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苏州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3)

资源简介

苏州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3)
总分:130分 建议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0分)
【苏州 自然神韵】
1.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6分)
入冬后的姑苏,总有着别致的素雅美感,这份美感大抵藏在各个园林里。拙政园里山水(yíng)绕,厅榭精美;留园里布置精巧,奇石众多;狮子林里石峰林立,【甲】。风花雪月里,白墙黛瓦上,处处是江南风韵、诗情画意。
苏州的江南气韵蕴藏在湖光山色里,徜徉在自然山水里,能让你感受人间天堂的田园诗意。你可以去光福香雪海赏梅朵嫣然,登缥缈峰看层林尽染,或去湿地寻踪。【乙】的湖水,随风摇(yè)的芦花,湿地是候鸟们(qī)息的家园。你可以静立水边,看群鸟休养生息;也可以坐上小船,穿梭在芦苇丛中;也可以寻觅一条蜿蜒的木栈道,(màn)步其上,感受大自然给予的震撼。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yíng) 绕 ②摇(yè)  ③(qī) 息 ④(màn) 步
(2)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参差不齐 辽阔无垠 B. 错落有致 浩瀚无边
C. 错落有致 辽阔无垠 D. 参差不齐 浩瀚无边
【祖国 大好河山】
2.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天地万物有“真意”。与客观外物接触,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1) , ”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钱塘湖早春花草之生机勃勃;“(2) , ”是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云游楚国,沉醉于大江奇异的夜景;“攀条折其荣,(3) ”是《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是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以“(4) ,望峰息心;(5) ,窥谷忘反”来表达自己爱慕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征蓬出汉塞,(6) ”是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物自喻,透露出漂泊无定的怅惘孤寂。
3. 班级举办环保主题漫画创作比赛,请你积极参与。(6分)
(1)下面这幅漫画是小州的作品,名为《拒收》,请你结合漫画内容及题目说说其寓
意。(3分)
(2)请你帮小州的漫画进行一些修改,给画面添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的元素,使作品更具警示效果。请写出你的修改方案并说明理由。(修改一处即可)(3分)
第二部分(50分)
【人物 众说纷纭】
(一)名著阅读。(6分)
4. 以下是小华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摘抄的句子,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段评价。(3分)
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可是,这第一次遭遇不过是少年先锋队以后要使我感到意外的一系列事情的开端而已,因为我深入苏区以后,我就会在这些脸颊红彤彤的“红小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而且忠心耿耿——的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选自第二篇第2节《造反者》
5. 同学们围绕“我心中的红星”进行了一次调查,右面是大家根据统计结果制作的词云图,请从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该词成为关键词的原因。(3分)
【江南 烟雨画境】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题目。(21分)
【甲】
山中雪后
[清]郑板桥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梅柳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乙】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
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6. 根据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既而酒肴俱熟 【课内迁移法】风烟俱净(《与朱元思书》) (1)
众咸叹服 【成语关联法】老少咸宜 (2)
殊无意味 【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携盒而往,对花冷饮” (3)
越阡度陌 【查阅词典法】①经过;②超出,超过;③度过,跨过;④消散。 (4) (填序号)
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B. 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C. 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D. 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8. 请简要赏析【甲】诗中“寒”字的妙处。(4分)
9. 阅读【乙】文,说说“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一句好在哪里。(3分)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
(2)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
11. 比较阅读【甲】诗描绘的景色与【乙】文中提到的景色,两者在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未来 智联天地】
(三)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
【材料一】
①从1G的“大哥大”、2G实现全球漫游、3G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到4G让移动互联网成为生活必需。如今的5G,高速率、低延时等特征,让网络全面融入日常生活。
②5G商用五年来已迈入鼎盛期,据测算,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③5G走深向实的同时,6G也提上了日程。“一般情况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十年一个代际,5G已经商用5周年,研究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顺理成章。”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虚拟运营分会副秘书长、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辑刘启诚说。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①6G,顾名思义就是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支持更高的传输速率、极低的延迟以及全新的应用场景,远超现有的5G。
②当前的5G虽然也带来了超高速的移动互联网,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5G的能力也逐渐被挑战。6G所带来的则是超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将延迟降低到亚毫秒级。这意味着数据传输将更加迅速和稳定,支持高分辨率的视频传输、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应用。
③6G可应对未来更高的数据需求和更多的设备连接,这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通信网络的全面进化,能为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新兴应用场景提供基础支持。
(摘编自《科普时报》)
【材料三】
(摘编自《6G:无线通信新征程》)
【材料四】
①6G技术凭借其广泛的业务场景,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加智能、互联的未来。
②相比5G,在未来6G可能会强化通信和感知的融合;5G难以做到偏远地区、海岛等空间的网络覆盖,而6G的目标是空、天、地、海全方位覆盖,网络覆盖率更广。
③此外,6G未来还可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应用,它不仅仅是一个传送网络,还为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以及为社会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一个比5G更为有效的平台。通过外围应用终端,使用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网络的效率,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流传递,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④在工业制造领域,通过6G技术的助力,可能会出现基于工业元宇宙的数字孪生工厂。比如,要生产一款产品,可以将虚拟的产品模型在虚拟生产线上进行一轮预生产,发现问题并在虚拟生产线上调整解决,之后再在现实的生产线上进行生产,就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
⑤这只是一部分的例子。但可以确定的是,6G对改善我们的生活、生产非常重要。
⑥未来的6G时代,网络将成为连接着人、物、数据和智能的枢纽,构建起一个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新世界。
(摘编自“澎湃新闻”)
12.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通常来说,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十年为一个代际,5G技术目前已经进入了鼎盛期。
B. 因科技进步与需求增长,5G虽有着超高速的移动互联网,但其能力仍逐渐被挑战。
C. 相较于5G技术而言,6G技术可以全方位覆盖空、天、地、海,达到更广的覆盖率。
D. 6G技术将会在5G技术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新世界。
13.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具体影响。(3分)
14. 学校拟邀请某机构负责通信技术工作的总工程师来校做演讲,小苏作为校报记者,拟写了几个采访问题,请选出不合适的一项(2分) ( )
A. 您能简单介绍一下5G和6G在技术原理上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吗?
B. 对于对通信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您觉得他们在中学阶段应该重点培养哪些学科知识和能力?
C. 目前在6G技术的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D. 现在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间太长,您觉得是否应该全面禁止手机进校园?
【亲情 书韵悠长】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16分)
母亲和我的书
梁晓声
①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儿。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最想的是我母亲。
②一九六三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了。“妈,剩的钱给你。”“多少 ”“五毛二。”“你留着吧。”买粮、煤、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渐渐积攒起来就很可观,积攒到一元多,就去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
③我还经常出租小人书。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的一位年轻警察没收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站内秩序。我一回到家就号啕大哭,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要我的小人书。
④处理这件事的是那个年轻的警察。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绝不再到火车站出租小人书。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母亲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始终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我想我不能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
⑤天渐渐黑了。终于,年轻警察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母亲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站住!”警察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警察去拦了一辆小汽车,要带走母亲。母亲不要,她说:“我要是走了,孩子怎么办?”母亲的话音刚落,车上的灯已经亮起。我和母亲紧紧依偎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唯独怕失去母亲。
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⑥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⑦那一年母亲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到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⑧“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⑨“你来干什么 ”“我……”
⑩“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皲裂的手指一张一张地数着。
旁边一个阿姨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 ”又对我喊:“你看你妈挣钱容易吗?你忍心向你妈要钱买书吗 ”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阿姨:“谁叫我们是当妈的!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坐了下去,立刻弯曲了背,立刻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妇人了!那一刻我努力想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然而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罐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 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她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摘编自《我心灵的觉醒:梁晓声经典散文》,有删改)
15. 母亲带“我”讨还小人书的过程是文章的核心,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下图。(4分)
16. 母亲给“我”钱后,“立刻坐了下去,立刻弯曲了背,立刻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请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我”看见这一幕时的心理活动。(4分)
17.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的理解。(4分)
18. 读完全文,深深感动之际,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简短的结尾段与第①段相呼应。思考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第三部分(60分)
【书海 启智明灯】
19. 作文。(60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阅读是打开宝库的钥匙。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普希金认为“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上述关于“读书”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从以下任务中选择一项进行写作,参与征文活动。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围绕你读过的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