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颂德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肇庆市颂德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颂德学校九年级语文科期中检测试卷
班别 姓名: .
本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3分)
1.请对以下诗文中的“文人风骨”进行梳理。(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风骨 诗 句 理 解
坚定志向 ① ? 。 (秋瑾《满江红》) 即使无人赏识、无路可走, 依然坦然面对。
②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渴望建功立业,戍边卫国。
③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保家卫国的英雄们举起酒杯思念家乡,可功业未成,绝不做归乡的打算。
雄壮豪迈 ④ , 。(李白《行路难》) 迎难而上,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了却君王天下事,⑤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不畏艰难,精忠报国, 表达收复失地的决心。
坚守自我 范仲淹以“古仁人”为标杆,超越个人悲喜,⑥“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诠释了了心系天下、先忧后乐的崇高政治抱负与博大胸襟
⑦ ,归去, 。(苏轼《定风波》) 彻悟人生,抒发了他超越荣辱得失的旷达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8分)
颂德学校在2025年9月3日上午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活动当天,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纪念大会直播,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天安门广场华灯璀璨,与周边庄严肃穆的建筑互相映衬,这种庄重氛围是对先烈英灵的告慰,更是对任何试图①xiè dú( )历史者的有力回应。主席台上方高悬着庄严的国徽,“1945—2025”大字年号在鲜艳红旗映衬下格外醒目。回望那段岁月,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铸就保家卫国的②fēng gōng wěi jì( ),今日我们齐聚于此,正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生A______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必将为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更大的贡献。
2.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xiè dú( ) (2)fēng gōng wěi jì( )
请你结合语境,为A处选出恰当的成语( )(3分)
A.习以为常 B.扶摇直上 C.翻云覆雨 D.沧海桑田
画线部分是一个病句,请判断病因,并写出你的修改意见。(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5分)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活动上,我校举行了以“青春逢盛世,少年当自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5.班级为响应学校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2分)
赛前准备:①个人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③__________。
现场比赛: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②__________;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6.如果你是本次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此次演讲比赛写一段开场白。(3分)(150左右)
二、阅读(4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6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
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而入有义之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9.用“/”给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远 来 相 视 子 令 吾 去 败 义 以 求 生 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
10.结合选文分析甲文中的行道之人、乞人,乙文中荀巨伯,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11.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题。(9 分)
敬业,敬的是什么
孙巍
①说到敬业,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看法。古往今来,很多人都谈论过敬业。
②西汉礼学家戴圣所著的《礼记·学记》中最早提出“敬业”一词:“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意思是学生入学3年后,就要考察他能否专心于学业、与同学和睦相处。
③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精益求精。
④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认真对待的事业。不管是学业还是工作,都应采取恭敬的态度,勤勉奋发、尽职尽责,这才称得上是敬业。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从来不乏敬业的典范。
⑤孔子把学习、传道和克己复礼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虽然有过颠沛流离,有过政坛失意不得不远走他乡的艰难,但是他仍然感觉自己度过了,充实快乐的一生。他不光敬业,而且乐业。司马光为《资治通鉴》,常常秉烛至深夜,用了19年时间。编完《资治通鉴》时,司马光已是67岁的老人,精疲力竭、视力减退、神志衰耗。他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这是司马光的敬业精神。诸葛亮一生不辞辛苦,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是敬业。
⑥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工作职业不过是谋生的手段,能够养家糊口就行了,何必要去敬它。那么,不敬业又会如何?
⑦孔子曾感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情也不放在心上,真是太难了!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更进一步说:“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⑧说得很明白了,不乐业敬业就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我深以为然,敬业其实敬的是我们自己;不能够做到敬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当一个人把一件事认认真真地做久了,做成了自然而然的一种习惯,偶尔放下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不适,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安放自己的心比安放自己的身体更重要。一个人满足了口腹之欲、身体安泰舒适之欲,却心无所归,一定不会感到幸福。
⑨我们的人生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个职业规划。以自己的天资禀赋、能力特长、社会资源等为依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或者在一个个工作选择中,逐渐向你钟情的职业靠近,最后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的事情,更容易做好。
⑩选择好了事业,接下来就要做到敬业。孔子提出“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尊敬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锻炼培养好自己以更好地工作。唯有敬业,才能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唯有敬业,才能在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敬业,要求我们不光是扎扎实实、兢兢业业,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要注重效率、团结协作、能够凝聚力量,等等。所以说敬业也是一个磨炼意志、完善人格的过程。
从社会层面来说,敬业是一种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美德;从个人层面来说,敬业是满足个人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我们敬的是职业、事业,更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
(刊载于2024年8月7日,有删改)
12.下列关于“敬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敬业”一词最早提出于《礼记·学记》,不同的人对敬业有不同的看法。
B.朱熹认为“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
C.我国从不缺乏敬业的人,孔子、司马光等都是我国历史上“敬业”的典范。
D.“敬业”其实敬的是我们自己,安放自己的身体比安放自己的心更重要。
1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请你分析下面这个人物事例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简要说明理由。(3分)
“大国工匠”徐立平,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极其危险的岗位上,他几乎十年如一日,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远远超过了机器测量的精度。在工作中,他不断钻研技术,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15 分)
我笑,故我在
丁立梅
①每隔一段日子,我都会抽空去城郊一条老巷子里,看望一个老人,看他画牡丹,并跟着他学画几笔。
②我的小城素有“书画之乡”的美称,画画的人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我总也认识几个。然而在好长时间里, 我却从未听人提起过这个老人。
③直到有一天,一个中年人,带着他十五岁的女儿来见我,想请我给他的孩子指导写作,见面礼就是老人画的 一幅牡丹。画面上的牡丹色彩不炫不丽,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富贵气象,却多了些灵动飘逸,还有几分寻常的活泼, 给人极其愉悦熨帖之感。我以为名贵,不肯收。中年人笑了,说:“这个不值钱的,是我邻居家的老头儿送的,那 老头儿画了一辈子的牡丹了,现在每天还在画,屋子里到处都是这样的画。老师你若喜欢,我还可以问他多要几幅的。”
④我因此认识了这个痴迷于画牡丹的老人。
⑤老人十五岁那年,偶然间看到一个木匠在纸上绘一幅牡丹图,拓印到木头上去雕刻,他觉得神奇,非要拜那 个木匠为师不可,最后他木匠没做成,却热衷于画牡丹了。这一画,就画了六十多年。早些年,他是一家面粉厂的职工,后经历改制下岗,转身去踏三轮车,一直到老了,踏不动了才歇下来,生活过得不宽裕,每年却总要省下一笔钱来,买画牡丹所需的纸张和笔墨。牡丹盛开的时节,再忙,他也会放下手头的一切,买了车票,追到洛阳去看牡丹。
⑥“每年的牡丹都不一样的,你看着它们,不是旧相识,而是新相知。到了我的笔下,便也都是新欢了,我画着欢喜。”老人说。
⑦为这,家里人没少跟他闹过,从前是父母反对,后来是妻子儿女反对,都认为他不务正业,画了这么些年的牡丹,不过是废纸一堆,既换不来钱,又换不来名,图什么呢?老人不为所动,继续画他的牡丹。
⑧“哈哈,终究他们都没犟得过我,只好随我喽。我画的,就是一个喜欢。”老人笑声爽朗。
⑨眼神清明,有着少年心性,他提笔,笔肚饱蘸钛白。笔头轻,点朱砂,侧锋运笔,轻轻落下,不多久,柔和的宣纸上便出现了一朵笑意盈盈的牡丹。他又用枯笔扫出枝条,浓墨晕染出叶子,在旁边题款:我笑,故我在。笔墨之间,是热爱,是喜悦,是从容,是宁静,是岁月的云卷云舒,开合自如。
⑩老人把这幅画送给了我。我把它装裱了,挂在我的工作室。每每抬头看到,我总心有所动,暗暗对自己说, 沿着自己选定的路走下去吧,别回头,也许最终不能得到俗世意义上的回报,却能赢得内心的丰盈和美满。
(有删改)
班级决定将此文章改编成短剧,参加校园艺术节。你作为剧组核心成员,需要完成以下筹备任务。
【研读剧本,剖析背景】
15. 剧本中的第⑤段文字属于插叙,作为编剧,你认为这段背景故事在剧中起到什么作用?(3 分)
【设计台词,打磨表演】
16. 请根据以下两处台词及表演说明,完成赏析。(4 分)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舞台说明的妙处。
笔头轻,点朱砂,侧锋运笔,轻轻落下,不多久,柔和的宣纸上便出现一朵笑意盈盈的牡丹。
(2)请结合加点词语,分析下列台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哈哈,终究他们都没犟得过我,只好随我喽。我画的,就是一个喜欢 。”老人笑声爽朗。
【探讨主题,拟定剧名】
17.“我笑,故我在”是话剧的标题,也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个剧名含义的理解。(3 分)
【分享感悟,升华价值】
18.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里强调,每个人都应努力,真诚地修筑好自己精神的空间。现演出结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本文结尾画线句子(台词)的理解。(5 分)
沿着自己选定的路走下去吧,别回头,也许最终不能得到俗世意义上的回报,却能赢得内心的丰盈和美满。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19-20题。(7分)
19.下列名著的宣传标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跨越千山万水,历尽百态人生,感受智慧与勇气的历练。
B.《简·爱》——探寻爱与尊严的真谛,见证女子的智慧与坚韧。
C.《艾青诗选》——穿越时空欣赏祖国壮丽山河,品读疾苦人生。
D.《水浒传》——钢铁在烈火中锻造,英雄在逆境中磨砺。
20.鲁迅儿时喜欢描摹《西游记》的人物绣像,其中不乏智者形象。假如以“智”为主题制作名著人物绣像册,请你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推荐,并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4分)
①吴用《水浒传》 ②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
三、作文 (50分)
21.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学业的困难、生活的烦恼、成长中的困惑,人人都有觉得“难”的时候。一道复杂的题目,一个陌生的环境,一段难熬的日子……常常会让我们自我怀疑。不过当我们磨炼得多一点,思想成熟一些,就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
请以“其实没有那么难”为题目,结合你自身的真实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