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作业设计(含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作业设计(含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简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作业设计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统编版(2024) 年级及册次:初二年级,八年级上册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 (或主题、任务):太平天国运动(第3课)
作业设计教师:
作业设计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2.感受农民阶级的革命精神。 3.初步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设计思路 预学结合、讲练结合、学以致用,适合各种教学模式。
使用 时段 作业 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 者 预计 时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前 基础 性作 业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请梳理太平天国建立政权的过程。 3.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是什么?它的内容和颁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怎么评价? 4.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5.天京陷落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6.请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失败?带来了什么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失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起义准备: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3)外部原因:列强侵略激化矛盾。 (4)直接原因:广西自然灾害。 2.(1)金田起义——开始 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发展--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3)定都天京——壮大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绝对平均主义) 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进步性《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革命性: ②局限性: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 目的:为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结果: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征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 5.原因: 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影响: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6.失败标志—— 天京陷落 1864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性质), (2)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腐败。 (2)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启示: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学生自主预习,独立思考,了解本课的基本史实,为新课讲授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初二学生 8分钟 0.9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二 1.道光三十年(1850),拜上帝会与地主团练的冲突更加激烈。这时,广西又遇到大饥荒,饥民纷纷暴动。天地会趁机发动起义,整个广西动荡不安。洪秀全等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六月(7月)发布总动员令,要求各地会众到金田“团营”。由此可以看出金田起义的背景是( ) A.拜上帝会太强势 B.天灾加上人祸 C.天地会起义不断 D.广西城防太弱 2.“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绘的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起义 3.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提到的“起义”是 A.秦末农民大起义 B.梁山泊起义 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太平天国运动 4.图1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 图1 A.《天朝田亩制度》 B.《永乐大典》 C.《海国图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有位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他所说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是指( )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6.“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答案:1.B 2.D 3.D 4.A 5.B 6.B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提炼材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课的基本史实。 初二学生 3分钟 0.85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三 【想一想(P16)】 太平军进军为什么如此迅速? 【材料研读(P17)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阅读材料,结合当时形势谈谈你对太平天国土地分配 办法的看法。 答案:【想一想(P16)】 首先,清朝后期腐败严重,地方绿营军战斗力低下,未能有效阻挡太平军。其次,太平军采取严格军事制度(如圣库制)和拜上帝教信仰,提升凝聚力;战术上灵活避战主力,迅速夺取关键城市(如武昌)。再次,前期领导核心稳固。另外,还有严明的纪律和高效的作战体系等因素。 【材料研读(P17)】 ①进步性《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革命性: ②局限性: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素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6分钟 初二学生 0.85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四 1.(2024·湖南湘潭·中考模拟)“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哪一口号或纲领出自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2025·四川攀枝花·中考模拟)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而之后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4.(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 A.抵制了西方侵略 B.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实现了社会公正 D.满足了农民的愿望 6.(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转战大半个中国 C.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坚持斗争十四年 7.(2025·广东深圳·中考真题)1860年,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同时,江苏巡抚派专员到上海找英法领事求救,同时两江总督也逃到上海找外国公使商议,共同出兵江南剿匪。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持续高涨 B.清政府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 C.农民战争沉重打击反动势力 D.清政府已经和英法达成了一致 8.(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1860年,太平军兵临上海近郊。聚集在上海的官僚和地主非常惊恐,他们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抗拒太平军。不久,英法侵略军也撕下“中立”伪装,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这表明( ) A.洋务运动遭到战争阻断 B.清朝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农民运动面临联合绞杀 答案:1.A 2.B 3.C 4.A 5.B 6.A 7.C 8.D 通过史料的分析,提升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素养。 6分钟 初二学生 0.9
发展性作业 作业五 1.(2025·浙江金华·中考模拟)金华太平天国王府经过三年的修缮,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重新开馆迎客,小明于当日前去参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进史迹】小明看到侍王府气势宏伟,游人如织,人们纷纷议论着当年的那场运动…… 请结合小明的所见所闻分析侍王府遗址的价值。 【寻觅史踪】在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展台前,小明听到导游“倡导学习西方,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的解说时,不由地联想到l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的一些开明官员组织的一场自批运动,而且效果还不错。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小明觉得“效果还不错”的理由。 【探究史评】为更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小明又查阅了相关史料,发现后人评价不一:孙中山认为这场运动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建立的政权仍不免为专制,不能算成功;毛泽东则认为这场运动是中国冲出中世纪、寻找西方真理的开始……小明若有所思。 (3)孙中山和毛泽东分别基于什么角度作出评价?小明这种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启示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3)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1.(1)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2)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 (3)孙中山:政权性质没有改变;毛泽东:向西方学习。全面评价,一分为二;史论结合。 2.(1)背景: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外国侵略势力的加剧;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标志:金田起义。 (2)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实现国家富强。 (3)事件:天京陷落;意义:使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 10分钟 初二学生 0.8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