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了更好地说清楚群己界限如何划分,即“私”的问题,费孝通以“西洋”社会之“捆
柴”式“团体格局”为镜像,形象地刻画出了“推”出来的中国社会结构之“水波纹”式
的“差序格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
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
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它“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
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
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这里,费孝通用到了一个动感很强的“推”字。事实上,在讨论儒家文化与中国社会
结构时,用到“推”字的学者并非费孝通一人。比如潘光旦1936年在谈到中国社会的个
人与群体关系时就用到了这个“推”字,他指出,个人和群体之间是一种“推广”与“扩
充”的关系,也就是从修身始,经过齐家治国,而后达于平治天下。再如,余英时谈论中
国儒家文化特点时同样用到了“推”字,他认为,儒家文化具有两个层次,即“为仁由己”
和“人伦秩序”,它们是一以贯之的。人伦秩序并非外力强加于人,它是从个人这一中心
自然地推扩出来的。应该说,这个“推”字在儒家文化传统的人伦秩序中处于核心地位。
既然“差序格局”是“推”出来的,那么,它是如何“推”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什
么“推”动了那颗“石子”形成了一圈圈的愈远愈薄的“水波纹”式的中国社会结构?对
于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它是“以家庭为核心的血缘关系”以及由“血缘关系的投影形成
的地缘关系”,对此我们并不苟同。因为,费孝通说得非常清楚,在我们传统社会里,人
和人之间关系形成的纲纪是“伦”,这也是社会结构的架格,这个架格是不变的,变的只
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比如血缘和地缘,既因人而异,也因人之势力的变化而变化,但
是其背后的那个“伦”是不变的。《中庸》里之所以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是因为社会
结构里的“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也就是从己到家、从家到国、从国到天下的
一条通路。因此,我们认为真正“推”动那颗“石子”的是“伦常”。
也正是在“己”之“伦常”的“推”动中,“差序格局”呈现出了最重要的动态性特
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关系的伸缩性。由于差序格局随时随地都有一个“己”作中心,而“己”之
中心势力的强弱变化也随时随地地推动着“己”之社会圈子的大小自如伸缩。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