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一、课程标准①了解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阿拉伯的文化成就, 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认识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二、素养目标唯物史观:从地理环境、政治、宗教等多角度分析这些文明特殊性形成的原因。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古代西亚和非洲的主要文化成就,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宗教对不同区域文化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古代西亚和非洲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三、重难点1、重点:从地理环境、政治、宗教等多角度分析这些文明特殊性形成的原因。2、难点:古代西亚和非洲的主要文化成就,古代西亚和非洲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四、导入:单元主旨引入。五、新课(一)古代西亚文化——世界最早的文明1、地理位置:2、西亚文化形成的原因(1)自然因素:①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交通发达;②两河流域提供充足水源和冲击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③周围高原密布,易受游牧民族侵扰;④洪水不可预见地泛滥,产生了现实、恐惧、悲观的人生观。(2)历史原因:战争频发、政权更迭频繁,多民族文化彼此交融。两河流域政权更替表 苏美尔王朝(前2900-前2300) 城邦林立阿卡德王国时期(前2300-前2191) 统一了巴比伦乌尔三王朝(前2113-前2006) 古巴比伦王国(前1894-前1595)(赫梯人所灭) 加喜特人时期(前16世纪-前12世纪) 统治两河400年亚述时期(前8世纪-前612) 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前539) 两河流域文明中断波斯帝国时期(前539年-前330年)马其顿-希腊时期(前334-651)(3)经济原因:农耕经济发达,商品经济活跃。①世界上最早农业起源地:小麦、大麦的原产地②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出现双轮车。③前22-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前8-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货币。④前3500-前3100,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现早期的城市。3、西亚代表文明:苏美尔文明 (BC3500-BC2300)、古巴比伦文明(BC1900-BC1700)、亚述帝国 (BC8世纪-BC7世纪)、波斯帝国 (BC6世纪-BC4世纪)继承4、古代西亚文化成就(1)文字:“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①特点: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产生后不断变化发展总的趋势是简化。思考:苏美尔人为什么会使这种书写材料?主要与地理环境有关。两河流域干旱少雨,木材稀少,连石头也很缺乏,但却有得天独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平原的泥土,有大量的芦苇可供使用。结论: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影响作用。人类早期各个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此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也会从各方面或多或少地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影响。(2)文学:《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内容: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3)建筑艺术: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乌尔王陵板画艺术。②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③波斯王宫的雕刻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4)法典:《汉莫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内容:①前言:宣言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②正文:详细规定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B.特点:①宣扬君权神授; ②施行严格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③颁行保护平民利益的规定; ④施行同态复仇法(以牙还牙)⑤阶级歧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影响:①法典以强制性规范确立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有效调整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关系,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②有利于维护新兴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和滥用司法权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下层民众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④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⑤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迷信色彩浓厚。统治者借助神灵来确立法典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从而更有效地推行法律,维护统治。(5)数学:苏美尔人发明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工人。(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古代埃及文化1、地理和文明概况①古代埃及地处尼罗河流。②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③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2、古代埃及文化成就(1)文字:“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那尔迈调色板);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经历了多种变化(趋势是简化)。(2)文学: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①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②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③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④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3)建筑艺术:受宗教影响大,陵墓和神庙众多;①陵墓:古代埃及人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②神庙:法老们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卡尔纳克神庙)③金字塔:体现法老权威,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当时居民建筑、甚至王宫建筑都保存很差。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什么样的生死观?你认为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原因:古代埃及建筑艺术受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更加注重来世,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所以将珍贵的石材用于修建神庙和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成。观念:人的生死可以逾越,来世永恒;价值:历史遗址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对历史史实的见证,具有重要的价值,属于史料研究的一手资料。(4)科技:①历法: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②数学:金字塔可以体现埃及人建筑和数学方面的高水平。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③医学:留下众多医学文献,文献显示古代埃及人能够治疗内科、外科和妇科疾病。波斯帝国宫廷中,御医多是埃及人。3、古代埃及文化特点①传承悠久;②注重来世,厚葬风气浓厚;③艺术自成体系。知识拓展:结合以下材料及所学归纳西亚文明和北非文明的不同特点,并从地理环境、政治、宗教等角度探究其形成的原因?特点:西亚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充满抗争、悲观,注重现世。埃及文明是一种帝国文明: 注重来世,“享受今生、追求来世”的生死观,乐观自信,重视家庭。人与自然与神和谐相处,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原因:地理环境:两河流域洪水经常泛滥且地处欧亚非“十字路口”,经常遭到外族入侵,故人民的生活极端变化无常;尼罗河则相对温和,且有沙漠作为屏障,一定程度上利于国家的安全,故埃及人对生活充满自信;政治:两河流域所建立的国家除亚述帝国外,大都未能完成大统一,且商业相对发达,故总体而言是一种城市文明;埃及帝国则建立了统一的专制帝国,且帝国的稳定性要远远高于两河流域;宗教:两河流域有宗教的存在,但法制发达,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法制文明;埃及人相信宗教,十分重视道德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伦理文明。(三)古代阿拉伯文化:整合东西方的文化, 搭建文化交流桥梁1、文化形成原因(1)自然地理因素: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没有常年的河流,不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具有沙漠文化和游牧文化自由和开放的特点。后扩张到西亚北非地区,处于亚欧非三洲的中心地带,是世界东西和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也促成了阿拉伯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2)历史因素:①帝国政治相对稳定,交通和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②统一的语言和伊斯兰教信仰;③统治者重视科学文化事业;④阿拉伯人善于继承和融合地区征服地区的文化遗产,并加以改造。2、形成波斯帝国后,古西亚文明衰落;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征服广大地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及印度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阿拉伯文化。3、文化成就(1)文学①“悬诗”盛行;阿拉伯各部落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悬挂在神庙墙壁上,名为“悬诗”;②故事集《天方夜谭》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一些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对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有影响。(2)数学:①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②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3)天文学: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其作品《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4)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4、阿拉伯文化特点①继承与融合(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②先进性——许多成就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③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④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5、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①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来源;② 融合东西方文化,推动了世界科学的发展;③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①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东西方文化荟萃;(地理位置优越)②政局相对稳定、发达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③阿拉伯帝国农业、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④统一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推动了文化发展;⑤当政者重视文化吸收和文化创新科;(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 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⑦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六、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三、当代中国文化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