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一中初2026届九年级上期阶段性消化作业
语文试题(三)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九年级一班正在举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创编班史。
以下是文案组同学对撰写的卷首语初稿进行的讨论,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翻开这本青春纪念册!回看故事的开始,【甲】十一、二岁的我们曾伫立在学校的大门前,面对未知的初中生活既迷茫又期待。这是多么丰富的三年:我们为课本里人物的悲惨命运而wǎn惜,我们为自己的懒惰迟到而愧赧,我们为充满奇思妙想的课堂而惊叹,我们为即将揭晓的成绩而如坐针毡……【乙】这些记忆的碎片值得我们细心地采撷;这些美好的时光值得我们用心地珍藏。【丙】虽然有句俗语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面对分离,我们无可nài何,但希望这本青春纪念册,能给你一点勇气,让你不再怯懦;能给你一分温情,助你行稳致远。
【丁】“那就往前飞吧,”我们可以对自己说:“勇敢地去追逐梦想。”待未来某天,长大后的我们再相聚,同享天伦之乐时,我们要再次翻阅它,含着幸福的热泪把我们的青春一读再读。
1. 小语:要拼音后把汉字补充出来,加点字有同学容易读错,可以注上拼音。
(1)愧赧______ (2)wǎn惜
(3)筵席______ (4)无可nài何
2. 小文:我发现文段加点的词语中有一个使用不当( )
A. 伫立 B. 如坐针毡 C. 怯懦 D. 天伦之乐
3. 小思:我觉得文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只有一句标点使用正确(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阅读《水浒传》,完成下列小题
4. AI可以通过一系列是非问题来缩小范围,最终猜出正确人物名字。小渝与AI进行了一场有关《水浒传》人物的问答。
AI:此人最初是否在政府部门任职?
小渝:
AI:此人是否因受到陷害而家破人亡?
小渝:是
AI:梁山好汉是否参与了此次陷害?
小渝:否
AI:此人上梁山前是否有死里逃生的经历?
小渝:是
AI:该经历是否与老虎有关?
小渝:否
小渝设想的人物是( )
A. 卢俊义 B. 林冲 C. 李逵 D. 杨志
5. AI在与使用者的交互中不断试错学习,从而逐渐优化算法。而使用者需要对AI的回答及时反馈并纠正错误。请你结合《水浒传》的具体情节,补全下列对话。
小渝:请问你认为《水浒传》中武松和鲁智深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之处?
AI:我认为武松心思缜密,行事有计划,而鲁智深行动完全出于冲动和直觉。
小渝:你的回答里有正确的地方:①____________。但你的回答里也有错误之处:
②____________。
6. 人类能够从各学科中悟出哲理,还能使用意象将之表达得富有诗意,这是AI目前无法做到的。有网友这样描写物理学科现象:“光的折射——我给玻璃留了个缝,它便送我一束彩虹。”“升华——雪花挣脱固态的束缚,化作自由的风,躲进云间。”请参考示例,从以下三种现象中任选其一,进行创意表达。
化学学科:沉淀 物理学科:凝华 数学学科:平行线
7. 为了深度学习《故乡》,班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小渝做了一张闰土的档案卡片,请分析卡片中的两处问题。
姓名 闰土
外貌特征 少年时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中年后脸色灰黄,皱纹很深,头戴破毡帽,双手像松树皮。
典型情节 给“我”讲捕鸟刺猹的事,送“我”好看的鸟毛和贝壳;恭敬地称呼“我”为“老爷”,向我讲述生活的困苦,拿了我家的手套和狗气杀。
人物点评 他是自由、活泼、勇敢的化身,为“我”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回忆。
(2)老师建议小渝运用想象力来更深入地解读《故乡》。请你参考示例,帮他再设计两个活动。
示例:重新书写人物命运——假如闰土生活在现代,他的命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8. 请按照要求填空。
文词绘自然 ①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重山复水
②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海天溟蒙
③____________,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 秋菊怒放
词曲写人文 伤心秦汉经行处,④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秦汉遗址
马作的卢飞快,⑤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沙场飞扬
诗词传深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⑥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舍生为国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暮晚情愁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路远情绵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注:即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①。古之为军也,不以阻②隘③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④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⑤可也。”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②阻:阻击;③隘:险隘的地势;④勍(qíng):强大,有力;⑤儳: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9.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谋之(谋:谋划) B. 神弗福也(福:福气)
C. 国人皆咎公(咎:怪罪,指责) D. 楚人未既济(济:渡)
10.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11. 下列对【甲】【乙】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战前—战中—战后”的顺序叙事,读来连贯流畅。
B. 战场上,在“齐人三鼓”之后下令击鼓,在敌方“辙乱旗靡”之时下令追击,均体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
C. 子鱼战时多次进言及战后对战争的论述,聚焦的是对战机的把握,充分展现了其对战争的理性思考。
D. 子鱼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取胜,因此不必苛求所谓“道义”,宋襄公的所谓“仁义”之举,是导致宋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12. 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两文写作手法的相同之处(答出两点)。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孤忠回忆录
何永睿
①昔日壮丽的龟兹城已是断壁残垣,城内空无一人,城外黄沙四起。
②我拖着奄奄一息的病躯,努力在城头竖起大唐军旗,艰难拔出陪伴我苦战近五十载的大唐横刀,向西跪立,涕泗横流。
③大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河西军镇多被吐蕃入侵攻陷,将军郭昕奉命前往镇守安西四镇。时年我十五岁,告别了父母,义无反顾地跟随郭将军出征。想当时满腔热忱,怎知战争的残酷,又怎知如今的结局?
④将士们士气高昂,不出几日,便行军至安西龟兹城。我认识了一个老兵——赵平安,他是比我们高一级的甲士,但他对我异常严厉。
⑤镇守以来,北庭战事不断,而安西的龟兹城却是风平浪静,抬望或圆或缺的明月,听着远方荡起的悠悠羌管声,我总想起家乡,想起父母。彼时我不谙世事,睡前常常哭泣。或许是担心这种忧伤的情绪影响了整军的士气,赵平安将我叫到军营外,让我止住泪水。我心中不忿,迫于他比我高出一级的官威,我忍下了这口气,同时一个荒谬的计划也在我头脑中慢慢成形。
⑥一天晚上,在所有人都睡着的时候,我逃出了军营,准备奔向城脚地道。那条地道是我自己挖好的。我准备跳下地道的时候,一只手拍了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正是赵平安。他看着我,但却没有像往常那样训斥我,我正要开口说话,他却自顾自地说起他的故事——大唐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吐蕃进攻大唐,唐军一触即溃,赵平安的父母妻子死于吐蕃的铁蹄下,而他的儿子已在平定安史之乱的途中为叛军所杀。他说,每次看我哭泣,就像是看见了自己的儿子,他觉得我不争气。那一夜,在漫天繁星的夜空下,在鼾声不断的军营外,一老一少,流下了眼泪。
⑦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我第一次上战场。吐蕃改变进攻路线,率领大军直逼龟兹城下,城池遭受着投石车一次又一次的袭击,我与赵平安分开,从城头下来奉命前往城门抵御。在攻城锤一次又一次的撞击之下,城门终究被撞开,吐蕃军队蜂拥而入,武威军整装列队守在门后与吐蕃军队短兵相接。我从未见过如此景象,嘶吼震天,血流成河,我提刀颤抖,唯恐阵势被攻破,吐蕃杀至跟前。或许是上天眷顾,没过一会儿,沙尘暴袭来,吐蕃军队败走,武威军死守住了城门。那天夜里,我辗转反侧不能眠,一晚上没敢合眼,脑海中一直浮现一幕幕惨状,胃里泛起了一阵阵恶心,头脑也感到一阵阵晕眩。赵平安聊起他当时第一次上战场的经历,又一次遏止了我临阵脱逃的想法,不觉中,我合眼入眠。
⑧建中七年(公元786年)七月十八日,北庭大都护李元忠去世,杨袭古继任北庭节度使,吐蕃趁机发动袭击,我与赵平安所属军队奉命保卫北庭。当天,天阔云低,我们不敢怠慢,向北庭急行军,行至一半,突遇吐蕃军队偷袭。我紧握横刀,惊恐地望着四周,紧紧地挨在赵平安身边。在冲天的呐喊中,赵平安让我不要害怕,要让这些贼子们知道,这里是大唐疆土。
⑨赵平安高声呼喊道:“为大唐军魂,为妻儿家庭,杀!”
⑩刀光剑影交错,杀声吼叫震天,赵平安替我挡下了致命的刺击,我看着他倒在黄沙之上……援军已至,我发现赵平安手中攥着已被鲜血染红的书信。上面写着,你正值壮年,当勤加自勉,为国奋斗。大唐山河所在,岂敢贼子相侵。——致楚则玉。
我们解除了北庭之围,回到了龟兹城。从此每日每夜,我的耳旁总会响起赵平安的训话,总会响起他述说的往事。
这时,一位高僧途经此地,郭将军派将士跟随高僧前去联系朝廷,有人提到了我的名字。我暗自紧握怀中书信,回绝了最后的回家机会。
建中十九年(公元808年),北庭早已陷落,安西四镇也只剩下了龟兹一个孤城。我染上重病,双腿也因为刀剑之伤残疾。黄昏时,吐蕃趁我守军疲敝,发起“铁桶合围”。郭昕将军集合众将士,却只有双鬓斑白数千人,他下达了最后的命令——楚则玉等受伤将士留守城池,余下出城应敌。
城池下的战斗声越来越小。
夕阳西下,我将刀置于脖子上,吼着“楚则玉不负诸将,不负大唐”,义无反顾地抹了脖子倒在血泊之中。
刀影飞过之时,我仿佛看到郭昕将军带领着声势浩大的军队进驻西域,看到赵平安和同袍们的谈笑,看到父母姊弟在家门口接迎我的凯旋。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3年1月刊,有修改)
13. 【理·思路】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文本,补全表格内容。
时间 故事情节 “我”情感
永泰二年 (1)________ 满腔热忱
一天夜里 出逃被遇,知平安家人惨死 思乡忧伤
(2)________ 初征难眠,听平安初征经历 平静安定
建中七年 半路遇袭,救“我”命平安阵亡 时刻想念
建中十九年 敌军合围,守孤城自刎明志 (3)________
14. 【赏·环境】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15. 【析·心理】结合上下文,分析两处“紧握”展现的人物心理。
(1)我紧握横刀,惊恐地望着四周,紧紧地挨在赵平安身边。
(2)我暗自紧握怀中书信,回绝了最后的回家机会。
16. 【探·真意】“虚构真正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生活的真相。”请从“叙述视角”或“素材选择”中任选其一,探究本文具有真实感的原因。
17. 【思·主题】读完本文,同学们由“白发龟兹”的故事联想到以下诗文,请选出最贴近本文主旨的一项,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A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B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C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
我选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其表演有着完整的体系。剧中角色分工明确,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行:京剧中各类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扮相特征:根据角色年龄佩戴不同样式的胡须(髯口),扮相或威武刚毅,凸显英勇与担当;或清亮儒雅,尽显风流与俊逸。语言风格:台词或刚劲有力,尽显英武豪迈之气;或儒雅蕴藉,多呈温润俊逸之风。
旦行:京剧中各类女性角色的统称。扮相特征:化妆精致细腻,突出女性的秀丽之美。语言风格:唱腔和念白讲究音色,擅长表现女性细腻的内心世界。
净行:俗称“花脸”,多为性格较为刚烈勇猛的男性角色。扮相特征:在面部勾画色彩浓烈、图案夸张的脸谱,用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风格:唱念声如洪钟,语气粗犷豪放,充满强大的爆发力与威慑力;常用独特的怪音、粗豪、洪亮且带有爆发力的大笑来凸显人物的奇特个性。
丑行:扮演剧中喜剧色彩或反面角色的演员。扮相特征:在鼻梁眼窝间用白色油彩勾画一小块粉白的“豆腐块”,造型滑稽。语言风格:语言诙谐幽默,多用于塑造机智、滑稽的人物。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承韵社2025年第二季度运营日志(摘录)
4月13日会议纪要 议题一:审议青年编剧组提交新编京剧《花木兰》(融入赛博朋克元素)的剧本大纲。 审议结果:与本社艺术定位不符,不予立项。
议题二:审议“国韵造物”文创品牌提出的联名合作方案,方案计划推出“生旦净丑”系列Q版盲盒手办。 审议结果:将严肃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卡通化改造,与京剧艺术的庄重性相悖,有损艺术的纯粹性和剧团声誉,不予通过。
4月27日会议纪要 议题三:物资部申请采购蜀绣真丝面料,用于修复《霸王别姬》中虞姬的“鱼鳞甲”。 审议结果:年度预算有限,建议使用现有库存中的人造丝面料进行替代性修补。
财务支出与资产管理 行政及人员开销:65% 场地租赁与维护:20% 新剧目创排与制作:5% 市场推广:3% 其他:7%
公共关系与对外宣传 5月12日:工作人员前往新华社区活动中心,张贴本月演出海报。 6月10日:本市《城市晚报》文化版刊登对剧团领衔主演的专访一篇。 6月27日:市广播电台“文化时空”栏目对剧团历史进行专题报道。
票务系统数据分析 总售票率:28% 观众年龄分布:18-30岁占4%;31-50岁占18%;51岁以上占78%。
观众留言簿摘录 观众甲:“希望能把剧场的灯光调亮一些,演员脸上的表情看得不太清楚。”
观众乙:“演员的功底真好!就是感觉音响有点杂音,有时候会盖过唱腔。”
观众丙:“演员的功夫没得说,但一个将军上场走了三分钟,一个动作唱了五分钟……这么点儿事,在一部电影里可能就是一个三秒钟的镜头。我真的很努力地想看进去,但感觉看一折戏的时间,我能看完一整集美剧了。”
(选自“搜狐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四】
破壁与铸魂:新编京剧《少年行》与《颜真卿》的艺术启示
近年来,两部新编京剧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京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镜鉴。
一是现象级“爆款”《少年行》。该剧由互联网公司跨界出品,制作人方锦的目标非常明确:“先让年轻人‘刷’到,再让他们‘爱’上。”剧团在宣发上,将“高燃”的武打片段、朗朗上口的核心唱段剪辑成15秒短视频,在各大平台精准推送,创造了上亿次播放;剧团精心管理视频弹幕区,积极与观众互动,引发了大量观众参与讨论,同时积极与泡泡玛特等知名潮玩品牌合作开发戏剧玩偶等周边产品。在内容上,该剧强化了视觉冲击,配乐融入了电子乐,叙事节奏极快,虽然部分老戏迷批评其“京味儿不正”,但该剧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首次走进剧场,实现了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方锦认为:“流量是入门的通行证,没有关注,再好的艺术也只能孤芳自赏。”
二是被誉为“十年一遇的精品”《颜真卿》。该剧由国家级院团历时三年精心打磨,导演坚持“内容为本,品质至上”。导演认为:“真正的文化自信,是相信我们最精华的传统本身就有穿越时代的力量。”剧团将大部分预算投入到剧本、唱腔和美学设计上,每一个头面、每一件戏服都极尽考究。在宣发上,他们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推广,而是邀请知名学者、文化博主进行深度解读,通过高质量的剧评和口碑发酵,吸引了大量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青年观众,演出一票难求,并获得了业内大奖。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8. 下列对四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行角色以勾画脸谱为主要特征,多佩戴胡须(髯口),其语言风格刚劲有力,重在表现豪迈气概。
B. 加大电视节目宣传力度,在卫视黄金时段进行展播是承韵社进一步提升年轻观众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C. 《少年行》和《颜真卿》的成功表明京剧的形式创新和宣传推广比文化价值认同更能吸引年轻观众。
D. 要提升京剧在年轻群体中的吸引力,既要关注艺术内核的品质呈现,也需重视传播渠道的与时俱进。
19. 根据材料一,推断下面人物属于京剧四大行当中的哪种行当并说明理由。
“阵前鼠辈,可识得豹子头林冲!看我这一杆丈八蛇矛,叫尔等有来无回!” ——京剧《水浒传》
20. 承韵社是一家拥有四十年历史、曾获省级戏剧大奖的老牌剧团,如今却陷入了运营困境,几乎无法获得年轻观众群体。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其衰落的主要原因。
21. 承韵社管理层认识到,剧团的未来在于实现观众群体的年轻化。为此,市文化局提供了一笔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剧团开拓青年市场。关于资金的使用,社内形成了两种主流意见:
【甲方案】效仿《少年行》的模式,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新媒体营销团队的组建和全方位的线上推广,品牌推广,快速提升剧团的知名度。
【乙方案】效仿《颜真卿》的模式,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一部新剧目的精细打磨上,以顶级艺术品质赢得口碑。
假如你是社长,你会选择哪种方案?请结合上述材料,阐明你的决策及理由。
四、作文(55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梦想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人们都以各自的方式书写着对人生的追求,彭士禄隐姓埋名数十年,以算盘算核数据,圆了中国核潜艇之梦;00后新农人小周返乡,靠直播带货让家乡柑橘“出圈”,助力乡村振兴;孙少平在平凡劳作中坚持读书,于基层岗位活出人生厚度……
请结合上述材料与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文体不限,自拟标题。
重庆一中初2026届九年级上期阶段性消化作业
语文试题(三)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九年级一班正在举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创编班史。
【1~3题答案】
【答案】1. (1)nǎn(2)惋(3)yán(4)奈 2. D 3. C
【4~5题答案】
【答案】4. B 5. ①. 对武松的描述准确。武松形象心思缜密、行事有计划,如“斗杀西门庆”情节中,他先取证(询问潘金莲、何九叔等),再行动,体现了武松的心思缜密,行事有计划。 ②. 对鲁智深的描述错误。鲁智深虽常冲动,但并非完全凭直觉,他也有细致和计划性,如打死郑屠后以“诈死”借口脱身,避免当场被捕,体现他粗中有细的形象特点。
【6题答案】
【答案】示例一:沉淀——溶液放弃了对离子的挽留,任它们相拥着,在时光的谷底,落成一片寂静的星河。
示例二:凝华——水蒸气冲破气态的迷茫,化为晶莹的霜,装点寂静的夜。
示例三:平行线——两条铁轨平行延伸向远方,承载列车的奔驰,守护一路的安稳。
【7题答案】
【答案】(1)①“典型情节”中,闰土没有拿“我”的狗气杀;②“人物点评”中,需补充:中年闰土变得麻木苍老、寡言少语、神情呆滞,变成被封建礼教和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农民形象。
(2)示例:活动一:时空对话——假如少年闰土遇见中年闰土,他们会说什么?
活动二:改写关键场景——假如闰土没有用“老爷”的称呼,故事会如何发展?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8题答案】
【答案】 ①.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②. 天接云涛连晓雾 ③. 为篱下黄花开遍 ④.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⑤. 弓如霹雳弦惊 ⑥.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 夕阳西下 ⑧. 断肠人在天涯 ⑨. 但愿人长久 ⑩. 千里共婵娟
【9~12题答案】
【答案】9. B 10. (1)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
(2)(楚军)已经摆好阵势之后(宋军)才攻击他们,宋军大败。 11. B
12. ①都运用对比手法:甲文将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对比,乙文将宋襄公的“迂腐”与子鱼的“明智”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差异;
②都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思想:甲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乙文子鱼与宋襄公的对话,分别体现两人对战争的不同认知,推动情节发展。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2分)
【13~17题答案】
【答案】13. ①. 随军出征,镇守安西 ②. 大历三年 ③. 忠贞不屈
14. ①渲染悲凉氛围:通过“断壁残垣”“黄沙四起”描绘荒芜景象,烘托孤城陷落后的苍凉。②暗示战争残酷:城池破败、空无一人,侧面反映战争对家园的摧毁。③为结局铺垫:城破的惨状预示主人公“自刎殉国”的悲剧结局。
15. (1)第一次“紧握”,展现“我”面对突袭的恐惧与紧张。
(2)第二次“紧握”,展现“我”坚定留守的决心。
16. 叙述视角:以第一人称回忆录形式叙述,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增强代入感。同时便于展现了真实的细节,让虚构故事具有历史亲历者的真实感。
素材选择:本文融入真实历史背景和生活细节,营造时代真实感。同时,人物塑造典型,体现乱世中普通军人的坚守。
17. ①. B ②. 本文核心是舍生取义的精神。楚则玉本可随高僧归乡(求生),但为继承战友遗志、坚守大唐疆土,最终选择自刎殉国(取义)。赵平安的牺牲与遗书(“为国奋斗”)、“不负诸将,不负大唐”的誓言,均呼应孟子“舍生而取义”的价值观。
【18~21题答案】
【答案】18. D 19. “生行”。理由:①林冲是男性正面角色;②戴髯口/有胡须;③扮相威武刚毅;④台词“刚劲有力,人物形象英武豪迈,符合生行的语言风格”;⑤没有夸张脸谱(不是“净”)
20. ①拒绝赛博朋克元素的《花木兰》及Q版盲盒手办项目,没有抓住年轻人“受国潮传统文化驱动”接触京剧的动机,难以吸引年轻受众;
②拒绝采购蜀绣真丝面料修复道具/舞台灯光不合理看不清演员表情/音响有杂音盖过唱腔,未能呈现优质京剧美学效果,没有抓住年轻人“被京剧美学元素吸引”的核心需求,降低观剧吸引力;
③仅通过张贴海报、报纸专访等传统方式宣传/财务支出不合理,新剧目创排与制作仅占5%,市场推广仅占3%,表明剧团在新剧目创作和市场推广上的认知和投入严重不足,没有抓住年轻人接触京剧的最佳渠道。
21. 答案一:甲方案
①本社用于市场推广的资金只有3%,而甲方案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新媒体营销团队的组建和全方位的线上推广,正扣合了材料二提到2020—2024年轻人接触京剧渠道中短视频平台逐年递增,《少年行》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剪辑了短视频在各平台精准推送,创造了上亿次播放,让年轻人先“刷”到再爱上。
②甲方案还将资金用于品牌推广,契合了35%年轻人“受国潮传统文化驱动”的核心动机,《少年行》的成功原因之一正是积极与泡泡玛特等知名潮玩品牌合作开发戏剧玩偶等周边产品。
答案二:乙方案
①乙方案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新剧目的精细打磨中,因为本社具备打磨高品质剧目的底蕴,观众留言簿中认可“演员功底好”“功夫没得说”,而《颜真卿》的成功也是因为“国家级院团精心打磨、重艺术品质”/坚持内容为本,品质至上。
②乙方案要以顶级艺术品赢得口碑,本社因“预算有限”才用人造丝面料替代蜀绣真丝,有了预算,就能打造极尽考究的头面、戏服,呈现更优质的京剧美学效果,精准满足材料二中42%年轻人“受京剧的美学元素吸引”的核心需求,吸引对传统文化有高要求的年轻观众,而《颜真卿》的成功正是将大部分预算投入到剧本、唱腔美术设计上。
四、作文(55分)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微光破茧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那细若尘埃的梦,并非对宏大生命的拙劣模仿,而是灵魂深处不可抑制的星光,在平凡躯壳内孕育着颠覆庸常的惊雷。真正的梦想从不囿于身份的方寸之间,它是平凡个体在存在荒原上开凿的意义之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响。
梦想,这枚被命运编码的生命芯片,常栖于平凡之躯。它并非虚悬的幻日,而是根植于具体存在、呼应时代脉搏的内在律动。袁隆平院士“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宏愿,萌发于乡野田畴的稻花香里;张桂梅老师以病弱之躯托起大山女孩的明天,其梦绽放于三尺讲台的微弱烛光下。这些梦想生于平凡,却如地下伏流,终将冲破岩层的封锁,汇入历史长河。它们印证了梦想的本质:不是对显赫的饥渴,而是灵魂对生命价值的本能朝圣,是“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的浩气展虹霓。
当梦想的星光注入凡俗的容器,平凡的日子便被施以点金术。它为重复的劳动镀上意义的金边,使琐碎事务折射出创造的光泽。昔日“工匠”傅永和,在细微手艺中淬炼出极致;今日无数基层创新者,于日常岗位上推动着变革的涟漪。他们身体虽囿于方寸之地,精神却驰骋于无垠星空。梦想如精致的滤光镜,让他们从庸常砂砾中筛出生命的金粒,将“眼前”与“远方”焊接成完整的价值图谱。恰如《中庸》所言“致广大而尽精微”,伟大常隐于对平凡的深度挖掘中。
最终,梦想以精神的高度重新定义平凡,完成价值的神奇置换。人生价值从不取决于外在喧嚣的回响,而在于内心宇宙的丰盈与光芒。孔子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乐便是梦想星辉对清贫生活的照亮。当个体以全部生命能量投身于所爱之事,无论其事在世俗天平上轻重如何,其灵魂已在专注中臻于崇高。庄子笔下“承蜩丈人”的出神入化,便是梦想将技艺升华为艺术的明证,在卑微劳作中触摸永恒之道。
让我们不再以“平凡”自我放逐,而以梦想为灵魂赋能。每一个被梦想点亮的生命,都是暗夜中自燃的星辰,终将汇入人类精神的璀璨银河。当无数苔花在信念的春风中倔强绽放,终将汇聚成撼动大地的力量——那是平凡对伟大的重新定义,是微光对黑暗的终极胜利。
当每一粒尘埃都意识到自身的宇宙,平凡便成为伟大的序章,在梦想的熔炉中,卑微化为不朽,瞬间凝成永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