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枣庄文化传承”研学小组正在筹备主题展,需完成文字梳理、经典运用等任务,你作为成员参与其中。【任务一字词溯源·夯实语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及字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忧戚(q1,悲伤)不言而喻(明白)郑重其事(正确,实在)B拮据(j,境况窘迫)根深蒂固(根部)与日俱增(一起,一同)C.诓骗(kuang,欺骗)走投无路(投奔)前仆后继(倒下)D.栈桥(zhan,桥梁)锲而不舍(雕刻)怒不可遏(阻止,阻拦)2.研学小组撰写展牌文案,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台儿庄古城的夜景美不胜收,璀璨灯光与古建轮廓交相辉映,游客们流连忘返。B,枣庄辣子鸡制作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烹任过程,刀工娴熟,火候精准,围观者拍案而起,赞叹不已。C人民公园里的牡丹花开得栩栩如生,引得游人驻足欣赏。D柳琴戏《运河谣》在本地剧院上演,演员们精彩的唱腔与细腻的表演,让观众们趋之若鹜,剧场座无虚席。3研学小组的下列表述,同时包含并列、选择、转折、因果四种复句类型的一项是()(2分)A.《沁园春·雪》气势磅礴,《我爱这土地》情感深沉:学习时要么先分析意象,要么先梳理情感,虽然这两首诗体裁不同,但都展现了家国情怀,因为它们都是经典作品,所以值得反复品读。B.《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要么记住作者生平,要么理解文章主旨,因为这两篇文章主题重要,所以要重点学习,即使难度较大,也要坚持钻研。C.《岳阳楼记》语言优美,《醉翁亭记》意境深远;虽然两篇文章作者不同,但都体现了文人情怀,因为它们都是千古名篇,所以被广泛传颂,只要认真阅读,就能体会其中魅力。D.《故乡》选自《呐喊》,《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或者背诵精彩段落,或者摘抄经典语句,因为这些作品很重要,所以要深入学习,如果遇到疑问,就及时请教老师。4研学小组整理的枣庄文化宣传文稿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4分)①台儿庄古城内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潺潺流淌的运河水,让人不禁感叹其历史的厚九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重与风景的独特秀丽。②游客们摩肩接踵地纷纷前来,沉醉在“天下第一庄”的美景中。③古城内,非遗艺术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深受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1)第句,修改:(2)第句,修改:【任务二名篇联结·感悟精神】(一)《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煤城的雪》向春(原枣庄市文联作家,1936年出生)枣庄的雪,总带着煤烟的味道,不像北国雪那样铺天盖地,却自有股韧劲,黏在黑呦助的煤堆上,落在矿工们结霜的睫毛上,把整座煤城晕染成一幅黑白交织的画。清晨的矿道入口,积雪被踩出深浅不一的脚印,像一串串省略号,延续着矿工们未说完的故事。老矿长拄着拐杖站在雪地里,望着远处冒着白烟的烟囱,雪花落在他的白发上,分不清是雪还是霜。他想起年轻时,也是这样的雪天,他和工友们顶着风雪下矿,矿灯在黑暗中连成一条火龙,把冰冷的煤巷焐得发烫。雪越下越大,覆盖了矿井的传送带,覆盖了路边的老槐树,却盖不住煤城人胸腔里的火。傍晚时分,下班的矿工们被着雪花归来,脸上带着黑煤的印记,眼里却闪着光。他们把湿透的工装晾在火炉边,屋里很快弥漫起煤烟和水汽混合的温暖气息,孩子们围着炉子叽叽喳喳,谈论着雪地里的“探险”,笑声把窗外的风雪都挡在了门外。这雪,落在煤城的土地上,也落在煤城人的心里,化成一股力量,支撑着他们在寒冬里坚守,等待春天的到来。5.下列对两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沁园春·雪》上阕描绘北国雪景的壮阔,下阕纵论历史英雄,抒发壮志豪情:《煤城的雪》聚焦枣庄煤城的雪景,展现特定地域的生活风貌。B.《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展现山河的雄奇;《煤城的雪》中“积雪被踩出深浅不一的脚印,像一串串省略号”用比喻传递生活的韵味。C.《沁园春·雪》的情感豪迈奔放,彰显时代担当;《煤城的雪》的情感细腻深沉,饱含对煤城人的赞美。D.两首作品都以“雪”为核心意象,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的情感基调完全一致。6两首作品中的“雪”各具特色,请结合内容分别概括其特点。(4分)7.下列关于《艾青诗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艾青早期诗歌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语言凝练,如《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中,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反复咏叹,营造沉郁的氛围。B.《我爱这土地》中“嘶哑的喉咙”既写出鸟的生理状态,更暗喻诗人在苦难中挣扎却仍坚守的爱国情怀,意象具有双重内涵。C.艾青在1978年后的创作中,虽仍关注现实,但诗歌风格更趋明朗,如《光的赞歌》以“光”象征真理与希望,充满对未来的信念。九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市中区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答案:C(2分) 解析:A 项“郑重其事”的“事”指事情,非“正确,实在”;B 项 “拮据”的“据”读“jū”,但“根深蒂固”的“蒂”指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非“根部”;D 项“栈桥”的“栈”指储存货物的房屋或栈道,非“桥梁”。C 项读音、字形、字义均正确。 2.答案:A(2分) 解析:B 项“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此处用于“赞叹”,语境不符;C 项“栩栩如生”专指艺术形象(如画作、雕塑、文学描写的形象)逼真如活物,而“牡丹花”是真实存在的植物,并非艺术创作的形象,搭配对象错误,可改为“娇艳欲滴”;D 项“趋之若鹜”含贬义,指追逐不好的事物,用于观众欣赏柳琴戏,感彩不当。A 项“流连忘返”形容沉迷美景不愿离开,符合语境。3.答案:A(2分)解析:A项依次出现“并列复句”(分号连接两首诗的特点)、“选择复句”(“要么……要么……”)、“转折复句”(“虽然……但……”)、“因果复句”(“因为……所以……”),四种复句类型齐全且文学常识表述正确;B项缺少“转折复句”,多了“假设复句”;C项缺少“选择复句”,多了“条件复句”;D 项缺少“转折复句”,多了“假设复句”。 4.答案:(1)② 游客们纷纷前来(或摩肩接踵地前来),沉醉在“天下第一庄”的美景中。(2)③ 古城内,非遗艺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或删掉重新),深受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4分,找出病句1分,修改正确1分) 5. D(2分)解析:《沁园春 雪》情感基调豪迈雄浑,《煤城的雪》情感基调温暖深沉,二者情感基调不完全一致。6.答案:(4分)《沁园春 雪》中的雪:范围广、气势雄,壮阔苍茫,具有雄浑的壮美(2 分);《煤城的雪》中的雪:带着煤烟味,有韧劲,规模不大却贴合生活,蕴含着温暖的生活气息,象征的坚韧、纯洁的精神,成为人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乐观生活的精神力量(2 分)。7.答案:A(2分) 解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的诗句,并非《大堰河——我的保姆》;且该句通过“雪”的寒冷意象渲染苦难氛围,而非“反复咏叹”(《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反复手法体现在对“大堰河”的呼唤),A 项存在篇目与手法的双重混淆,表述错误。 8.答案:(4分)共性:两首诗中的“土地”均象征苦难的祖国,承载着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我爱这土地》中“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北方》中“荒凉的土地”,都指向抗战时期祖国遭受的创伤,体现诗人对土地的深情眷恋。(2分) 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等)遗址的土地,见证过中国军民为守护土地而浴血奋战,这与艾青笔下“土地”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一致——土地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正是对土地的坚守,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2分)。(意对即可)9.答案:(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4)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8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二、阅读与鉴赏(40分) (一)古诗词阅读(6分) 10.答案:D(2分) 解析:尾联“此中多乐趣,何必问封侯”表达的是诗人对枣庄闲适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而非“对枣庄生活的厌倦,渴望功成名就”,理解完全相反。 11.答案:《过枣庄》中,诗人通过描写枣庄漕运繁忙、市井兴旺、山水秀丽的景象,表达了对当地闲适生活的喜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前者侧重个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后者侧重士人对国家与百姓的责任担当。(4分) 解析:需分别概括两首作品的情感,对比“个人情怀”与“家国情怀” 的差异,分析准确、条理清晰得4分;情感概括不全或对比不明确,酌情扣分。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12.答案:(4分)(1)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洌:清 (3)肆:店铺 (4)稔:庄稼成熟 13.答案:(4分) (1)人 / 知从太守游 / 而乐(2 分) (2)余闻之 / 感叹 / 良久(2分) 解析:需符合句子语法结构,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停顿合理,划分错误一处扣 1 分。 14.答案:(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解析:“同其乐”译为“同大家一起欢乐”,“述以文”为状语后置,译为“用文章记述”,“者…… 也”表判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得2分;关键词漏译或语序不当,酌情扣分。 (2)这个地方早年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遭受战火破坏,后来经过重修,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15.答案:(4分)【甲】文通过描写滁人游、太守宴的热闹场景,表达了欧阳修 “与民同乐” 的政治理想和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欣慰之情;【乙】文通过描绘台儿庄运河风光、市井风貌及百姓生活,表达了刘鹗对台儿庄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运河文化繁荣的赞美之情。解析:需分别概括两文情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各2分;情感概括不准确,酌情扣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16.答案:D(2分) 解析:材料三仅体现枣庄非遗传承取得“显著成效”,但“已完全解决非遗传承难题”表述绝对,材料二中“年轻传承人匮乏”等问题仍存在,故D项错误。 17.答案:(3分)措施1:将柳琴戏纳入中小学艺术课程;作用:让青少年从小接触非遗,培养传承意识,为非遗传承储备人才。 措施2:在台儿庄古城设立“非遗工坊”;作用:为传承人提供展示平台,让游客通过体验感受非遗魅力,促进非遗传播。 措施3: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非遗技艺;作用:扩大非遗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解析:需从材料三中提取具体措施,对应分析作用,措施与作用匹配准确、概括全面得3分;遗漏措施或作用分析不当,酌情扣分。 18.答案示例:与本地职业院校合作,开设“枣庄皮影戏传承班”,邀请资深传承人授课,培养年轻专业传承人,同时结合短视频平台,拍摄皮影戏新编故事(如融入枣庄红色历史),吸引青少年关注。(3分) 解析:需针对“传承人老龄化”“传播方式传统”两大问题,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建议合理、有针对性得3分;建议空泛或不切实际,酌情扣分。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19.答案:D(2 分)【解析】文章结尾强调美好的心灵能让人在困境中保持无畏快乐的态度,但并非“能抵御人生中的一切风浪”,“一切”一词过于绝对,不符合文意。20.答案:(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心”比作“血之海”,形象地说明心灵是个人品格、智慧、精力与情操的集合体(1分),深刻揭示了“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的精神境界与生命层次,凸显了“造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1分)。21.答案:(2分)“造心”需要的条件的是:①合适的材料(如善良、坚韧等积极品质);②精湛的手艺(用心雕琢,避免潦草粗制);③充足的时间(可短可长,但需持之以恒);④正确的样板与郑重的态度(避免草率,允许修正但不可随意揉搓)(答出3点即可得2分)。 22.答案:(3分)示例:“以我手塑我心”指我们需要主动以自身的行动与选择塑造自己的心灵。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坚持阅读来丰富心灵的内涵,通过善待他人来培养仁慈之心,通过直面挫折来锤炼坚韧之心。就像学习中遇到难题不退缩,是在塑造自强的心;与人相处时懂得包容,是在塑造宽厚的心。这一过程或许漫长且会遇到挫折,但唯有主动雕琢,才能让心灵变得坚固、丰盈,成为一个有品格、有温度的人(结合文本1分,联系实际2分,意思对即可)。三、作文23.(50分)(一)内容得分(20分)优秀(17-20分):补题精准,紧扣“真相”主题,选材典型(结合自身经历或阅读感悟),立意深刻,能透过表象挖掘本质,与课本相关主题呼应自然。良好(14-16分):补题恰当,符合题意,选材合理,内容具体,立意明确,能揭示“真相”的含义,有一定思考。合格(11-13分):补题基本符合题意,选材平淡,内容不够充实,立意一般,对“真相”的解读较表面。不合格(0-10分):补题偏离题意,内容空洞或虚假,无法支撑中心,立意模糊或错误。(二)表达得分(20分)优秀(17-20分):文体明确,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用词精准,修辞恰当,书写工整,无错别字。良好(14-16分):文体清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用词恰当,书写规范,错别字较少(≤3个)。合格(11-13分):文体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用词平淡,错别字较多(4-6个)。不合格(0-10分):文体不明,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病句多,书写潦草,错别字过多(≥7个)。(三)发展得分(10分)优秀(8-10分):构思新颖,思辨性强,能辩证分析“表象与真相”,情感真挚,有感染力。良好(5-7分):构思较新颖,有一定思辨性,情感真实,有一定感染力。合格(2-4分):构思平淡,思辨性不足,情感基本真实,感染力较弱。不合格(0-1分):构思陈旧,无思辨性,情感虚假。(四)扣分项说明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按不合格档评分。抄袭、套作视情节扣10-30分,全文抄袭得0分。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扣2分;卷面污损扣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