为村民们提供所需物资(1分)。深层意义:行动者。肖八爷不仅在行走,他无私奉献,拿出积蓄支持村里修路,体现了他为村子的发展和村民的福祉而不断努力的精神。(1分)引领者:肖八爷的行为激励了村民们,特别是通过李三爷的故事传播,村民们受到鼓舞,积极参与到村里的建设中,如翻修学校。(1分)榜样:尽管肖八爷身体残疾,但他依然坚定地走在前进的路上,成为村子里的一面旗帜,象征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1分)三、整本书阅读(4分)18.(2分) C19.(2分)景物描写,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阔大、凄美的气氛,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第三部分(20题 40 分)20.(40分)写作评 分 标 准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内容 (20分) 20—16分 15—12分 11—9分 8—0分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感情较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感情不真实表达 (15分) 15—12分 11—9分 8—5分 4—0分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用词生动 表达方式运用好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用词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较好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用词基本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一般 结构不完整 语言不通顺 用词不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差书写 (5分) 5分 4分 3—2分 1—0分字体美观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答案.docx 九语文 (2).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