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素养达标·全国通用)2025-202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及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素养达标·全国通用)2025-202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及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
(素养达标·全国通用)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经典滋养心灵,文化浸润人生。穿越千年风雨,那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典籍诗文,依然能给予我们力量与启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攀登绝顶的豪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 )的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龚自珍( )的奉献。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更应静下心来,与经典对话,从先贤智慧中汲取养分,让文化基因在血脉中( ),让人生之路走得更坚定、更从容。
(1)(3分)根据语境,依次写出括号内最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A.忧国忧民 B.薪火相传 C.矢志不渝
(2)(2分)文段中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3)(2分)请仿照文中句式,补充一句体现经典诗文力量的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
2.我校初三年级正在开展以“传承文化根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7分)
【内涵我阐释】
(1)(3分)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文化传承”内涵的理解。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热播,让古典文化以全新形式走进大众视野。
材料二:非遗传承人坚守传统技艺,同时融入现代元素,让剪纸、刺绣、皮影戏等非遗项目焕发新生。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文化传承的内涵:
【活动我设计】
(2)(2分)筹备组已设计两个活动,请你再补充一个。
活动一:赏非遗——“品传统技艺之美” 活动二:诵经典——“传先贤智慧之声”
活动三:
【观点我表达】
(3)(2分)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论坛上,请你围绕主题发表一句观点,要求简洁明了,有针对性。
3.(8分)【诗·言志】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词名句。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借诗文抒发情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① ,② ”,是苏轼对亲人的美好祝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历经磨难后的豁达;《商山早行》中“④ ,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对旅途艰辛的描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⑤ ”,是范仲淹的旷达胸襟;《无题》中“⑥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对爱情的执着;⑦ (人名)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云横秦岭家何在?⑧ ”抒发了英雄失路的悲愤。
二、阅读(共48分)
(一)诗歌鉴赏(4分)
逆境铸品格,诗文见胸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被贬途中抒发了复杂的情感,既有悲愤又有坚守。请你写出诗中最能体现其坚定信念的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句: 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11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④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⑤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节)
【注释】①嶷然有声:形容名声卓著。②机阱:陷阱,比喻阴谋。③枉直乖错:冤屈、正直、谬误。④宽简:宽厚简易。⑤便:安逸,安适。
1.(3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名之者谁 名: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虽机阱在前 虽:
2.(2分)翻译句子。
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3.(2分)下列对两篇文章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段依次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建造者、命名者及“醉翁”的由来,层层递进。
B.甲文以“乐”为核心,只表达了欧阳修对山水之乐的喜爱,未涉及其他情感。
C.乙文通过写欧阳修反复查看旧案、不敢疏忽政事,体现了他刚劲果敢的性格。
D.乙文欧阳修认为“宽简”就是放纵简略,这样才能让百姓安逸,政事不弛废。
4.(4分)甲文中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他的“意”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在“文化创新”主题论坛中,同学们搜集并分享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仔细阅读,并参与论坛交流活动。
【材料一】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文化创新的根基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脱离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从《诗经》的风雅颂到楚辞的瑰丽想象,从唐宋诗词的意境悠远到明清小说的包罗万象,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土壤。近年来,许多成功的文化创新案例,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如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以端午习俗为核心,融合舞蹈、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现代拍摄技术呈现,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创新活力。
③然而,当下有些文化创新作品却陷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部分创作者为了追求流量和热度,对传统文化进行肤浅解读和随意改造,既没有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也缺乏艺术感染力。比如,一些所谓的“古风歌曲”,只堆砌古典意象,歌词缺乏逻辑,旋律毫无古韵;一些“非遗创新”产品,只是简单印上传统图案,缺乏实用价值和设计美感。这种脱离传统文化本质的“创新”,不仅无法传承文化,反而会误导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俱进,主动拥抱现代科技与时代需求,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生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路径。
②现代科技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传统文化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故宫”项目,观众足不出户就能“走进”故宫,欣赏珍贵文物,了解历史故事;《唐宫夜宴》运用5G、全息投影等技术,将唐代乐舞俑“复活”,让观众仿佛穿越回盛唐,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
③同时,文化创新需要贴近时代需求,回应大众心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文化创新应关注当代人的精神诉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场景相结合。比如,某品牌将传统榫卯结构融入家具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满足了现代人对简约、环保家居的需求;一些创作者从传统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创作出现代动漫、影视作品,让传统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选自《光明日报》
1.(2分)主持人想为本次论坛拟写一个核心交流话题,请你根据两则材料,帮他拟写一下。
2.(4分)围绕交流话题,概括两则材料的核心观点。
材料一:
材料二:
3.(4分)论坛交流中,同学们踊跃发言,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将对话补充完整。
(1)小语:我认同材料一的观点,因为

小文:材料二中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论证方法,作用是

4.(4分)活动结束时,请你综合两则材料内容,帮主持人写一句总结语,升华论坛主题。
(四)现代文阅读(15分)
摄制组要以下面这篇小说为素材,拍摄一集“文化传承”主题纪录片,请你参与。
老墨匠
陈之杂
①古镇深处,藏着一间老墨坊。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尽头便是墨香斋。推开斑驳的木门,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混杂着松烟的醇厚与牛皮胶的温润。老墨匠守在这里,一晃就是四十载。
②老墨匠姓苏,人称苏老爹。他身形清瘦,双手布满老茧,指缝间总嵌着洗不净的墨痕。每天天不亮,苏老爹就起身,点燃松枝,开始炼烟、和胶、捶打、塑形。整套制墨工序繁复,需经一百多道手序,少一道都不行。“墨者,文之根也。差一丝一毫,写出来的字就没了筋骨。”苏老爹常对徒弟说。
③徒弟叫阿明,是苏老爹唯一的传人。阿明年轻,脑子活,总想着给老墨坊添点新东西。“师父,咱们能不能把墨做成卡通形状?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这个,肯定好卖。”阿明不止一次提议。苏老爹总是摇头:“制墨是为了写字作画,不是哗众取宠。墨的魂在质地,不在模样。”
④古镇旅游业兴起后,不少人劝苏老爹涨价,或者批量生产机器墨。“机器墨快得很,一天能出上千块,比你手工做省力多了。”有人这样劝说。苏老爹不为所动:“机器墨少了松烟的沉淀,缺了手工的温度,写出来的字轻飘飘的,没底气。”他依然坚持每天只做二十块墨,每一块都亲自把关,从选料到成形,绝不马虎。
⑤有一次,一位富商找到苏老爹,想定制一批高端墨,要求在墨上刻上豪华图案,出价很高。苏老爹却拒绝了:“墨是用来传承文化的,不是用来炫耀的。过多的装饰,会盖过墨本身的价值。”富商不解,摇摇头走了。阿明有些惋惜:“师父,这么好的生意,为啥不做?”苏老爹摸着案上的老墨,缓缓道:“咱们守的不只是墨坊,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和规矩。”
⑥转眼到了深秋,古镇举办文化节,邀请苏老爹展示制墨技艺。阿明主动提出要帮忙,还偷偷准备了现代工具。表演当天,苏老爹按照传统工序,一步步演示,松烟袅袅,墨香弥漫。轮到阿明展示时,他拿出电动工具,快速塑形、雕刻,引来不少年轻人围观。苏老爹看着阿明的作品,眉头微蹙。
⑦文化节结束后,阿明有些沮丧:“师父,我的作品没人喜欢,是不是我做得不好?”苏老爹拍拍他的肩膀:“不是做得不好,是少了点东西。制墨不仅是手艺,更是心活。你用机器省了力,却少了与墨的交流,少了那份沉淀和坚守。”阿明似懂非懂。
⑧不久后,一位老书法家找到墨香斋,点名要苏老爹的手工墨。“走遍了好多地方,只有你家的墨,写出的字有筋骨、有韵味。”老书法家感慨道。阿明看着老书法家挥毫泼墨,墨色浓淡相宜,笔力遒劲有力,忽然明白了师父的话。
⑨从那以后,阿明不再提创新花样,而是沉下心来,跟着苏老爹认真学习每一道工序。他慢慢懂得,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墨守成规,也不是盲目求新,而是在坚守本质的基础上,守住那份匠心与初心。
⑩夕阳西下,墨香斋的灯光亮起。苏老爹和阿明并肩而坐,捶打墨料的声音,在古镇的夜色中格外清晰。那墨香,不仅飘在古镇的空气中,更飘在文化传承的长河里,悠远绵长。
1.(3分)请从苏老爹的角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4分)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墨者,文之根也。差一丝一毫,写出来的字就没了筋骨。”(这句话表现了苏老爹怎样的品质?)
(2)他依然坚持每天只做二十块墨,每一块都亲自把关,从选料到成形,绝不马虎。(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3.(4分)小说以“老墨匠”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4分)摄制组在给纪录片命名时,在《墨香传承》和《匠心坚守》之间犹豫,请你结合文本给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五)名著阅读(4分)
1.小文想为《水浒传》名著导读手抄报选配一幅图,他找了三幅图片,不知道用哪一幅好。
A. 梁山聚义图 B. 江湖行侠图 C. 朝堂议事图
请你结合《水浒传》的核心主题帮助他选一幅,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我选图 ,因为

三、作文(共5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坚持值得铭记,总有一些温暖值得珍藏,总有一些瞬间值得定格,总有一些感悟值得分享……
请以“值得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5-202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1.(7分)
(1)(3分)A C B
(2)(2分)将“力量与启迪”后的句号改为冒号,使排比句式标点一致)。
(3)(2分)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气节。
2.(7分)
(1)(3分)文化传承是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通过创新形式(如影视节目)、融入现代元素、坚守传统技艺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生机,涵养核心价值观。
(2)(2分)示例:研民俗——“探传统节日之韵”(或“绘非遗——‘绘传统美学之魂’”)
(3)(2分)示例:传统文化为现代生活赋能,现代生活让传统文化焕彩。
3.(8分)
①但愿人长久 ②千里共婵娟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鸡声茅店月 ⑤不以己悲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⑦韩愈 ⑧雪拥蓝关马不前
二、阅读(共48分)
(一)诗歌鉴赏(4分)
诗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理解:诗人直言自己虽已年老体衰,但仍想为君王除去弊政,毫不吝惜余生,体现了他坚守理想、刚正不阿、为国尽忠的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1.(3分)
(1)命名(取名) (2)意趣(情趣、乐趣) (3)即使
2.(2分)(他为政)宽厚简易而不扰民,所以所到之处,百姓都安逸舒适。
3.(2分)A(解析:B项甲文还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情怀;C项体现的是欧阳修谨慎认真的为政态度;D项欧阳修认为“宽简”不是放纵简略,而是不为苛急、不为繁碎)
4.(4分)①关心政事,勤于政务(反复查看旧案,不敢疏忽);②为政宽简,与民同乐(不苛急、不繁碎,让百姓安逸);③重视实际,轻视虚名(不求声誉,注重政事惠及百姓)。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1.(2分)示例:如何实现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或“文化创新应坚守传统还是拥抱现代?”)
2.(4分)
材料一:文化创新的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脱离传统文化本质的“创新”缺乏生命力。
材料二: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俱进,融合现代科技、贴近时代需求才能焕发生机。
3.(4分)
(1)示例: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深度挖掘端午习俗,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成为成功的文化创新案例,证明了坚守传统文化对创新的重要性。
(2)举例论证;通过“数字故宫”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现代科技为文化创新提供全新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的观点。
4.(4分)示例:文化创新既要扎根传统土壤,坚守文化本质;又要拥抱现代科技与时代需求,让传统文化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方能永葆生命力。
(四)现代文阅读(15分)
1.(3分)苏老爹坚守老墨坊四十载,坚持传统手工制墨技艺,拒绝盲目创新和批量生产,引导徒弟阿明理解文化传承的真谛,守住匠心与初心。
2.(4分)
(1)表现了苏老爹对制墨技艺的敬畏之心、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2)“依然”“只做”“亲自”“绝不”等词语,强调了苏老爹不受外界诱惑、坚守传统的坚定,突出了他的匠心坚守。
3.(4分)①“老墨匠”是小说核心人物,全文围绕苏老爹的制墨经历和坚守展开;②“老墨匠”既指苏老爹的身份,也象征着传统技艺的传承者;③题目简洁明了,凸显“匠心坚守”与“文化传承”的主题。
4.(4分)示例:推荐《墨香传承》。理由:“墨香”既指制墨的香气,也象征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点明小说核心——苏老爹将制墨技艺与匠心传递给阿明,契合“文化传承”主题,意境悠远。(或推荐《匠心坚守》:理由:“匠心”是苏老爹制墨时的严谨、坚守本质的追求,“坚守”是小说核心情节,直接凸显人物品质与主题,简洁有力。)
(五)名著阅读(4分)
我选图A,因为《水浒传》的核心主题是“官逼民反”后众好汉齐聚梁山,抱团抗争、替天行道,梁山聚义图能直观体现“忠义”“团结”的核心精神,契合名著主题;而江湖行侠图侧重个体行为,朝堂议事图与梁山好汉的反抗形象不符。
三、作文(共50分)
评分标准
1. 一等(45-50分):题目补充恰当,立意深刻,选材新颖,紧扣“值得”的内涵;叙事完整,细节生动,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表达有文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2. 二等(38-44分):题目补充合适,立意明确,选材贴合生活,能体现“值得”;叙事完整,有一定细节,情感真实;语言通顺,表达准确;结构完整,逻辑清楚。
3. 三等(30-37分):题目补充基本合适,立意较浅,选材普通;叙事基本完整,细节不足;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
4. 四等(30分以下):题目补充不当,立意模糊,选材偏离主题;叙事不完整,逻辑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字数不足600字。
示例范文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