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四单元第7课《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紧急处理》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第四单元第7课《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紧急处理》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七课《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紧急处理》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八年级(全)
课题 第 7 课《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紧急处理》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 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伤病的危害,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体育运动观念,契合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课标方向。2. 帮助学生掌握预防运动伤病的基本要求和常见运动伤病(如扭伤、擦伤、肌肉痉挛)的紧急处理方法,培养自我保护和互救的能力,落实健康行为养成的课标要求。 3. 通过学习紧急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在突发事件中沉着冷静的品质,契合体育品德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的第 7 课,是“疾病预防与安全应急”主题下的核心内容。教材首先明确了运动伤病的定义与分类(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病症),系统分析了常见成因,然后重点从“安全运动防伤病”和“紧急处理”两方面展开。内容结构清晰,实践性强,旨在引导学生将安全意识内化,并掌握在运动伤害发生时能够正确应对的初步技能,为安全、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提供重要保障。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高,精力旺盛,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容易因准备不足、技术错误、冲动或麻痹大意而导致运动伤病。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但对运动伤病的系统分类、科学预防和规范处理缺乏了解。部分学生可能在受伤后采用错误方法(如扭伤后立即热敷揉搓)。他们动手意愿强,对实操性学习感兴趣。教学中需通过真实案例警示、结构化知识讲解和模拟实操训练,纠正其错误认知,强化其安全行为,提升其应急处理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说出运动伤病的定义和常见类型(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病症);能记住预防运动伤病的基本要求;能掌握常见开放性损伤(如擦伤)和急性闭合性损伤(如扭伤)的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模拟练习,学生能够初步具备识别常见运动伤病风险的能力,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紧急处理。3. 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体育运动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他人安全负责的态度,摒弃盲目蛮干和麻痹大意的思想。
教学重点 1.预防运动伤病的基本要求(贯穿运动前、中、后)。2.急性闭合性损伤(以关节扭伤为例)的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PRICE原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将预防运动伤病的知识转化为日常体育锻炼中自觉、持久的安全行为习惯。2.帮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准确、有序地应用PRICE原则进行紧急处理操作。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或他人经历过的运动伤病;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在同学们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运动伤病的困扰。想一想,哪些情况会导致运动伤病?该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伤病?”2. 引导思考: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初步思考。3. 揭示课题: 引出课题《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紧急处理》。 1.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2. 分享自己了解或经历过的运动伤病情况。3.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本课核心问题。
探究新知 (一)什么是运动伤病 (5分钟)1. 讲解运动伤病的定义(由运动产生的运动损伤以及运动性病症的总称)。2. 讲解分类:- 运动损伤:如擦伤、刺伤、关节扭伤等,并介绍按损伤部位分类(软组织损伤、骨损伤等)。- 运动性病症:如肌肉痉挛、运动性腹痛、运动性中暑、晕厥等。3. 分析初中生发生运动伤病的常见原因:思想重视不足、缺乏合理准备活动、技术存在不足或错误、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动作粗野或违反课堂常规、场地设施、气候等外部环境。4. 互动交流: 提问:“除了这些原因,你还知道哪些因素与运动伤病的发生有关?”引导学生补充运动装备、运动负荷、整理活动等因素。(二)如何预防运动伤病 (8分钟)1. 系统讲解安全运动防伤病在运动前、中、后的具体要求:- 运动前:穿着适宜服装,佩戴必要护具;设定适宜运动强度和负荷量;检查场地和器械安全;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中: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指挥;保持注意力集中,动作果断;遵循正确动作要领,不做超出能力范围的动作;合理控制运动负荷;遵守比赛规则;注意环境(夏季防晒补水,冬季保暖,恶劣天气停止户外活动)。- 运动后: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进行适当慢跑或慢走;做好整理和放松活动。2. 探究思考: 引导学生回想体育比赛中运动员遭遇运动损伤的情况,描述发生过程、症状,并与同伴讨论运动损伤造成的伤害、原因及不同项目易发生的损伤。(三)紧急处理运动伤病 (12分钟)1. 开放性损伤的紧急处理:- 讲解特点(皮肤或黏膜完整性破坏)与处理原则(止血和包扎、清理伤口、预防感染、固定伤肢等)。- 讲解外伤大量出血时,直接压迫法止血的具体操作。- 讲解轻微擦伤与较深刺伤、切伤的不同处理及就医指征。- 互动交流: 提问:“对于轻微的擦伤该如何清理伤口?”引导学生交流清洁、消毒、保护伤口及后续观察的步骤。2. 急性闭合性损伤的紧急处理——重点:- 讲解特点(皮肤完整,软组织受伤)及急性期、恢复期概念。-根据图示讲解急性闭合性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观看科普视频,加深记忆。- 展示“小虎扭伤”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找出错误之处(继续运动、热敷、揉搓)。讲解并强调正确的紧急处理原则:休息、加压、抬高,并及时就医排除严重损伤。3. 常见运动性病症的预防与处理:-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讲解成因、表现、处理(休息、加压、冰敷)与预防(避免突然加量、合适装备、充分拉伸)。- 肌肉痉挛:讲解成因、表现、缓解方法(缓慢持续拉伸、热敷)与预防(充分热身、保暖、补充电解质)。- 重力性休克:讲解成因、预防(剧烈运动后继续低强度活动)与处理(平卧、抬高下肢、观察生命体征)。 1. 认真听讲,识记运动伤病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2. 参与互动交流,补充运动伤病相关因素。3. 系统学习并记忆预防运动伤病在运动前、中、后的具体要求。4. 参与探究思考,分析运动损伤案例,加深理解。5. 学习开放性损伤和急性闭合性损伤的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6. 参与互动交流,分享轻微擦伤的处理经验。7. 分析“小虎”案例,辨识错误,掌握正确处理方法(休息、加压、抬高)。8. 了解常见运动性病症的基本预防与处理措施。 遵循教材内容顺序,系统构建从认识到预防再到处理的知识体系。通过互动交流、案例分析和错误辨析,突出重点(预防与闭合性损伤处理),突破难点(知识转化为行为、准确应用处理原则),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实操能力。
课堂练习 单选题:1.下列哪一项属于“运动性病症”,而不是“运动损伤”?(  )A. 篮球比赛中脚踝扭伤 B. 跑步时大腿肌肉拉伤C. 游泳时发生小腿肌肉痉挛(抽筋) D. 体操练习中手掌擦伤2.剧烈运动后,以下哪种做法有助于预防“重力性休克”的发生?( )A. 立即停下,原地站立休息。B. 马上坐下或躺下,让身体彻底放松。C. 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慢走等低强度活动。D. 立刻大量饮用冰水,为身体快速降温。 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总结提升 1.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运动伤病的定义与分类、预防的基本要求、常见伤病的紧急处理原则。2. 强化核心理念:树立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体育运动观念。
作业布置 【安全行为,自我检查】对照安全运动的要求,检查自己的体育运动和锻炼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练习技能,相互评价】 3~5人组成一个小组,按照急性闭合性损伤紧急处理的5个步骤,开展模拟练习,并相互评价。
板书设计 第7课 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紧急处理一、认识运动伤病定义与分类(损伤 vs 病症)常见成因二、预防:安全运动三环节运动前:检查、着装、热身运动中:守纪、专注、规范、适量运动后:整理、放松三、紧急处理开放性损伤:止血→清理→包扎急性闭合性损伤:PRICE原则P-保护 / R-休息 / I-冰敷 / C-加压 / E-抬高运动性病症:对症处理(拉伸、休息、补水等)四、核心理念:预防为主,科学处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导入、系统讲解和模拟实操,成功地将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知识传递给学生。PRICE原则的讲解与模拟是课堂高潮,学生参与度高,有效突破了难点。但部分学生在加压包扎的松紧度控制上仍需加强指导。安全行为自我检查表有助于学生将普遍性要求与个人实际结合。后续需关注学生在真实运动场景中对安全行为的践行情况,并可考虑引入更丰富的情景模拟以提升应变能力。整体上,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