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三重点问题 学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201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必三重点问题 学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2019)

资源简介

选必三重点问题
1、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原因:基督教传教士的传播;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化具有相似之处;儒家思想蕴含了西方的人文理想和时代精神;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
2、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促使中国学术界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
3、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和善修睦、热爱和平;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先大家后小家的奉献精神等。
4、分析阿拉伯文化为什么会繁荣?有何特点?
①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中西方文化荟萃;②政局相对稳定、发达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③统一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推动了文化发展;④当政者重视科技文化。⑤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⑥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四点即可)
特点:①继承与融合②创新性③先进性。
5、说明古希腊文明“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说明: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历史学之父;
古希腊的苏雕塑和戏剧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明。
6、谈谈你对“希腊化”的理解。
理解:希腊化是伴随着战争征服的方式,以希腊文化为主导,不断融合东方文明而形成的一种新文化,具有多元开放的特点;希腊化形成有利于打破历史上东西文明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7、谈谈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各民族文化丰富、繁荣的主要因素;文化交流有利于吸收和 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合作,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8、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所产生的原因。
表现:少数民族与汉族双向迁徙(作答“北方少数民族由边疆向中原内迁,汉族由中原向四方迁徙”亦可赋分);形成杂居局面;民族迁徙的浪潮持续不断。
原因:统治者的民族政策;躲避战乱的需要;北方政权更迭频繁;自然灾害的影响。
9、简述日耳曼人迁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世纪西欧政治的分裂;基督教与政权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基督教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区域文化交融与认同。
10、概括2—6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都出现游牧民族向农耕地区大规模迁徙的现象;迁徙民族建立众多政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都接受被征服者的先进文明。
11、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已远达南亚,物品远销欧洲;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
影响: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
12、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①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②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③经济重心南移;④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⑤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3、根据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示意图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指出世界贸易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历史原因?
变化:由陆路和海路并行,到以海路为主;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为主导;贸易路线从欧亚大陆为主,到全球贸易。
原因:15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欧亚商路;随着天文地理知识增加、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新航路的开辟。
14、指出16—17世纪西欧国际贸易的变化,并说明造成变化的原因。
变化:主要贸易路线由陆上转变到海上;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范围由地区变为世界性贸易(或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贸易发展更为迅速,呈现多中心格局。(任三点)原因: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展的不断发展;西欧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路;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
15、概括蒙古帝国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采取的措施。试分析其历史意义。
措施: 拓展疆域, 鼓励通商;修筑道路,设立驿站; 驻扎军队,派遣官吏。
历史意义:促进了蒙古帝国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 诸多有益的思考。
概括蒙古帝国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方式: 战争与和平。表现:前期以战争为主,注重技术交流; 后期以和平交往为主,实现全方位交流。
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
分析中国近代服饰变革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政府推动变革;大量西方人的到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推动;先进人士的倡导;对外交流密切。
影响:推动审美观念的变化;促进思想解放(便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推动政治变革;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促进服装制造业的专业化发展。
概括汉代太学主要职能。
职能;汉代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行使教育管理、人才选拔的职能;国家最高学府,行使育人职能;作为学术研究机构,履行对儒家经典的校勘、注释和传播职能。
20.概括宋代书院兴起的原因。
原因:官学难以满足教育的需求;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推动;理学兴盛的影响。
21.宋代书院的教育教学特点。
特点:地方性学校;非官学;反对追逐科举利禄,重视传道济民;传授理学等相关知识;把学校教育与学术争鸣相结合。
22.概括指出古代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史实。以游牧世界第三次冲击为例,扼要说明其“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史实:印欧人的迁移;亚欧游牧民族大迁移;蒙古西征。影响: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
23.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华人移民对美国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特点: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几乎没受过学校教育;多从事劳工;勤俭节约,吃苦耐劳。
贡献: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
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 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活动逐渐停止。
指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国际移民潮;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26、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1)特点:由发展中地区向发达地区移居;人口迁移规模扩大;移民主体日益多元化。
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
27、简析二战后移民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影响:促进了美国的全面崛起;巩固了美国的经济、科技霸权;构建了美国多元文化;推动了美国平等、民主思想的发展。
28.举例说明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重构的影响?
①传播大革命成果,废除封建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使欧洲民主意识高涨。如俄国一些青年军官受拿破仑战争和启蒙思想影响,1825年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②激发了欧洲各地的民族主义,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如1830年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起义,推动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1848年,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③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普遍诉求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