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初一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语 文 试 题
亲爱的同学: 2025、11
请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写在试
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祝你成功!
亲爱的同学,欢迎走进初中生活。升入初中,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用文字来记录
生活。读书感受、自然风光、生活记忆如同一朵朵“朝花”,装点着我们的世界,丰富着我
们的情感。学校开展“朝花·夕拾”文集编撰活动,文集分为三个篇章,请你快快加入吧。
第一篇章 诵诗文·拾雅趣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说文》中将“文”一字解释为:“文,错画也,象交文”,是指由线条交错而形成的
一种带有修饰性的形式,中国古代的“文”基于此而形成了璀璨的文学艺术。请你阅读下面
有关汉字书写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7分)
诵美文拾记忆,品经典润心灵。当你翻开语文七年级上册,便会踏入一段交织着回忆与
新知的文学旅程。A.你会随冰心在《荷叶 母亲》的记忆里徜.徉.,看荷叶在雨中轻拥红莲,
于湿润的气息里感受母爱如伞的温暖,抬头仰望蓝天中云絮轻触云【甲】(A.宵 B.霄),
让这份柔软的感动浸润心灵;B.你会随海伦 凯勒在知识的海洋里徘.徊.,从认识“水”字开
始,逐步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C.你会随于漪走进《往事依依》的时光,看水泊的烟波浩.渺.、
梁山的雄伟险峻,重温读诗品画的乐趣,让古典文学的魅力萦绕心间;D.你会随老舍漫步济
南的冬天,看暖阳照耀下的薄雪,感受老城的温晴,领略四季不同的气.象.万.千.,沉浸于鸦【乙】
(A.雀 B.鹊)无声的安宁里;你会随刘湛秋遍历雨的四季,在春雨的滋养中感受沁【丙】
(A.qìn B.qìnɡ)凉的诗意,看秋雨打湿梧桐叶的景致,让每一滴雨都成为心灵的印记;
你还会随鲁迅穿梭百草园,细数那些雕镂【丁】(A.lóu B.lòu)在记忆里的童趣,听蟋蟀
在草丛间鸣唱,看桑葚缀满枝头的紫红……通过这些鲜活的文学片段,让我们清晰触摸到课
本中藏着的四季风光与真挚情感。
①(1分)用正楷准确、规范抄写语段首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诵美文拾记忆,品经典润心灵。
②(4分)同学们对【甲】【乙】【丙】【丁】四处字形、字音使用不确定,正确的选项是:
③(1分)语段中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你会随冰心在《荷叶 母亲》的记忆里徜.徉.,看荷叶在雨中轻拥红莲……
B.你会随海伦 凯勒在知识的海洋里徘.徊.,从认识“水”字开始,逐步打开认知世界的
大门。
C.你会随于漪走进《往事依依》的时光,看水泊的烟波浩.渺.、梁山的雄伟险峻。
D.你会随老舍漫步济南的冬天,看暖阳照耀下的薄雪,感受老城的温晴,领略四季不同
的气.象.万.千.。
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页)
④(1分)语段结尾画波浪线句子存在语病,请修改。
通过这些鲜活的文学片段,让我们清晰触摸到课本中藏着的四季风光与真挚情感。
2.(6分)以下是小蒙收集的古诗文名句,请你帮助完成,将文段空缺的古诗文补写完整。
漫步内蒙古的四季画卷,每一步都踏在诗文的意境里。春日的锡林郭勒草原,嫩草悄悄
顶开土层,正如朱自清《春》中细腻的描写:“ ① ,嫩嫩的,绿绿的”,指尖轻触
便能感受生命的柔软;草原盛会时,牧人相聚共话家常,那份久别重逢的暖意,恰似杜甫《江
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 ② ”的温馨,跨越地域与时光共鸣。夏夜的呼
伦贝尔草原,月色高悬于天际,半轮清辉洒在无垠绿毯上,让人想起李白《峨眉山月歌》里
“峨眉山月半轮秋, ③ ”的澄澈,连晚风都带着诗意的温柔。秋日登高俯瞰鄂尔多
斯高原,遍野草木染霜,思乡之情悄然涌起,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 ④ ,
应傍战场开”的牵挂便涌上心头,借故园菊寄托遥思。最壮阔的是站在黄河岸边远眺,河水
奔涌如万马奔腾,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 ⑤ ”的雄奇画面在此刻具象
化——原来千年前的诗心,早已与这片土地的风光相连。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⑥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借花鸟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寄寓叹飘零、感离恨
的心境。
3.(1 分)勤思小组收集了四幅关于“花”的书法作品,打算选择其中一种字体作为“朝花
夕拾”文集的封面字体,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讨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属于楷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能体现朝花文集的庄重。
B. 乙属于草书,连绵飘逸,龙飞凤舞,能体现朝花文集的浪漫。
C. 丙属于行书,收放自如,行云流水,能体现朝花文集的浪漫。
D. 丁属于楷书,结构匀称,端庄方正,能体现朝花文集的庄重。
4. (1分)小文: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我来考考你,下面哪句话用词不当( )
A. 小红迁入新居,亲朋前去贺喜。小红说:“感谢大家光临寒舍!”
B. 老同学十年不见,互聊近况,问:“老同学在何处高就啊?”
C. 古时候,用 “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 “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D. 托你的福,我家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5.(1 分)小语的学习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 小雨注意到易读错的字的读音,他这样读:他们一看那些小山,便觉得心中有了着
(zháo)落。
B. 小雨希望读出船行速度之快及诗人思君之情,他这样处理节奏: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C. 小雨想读出母亲年老之状,他这样处理停连(“ ”表示停,“ ”表示连):母
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 身体不好, 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D. 小雨想强调君子正确的交友之道,他这样处理重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4 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根基。你从《陈太丘与友期行》
《〈论语>十二章》(节选)共同提倡的思想中,学到了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结合选文作答。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
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8页)
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②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③寻王生,告
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
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注]①志:记在心里②益:更加③故:特意④盍:何,什么⑤迨(dài):等到
①(2分)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
的停顿处。(标 2处)
凡 师 之 所 言 吾 悉 能 志 之 是 不 亦 善 学 乎
②(2分)选文中王生和李生围绕__________展开讨论。李生认为,具备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品质的读书人,才属于善学者。
第二篇章 赏美文·拾真情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父亲的背影》,回答问题。(13 分)
父 亲 的 背 影
李 娟
①在江边的小路上遇见一位老人,穿灰色的上衣,黑裤子,脚上穿灰色的运动鞋,微微
驼着的背,步履缓慢地走着。满头花白的头发,他走路的背影,多像我的父亲。我加快了步
伐,不一会儿就超越了他,我回头去细细打量他,不,他不是我的父亲,他怎么会是父亲?
②此生,我再也见不到父亲的背影。
③那一晚,梦见了父亲,他穿着一件白衬衣,骑着一辆自行车,车上带着我和妹妹,驰
骋在宽阔的路上,【甲】路旁是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在风里“哗啦啦”地唱着歌。春天的
风吹过故乡的原野,麦苗青青,桃花遍野……
④梦醒时,月明人静,秋虫低吟,想着梦里他高大的背影,戴着一副黑色眼镜温和的笑
容,想着我隔着碧海云天的父亲,永远不再回来的父亲,忍不住泪水潸然。
⑤暮年的父亲在患病之后,走路越发慢了,平衡能力很差,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医生要
求他多练习走路。我时常陪他在江畔的小路上散步。有时牵着他的手,他的手宽大温暖,手
背上有了几颗老年斑。我们在水边散步,说话,父亲那时常常微笑着,没有病中的愁容。记
起小时候,父亲牵着我的手去商店,给我买美味的糖果,带去影院看电影。童年记忆最深刻
的,不是父亲带我去公园玩耍,而是他一次次带我去西安碑林欣赏书法,我们徜徉在古树参
天的千年庭院里,行走在一块块虎踞龙蟠石碑之间。我从父亲的诉说里,知道一位位书法家
的名字:柳公权、王羲之、怀素、于右任……因为,我从六岁开始在父亲的陪伴下开始习字,
潜意识里,他要将我培养成一个秀外慧中的淑女。
⑥恍然记得,父亲第一次教我习字,是在故乡小院里,【乙】合欢树花满枝桠,仿佛落
满了天上的云霞。树下,一张小桌上铺好笔墨纸砚,六岁的我,正襟危坐,一只小手慎重地
握着毛笔,临柳公权《玄秘塔碑》。【A】他温暖有力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一笔一划,一
撇一捺,我凝神屏息,一丝不苟,仿佛在书写自己一生的命运。
⑦他说:习字如做人,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习字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和静气,写
字不得潦草,不能慌张,更不能肆意涂抹,提笔时气息不能断,要一气呵成,落笔无悔。
⑧如今回想父亲的话,仿佛不是在解读书法,而是在解读人生。
⑨小时候练习书法的经历,在我成年之后渐渐显现出来,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了我日
后的写作。记得我刚写作不久,每每在报刊发表了新作,父亲总是低着花白的头,耐心细致
地阅读。【B】他常常微笑着赞赏:“你就这样好好写,慢慢写,你的文字纯净、温暖,以
后能选入学生书籍。”如今,父亲说的话都应验了,我的散文几十次入选中学生辅导书籍,
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页)
多次入选中学生高考和中考语文试卷。冥冥之中,仿佛一切都是父亲安排好的。我用父亲握
着的那只手写作,给各大报刊写稿,不知不觉我成了终身写字的女子,从懵懂天真的童年到
人生的中年。
⑩我渐渐明白,习字如练功,比的是内力而不是外力,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内心有静气,
安于寂寞的人,文字里才有了沉稳大气,端正开阔,洁净坚韧,有了格局和气象。
在浮躁的尘世间,任何一种安静从容的书写,都是生命的修行吧。
三个月之后,父亲走了。
读作家龙应台的《目送》:我们只是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
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
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的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小路旁的
夹竹桃花满枝桠,红烁的花朵掩映在碧绿的叶子下,水气泱泱。
黄昏时候,暮色四合,草木散发着淡然的气息,虫鸣如流水,江风清凉,夏日的暑气
渐渐散去。湛蓝的夜空升起一弯新月,江心里也泊一弯新月。暮色苍茫时分,我看见父亲缓
缓走在江边的小路上,浅灰色的上衣,黑色的长裤,他慢慢走着。
我看着他,看着他渐行渐远,渐行渐远,再也看不见,泪水模糊了双眼。
7、【梳理往事】这篇散文回忆了父亲与“我”相处的点滴,请概括“我”与父亲相处的往
事。(3 分)
① →② →③
8、【人物影像】请从上文画横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从重音、语气两个角度设计
朗读,并阐述理由。(2分)
【A】他温暖有力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一笔一划,一撇一捺,我凝神屏息,一丝不苟,
仿佛在书写自己一生的命运。
【B】他常常微笑着赞赏:“你就这样好好写,慢慢写,你的文字纯净、温暖,以后能
选入学生书籍。
我选择 句,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9、【景物依依】文中多处写到环境,请结合知识卡片,从【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
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2 分)
知识卡片
①环境描写,为文章提供特定的环境,在散文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②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围绕氛围、人物、情感、主题等角度思考。
10、【情韵悠悠】情意汩汩如流水,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文章中蕴含多种情感。请结合文章
内容,探究两位作者情感的异同。(3分)
①我看着他,看着他渐行渐远,渐行渐远,再.也.看不见,泪水模糊了双眼。
——李娟《父亲的背影》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1、【意蕴达情】请你结合下面的写作助手,为本文写一段 150 字左右的推荐语,向全校
师生推荐。(3分)
写作助手
作品评论:李娟的散文带着原生态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鲜美气息,充满对世界的童真。
写作要点:选材特点、文本语言、主题价值等。
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页)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8 分)
关于七年级新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升入初中,许多七年级新生表示自己的学习效率比小学阶段有了降低。以下是对某中学
七年级新生“影响学习效率原因”的调查结果。
图 1.某中学七年级新生“影响学习效率原因”调查结果
二、研究方法
①上网搜集资料 ②访问身边人 ③查阅书籍和报刊
三、资料搜集
【资料一】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查到了如下的高效学习法。
【资料二】在对八年级、九年级学长们的访问中,搜集整理出如下提高学习效率的经验与妙
招。
学长 A:平时在完成作业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我就会利用手机或者 pad 上的 AI
或者搜题软件查找题目讲解,只要扫一扫,不会的题目就会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相
关的讲解,非常清晰,对于作业的完成能大大提高效率。
学长 B:进入中学,要想做好各项事情,必须要学会做计划。我做的计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每天必须完成的计划,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种类型,是随机计划,比
如查漏补缺和拓展类阅读、练习;第三种类型,是特殊时期的计划,比如假期计划、期末复
习计划等。
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8页)
学长 C:我认为在初中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设定学习目标。我们可以以一
个月或者一个学期为周期,将自己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通过不断地完成小目标从
而实现大目标。感觉自己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这样就有
了继续拼搏的劲头和动力。
学长 D:进入初中,可以利用的时间比较琐碎,有时甚至只有一小时。不要忽视这一小
时,充分利用好的话,可以完成一半的作业、进行古诗背诵等。需要背诵的内容我经常在放
学路上完成。
12.(3 分)从研究报告中选择恰当的资料内容,帮助七年级学生解决提高学习效率的难题。
A.费曼学习法 B.番茄学习法 C.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D.合理制定计划 E.设定小的学习目标 F.利用好零散的时间
(1)解决背诵内容多,容易忘的问题,可以借鉴的资料有( )和( )。
(2)缓解科目多、学习时间长引起的学习疲劳可以采用( )。
(3)对新接触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动力不足可以( )。
(4)面对学习难度提升的问题,可以运用( )帮助自己真正掌握知识。
13.(3 分)联系自己的入学实际想一想,影响你学习效率最突出的原因是 ,
阅读了这份研究报告后你一定有了启发,准备从哪些方面解决这个问题?请分条阐述。
14.(2 分)【材料二】中,学长 A提到可以借助科技手段解决学习问题,对此,同学们有
着不同的看法,请参与到讨论中,先读读大家的看法,再阐述你的观点,可以结合自己阅读
经验和生活体验。
(三)古诗文阅读。(16 分)
《世说新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少年形象。假如可以穿越时空,你愿意和谁做朋友呢?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世说新语》中有许多小伙伴哦 !一起交个朋友吧。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言语”篇
【乙】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苍梧曰:“汝

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讵 宜以子戏父?” ——“排调”篇
【丙】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②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
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夙惠”篇
【注解】①讵:岂,怎。 ②魏武:曹操
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8页)
15.文言释义有方法可循。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加点字。(4分)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尝语.凭父曰 结合语境法:联系上下文 (1)_____________
(2)因欲.以为子 课内迁移法:强欲登高去 (2)_____________
查阅字典法:①用以;用来 ②……的原 (3)_____(填序号)
(3)凭父未解所.以.
因; ③因为 ④所作;所为
(4)人问其故. 成语推测法:无缘无故 (4)_____________
16.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1分)
何 晏 七 岁 明 慧 若 神 魏 武 奇 爱 之
17.阅读上面三则短文,结.合.文.中.波.浪.线.的.句.子.补全下列对话。(2分)
【乙】张凭的祖父对自己儿子说:“我不如你呀,你有个好儿子,我却没有。”
张凭却听出了话外之音,说“ 。”
【丙】有人问何晏:“你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呆在方框中,你为什么这样做?”
何晏便说:“ 。”
18.《世说新语》用字精炼含蓄,擅长用虚词表现人物形象。参照示例,结合上下文选择正
确的解释,并赏析加点字的作用。(2分)
副词“即”的解释:①就是; ②就; ③立即,马上。
[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赏析]:“即”解释为“就是”,这句话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谢道韫才华过人,
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的赞赏。
[句子]:魏武知之,即遣还。
[赏析]:
19.上述三篇文章中的孩子都言行不凡,你想和谁成为朋友,仿照示例,请结合内容加以说
明。(3 分)
【示例】我想和谢道韫成为朋友,我的理由是:谢道韫才华横溢。将雪花比作柳絮,不
仅体现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在空中飘落时轻盈、优美的姿态,还让人联想到生机无限的春天,
可见其热爱自然、乐观豁达的情怀。与她为友,不仅能切磋文学,还能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备选的人物:张 凭 何 晏
我想和 成为朋友,我的理由是:
20.【甲】文中两次描写了谢太傅的神态,但对兄子胡儿和兄女谢道韫的神态却并无着墨。
请仿照“公欣然曰”,在“兄子胡儿曰”与“兄女曰”的“曰”之前各增补一个词语,并简
要说明其反映的人物心理。(2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甲】文,用自己的话谈谈陈善和余嘉锡对胡儿和谢道韫的比喻
各持怎样的观点?(2 分)
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说:“‘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此鹅毛雪
也。然当时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如彼雨雪,先集维霰。’霰即今所谓米雪
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
余嘉锡认为:“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
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8页)
(四)整本书阅读。请结合名著,回答问题。(3分)
22、《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
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小语同学在研读过程中发现《朝花夕拾》并存着两
个视角,一个是“回忆中的鲁迅”(小鲁迅),一个是“写作时的鲁迅”(大鲁迅)。对同
一事件或人物,“两个鲁迅”的认知和理解是不一样的。
请选择下列篇目中的其.中.一.篇.,参考示例,结合内容谈谈鲁迅当时和后来的认识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篇目:《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示例:读《琐记》我发现鲁迅当时觉得衍太太很和蔼,看到孩子们吃冰不会阻止,还笑
着鼓励,但是成年以后鲁迅发现衍太太其实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的妇人,怂恿他找母亲
的首饰变卖,还散布鲁迅偷家里东西变卖的谣言。
第三篇章 见生活·拾自我
三、写作(40分)任选一个题目作文
23.通过课上的学习,你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了吗? 请围绕以下任意一个情境,
完成写作任务。
◎情境一:七年级的小语比较内向,请你给他写一封信,跟她谈谈如何交朋友。
◎情境二:如果能打破时空壁垒,你最想和书中哪个人物做朋友?李白、陈元方、谢道
韫、鲁迅……你们会如何相处,会去做什么事呢?
◎情境三:你在现实生活中有要好朋友吗?也许是一棵树、也许是一个人……可以借助
文字回忆交友过程中让你难忘的事件。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不少于 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
信息。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七年级组准备以“我的家庭故事”为主题向同学们征文。请你按要求作文并投稿。
要求:(1)故事清楚,完整,人物形象鲜明,中心突出;(2)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不得套作,抄袭;(3)构思时,你可以参考以下表格,借鉴课文的写作技法;(4)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课 文 故 事 关 键 词 写 法 借 鉴
《秋天的怀念》 三次“看花”“好好儿活” 线索贯穿全文、善用多种描写。
《散步》 散步分歧、背负责任 围绕矛盾推动故事、善用对称句式。
《金色花》 儿童视角、母子温情 切换视角讲述故事
《荷叶·母亲》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借景抒情、象征手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 对子骂父、入门不顾 语言描写、对比手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成长乐园、变与不变 切换地点、记录成长
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8页)
2025 年七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参考答案
2025、11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7 分)
①(1分)诵美文拾记忆,品经典润心灵
②(4分)【甲】B 【乙】A 【丙】A 【丁】B
③(1分) B
④(1 分) 修改方案一:这些鲜活的文学片段,让我们清晰触摸到课本中藏着的四季风光
与真挚情感。(删除“通过”,补全主语)
修改方案二:通过这些鲜活的文学片段,我们清晰触摸到课本中藏着的四季风光与真挚
情感。(删除“让”,补全主语)
2、(6分)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②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影入平羌江水流 ④遥怜故园菊
⑤山岛竦峙 ⑥杨花落尽子规啼
3、(1 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字体鉴赏。A.甲属于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
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故选 A。
4、(1分)D 【解析】本题考查谦称和尊称。D.“令妹”是敬辞,称对方的妹妹,不能用
来称自己的妹妹,可改为“舍妹”;故选 D。
5、(1 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及朗读设计。A.“着落”的 “着”读音是“zhuó”,
表示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故选 A。
6、 ①(2分)凡师之所言 / 吾悉能志之 / 是不亦善学乎
②(2分)①示例:学习方法 ②善思 ③善问(不耻下问) ④善学(择善而从)
【解析】这篇文章通过王生和李生的对话,探讨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王生自认为记住
老师所讲的内容就是善学,但李生指出,学习不仅在于记忆,更在于思考和理解。李生强调
善学者应具备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善于思考等品质。文章通过对话揭示了学习的真谛,提
醒读者学习要注重思考和实践,而非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
7、(3分)父亲患病后,“我”时常陪他在江畔的小路上散步; 童年时父亲带“我”去西
安碑林欣赏书法,教“我”习字; 父亲教“我”习字的经历对“我”成年后的写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1
8、(2分)示例:我选择 A 句 重音应放在“温暖有力”和“一笔一划”上,语气要温
和而坚定,以体现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教导。
9、(2分)示例:我选择甲处,环境描写渲染了温馨、美好的氛围,烘托了梦中父亲高大的
背影和温和的笑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10、(3 分)相同点:两句话都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挽回的悲痛之情。(1 分)
不同点:李娟的句子更多地体现了对父亲渐行渐远的无奈和泪水模糊的双眼的悲伤;
而史铁生的句子则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深深怀念和内心的痛楚。(2分)
11、(3 分)在无数书写亲情的文字里,李娟的《父亲的背影》如一滴悄然渗入心底的露水。
她以素朴之笔勾勒父亲沉默劳作的背影,没有跌宕的情节,却让戈壁滩上的风沙、田埂边的
汗水、深夜油灯下的剪影,都成为刻骨铭心的意象。
这篇散文最动人之处,在于李娟用近乎透明的真诚,揭开了中国式父爱最深沉的底色—
—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牵挂、笨拙却坚韧的守护,都在她克制的文字中自然流淌。当你读到她
父亲转身离去的身影时,会突然懂得:爱最重的分量,往往藏在最轻的细节里。
如果你也曾与父辈有隔膜般的疏离,却又在某个瞬间被他们沉默的付出所震撼,这篇散
文将成为一座桥,让你重新理解岁月深处那个倔强而温柔的背影。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12.(3 分)(1)C F (2)B (3)E (4)A (每空 0.5 分)
13.(3 分)原因示例:时间管理不当。解决方法:借鉴学长 B的经验,我将制定三种类型
的学习计划:每日必做计划(如完成课堂作业、复习当天所学内容)、随机计划(如针对薄
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阅读课外书籍或拓展练习)以及特殊时期计划(如考前复习计划、假
期学习计划)。为了提高学习的专注度和效率,我将尝试使用番茄学习法。设定 25 分钟为
一个学习周期,期间全神贯注于学习任务,然后休息 5分钟。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率,又能
有效避免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借鉴学长 D的方法,我将更加注重利用碎片时间。比如,在放
学路上、等待时间等,可以用来背诵古诗词、复习单词或公式等,让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
用。
14.(2 分)示例:AI、搜题软件作为学习辅助工具,其利大于弊。它们能快速提供解题思
路,帮助解决难题,提升学习效率。但关键在于合理使用,不应完全依赖。遇到难题时,可
先尝试自己解决,再利用软件验证思路或寻求启发。同时,要控制使用时间,避免被无关信
息干扰或沉迷手机。总之,科技手段应成为学习的助力而非阻碍。
2
(三)古诗文阅读(16 分)
15.(4 分)(1)对……说 (2)想要 (3)② (4)原因
16.(1 分)何晏七岁 / 明慧若神 / 魏武奇爱之
17. (乙)(1分)爷爷,怎么可以拿儿子来开父亲的玩笑呢!
(丙)(1分)这是何家的房子。
18.(2 分)“即”解释为立刻、马上。曹操知道后,立即将他送回,体现了曹操善解人意。
19.(3 分)示例 1:我选张凭。他机智、幽默。张凭的祖父张苍梧揶揄自己的儿子不如自己
的孙子有出息,张凭的父亲“未解所以”。但是张凭却听出了话外之音,他用打趣方式对其
祖父说不能用儿子来戏弄父亲,不但为其父打抱不平,并且解除了父亲的尴尬。和张凭为友,
能让我在为人处事方面更得体。(人物形象 1 分,事件概括 1 分,对自己的影响 1 分)
示例 2:我选何晏。他机智、不忘本。他用“画地自处”的方法,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用委婉的方式,既达到了自己不愿意改姓当曹操儿子的目的,又不至于得罪曹操,可谓两全
其美,实在高明。和何晏为友,学习他的机智和处事方法。
20.(2分)示例:胡儿窃喜曰,反映出他喜形于色,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心理;兄女悠然曰,
反映出谢道韫沉着淡定而又自信的心理。
21.(2分)陈善:胡儿与谢道韫两人的诗句各有千秋,是针对不同形态的雪所作的比拟,
不能用优劣去评价。余嘉锡:两个人的诗各有特色,但谢道韫的诗句更有情调,也更雅致,
比胡儿的诗高明。
(四)名著阅读(3 分)
22、示例一:读《阿长与<山海经>》我发现鲁迅当时觉得阿长是一个迷信、粗俗但是对他很
好的人,让“我”大年初一睁眼就说恭喜,睡觉摆大字,给我买《山海经》,但是成年以后
觉得阿长是一个可怜的妇女,姓名、经历不为人所知,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
青年守寡的孤孀。
示例二: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发现儿童的鲁迅认为百草园是真正的乐园,但在
现在鲁迅的眼中,它并非单纯是个乐园,还是个学园,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知识,从实践中
获得知识,从故事中增长学识,从大自然中获得常识。
示例三:读《五猖会》我发现当时鲁迅很不解为什么父亲要在五猖会那天一定要他背《鉴
略》,成年以后回顾起来仍然很诧异,诧异中流露出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三、作文 略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