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五)(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苏州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五)(含答案)

资源简介

苏州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五)
(总分: 100分 建议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17分)
1.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8分)
在苏州,人们会不经意间【A】在生活的点滴中,而苏州博物馆的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这种与生俱来的淡雅气质。苏州博物馆主庭院的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片石假山,建筑师贝聿铭从米芾的书法中获取灵感,将三十多块石头切割堆叠,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甲 ,更将水墨画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博物馆的许多细节设计可谓自出心裁、独具匠心。在宝幢展厅,贝聿铭特地安排了一处特殊的纱窗,游人在这里可以拍shè出极具美感的剪影。纱窗的巧妙运用,将屋外的风景营造出一种méng胧的烟雨江南之感。这一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唯有【B】,潜心提liàn,让建筑hóng扬文化,让文化映照建筑,建筑才会更有生命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拍(shè) ②(méng) 胧 ③提(liàn) ④(hóng) 扬
(2)填入文中【A】【B】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沉迷 标新立异 B. 沉醉 标新立异 C. 沉醉 继往开来 D. 沉迷 继往开来
(3)请在文中“甲”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5个字。(2分)
2. 用课文原句填空。(7分)
(1)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分享的海外留学动态,想起即将远别的挚友,你不禁用李白的诗句表达牵挂:“我寄愁心与明月, 。”
(2)你在港口送别朋友,月影倒映在水中,江面月影随之晃动,正如李白的诗句所说:“峨眉山月半轮秋, 。”
(3)骑行在深秋的城郊绿道上,途经爬满枯藤的老桥、溪水边的民宿聚落,忽然想起马致远笔下勾勒游子乡愁的句子:“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在苏州太湖边,于黎明时分看见东山半岛的湖面上跃出红日,岸边早梅已悄然绽蕾,恰如王湾笔下“ , ”所描绘的时序之美。
(5)春日周末,游玩时偶遇多年未见的朋友,四目相对,恰是“ , ” 的重逢意境。
3. 右图是有关“乌鸦喝水”的一幅漫画,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2分)
第二部分(43分)
(一)整本书阅读。(6分)
4. 《庄子 山木》中写道:“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组人物,结合作品内容,简要论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A. 鲁迅和藤野先生 B. 鲁迅和范爱农 C. 鲁迅和长妈妈
5. 我们常说《朝花夕拾》中的故事,如早上绽放的花朵一样五彩缤纷。如果为你感悟最深的一章故事送上一朵花,你会为哪一章送什么颜色的花呢 请仿照示例阐述理由。(3分)
示例:我要送给《狗·猫·鼠》一朵黑色的花。因为故事中写到小说中的黑猫带着一丝妖气,实在有些瘆人,并且鲁迅先生说,它是一副媚态的伪君子,所以我想送一朵黑色的花批判它。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16分)
【甲】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乙】蔡璘,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④。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⑤而致之。
(选自《清稗类钞·敬信》)
【注释】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券:凭证。⑤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丙】客 至①
[唐]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②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③。肯④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客至: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②盘飧:盘盛食物的统称。③旧醅(pēi):隔年的陈酒。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抱歉。④肯:乐意。
6. 请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的词。(4分)
原文语句 方法指导 举例说明 解释加点词
敝之而无憾 字义推导法 “敝”字左边像败巾之形,右边像手拿棍子把巾打破了。整个字形像是手拿着棒去击打巾 (1)
传不习乎 词类活用法 在文言句中,动词往往可以活用为名词 (2)
而翁知我 课内迁移法 “人不知而不愠” (3)
卒辇而致之 字典查询法 A.送达;送到。B.表达(情意等)。 C.招引。 D.集中(力量、意志等)。 (4) (只填选项)
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无 此 事 也 安 有 寄 千 金 而 无 券 者 且 父 未 尝 语 我 也
8. 同学们在阅读【丙】诗时,注意到诗中除了写主客对饮之外,尾联还写了邀请邻翁共饮这一细节,请你说说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9. 阅读完材料,同学们就“‘真友’的标准是什么”展开讨论,梳理归纳了交友的原则,请你完善表格内容。(5分)
选材 关键语句 品读方法 品读释义 “真友”的原则
【甲】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原文翻译 (1) (1分) 懂得分享
【乙】 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重音朗读 (2)朗读设计: 。(1分) 朗读语气: 。(1分) (3) (1分)
【丙】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情境想象 扫花径,开蓬门,诗人迎接客至时的那种惊喜之状跃然眼前,可见情谊深厚。 (4) (1分)
10. 同学们对【乙】文中的“其子”很感兴趣,他会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成为“真友”吗
请你结合两文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谈谈你的观点。(3分)
(三)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完成问题。(8分)
【材料一】如果说,传统的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关注人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美育更强调人的审美与人文素养,更重视人情感世界的丰沛和意义世界的建构。美育既可作为普及性的艺术人文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同时也可作为一种强调教育审美的理念与方法贯穿于全部育人活动之中。美育有别于传统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其载体和路径更为广泛,艺术人文经典作品的鉴赏、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体验、自然景观与历史名胜的游览等,校园之中乃至天地之间但凡有美之处,无不具有美育的意义。只有贯穿于全部育人活动中的整体性美育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涵养高雅的审美趣味、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浩瀚的精神世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完整的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材料二】爱美是孩子的天性,美育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 024名受访家长进行了调查:
【材料三】①当前,社会呼唤高质量的儿童美育。首先要推动美育的均等化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均等的美育资源。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②其次,要推进美育普惠化。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的儿童美育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的美育机制。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艺术感觉,美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是应对未来生活的必备素养。应当树立优质的儿童美育是人人参与的美育观,将美育的重点从学科性的知识和技能获取,转变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③当前,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依旧面临美育资源不均衡、师资不足的难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美育,是美育工作者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的未来,描绘具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美育图景。
【材料四】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如今,越来越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要秉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根据馆藏文物《千里江山图卷》创作的舞剧《只此青绿》,就是从古至今的优秀之作。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重在培养兼收并蓄、融通古今的博大胸怀。近年来,馆校合作项目精彩纷呈,以开放的姿态推动美育落实落地,让艺术的种子开花结果。202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合作开办暑期研学营,以馆校共建“美育实践教学基地”为契机,打造系列博物馆美育课程。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应坚持扎根中华文化沃土。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等,立足中华历史文脉,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拓展着大众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认知。
1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美育是一种强调教育审美的理念与方法,其载体和路径不如传统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广泛。
B. 有超过七成的家长认为青少年的美育重要,是因为要完善家、校、社协同的儿童美育体系。
C. 当前应树立人人参与的美育观,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作为美育的重点。
D. 如今,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等文化遗产都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
12. 下面是对材料一中美育核心特点的解读,请用简洁的语言填空,使意思表达完整。每处不超过4个字。(4分)
美育有别于传统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其载体不只限于课堂,而是延伸至① 的美学资源;其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注重引导学习者建构丰沛的② 世界与③ 世界;其本质是一种可渗透于全部教育活动中的④ 理念。
13. 结合材料三的内容,下列关于“美育”的建议,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完善美育教育机制,开设专门的美育课程。
B. 注重家庭环境的美化与艺术教育,和学校之间相互配合。
C. 派遣相关的美育教师去农村和偏远地区进行美育教育。
D. 重点培养孩子学科性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艺术水平。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14分)
晶莹的雪花
杜卫东
①当圆明园的千亩荷池只剩最后一朵残荷时,冬天便如约而至了。
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冬天就像幸福一样常常姗姗来迟,好戏也每每最后出场。它以朔风为前导,“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不光寒鸥,树上的叶子也被寒风尽数吹落,光影斑驳、色彩相杂,为大地铺就柔软的地毯。如果说,春天是一幅素描,夏天是一张工笔,秋天是一轴山水,那么,冬天就是一帧 画。近看,或许有些驳杂、粗糙,远看则浑厚、丰富。描绘它时,大自然调动了太多的艺术灵感,在超然峻拔中展现山水的雄浑,于苍劲刚毅中又穿插隽永的诗情。它的丰富与质感不同于照片定格的瞬间,仅靠眼睛观赏远远不够,还要用心去慢慢领悟。过滤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热情、秋天的萧瑟,冬天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寒冷后面的细腻、真诚与柔情。
③不是吗 且看冬天的潇洒亮相:“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清晨推开门,飞雪一下子覆盖了世间万物,倏忽之间大地就披上了一身银装。此时,雪或许停了,白雪堆满枝头、房檐和屋顶,在晨曦中显得晶莹圆润,世界变得纯洁、静谧;或许,雪还在下,一片片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朦朦胧胧,如烟如柳,飘飘洒洒,如诗如画。雪落无声,大道至简,站立窗前的你,一下子心静如水,从容而释然。是呀,雪是冬天洁白的衣衫,把尘埃和浮躁锁定,把落叶和枯草覆盖,在凛冽的寒风中泽被万物,于苍茫的天地间守护温情。随着阳光的照拂,最终不惜化身为水——那是雪的眼泪,也是雪的灵魂,只为促成新的生长。夜半枯树折残枝,晨听新笋拔节声。莫言冬日寒风啸,唯有瑞雪最多情。冬天的美,虽然没有春天的璀璨、夏天的斑斓,也没有秋天的空寂和高远,却深沉而庄重,像是一位阅历丰富的智者,双瞳剪水,慧心巧思,为我们讲述四季的轮回与人生的真谛。
④下雪,是孩子们的节日。如果赶上春节,就更有仪式感了。小伙伴们会在院子里堆出一个大大的雪人,鼻子是半截胡萝卜,眼睛是两个煤球,头上戴一顶破草帽。嘴巴呢 也许是一个没了捻儿的“钢鞭”,在鼻子下一横,霸气;也许是哪个女孩儿贡献出来的一张糖纸,剪成月牙状,贴上,雪人立马喜笑颜开。然后,小伙伴们分成两拨,开始在雪地里疯跑、鏖战。偶尔有雪球击中脖子.冰水流进前胸和后背,不由一个激灵.战斗意志却丝毫不减。在那个贫瘠的年代,这是我最难忘的童年记忆。一晃,过去了一个多甲子,两鬓的霜雪早已掩埋了曾经的童趣,雪中赏梅成了我最心仪的乐事。
⑤梅花,是冬天珍贵的馈赠。常见的梅有两种:红梅和蜡梅。蜡梅的躯干不如红梅高大,但花期长,花朵大。北京的卧佛寺蜡梅树极多。刚开花的时候,只展开两三片花瓣,后来变成七八片,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在凛冽的寒风中越开越多,越开越艳,一簇簇挤在枝条上绽放,压弯了枝头;冰心玉骨,润泽透明,在冰雪的映衬下,像是一片片落地的云霞。难怪诗人感叹:“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⑥不错,梅花不及芙蓉清幽、玫瑰艳丽,也没有月季的芳菲与牡丹的华贵。可是,它“冰骨清寒瘦一枝”,风骨何等坚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气节多么高贵。而且,无论百花的艳羡也好,漫天的风雪也罢,都不妨碍它将大爱撒遍人间,“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又是多么纯洁的情怀?难怪梅花历来为人们所钟爱,它已经成了一种品格的象征,一种精神的隐喻。
⑦住到京郊后,离卧佛寺更远了,去一趟大不易。所幸,小区里有几簇蜡梅,邻居说,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今年不必远行,便可以体会到王安石《梅花》风骨卓然的意境。不过,观赏蜡梅还是要有风雪衬托才好,如饮佳酿,总要有与之相配的酒具。漫步雪中,听脚步落在雪上的声音,感受飘扬的雪花在脸上融化,深吸一口被雪浸润过的空气,看蜡梅迎着风雪傲然绽放,浮躁的思绪会变得像白云一般舒展、轻盈。
⑧踏雪归来,邀三五知己,点一只铜锅,烫两壶老酒,涮一顿羊肉,是冬天最美的享受。肉片是新切的,豆腐洁白嫩滑,白菜晶莹如玉,还有粉丝、糖蒜也必不可少。聊到兴起,妙语迭出,析人生大义;逸兴遄飞,诵历代华章。当然,话题少不了雪与梅花。
1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本文开篇呈现圆明园千亩荷花枯萎凋零的画面,表达了对秋天悄然逝去的惋惜。
B. 本文借写冬日飞雪、儿时玩雪、踏雪赏梅、雪日畅聊等美景乐事,抒人生感悟。
C. 文章语言极具韵味,多处引用古诗词,使读者感受到冬日的细腻、真诚与柔情。
D. 人生好比四季,作者经历了一个多甲子,于人生的冬季再看雪,别有一番风味。
15. 文章第②段横线处有同学认为应该填写“油”字,也有人认为应该填写“水彩”。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结合链接材料及文章内容,发表你的见解。(3分)
【链接材料】
油画是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创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得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
16. 请对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凸显“冬天的美”的特点。(2分)
17. 文章第⑤段说:“梅花,是冬天珍贵的馈赠。”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18. 在读完文章后,同学们提炼出文章的关键词为“晶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作解释。(4分)
第三部分(40分)
19. 作文。(40分)
【材料一】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敢于攻坚不怕风险,善于突破不怕挫折。(《人民日报》)
【材料二】(见图)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突破”为题,也可自拟题目;②可任选其中一则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完成写作;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