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题二(辽宁地区)(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题二(辽宁地区)(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题二(辽宁地区)(含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题跋(bá) 桥墩(dūn) 上溯(shuò) 油光可见(jiàn)
B.鲜腴(yú) 轧扁(zhá) 消毁(xiāo) 振聋发聩(kuì)
C.峻峭(jùn) 锃亮(zèng) 擅长(shàn) 屏息敛声(bǐng)
D.挑衅(xìn) 绯红(fěi) 推崇(chóng) 杯盘狼籍(jí)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 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表现。书卷气,采自于书,得益于 地读书。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打开书,便打开了一面 生命的镜子,那扑面而来的真善美,令人陶醉,长此以往,你便会体现出浓郁的书卷气了。
A.饱读 孜孜不倦 平和 审视 B.阅览 孜孜不倦 和蔼 正视
C.阅览 锲而不舍 平和 正视 D.饱读 锲而不舍 和蔼 审视
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贝雕,是用贝壳制作成的雕塑,它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奇思妙想完美结合之作。 中国出土的第一条“龙”……仰韶文化的蚌龙,就是用贝壳堆起来的。③大连贝雕有着悠久历史,早在汉代,先民们就在贝壳上展现出非凡的智慧。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连贝雕必将迎来辉煌。
A.“奇思妙想”“悠久历史”“迎来辉煌”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句①中的“它”指代的内容是“贝雕”
C.句②中的标点使用有误,“……”(省略号)应改为“——”(破折号)
D.“2019年,大连贝雕入选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句话适合接在第④句后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某中学开展“致敬经典,探索人生”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
(1)冬日学获满庭芳。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野望》《赤壁》《黄鹤楼》《龟虽寿》《庭中有奇树》这几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
B.在古代,“亲戚”一词通常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C.《红岩》中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了郑克昌进入书店工作,许云峰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
D.《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2)深读细品书中味
班级开展以“女性之思”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阅读下面诗句,请你用江姐的某个经历印证诗句。(3分)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走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因此决定了我迥异的旅途。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5.古诗文默写。(6分)
(1)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绿水透迤。(欧阳修《采桑子》)
(3)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表明作者观点,以此统率全篇、决定全篇布局的句子是: ,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题。(3分)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②。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③似听朝鸡④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⑤。
【注释】①这首词是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作。②窈窕:(官室、山水)幽深。③欹(qi)眠:斜着身子睡觉。④朝鸡:早晨报晓的雄鸡。⑤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据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道上一客店中昼寝入梦,历尽荣华富贵。梦醒,主人欢黄梁犹未熟。
6.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词写梦中海天溟莹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喻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地追求和向往
B.【乙】词上片前两句写山水之美,后三句写“茅屋”,描绘了隐居图景;下片全写午睡梦中所见,展现了在这片山水中的生活情趣和体验
C.两首词都用典。【甲】词尾句用典,隐含对理实的生组,对理相的向线,【Z】词“茫然忘了邯郸道”用典,表明自己已看淡了俗世繁华
D.两首词风格不同。【甲】词气势磅确,音遇毫近,且有眼显的高放风格【Z】词表现的是恬静的美,带有婉约之风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事看举于士,孙叔救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吴王将伐齐。子胥①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②,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③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④乎!”太宰嚭⑤闻之,乃数⑥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⑦”,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2)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⑧,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梦国大夫伍者之子。②食不重味:吃饭从不炒两样好菜。形容饮食俭朴。③让:责备。④墟:成为废墟。⑤大宰嚭(pǐ);伯新,吴国大夫。吴王夫差时任太宰。⑥数(shuò):屡次。⑦忍人:残忍之人。⑧若:你。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B.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C.败之艾陵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富贵不能淫》)
D.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分)
(2)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3分)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王 前 欲 伐 齐 员 强 谏 已 而 有 功
10.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简要分析吴国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新课标·传统文化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接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特色鲜明、开放包容的完整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国政府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从最初的763个扩展到3610个,数量增长了3.7倍。内蒙古自治区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8个。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高系统性保护认知,构建系统性保护格局,提升系统性保护效益,有利于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定将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
【材料二】
剪纸,在中国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也承载着民族的审美内涵,所以世代流传并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至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日本、印度等数十个国家。今天,生活方式虽已改变,但剪纸却并未从大众视野消失——不光是在中国,美国、瑞士、德国、以色列等国家也成立有剪纸组织,也会举办展览,进行艺术交流等。2009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三】
和林格尔剪纸是中国北方剪纸最具代表性的剪纸文化形态之一,有黄河流域融合北方草原与农耕文化过渡交接的典型地域性文化特质,表现上多用阴剪(剪纸的一种技法),内部刻划极尽简约、古拙浑厚,具有阴山岩画独特的“影绘”艺术风貌。和林格尔剪纸又被学术界誉为“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草原之花”。
【材料四】
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通过还原绝技、创新秀演等方式,展示了非遗发展的新格局、新气象,成为以非遗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创新实践典范。节目用每集90分钟的体量对备地的非遗精粹进行集中展示,在内容设置上或个案深描,或群像扫描,让观众见识了琳琅满目的非遗珍宝,并对非遗文化的地域特色有了更全面的认知。该节目讲述新时代各地非遗项目赓续文脉,锐意创新的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节目创作到其描绘的非遗传承图景,都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辉映、有序与灵动结合、底蕴与活力并蓄的东方美学和中国气派。
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非遗,有助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剪纸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已经走向了世界
C.和林格尔剪纸具有中国北方独特的地域特质,体现了北方的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
D.《非遗里的中国》对各地所有非遗进行展示,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辉映的东方美学和中国气派
12.结合上下文解释【材料三】中加点词“活化石”的含义。(3分)
13.小文同学阅读材料后,查阅到内蒙古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各类别占比数据图。请你依据图表信息,写出三点结论。(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
①一场雨过后,空气中满是橘柚花的味道。星星点点的洁白花苞,环绕于阔大的绿叶间,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给油绿的柚树添了些许生机。而那些盛开的花,簇簇雪白,举着三五花瓣,环抱着黄绿的花蕊。看上去,它们就像一盏又一盏的灯火,将丛林的天空点亮。眼前的一树花,在风中漾出一股酸甜的香味,这味道清新雅致,让人闻着愉悦又放松。我皱起鼻子深吸一口气,鼻间那浓郁的香气瞬间勾起了我的回忆。
②小时候上学,要走路穿过一个村庄才能到达学校。每天和我一起上下学的,是我最好的朋友青青。我们开发出了多条上学的路线:秋天时,走“森林路线”,可以踩踩厚重的落叶,顺便捡一些野果解馋;冬天时,沿着河岸走,路上可以捡石子打冰漂;而春末夏初之时,则走常规路线,只为闻一闻乡里人家门前的柚子花香。
③每到柚花飘香时,我们就会比平时更早地出发。薄纱般的晨雾轻盈缥缈,像大地还没醒过来的梦。而我们也带着惺忪的睡眼,向那棵高大的柚子树出发。还未真正靠近时,鼻子就已触到那股芳香,这让我们迷蒙的眼睛变得清亮起来,步子也不由得加快了。及至树下才发现,昨夜的风雨打落了好些柚子花,它们散落在地上,像一层薄薄的雪。我们蹲下身,开始拾捡柚子花。青青举着其中一朵较大的,放在我的鼻子前说:“你闻,这朵花格外香。”于是,我们闻了又闻,临走前还挑出了一把绽得热烈的花朵, 用手绢包了起来。直至我们将手绢小心翼翼地收进书包,才依依不舍地起身继续赶路。
④女孩爱花, 一枚花样头饰是很多女孩子的梦想, 但小时候物资匮乏,所以只能捡些树上的鲜花别于发间。我和青青各自梳了两根长长的辫子,到学校后,我们互相帮忙,将手绢里的柚子花插在对方的辫子上。柚子花的清香一直随我们从课堂到了家门口。尽管大多数时候,我们辫子上的花早已掉落,不知踪迹,但不知情的我们却依然因为头顶着鲜花而心生欢喜。
⑤偶然一次,在外工作的舅舅给我带回来一枚黄色的发夹。发夹上有一层闪亮的水晶装饰,别在头发上闪闪发光, 我喜欢得不得了, 每天都要别着它上学。有了这枚发夹的加持, 头发上的柚子花再也没有掉下来过。
⑥我和青青约好, 轮流戴那枚发夹。为了得到更多新鲜的柚子花, 青青爬上了树。就在触到鲜花的瞬间,她的脚底打滑,从树上摔了下来。送进医院后,她被缝了好几针, 头上用白色纱布包扎着。我连声问她疼不疼,她却皱着眉头说不疼。我破涕为笑, 小心翼翼地搀着她的胳膊,说再也不要摘花了。一个星期后,青青头上的纱布被取下来了。不过,这条伤口在她头上留下了一道疤,这道疤光秃秃的,上面没有了头发。我拿来发夹,给她头上簪上了新鲜的柚子花,正好挡住那道疤。
⑦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和她一起度过。小学最后一年时, 青青告诉我她要转校了, 我心里满是伤感。临别时,我把积攒了一年的干柚子花连同那个黄色发夹一起送给了她。
⑧如今,多少年过去了, 我还是会被眼前的这片洁白所吸引。这青涩又雅致的香味, 也一样还会让我想起这位住在我童年里的姑娘。那一起捡花的时光,那一起簪花的岁月,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选自《春城晚报》,有删改)
14.阅读选文,请依照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3分)
① ——闻柚子花—— ② —— ③
15.选文开头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6.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③段中一系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我们闻了又闻,临走前还挑出了一把绽得热烈的花朵,用手绢包了起来,直至我们将手绢小心異翼地收进书包,才依依不舍地起身继续赶路。
17.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A.童年柚花香 B.童年的柚子花
18.本文作者由柚子花回想起童年时和玩伴的美好回忆,这份友谊也珍藏在心中,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以青青的视角写下她临别时可能对“我”说的话。(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闽西古堡深山飞碟——永定土楼
①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建龙岩的群山万壑间,高低错落点缀着大大小小几十座土楼,它们被青山拥抱,仿佛从地下冒出来的一个个小蘑菇。
②这种世上独一无二的山居民居, 建筑史上的奇葩——客家土楼吸引了国内外无数学者、建筑家的眼球。而永定,则是福建拥有最多土楼的县。土楼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方形、圆形、五角形、八角形、目字形、回字形、吊脚楼等。其中又以圆形土楼居多,如著名的承启楼、振成楼、振福楼等都是圆形土楼,这些土楼群远观似黑色飞碟,近看如罗马古堡,俯瞰若一口深井,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③客家土楼是客家人防御自卫的城堡, 它用土石夯基,坚如磐石,借助模夹板,以生土为主料,掺上细沙、蛋清、木条等, 筑成了厚实严密的土楼墙体。它不但防台风侵袭,还有隔热防寒的作用,这墙体内还掺入适量的糯米、红糖以增加墙体的黏性;墙内埋入竹片为墙骨, 富有弹性的竹条使得墙体不易倒塌,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据史载,永定区曾遭遇过一次强烈的七级大地震,众多楼屋坍塌,环极楼外墙被震开一条20厘米多宽的裂缝,随着时间推移,竹子受回心力作用反弹,墙体裂缝自行愈合。
④土楼墙外抹上一层石灰防风雨侵蚀;为安全起见,土楼的一、二层不开窗户,最高层处设瞭望台以便及时了解敌情。土楼大门用厚达10厘米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为防火攻,楼内水井、粮仓具备,关上大门,村民可通过地下暗道逃出。
⑤这些防风雨、调温、防数、防震、防盗、防火、防兽的防御设施,完美得至令仍令人叹为观止。⑥客家土楼对外而言是一座古堡,对内却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小社会,一座土楼内居住的皆是一姓同宗。土楼内部的房间用黄木和杉木搭建而成,冬可御寒,底楼作客厅,三楼以上是卧房,楼内水井、厨房、磨坊、厕所、浴室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邻里之间一呼即应,土楼内本是同根一脉的本族骨肉,各家支援,颇有远古时代聚族而居、和睦共处的古朴遗风。让全族人在得到其术生活保障的同时,又尽享几代同堂、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
⑦客家土楼以正门,厅变、主楼为中轴线,偏屋东西两侧的布局后由或区区电信区格相仿, 还有祖堂、私塾学堂、婚丧真虑等公共场所,形成了“外抵盗匪入侵,内凝家族团聚”的特色。
19.客家土楼有哪些特点 (3分)
20.第2段中的加点词语“独一无二”为什么不能删去 (2分)
21.第③段中的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2.选文第④段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对那些浮雕的具体介绍一样,都运用了① 顺序,按照土楼墙外、② 、大门、③ 的顺序展开说明。(3分)
四、写作(50分)
23.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50分)
(1)请以《此生何幸,与你相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人生路亦是取经路,我们都是勇敢的行者。“怕什么欲念不休,怕什么浪迹天涯。步履不停,便是得救之法。——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黑神话:悟空》)我们行走的每一步都踏在寻找真谛的征途上,或许崎岖,或许艰难,但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的磨砺。爱、勇气、智慧,乃至内心的平静,皆是我们在人生路上追求的“真经”。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C 解析 A项“溯”音为 sù,“见”应为“鉴”。B项“轧”音为yà,“消”应为“销”。D项“绯”音为fēi,“籍”应为“藉”。
2.A 解析“饱读”指大量阅读。“阅览”指看(书报等)。根据“诗书”的提示, 第一空应选“饱读”。“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根据“读书”的提示,第二空应选“孜孜不倦”。“平和”指(性情或言行)温和。“和蔼”指态度温和,容易接近。根据语境,第三空应选“平和”。“审视”指仔细看。“正视”指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躲避, 不敷衍。根据语境,第四空应选“审视”。故选A。
3.D 解折“2019年,大连贝雕入选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句话适合接在第③句后。
4.(1)A 解标《龟虽寿》的作者是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并非唐代诗人;《庭中有奇树》一般认为是东汉末年的作品。
(2)示例:江姐被捕入狱后,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面对要么供出党的秘密、要么在狱中受尽折磨的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她坚定地“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遭受酷刑仍不屈服、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最终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5.(1)心远地自偏 (2)轻舟短棹西湖好 (3)感时花溅泪 (4)塞上燕脂凝夜紫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6.B 解折【乙】词下片“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写的是午睡醒来,并非午睡梦中。
7.C 解折C项两个“之”都是代词,指代前文出现的人。A项第一个“发”意为“兴起,指被任用”,第二个“发”意为“出发”。B项第一个“亡”意为“灭亡”,第二个“亡”同“无”。D项第一个“欲”意为“想要”,第二个“欲”意为“欲望”。
8.(1)(一个人的过失)表现在他人的脸色上,显露在他人的言谈中,才能被自己了解。
(2)吴王开始不听信(谗言),于是派伍子胥出使齐国。
9.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
10.国内:吴王昏聩,重用伯嚭这样嫉贤妒能、排除异己的佞臣,而像伍子胥这样的忠臣良将最终被逼得走投无路。国外:吴王未重视越国这个“敌国外患”,最终越国复仇,吴国灭亡。
参考译文
吴王将要讨伐齐国。伍子胥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勾践吃饭从不炒两样好菜,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忧患。希望大王放弃出兵齐国,先去攻打越国。”吴王不听,就去讨伐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俘虏了齐国的高张和国夏而回。(吴王)责备伍子胥。伍子胥说:“大王不要太高兴了……君王不听(我的)劝谏,三年后,吴国恐怕要成为一片废墟!”太宰伯嚭听了这话,就多次跟伍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策略,趁机(在吴王面前)诽谤伍子胥说:“伍子胥表面忠厚,实际上却是个残忍的人,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惜,又怎能顾惜大王呢 大王之前想要讨伐齐国,伍子胥强力地进速,后来(您)作战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您不防备他,他一定会作乱。”(伯嚭)还和逢同共同谋划,在吴王面前进(伍子胥)的谗言。吴王开始不听信(谗言),于是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不久)听说伍子胥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教养),吴王才大怒,说:“伍子胥果真欺骗我!”(待到伍子胥)完成差事返回(吴国), 吴王派人赐给他一把"属镂”剑让他自杀。伍子胥大笑说:“我辅佐你的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要分半个吴国给我,我没有接受,事隔不久,今天你反而因谗言诛杀我。唉,唉,(你)一个人必定不能独自立国!”(伍子胥)告诉使者说:“一定要挖出我的眼珠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以便(我能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于是吴王任用伯嚭执掌国政。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11.D 层沉根据【材料四】“节目用每集90分钟的体量对各地的非遗精粹进行集中展示"可知,选项中“对各地所有非遗进行展示”添加了“所有”一词,将展示的非遗的范围扩大了,与原文表达不符。
12.“活化石”原意是指孑遗生物,如大熊猫和水杉。也指某些在地质年代就已出现,至今仍广泛分布的生物,如海洋中的舌形贝。这里是指和林格尔剪纸历史悠久,保留和传承着民族历史文化,价值珍贵。
13.示例:在内蒙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音乐类占比最多;传统舞蹈和民间文学占比最少;非遗类别分布不均衡。
14.①捡柚子花 ②别柚子花 ③送柚子花
15.通过描写含苞待放的柚子花,渲染浪漫美好的氛围,同时为下文围绕柚子花展开回忆做铺垫。
16.运用“闻”“挑”“包”“收”等动作描写,以及“小心翼翼”“依依不舍”等词,写出“我们”对柚子花的珍视和爱护,以及对柚子花、对美好的热爱。
17.选择A项。“柚花香”寓意作者美好快乐的童年生活,还有和同学纯真深厚的友谊。B项“柚子花”在表情达意上显得较为肤浅。
18.示例:亲爱的朋友,和你一起度过的日子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那些一起上下学、一起捡柚子花、一起戴发夹的时光,我会永远铭记在心。我也不想离开你,离开我们熟悉的一切,但我没办法。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不会因为距离而变淡。我会想你的,不管走到哪里,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19.形状多种多样;防御设施完美,文化特色鲜明(或:形成了“外抵盗匪入侵,内凝家族团聚”的特色)。
20.“独一无二”的意思是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该词强调了客家土楼在山居民居中的独特性、唯一性,突出其建筑价值与地位,若删去,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1.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资料上的记载,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客家土楼墙体不易倒塌,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特点。
22.①空间 ②瞭望台 ③楼内设施
四、写作(50分)
23.思路点拨
(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此生何幸,与你相会”这一题目,饱含深情与感慨,适合写成一篇抒情或记叙散文。审题时,应抓住“此生何幸”与“与你相会”两个关键词,理解其中蕴含的珍惜、感激与美好相遇的情感。立意上,可以强调在人生的旅途中, 能够遇到某些人、某些事或某些经历,是一种难得的幸运与幸福。选材时,可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角度入手,选取能够触动人心、展现深厚情感的具体事例进行叙述。构思上,可以采用倒叙或插叙的手法,先引出“与你相会”的美好瞬间,再逐步展开回忆与叙述,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强调这份相遇的珍贵与意义。在叙述过程中,可以注重细节描写与情感渲染,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动与感慨。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以《黑神话:悟空》中的台词为引子,提出了人生如取经路,我们都是勇敢的行者的主题。审题时,应抓住“取经路”“行者”“真谛”“磨砺”等关键词,理解人生路上追求真经(即爱、勇气、智慧、内心平静等)的过程与意义。立意上,可以强调在人生旅途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持勇敢和坚持,不断追求内心的成长和真谛的领悟。选材时,可以从个人经历、名人故事、历史事件等角度入手,选取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事例进行叙述。构思上,可以采用并列式或递进式的结构,先闹述人生如取经路的主题,然后分别讲述在不同领域(如学习、工作、生活)中追求真经的故事,最后总结升华主题,强调勇敢追求、不断成长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