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8分)(1)mì chéng (2分) (2)秘 详(2分) (3)C(2分) (4)“我们”放在“不仅”之前 (2分)
2.B(2分)
3.D(2分)
4.(8分) ①水何澹澹 ②山岛竦峙 ③海日生残夜 ④ 江春入旧年
⑤杨花落尽子规啼 ⑥闻道龙标过五溪 ⑦岐王宅里寻常见 ⑧崔九堂前几度闻
(每空1分,若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5.示例:妈妈,我不认同您的说法(1分)。真正的朋友,会在我开心时和我一起欢笑,在我难过时给我温暖的安慰。《论语》中说交友要看是否正直、诚信、博学,而不是成绩。周恩来也认为交友“贵相知心”。我有个朋友成绩不太好,但他很善良、正直,在我被欺负时会勇敢站出来。而且贝多芬说友谊基于心灵相似。所以我觉得只要朋友品德好、能知心、心灵契合,就值得结交,而不只是看成绩好的同学(3分)。 (能结合名言内容回答,意思对即可,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12分)
6.①小时候欣赏山水画和阅读《评注图像水浒传》仿佛身临其境,乐在其中的经历,使作者的形象思维得到启发。②童年读《千家诗》,沉醉于美不胜收的意境的经历,使作者获得美的感受、生活情趣。③初中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现代诗,深受感染的经历,激发了作者对新文学的兴趣,开阔了她的眼界,使她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④老师关于读书的谆谆教导,使作者一生受益。(每一点各2分,能答出两点且意思对即可,共4分)
7.①“沉浸”一词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完全融入诗句所描绘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中的状态,表明作者读诗不仅理解了诗句的字面意思,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的意境得以扩展和深化。该词准确地传达出了作者对诗歌之美的深刻体验。 (意思对即可,共2分)
②运用动作描写,通过 “头与肩膀左右摇摆” 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师朗诵辛弃疾词时投入的状态,表现出老师对词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从而引发 “我们” 的爱国情怀,使 “我们” 深受感染。(意思对即可,共2分)
8.“依依”表达了对往事深深的眷恋之情,暗示这些记忆在她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又强调了每一段经历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并学会从中汲取力量。(每一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二)(16分)
9.①外祖母来我家 ②尴尬又感动 ③外祖母偷偷地给她做铁勺煎鸡蛋 ④专点母亲爱吃的菜 (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4分)
10.(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陀螺,形象地描绘了母亲从早到晚忙碌不停、不知疲倦的形象,强调了母亲为家庭的付出和辛劳。(意思对即可,共2分)
(2)这种对比手法强调了母亲在角色转变后所表现出的无私和伟大,她舍弃了自己的娇气和任性,变得更加细致入微地照顾孩子。这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表现作者忽视母亲的愧疚之情。(意思对即可,共2分)
11.①该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母亲在成为家庭主妇之前,也曾是备受宠爱的女儿;②题目中的“也曾”二字,暗示了母亲角色的转变,从被宠爱的宝到为孩子付出的母亲,引人深思;③该题目情感真挚,能够激发读者对母爱的共鸣和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若有其它合理分析也可给分)
12.示例:这篇文章让我深刻体会到,爱是无私的给予,如同春日暖阳和细雨春风,默默滋养着我们。在享受亲情的温暖时,我们也应学会感恩与回报。母亲的付出不应被忽视,我们应像她曾经宠爱我们一样去关爱她,让爱在家庭中流动,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这样的爱,才能更加温暖人心,让家庭更加和谐美满。(意思对即可,共4分)
三、古诗文阅读(14)
(一)(10分)
13.(1)急 (2)约定(每小题各1分,共2分)
14.(1)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关键字不译或错译扣1分,扣完为止。2分)
(2)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自家的大门。
(关键字不译或错译扣1分,扣完为止。2分)
15.谢道韫的聪颖机智体现在她对白雪的比喻上。她将白雪比作柳絮,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又富有美感,展现了她的文学才华和想象力。
陈元方的聪颖机智体现在他对友人的反驳上。当友人指责陈太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有理有据地从“无信”和“无礼”两个方面有力地批评了友人,反驳落落大方,体现了他的机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每一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二)(4分)
16. C(2分)
17.“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呈现出一派清静、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以乐景写哀景,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意思对即可,共2分)
四、名著阅读(4分)
18.(1)①寿镜吾先生; ②阿长
(2)示例1:藤野先生更符合我心目中对良师的期待。藤野先生帮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说明他做事认真、治学严谨、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中国学生能一视同仁,耐心教育,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位良师。
示例2:寿镜吾先生更符合我心目中对良师的期待。寿镜吾先生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常用;学生可以去后园玩,在先生读书入神时可以“做戏”“画画儿”等;表明他他严而不厉,严而可亲,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位良师。(言之有理即可)
五、作文(50分)
(一)评分标准:
一类(46—50分):思想感情健康,立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文从字顺,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好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类(40—45分):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文从字顺,表达较好结构完整,层次比较清楚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较整洁
三类(35—39分):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语言通顺,病句少结构基本完整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少量涂改
四类(30—34分):思想感情基本健康,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语言基本通顺,病句不太多结构不够完整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卷面不整洁
五类(29分以下):思想感情不健康,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语言不通顺,病句多结构不完整字迹不易辨认,错别字多,卷面很不整洁。
(二)评分说明:
1.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
2.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2)立意新颖、深刻。(3)结构巧妙。(4)有文采。
3.没有写题目扣2分。2025——2026学年度上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不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及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主题情境 制作“发现身边的美”宣传片】为引导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欣赏自然美景,游览名胜古迹,体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祖国的蓬勃发展,校研学社准备制作“发现身边的美”校外实践活动宣传片。作为研学社的成员之一,请你积极参与宣传片各个篇章的制作,完成以下任务。
1.本篇章开头拟将各色美景搭配字幕加以展示,下面是小文拟写的字幕文案,请你完善。(8分)
走进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大自然,就像是进入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迈一步都有新的发现,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生机盎然的力量。当踏入葱茏又静谧的森林时,仿佛置身于一座神秘的绿色迷宫中,树木婆娑摇曳,溪水清明澄澈,思绪也变得明朗起来;当登上巍峨又险峻的山峰时,仿佛站在大地母亲的肩膀上,云气升腾缥缈,阳光明媚炙热,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mì(),感受大地的脉搏,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xiáng()。山川景物,异彩纷呈,走进大自然,不仅我们可以领略自然风光之美,还能够获得内在情感的陶冶。
(1)请给文案中的加点字注音。 (2分)
静谧( ) 澄 ( )澈
(2)请根据文案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2分)
奥 mì ( ) 安 xiáng( )
(3)结合文案中括号内的词语释义,在横线处填写对应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瞬息万变 B.风云变幻 C.气象万千 D.变幻莫测
(4)文案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2.小文与自己的朋友分享的文学、文化常识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B.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 “君与家君期日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古代常用任官之地来称呼一个人,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指王昌龄。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6月11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年度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 , , , ,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一部署下,河南省将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购物节活动。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1/6
①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近年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个领域的丰硕成果
②进一步助力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体系
③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
④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 ①⑤②④③ B. ④③①⑤② C. ①⑤④③② D. ④③②①⑤
4.小文想在下面的语段中引用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
诗言志,歌咏言。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借各种意象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① ,② ”来刻画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景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运用“③ ,④ ”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借“⑤ ,⑥ ”委婉抒情,通过对凄凉环境的渲染来抒发飘零之感;《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通过“⑦ ,⑧ ”表达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之情。
5.小组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4分)
小文和妈妈就“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小文妈妈认为结交朋友就该选择班级里成绩好的那些同学,面对这样的情况,若你是小文,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请你研读前人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联系自己的交友经历,以“小文的口吻”向妈妈表达你对交友的看法与认识。要求100字左右。
名言警句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夫交友之道,贵相知心;而切磋琢磨,尤赖吾朋。
-《周恩来《组织冬夜学术研究会启》)
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贝多芬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课文《往事依依》,完成6—8题(12分)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己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
2/6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一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成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赞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时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诗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师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迅速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记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6.阅读文章重点写了几件往事,想一想,这几件事对作者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可选取其中的两件事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7.文中有一些句子或词语值得反复玩味,细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括号内要求,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1)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2)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8.认真品味最后一段,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9——12题(16分)
母亲也曾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宝
马亚伟
①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就是个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她的世界只有孩子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6 页
3/6
和家。父亲是个粗枝大叶的男人,不懂得细致入微地关心人。所以在我看来,母亲仿佛是天经地义为家人付出的人,从来没想过谁会给她更多的爱。
②直到那次外祖母来我家。有一天母亲在前面走,外祖母跟在她后面。路面不平,母亲走路没看脚下,一不小心险些摔倒。跟在她后面的外祖母惊呼起来:“哎呀,我的宝!”“我的宝?”我听到这样的称呼感觉有点尴尬,又有点感动。尴尬是因为从来没人叫过母亲“我的宝”,感动是因为我恍然明白,母亲也曾是被外祖母捧在手心里的宝。我不觉偷偷笑起来,仿佛窥探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甜蜜而温馨的秘密。
③外祖母跟我讲过很多母亲小时候的事。母亲上学时学习特别好,年纪很小就考到了县城的中学,每周回家一次。有一次,外祖母特别想念母亲,可她又不会骑自行车。思女心切之下,外祖母便装了一兜母亲爱吃的花生、红薯干之类的东西,步行去县城的学校给母亲。县城离家30多里路,外祖母那时候年轻,走路如风,一天就打了个来回。母亲提到这件事,总是笑笑说:“我妈把我当宝贝呢!”她的脸上带着幸福而羞涩的表情,想起自己当年被宠爱的时光,母亲是欢欣的。
④外祖母还讲到,母亲小时候特别爱吃铁勺煎鸡蛋。母亲周末回家后,外祖母便打发舅舅去干活,家里只剩下母女俩。外祖母把对女儿的宠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偷偷给母亲用铁勺煎鸡蛋。母亲吃了一个还想吃,她便煎第二个。外祖母还要趁着舅舅回家之前打开窗户,让煎鸡蛋的味儿散尽,要不然舅舅会闹的。外祖母没有一点儿重男轻女的思想,反而专宠她的小女儿。
⑤这些事都是外祖母讲给我听的。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真想象不出母亲小时候那么受宠。后来母亲结婚了,有了我们姐妹几个,她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操持自己的小家。外祖母偶尔来我家,每次上饭桌前都要点煎鸡蛋和炖鱼两道菜。原来我还以为是她爱吃这两道菜呢,后来才知道,她是为她的宝贝女儿点的。从我有印象起,母亲每天像陀螺一样,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母亲从被宠爱的宝,变成了宠爱孩子的妈,细想一下,这样的变化过程令人心酸。当年那个围在慈母身边撒娇的女孩,有一天升级为妈妈后,她便抖落一身的娇气,摒弃自己那点小任性,变成一个细致万分、体贴入微的母亲。她理应获得的宠爱,也渐渐被忽略了。
⑥几年前,我的外祖母去世,母亲哭得撕心裂肺。看到母亲飞溅的泪水,我心如刀绞。我知道,对母亲来说,那个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的人永远去了,她该有多伤心啊。
⑦如今,我也已经人到中年。我想,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一定也是个慈爱而琐碎的母亲。孩子不知道,我也是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宝。从前是,现在也是。如今母亲见我辛苦,还经常给我开个小灶呢。只要有母亲在,女儿不管多大都是母亲手心里的宝。
⑧我现在既享受着被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幸福,也享受着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幸福。同时,母亲享受着我回报的爱,我享受着孩子回报的爱。这难道不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吗?
(选自《教育导报》,有删改)
9.作者回忆了外祖母疼爱母亲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完整。(4分)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6 页
4/6
情节(时间点) 事件 我的心理或母亲的感受
① 母亲走路险些摔倒,外祖母惊呼“我的宝” ②
外祖母跟我讲母亲小时候的事 (1)母亲上中学时,外祖母步行三十多里路给她送好吃的;(2)母亲周末回家,③ 幸福而羞涩、欢欣
母亲婚后,外祖母偶尔来我家 ④ 心酸
10.根据提示,品味文中划线句子。(4分)
(1)从我有印象起,母亲每天像陀螺一样,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从修辞的角度品析)(2分)
(2)当年那个围在慈母身边撒娇的女孩,有一天升级为妈妈后,她便抖落一身的娇气,摒弃自己那点小任性,变成一个细致万分、体贴入微的母亲。她理应获得的宠爱,也渐渐被忽略了。(提示:母亲为何有这么大的转变 你体会到了什么 试从表现手法品析)(2分)
11.本文以“母亲也曾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宝”为题,有什么好处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12.爱,如春日暖阳,奉献光芒,不求任何回报;爱,又如细雨春风,润物无声,隐藏在细节里,沐浴在亲情中的你是否只知接受,不懂回报呢 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4分)
三、古诗文阅读 (14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3-15题。 (10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俄而雪骤 (2)陈太丘与友期行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5/6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都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陈元方的聪明机智分别表现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6——17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恬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感人。
D.这首小令仅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7.“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四、整本书阅读(4分)
18.朝花带露香,夕拾意味长,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但回味后唇齿间都是余香。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在读完《朝花夕拾》后,决定举办一场读书报告会,并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请你帮忙将内容补充完整。
【环节一】整理《朝花夕拾》人物关系图
亲人 父亲周伯宜 朋友 范爱农
老师 ① 藤野先生 其他 邻居衍太太 ②保姆
【环节二】品一品那人那事那情
(1)请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人名: ① ② (2分)
(2)得遇良师是人生幸甚之事,上图中的两位老师对鲁迅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你认为哪位老师更符合你心中对良师的期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事例分析。(2分)
五、写作(50分)
19.岁月轻轻划过指尖,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关于他(她)的记忆总是美丽的,芬芳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让你奋发向上的……
请以“我的日子里,感恩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贴近生活,刻画人物。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④内容不得抄袭,书写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6 页
6/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